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18180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透过时事学习经济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1 頁,共 7 頁金融海嘯影響本港經濟,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分析發現,本港今年上半年有近 124 萬人生活於低收入家庭內,即每六名香港人中便有一人為窮人,而青年貧窮率亦由 99 年的15.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 20%,升幅近三成。社聯早前分析政府數據發現,在 89 年至 09 年期間,本港高收入家庭入息中位數升幅達 1.5倍,但低收入家庭入息中位數的升幅少於 1 倍。高收入群組與低收入群組的入息中位數比例,由 20 年前的 2.46 倍升至今年上半年的 3.6 倍。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指,市民入息因經濟衰退下降,但高收入群組在經濟復甦後見

2、反彈,惟低收入群組則不然,導致貧富懸殊加劇。蔡海偉認為,青年貧窮問題惡化原因有三。首先,由於近年青少年多接受專上教育,其就職年齡因而延遲,令整體家庭收入減少。其次,青年的失業率近年急增。最後,由於大部份青年的父母多已步入中年,而中年人士的貧窮問題近年亦趨嚴重,帶動青年貧窮率上升。蔡警告,貧窮阻礙青年進修及學習機會,窒礙青年人發展,令年輕一輩以至香港整體競爭力被削。2009-2010 年度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 (四)香港貧富懸殊資料 1節錄自:6 個港人 1 個貧 10 年新高 ,香港經濟日報,2009 年 9 月 28 日。港貧窮人口高達 123 萬 貧富日益懸殊 社聯促撥 17 億扶貧 ,星島

3、日報,2009 年 9 月 28 日2009 年最新貧窮及失業數據分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ttp:/www.hkcss.org.hk/cm/cc/press/documents/2009poverty.doc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2 頁,共 7 頁資料 2:香港貧窮人口(千人) (99-09 年上半年度)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09 年最新貧窮及失業數據分析 (圖一)註:貧窮人口指生活於低收入住戶的人口,而低收入住戶指按不同住戶人數劃分,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09 年上半年按住戶人數劃分入息中位數一半的數額為: 1 人家庭 :

4、 3300 元、2 人家庭: 6750 元、3 人家庭:9150 元、4 人或以上家庭: 12650 元。資料 3:高收入住戶組群入息中位數與低收入住戶組群入息中位數 (89-09 年上半年度)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09 年最新貧窮及失業數據分析 (圖四)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3 頁,共 7 頁討論問題:1. 參考資料 3,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以甚麼方法量度本港於 99 年-09 年間的收入分配?比較高收入群組與低收入群組的入息中位數 2. 承上題,就你所知還有哪些量度收入分配的方法呢?堅尼系數 洛倫茨曲線 3. 收入除了指勞動收入(如薪金)外,還

5、包括哪些回報?收入可包括勞動收入及非勞動收入。勞動收入指勞力的回報,例如薪金。非勞動收入指由資本衍生的利息收入(例如:股息、租金收入等) 4. 為甚麼不同人的收入會出現差距?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人力資本的差異 勞工市場的供求狀況 工作性質的差異 個人能力、努力和際遇 資本擁有權不平均 5. 蔡海偉指出,面對經濟危機時,市民入息因經濟衰退下降。但高收入群組的收入在經濟復甦後見反彈,惟低收入群組的收入則不然,這加劇了貧富懸殊的問題。試以資料3 的數據,闡述其觀點。根據資料 3 的數據,可發現高收入群組在 2001 年至 2005 年期間,入息中位數由32,000 元下跌至 29,500 元,但其

6、後卻於 09 年,回升至 32,600 元,高於下跌前的水平;相反低收入群組於 01 年至 05 年期間入息中位數由 10,000 元下跌至 8,700 元,雖然於09 年回升至至 9,000 元,卻不能返回原有 10,000 元的水平。這顯示高收入群組與低收入群組儘管在經濟危機中,都遇到收入下調的壓力,但高收入群組能藉其後的經濟復甦而改善入息水平,低收入群組則難以在經濟復甦中回復過去的入息水平。 6. 承上題,試剖析低收入家庭未能受惠於經濟復甦的原因。由於香港經濟自九十年代起出現轉型,由以往的勞力密集型經濟轉至知識型經濟,社會對擁有較高人力資本勞工(即知識水平和技能較高)的需求大大提升。相反

7、一些只需低技術的工種卻不斷減少。 再者,由於低收入家庭並沒有太多資本(例如:股票及樓房),故在經濟復甦時,未能受惠於股市、樓市暢旺的得益。 7. 就你所認識,香港有哪些工種的工資較低?試列舉兩例。這些工種有甚麼共通之處?清潔、飲食業等。這些工作多是低學歷要求、並不需要特別工作技能。 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4 頁,共 7 頁7. 社會上有人擔心,低收入家庭容易出現跨代貧窮。試分析為何會有此憂慮?我們可從兩方面分析此問題: 第一,由於財富分配不均,令社會各人擁有不同數量的資本。而資本可帶來收入,當資本擁有權不平均時收入不均等的情況便會加劇。若青年繼承上一代的儲蓄和財

