1、12010 年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模块知识汇编【 必修必修 1】1.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一、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元素组成: 由 C、H、O、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 P、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 20 种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 基不同)氨基酸结构通式: H| RCCOOH|NH2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2、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3 、蛋白质的主
2、要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组成元素:由 C、H、O、N、P 5 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 种)A、T、C、G、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4 种) 构成 RNA 的核苷酸:(4 种) 种类 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
3、成)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三、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1、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22、糖类 C、H、O 组成 3、 种类: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4、四大能源: 重要能源:葡萄糖 主要能源:糖类 直接能源:ATP 根本能源:太阳能5、淀粉
4、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四、脂质的种类与作用1、由 C、H、O 构成,有些含有 N、P 2、分类: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五、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个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
5、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无还原性)(有半缩醛羟基)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溶液+脂肪橘黄色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苏丹溶液+
6、脂肪红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H2NOC-NH-CONH2 双缩脲)相似的肽键(CONH)与 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A(质量浓度为 0.1g/mL NaOH)+双缩脲试剂 B(3-4 滴质量浓度为 0.01 g/mL.CuSO4 溶液)Cu2O(紫色络合物)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存在。2、基本步骤: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31、取 1 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 2ml 待测的苹果(或梨)组织样液
7、。2、向试管内注入 1ml 刚配置的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3、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 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min 分钟。4、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由兰色变为(砖红色)。(证明苹果中含有可溶性糖)脂肪的检测和观察:A、方法一:向待测花生种子组织样液中滴加 3 滴苏丹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橘黄色)B、方法二: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1、取材:取一粒浸泡 34 小时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左手捏住花生子叶两端,右手用刀片
8、将子叶削去一层,形成平面。再用刀片将花生种子子叶削成极薄的一片。)3、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这极薄的一片,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 23 滴苏丹染液,染色 3min(如果用苏丹染液,染色 1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4、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花生种子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物象调节清楚;换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细胞中的圆形、透亮的脂肪小颗粒。)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制备黄豆组织样液:买些
9、黄豆浆。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 2ml 待测组织样液(黄豆浆)。2、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 A 液 1ml(0.1gml)。摇匀(振荡)。(有无颜色变化?)(无)。3、再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4 滴(0.01gml CuSO4),摇匀(振荡)。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有。蓝紫色。)(证明黄豆中含有蛋白质。)结果:生物组织样液 化学试剂特定颜色反应证明某种化合物存在苹 果 斐林试剂砖红色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苏丹 橘黄色花生种子苏丹 红色脂肪黄 豆双缩脲试剂 紫色蛋白质七、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
10、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良好的溶剂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1.2 细胞的结构一、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描述细胞学说建立的科学方法2、概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
11、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表面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盖上盖玻片,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让盖玻片下的实验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观察2、说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 (2)对光 (3)放置玻片标本 (4)调节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
12、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 0.51 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3、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共同点是:它们都有
1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4、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
14、,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三、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组成: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蛋白质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在生命的起源的过程中,膜的出现
15、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5、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6、功能: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
16、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四、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 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量(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 粒上有色 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6DNA、RNA。(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17、”, 增大膜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5)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2、举例说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五、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
18、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地方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1、辨别动植物细胞模式图2、(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1.3 细胞的代谢一、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7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离子和
19、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胞吞和胞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了解)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半透膜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浓度差 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浓度之间存在差值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和失水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理解)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
20、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不同细胞对同一离子的吸收不同:不同细胞表面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同一细胞表面不同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三、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理解)概述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代谢是指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和,是在多项调节下有序完成的。2、 (了解)说出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3、 (理解)概述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
21、用条件比较温和4、 (理解)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 PH 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5、 (理解)概述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可以保证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四、 解释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了解)说出 ATP 的分子特点元素组成:ATP 由 C 、H、O、N、P 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
22、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线断裂 8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2、(理解)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ATP 酶 ADP + Pi + 能量(1molATP 水解释放 30.54KJ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 注:在 ATP 和 ADP 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意义:能量通过 AT
23、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 通的能量“通货”3、(理解)说明 ATP 的利用ATP 的水解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被各项吸能反应所用,如肌肉收缩、细胞分裂、主动运输等,所有 ATP 的水解总伴随着吸能反应。放能反应在进行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可为 ATP 的合成提供能量,故 ATP 的合成总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五、 说明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1、(理解)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 CO2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了解)说出细胞呼吸的方式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
24、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许多 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3、(理解)阐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C 6H12O62 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第二阶段、丙酮酸6H 2O6CO 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6O 212H 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无氧呼吸的过程、 C 6H12O62 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2 丙酮酸2 酒精2CO 2能量
25、(细胞质)或 2 丙酮酸2 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 O2 需氧 不需氧最终产物 CO2H 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区别可利用能(储存ATP 中)1161KJ 61.08KJADP+Pi+能量 酶 ATP这个过程储存能量ATP 酶 ADP+Pi+能量这个过程释放能量 9联系 把 C6H12O6-2 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4、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5、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有氧运动 低氧蔬菜保鲜 水稻田定
26、期排水防止烂根六、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1、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1880 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作用种类: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 占 3/4 和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1/
27、4 色素提取实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作用: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3、阐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H 2O2H + 1/2 O 2 ATP 生成,ADP 与 Pi 接受光能变成 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 ATP 活跃的化学能 、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
