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17316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DOC 2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报告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基地建设的启示来自资料搜索网() 海量资料下载濮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周立德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应对农村科技新需求、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做为省级科研项目“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内容之一,是该项目实施的重要研究依据。濮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自 2007年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 ”工程以来,积 极开拓科技情报信息服

2、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探索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强力推进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 村村通 ”用户 300 多户,会员 2000 多人,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科技信息辐射中心 30 家,初步形成了城乡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全面深入了解农村信息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借鉴外地市好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濮阳市科技情报所、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课题组成员在对部分国家认定的农村信息化试点地市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十堰市、荆门市、黄冈市、英山县、湘潭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科技信息服务运作模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村信息化

3、及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一、湘、鄂两省国家农村信息化基地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一)“农技 110”科技服务热线的建设情况湖北、湖南两省在实施“农技 110”工程方面情况基本相似,均由省科技厅与联通通讯和移动等电讯部门共同搭建信息平台,统一号码(湖北电话热线为 11896100,湖南电话热线为 96318),各地市均可共享资源。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以电话热线为纽带,以有线广播、电视、Internet 网络、卫星接入系统输出设备等多终端设备形式应用为基础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以这个平台为依托,逐步形成全省“农技 110”信息化服务系统。1、荆门市农村信息化服

4、务基本情况荆门市是我国开展“农技 110”服务较早的地市之一,2005 年被国家列为农村信息化试点市,2006 年沙洋县被国家列入农村信息化基地,2007 年全市有 9 家单位被湖北省科技厅和省移动公司列为省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站,有 60个村被湖北省科技厅和省联通公司列为村级信息服务点,并从资金和物质上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重点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省、市、县四级共投入经济 1000 多万元。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开通了“农技 110”服务热线。2007 年底在开通湖北“ 农技 110”语音热线 的基础上,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团队和市级专家服务团队,开通了湖北“农技110”电 信和移

5、 动专家服 务热线。全市现 有“ 农技 110”用户 4万余户,占全市用户的 25%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农村全部开通。对开通的用户,每月只交纳 1 元的电话月租费,尽量让利于民,便于农民接受。二是对农村科技信息平台进行了改造和丰富。三是加强了农村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扩充和整理了农业、农技、农贸、农资及农村科普信息,建成了全省较大的农业农技信息资源库。四是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点建设。与湖北和荆门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在全市建设了 9 个省级乡镇基层信息服务站和 45 个市级基层信息服务站;与省联通和市联通公司合作,在全市建立了 60 个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点。对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站(点),主要

6、建在乡镇农技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农资经销点、农业大户,能直接面向“三农 ”开展信息服 务的经济实体。在服 务功能上,具备“四种功能” ,即:具 备面向基层宣传、推广湖北 “农技 110”的能力;具备收集、发布基层信息到湖北“农技 110”网站的能力和条件;具备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的能力;具备开展移动、联通通信业务服务的能力。五是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荆门市所有信息员的电话号码 24 小时向农户开放,全天接受农民的咨询,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指导的问题,信息员及时与农户进行沟通,尽快赶赴现场。农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和荆门农业信息网上的“疑难解答” 专栏,提出遇到的 问题。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科技

7、信息的传播,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十堰市 2006 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农业科技 110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了一支农技 110 信息服务队伍。成立十堰市农技 110 信息化服务中心。该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43 名,其中专业信息技术人员 2 名、信息人员 25 名;农业专家 41 名。农业专家当中,有研究员 5 名、高级农艺师 17 名、农艺师 17名。由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沈康荣研究员担任该项目首席专家。以此为基础,建立组建乡镇服务站 75 个,配备

8、基层农业信息员 668 名。加强了全市农技 110 信息服务队伍建设。(2)形成了农技 110 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 “农技 110”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运用电信网络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扩大了信息覆盖面,有效推动了信息进村入户,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立了三大平台,一是建立十堰农业信息网站,该网站年点击人数达 10 万人次以上;二是建立十堰市农技110 专家热线服务和语言服务平台,固定 3 名人员开展热线服务;三是建立“农信通 ”短信服务平台。 现在每年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发布各类农业信息 1 万余条,他们与中国移动通讯十堰分公司、荆州万声通讯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农信通”农业科技信息移动短信服

9、务,丰富了农技 110 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热线咨询、现场服务、专家坐堂、信息发布等农技 110 信息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二)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1、黄岗市信息网络建设基本情况黄冈市自二 00 五年开始着手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以来,始终遵照“市 县乡村” 的“城乡四级网络体系”结构,建设黄冈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引性工程来抓,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部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效集成了各种资源。到 2007 年底,黄冈市以先后投资 1500 万元建立黄冈星火网、黄冈乡镇信息网 2 个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各县(市

10、)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 33 个具有特色的二级信息网站;乡(镇)级建立一级信息网站 80 个,124 个乡镇场办有 63 个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有条件的村实现了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与移动联合建立信息服务站 35 家,其中有 7 家被列为重点;与电信联合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50 个、 “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102 个;与联通联合建立信息服务点 107 个。2007 年被国家列为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具体做法是:()转变观念,加大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黄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组长

11、,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全面负责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建设各种问题,统筹发展规划。二是在科技局指导下,黄冈信息中心先后建立了黄冈星火、黄冈乡镇信息网和大别山新农网三大主平台。三是同步发展县市科技信息网站。四是组织乡镇及村、农户的应用示范,到目前为止,全市建立了近 300 个网络平台,其中市县二级涉农企业网站 33个,乡镇一级信息网站 80 个,星火学校网站 20 个,企业网站 100 多个。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结构,为全市的乡镇工作提供了一个交流、共享、展示和推介的互动平台。(2)依托“中国星火 计 划网” ,开发建设 了“黄冈星火网”,网站中包含十三个栏目,二十一个内容