8、富,他們的財富便會增加。一般來說,高收入人士的儲蓄和財富相對較多,可以傳給下一代的財富亦相對較多,下一代可得到的收入也較多。相反,低收入人士能傳給下一代的儲蓄與財富較少,下一代的收入因而較低。所以低收入家庭較常出現跨代貧窮的問題。 第二,由於低收入家庭的資本較高收入家庭少,其子女累積人力資本(例如:外地升學、參加不同興趣班等)的機會亦相對較少。人力資本是可以 生財富的,因此低收入家庭子女脫貧的機會亦下降,容易造成跨代貧窮。 9. 根據蔡海偉的意見,哪些因素導致青年貧窮問題惡化?蔡海偉表示,由於近年青少年多接受專上教育,就業年齡延遲令家庭整體收入減低;其次,青年的失業率近年急增;最後,由於大部份

9、青年的父母多已步入中年,而中年人士的貧窮問題近年亦趨嚴重,帶動青年貧窮率上升。 10. 承上題,上述哪些因素對香港只構成短暫性的影響?哪些因素則影響香港未來的長遠發展?試加以分析。學生自由作答 因青少年接受專上教育而造成的貧窮問題,只會對香港構成短暫性的影響。雖然現時青年貧窮的問題因他們接受專上教育而惡化,但教育不但能助他們脫貧,亦令本港未來的勞工生產力上升,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可惜,另外兩項因素則對香港長遠發展構成負面影響。由於青年失業率高企及中年人士的貧窮問題,令青年無法累積工作經驗及人力資本(例如:進修及學習機會),勞工生產力因此下降,亦減低了本港未來的整體生產力,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亦

10、因此受到影響。 11. 你可否提出一些具體的方法減低青年失業的問題?學生自由作答 促請政府為他們提供就業支援及提升就業能力,可考慮針對低學歷失業青年開設短期職位。 延伸題題 12 和 13 均是從效率及公平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資法對社會的影響。若學生的能力較高,教師可參考題 12;若學生需要較多指導,教師可參考題 13。12. 近年有不少社會人士促請政府通過最低工資立法,以保障低收入人士。你贊同嗎?試從經濟學角度解釋。學生自由作答。 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5 頁,共 7 頁WwPS13. 近年有不少社會人士促請政府通過最低工資立法,以保障低收入人士。(i) 試解釋為

11、甚麼社會人士認為最低工資制度能保障低收入人士的生活。若在最低工資條例通過後,較多低收入人士從事的工種(例如:清潔、保安等)的工資將定於均衡工資之上,低收入人士的收入將得以改善。 (ii) 試以供需圖輔助,解釋最低工資法對市場的影響。(提示:可從市場的均衡狀況及效率作分析)假設在最低工資立法前,勞動市場處於均衡狀況。設立最低工資後,工資(W 1)將定高於均衡工資(W0),勞工供過於求(L 2-L1)的情況將會出現。另外,由於設立最低工資使市場離開均衡狀況,造成淨損失(面積 ABC),令市場偏離效率。 (註:本題假設勞動市場原處於均衡狀況,教師亦可根據現實考慮,把起始的勞動市場定於失業存在的情況。

12、)(iii) 承上題,你認為最低工資立法是否可減少收入不均的情況呢?學生自由作答 設立最低工資確實能提升低收入人士的工資,但另一面,當工資調升至(W 1)時,市場勞工的交易量將由 L0 下降至 L1,即部分勞工(L 0-L1)因此而被辭去。值得留意的是,這群因最低工資立法而失去工作的勞工多是一些低學歷及沒有特殊工作技能的人士,他們能從投勞動市場的機會較低。因此,最低工資法可能會令貧者愈貧的情況出現,使社會陷入更不公平的狀況。 (iv) 你認為最低工資立法對香港有利嗎?學生自由作答 不利,最低工資法令市場偏離效率及公平的狀況。 有利,雖然最低工資立法令部份市民(尤其是低收入人士中低學歷及缺乏工作

13、技能的一群)的利益受損,但卻可保障大部份市民的利益。因此,雖然立法令社會偏離效率及公平,但仍須執行。 14. 若香港仿傚內地五十年代末的做法,不論各人的長短及工作的差異,劃一派發相同工資。你認為這是否一個解決收入不均的良方?學生自由作答。 提示:學生可:(1) 先分析劃一工資對效率及公平的影響 (2) 其後分析在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取捨 SDS0 LQ0L1 L0 L2W1W0勞工供過於求ABADC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6 頁,共 7 頁透過時事學習經濟學/2009-2010/貧富懸殊 第 7 頁,共 7 頁報告:(1) 學生根據延伸部分的討論撰寫報告。(2) 此工

14、作紙亦作可為分析社會問題的切入點,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現實資料分析香港的社會狀況。因此,在完成此工作紙的討論後,可要求學生利用其他資料/數據作分析。除了比較不同群組的入息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哪些經濟數據來分析香港現時的經濟及社會狀況呢?試從統計處等政府網頁找出相關的資料並加以分析。參考資料:1. 教育局 (2009)。 效率、公平與政府角色 ,香港:課程發展處。2. 經濟科視像教材:收入不均,香港:課程發展處。http:/ 2009 年最新貧窮及失業數據分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ttp:/www.hkcss.org.hk/cm/cc/press/documents/2009poverty.doc 4. 2006 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香港:政府統計處http:/www.bycensus2006.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962/06bc_hhinc.pdf5. 個別政策事宜資料庫在香港訂定最低工資的建議http:/www.legco.gov.hk/database/chinese/data_mp/mp-min-wage.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