28、物 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 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0 总结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条件需要叶绿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场所叶绿体内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2H2O 4H+O2(2)ATP 的形成ADP+Pi+能量 ATP(1)CO 2固定CO2C 5 2C3(2) C3的还原2C3 (C H 2O)+ C 5能量变化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区别实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
29、中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4、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意义:制造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 CO2和 O2保持相对稳定。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控制温度的高低 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七、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C02浓度 、温度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都有影响,其中光照为最关键因素2、自变量及其控制确定自变量后,在各实验组中,除自变量改变之外,其余各因素保持相同,可描述为:其他变量相同且适宜。3、作出假设11假设
30、必须用陈述句表述出来,不能用疑问句。如“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而“温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则是错误的。4、说出实验的预期实验预期可能有很多种结果,要考虑到每一种可能性,这时会给出若干个空行让你填。注意:题目若要你按假设写结果时,则要与你自己所作的假设相统一。1.4 细胞的增殖一、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1、说出细胞增殖的原因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
3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各期的主要变化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 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 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 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1、说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域细胞的显著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2、说出装片制作的过程和目的解离:使细胞松散开来,便于压片。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碱性龙胆紫染料染色
32、,使染色体染成深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三、概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简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分裂间期历时长占12细胞周期的 90%-95%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2、说出动、植物细胞有
33、丝分裂的异同点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 DNA 的复制)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前期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 0,染色体加倍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末期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3、概述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
34、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 ,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一、说明细胞的分化1、概述细胞分化的概念 概念: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极限。 特点: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说明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
35、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13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二、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1、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例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2、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含义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动物细胞整体已经失去全能性,但细胞核依然具有全能性。3、(理解)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已分化的细胞依然含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故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三、举例说出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正常的细胞衰老和凋亡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手指的形
36、成、蝌蚪尾的凋亡。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细胞凋亡不足:肿瘤,自身免疫病,细胞凋亡过度: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不足与过度并存: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干预而治疗疾病四、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恶性肿瘤的防治方法1、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2、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因: 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外因: 物理致癌因
37、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3、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必修必修 2】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1)正确的的选材(豌豆):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B、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C、结子率高,培养周期短。(2)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3)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14(4)科学的实验程序: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然后进行多对性状的研究。(5)概述实验现象:用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产生的 F1 代总是显性性状,用 F1 代自
38、交,结果在第二代的植株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且其比例接近 3:1。(6)分析孟德尔对假说的验证方法:用隐性纯合子与 F1 代进行测交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否和预计的结果相同。二.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产生的 F1 代总是高茎,用 F1 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的植株中,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并且其比例接近 3:1。(2)分离现象的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39、给后代。(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让杂交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看测交后代是否出现 1:1的分离比。(4)分离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5)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及解释(见下图一):(6)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见下图二):(7)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伴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8)相关的概念: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图二图一15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40、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没有表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即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即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用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d。纯合子(纯种)、杂合子(杂种) 遗传基因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 DD;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 dd。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
41、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因为表现型还受环境条件影响。杂交、测交、正交和反交 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包括植物的自花传粉叫做杂交;杂种子一代和纯合隐性类型相交,叫做测交,常用测交的方法测定个体的基因型;正交和反交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将豌豆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当作正交,则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就是反交。(9)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杂交育种,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三概述伴性遗传(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联系,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2)概述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显性基因遗传特点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有隔代遗传现象,
42、通常是男性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有交叉遗传的现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表现型正常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 男性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连续遗传现象男性患者的女儿和母亲必患,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正常(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预防遗传病,如人类血友病,红绿色盲症等;生产实践中,对早期的雏鸡可以根据羽毛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162.2 遗传的细胞基础一.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 是特殊的有
43、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特殊方式。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3)说明减数分裂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可以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使上代基因遗传到子代中,使生物性状能得到遗传,同时因为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有可能发生突变,所以又为变异提供了可能。二.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1)描绘精子形成过程:a、每个
44、时期细胞的名称: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详细过程: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
45、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17(2)卵子形成过程:a、每个时期细胞名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b、详细过程: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异同点:3.受精作用的过程: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
46、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182.3 遗传的分子基础一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遗传因子假说的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2、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菌落 菌
47、体 毒性S 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R 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 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结论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 S 菌的
48、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 菌转化成 S 菌。且 DNA 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 、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5、说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在自然界, 病毒中有少数只含 RNA 不含 DNA,在这种情况下 RNA 是遗传物质。而有 DNA 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 DNA 病毒)遗传物质全是 DNA,所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某些病毒的遗传
49、物质是 RNA 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西班牙流感病毒,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等 。7、遗传物质的共同特征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 C、 H、O、N 、P。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若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若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二 概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32P 标记 DNA 有 32P 标记 DNA DNA 有 32P 标记35S 标记蛋白质 无 35S 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 35S 标记 DNA 分子是遗传物质191、DNA 分子的化学结构DNA 由脱氧核苷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