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182435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 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

2、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 )称谓的史料。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 “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

3、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以窑口而论, “百花齐放”才是大美, “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 2 -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

4、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

5、。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奠立了坚实的根基。(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 )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 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

6、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C. 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D. 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B. 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C. 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

7、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 3 -销产品最多的商品。D. 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B. 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的创造力。C. 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使中华文明在两宋时期进入一个高峰期。D. 宋时陶

8、瓷技术的海外流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B 项,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错,文中第二段说的是“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并没有关于政治进步的内容。2. 试题分析:C 项, “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错,原文第六段中是说“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 ,可见

9、,东晋南朝时瓷器并未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产品,只有到唐代才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产品。3. 试题分析:选项 B 中“对瓷器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同时选项中“导致了窑系的一 枝独秀现象”这一概括与文中的内容不符,从文中的内容介绍来看,应是“百花齐放”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选项 B 中“对瓷器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同时选项中“导致了窑系的一 枝

10、独秀现象”这一概括与文中的内容不符,从文中的内容介绍来看,应是“百花齐放” 。属于曲解文意。- 4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前,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热闹粘合在那里。一个年纪已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家当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然后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11、“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老头子瞥了一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大爷大姑娘不来,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

12、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用各样方法,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胥却极有生气。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不久,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

13、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怕热吗?来,- 5 -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待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照例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这老头子同社会

14、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他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他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卖莲子小摊边,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玩着之前的那一套。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自然,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话。

15、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真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北京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选自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什刹海前一片场坪为背景切入画面,场边闲人和民间艺人组成生活场景,共同演出了俗世的“生” 。B. 场景适时再现大学生和闲人的“笑” ,这“笑”推动了情节发展

16、,也表现了看客们的百无聊赖和冷漠无情。C. 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老头子的傀儡表演和对傀儡“王九”的自言自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以傀儡为谋生手段,又以傀儡为精神寄托的小人物形象。- 6 -D. 小说多次提到天热,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利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天气的炎热增加了老人表演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引起读者深切的同情。5. 小说中老艺人多次对白脸傀儡“亲昵”说话,如此细节设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有人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答案】4. B 5. 设置悬念,开头老人独对白脸傀儡说话,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白脸傀儡是他死

17、去的儿子做铺垫;刻画人物心理,老人将白脸傀儡幻想成儿子王九而“亲昵”说话,借以抚慰内心的丧子之痛,足见他生的孤独和寂寞;表现人物性格,老人其实是“亲昵”自语,既表现了他生的艰难和无奈,也有生的执着和坚忍。 6. 小说题目“生” ,含意丰富而深刻:饱含着众生百态,无论是表演傀儡的卖艺老人,还是看客闲人,都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共同构成了生活百态。暗喻生命的渺小和不可预测。小说中的老人的儿子与赵四打架致死,留给老父无尽的悲哀和凄凉,意味着“生”的痛苦。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和生存者的顽强。老人年纪已大,依然靠卖艺艰难谋生,他用虚幻的胜利纪念死者,表达出小人物的艰辛和抗争。【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

18、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 项考核情节,C 项考核形象,D 项考核环境,其中 B 项,据小说“青年军官掷了一把铜子”等情节,不能笼统地说看客们都“冷漠无情”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多次出现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中老艺人多次对白脸傀儡“亲昵”说话的作用,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这一情节从情节本身的角度看,设置悬念,开头老人独对白脸傀儡说话,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白脸傀儡是他死去的儿子做铺垫;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刻画

19、人物心理,老人将白脸傀儡幻想成儿子王九而“亲昵”说话,借以抚慰内心的丧子之痛,足见他生的孤独和寂寞,老人其实是“亲昵”自语,也有生的执着和坚忍。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分析,- 7 -从表层看, “生”饱含着众生百态,无论是表演傀儡的卖艺老人,还是看客闲人,都是生活中的一分子,

20、共同构成了生活百态;从主旨的角度看, “生”暗喻生命的渺小和不可预测,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和生存者的顽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 )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 22 名” ,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

21、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 30 万至 50 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 20 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 13000 集电视剧计,全年有 40 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摘自 2016 年 12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摘自 2016 年 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电视剧收视

22、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 8 -了字。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 “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

23、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摘自 2017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

24、、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摘自

25、2017 年 1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中割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旗帜鲜明地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痛批收视率造假的巨大负面影响和黑势力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B. 材料二报道的信息表明,为了打造洁净的电视播出环境,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C. 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出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白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白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D. 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26、9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B. 材料一使用了“黑手” “黑产业链” “黑势力”等词语, “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C. 材料三主要介绍收视率打假的对策,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表明中制协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本协会会员的严格自律要求。D. 材料一、二、三揭示了电视剧市场上多方参与形成收视率造假“黑产业链”的现状,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E.

27、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而材料四则进一步客观、理性地指出,要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9. 即使排除了造假情况,为什么仍然不能将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作为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B 8. DE 9. 目前的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评价电视节目优劣的标准;收视率不可能真实可信的反映电视节目收视情况,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收视率的高低还受时段编排以及观众心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够专业,科学有效,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目前的收视

28、统计机构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力,缺乏公信力。【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 “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 “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贏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错,无中生有。8. 试题分析:题干是

2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 “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不准确,由材料一“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的- 10 -表述可知,够没虚假收视率应是制作方的事情,材料没有直接提到播出方购买收视率E 项,说“进一步”有承认崔永元说法的意思,不符合材料四的看法;“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不当,根据材料四第一段可知应是建立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 点睛: 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是要找出文章中相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

30、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和或然、未然和已然、全然和特然。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9. 试题分析:题干是“即使排除了造假情况,为什么仍然不能将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作为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结合材料说说看法,主要是从材料中找到一些关键句子。材料二中“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

31、说明收视率与电视节目优劣无关材料三中“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 ,希望的呼吁的对象正是我们没有的,所以收视率没有“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 ,那就不能作为评价电视节目优劣的标准。材料四中“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也说明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

32、的标准。点评: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 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 11 -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33、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

34、孙皆以学至大官。(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有删改)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学以学至大官。汉书董仲

35、舒传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B.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C.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D.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12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36、如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B. 春秋,即春秋经 ,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来出现了三部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的传记,即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C.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古代人们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知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D. 百家,原指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以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仲舒因研

37、究春秋 ,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B. 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 。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C. 董仲舒辞官回家后,朝中有大事还经常向他询问,他应对得都很分明,武帝即位后,魏其侯和武安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董仲舒的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

38、事,位至公卿。(2)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 (2)到董仲舒对策时,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13 -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下”是“率”的宾语,不要

39、断开;“去位” “归居”连动,关系紧密,不要断开;“产业”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40、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传:对经义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 “魏其侯和武安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魏其侯和武安侯尊崇儒生。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攘:排除;治:研究;举:举荐;希世用事:善于

41、迎合世俗;及:到;立:设立。参考译文: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 ,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 (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 。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

42、,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 14 -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

43、吕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 ”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

44、病辞官回家。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宰相,都是以身作则为下属做出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说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读书专心著书。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纷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时,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老年在家裹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县,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吴中书事

45、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 自生兰叶小,响廊 深映月华空。- 15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 颈联描写

46、想象之景,意蕴丰富, “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 “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准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D 15.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

47、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 项中“想象”错,许久无人路过的香幽小径,落叶层层,新叶尚小,破败的长廊只有空空的回声和清冷的明月;D 项中“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错,在政事上不得志,也有对朝廷政治统治不思进取的不满,寻不到志同道合的人。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哪些愁 、如何表现” 。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

48、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 16 -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

49、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