12、板块,十三个中型数据库;涉及内容包括农民产前专项指导、产中技术支持、产后市场预测及供求发布,整个网站数据容量达 4.6G。(3)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卫 星接受站,全天侯接收 农业实 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并在“ 黄冈 星火网” 及 “罗田星火网”、 “英山科技信息网”、 “麻城星火网”等 县市科技网站上在 线播放、 农民可根据自己需要在线点播。(4)对黄冈市辖十一个县市区科技信息网站的建设进行规划,提出“ 资源共享、突出特色、普及科技、引导应用” 的建设方针,对“ 实用技 术” 、“供求信息”、 “名特 产品”、等共性栏目按各县市区划资源特点,作出个性规划,使“名

13、特产品” 与基地联系起来, “实用技 术” 与农户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市 级有规划、县级有目标、农民能收益的体系建设格局。(5)开发利用本地信息资源,一是建立了本地市场信息资源库。收集了本地市场涉农的良种、化肥、饲料、兽药、农机具、优质水产、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名称、所在地以及价格、规格、品种等市场信息。二是建立本地人才资源库。对全市涉农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专家、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协会的技术特长、专长以及科研项目,有影响和领先的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收集,整理入库。三是建立本地涉农政策信息资源库。对各级出台的有关涉农的优惠政策、奖励措施和有关收费标准进行了收集整理入

14、库。四是建立本地科技新项目、新技术及本地的科技发明、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信息资源库。2、英山县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英山县是国农科技部科技扶贫重点联系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县。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大别山科技扶贫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坚持“政府引 导,企业主导,统 筹规划,整合共享,分步推进”的思路,以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为 重点,以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市场化运作,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加速科技长入经济,培植县域经济的增长点,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推进了农民知识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模式和农

15、村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具体做法:()创新举措,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网络体系建设。全县 11 个乡镇和县直 80%以上部门以及部分产业大户都建有独立网站。网站建设达 273 家,7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网上贸易。建立了县级远程科技培训中心,并将远程培训网络视频延伸到乡村,建立具有开展远程视频培训能力的村级科技信息站 5 个,形成了县、乡、村、户的网络体系框架。 “英山县 科技信息网” 、“英山云雾茶网”、 “东冲河生态农庄网”等一大批特色 产业的网站形成品牌效应。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与湖北省信息院、北京农林学院信息所等科技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开发的大别山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星火信息互动平台已被

16、 500 多家企业采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注重实效,发挥网络体系作用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全县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基层干部和农民每年达 3000 人次,技术信息、经贸信息日更新量达 5000 余条。二是推进特色支柱产业化进程。通过专业特色网站的推介,拉近了英山同外界的距离,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柏林、蚕桑、药材等当地产业超常规发展。三是促进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交易平台建立,构筑了英山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网上高速公路,结合特色产业开展网上招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达到了 8500 余万元。(三)科技合作社的运作模式1、基本情况在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湘潭

17、市坚持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服务水平。特别是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充分发挥科技联合体、农业科技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粮食、生猪、湘莲、竹木、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湘潭县与湘乡市都是全国的粮食、生猪百强县。形成了生猪生产、肉食加工、饲料生产、畜药生产、皮革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包括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 100 亿元以上。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9 元。2、具体做法:从湘潭市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形式来看,主要是两种。一是直接建立农业科技

18、服务织织。在这方面,农科部门顺应群众的愿望,发挥了很大的引导作用。例如,湘潭县七潭镇畜牧水产站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联合生猪养殖、贩运、饲料经营户及信用社,成立了石潭镇生猪产业协会,立足于技术基础,建立了产品供销、技术指导、信息发布服务网络,不仅使农民增收,而且自身也获得一定收益。被称之为“石潭模式”。二是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技术辅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例如,湘潭县响水乡的青竹村,2003 年开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们普遍感觉到依靠一家一户的力量,很难把握市场与掌握技术,于是在 2005 年依靠村支两委,成立了生猪产业发展协会,农民在生猪产业协会的组织

19、下,实行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等。农民不再担心市场与技术的问题,养猪积极性迅速提高,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2008 年全村人平出栏生猪达到 10 头以上,农民收入也成倍增长,由2003 年人均不足 2000 元到 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6000 元。创造了农业发展的“青竹模式” 。这些年来,湘潭市涌现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300 个以上,联系农民在 6 万户以上。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市场化的产物,也只有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才能发展壮大。湘潭市的各类科技服务组织与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其组织方式、内部结构、发展形态、运作模式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民办、民管、民营

20、、民利的特点。(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情况黄冈市从 2005 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们始终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 抓手” ,比 较典型的有英山县 和浠水县,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抓手” 。为建立科技服务“ 三农” 的 长效机制,搭建科技与 经济结合的桥梁。自启动科技特派员试点以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 领导小组” ,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印发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县科技局印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大力推行

21、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选派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科技特派员的个人素质、整体素质、综合素质,采取“三个结合” 的办法,择优选聘科技特派员。一是行政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在广泛发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与报名者所在单位协商,初步商定科技特派员候选人,再根据“科技人员自愿选择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自愿选择科技人员”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正式人选。二是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根据科技人员意愿和实际需要,部分科技特派员采取兼职的办法担任,这样既能确保工作实效,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2、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科农携手长效机制。 “双向选择”只是解决了“ 派下去 ”的问题,关键是如何使 这些科技人员为科技特派员能够

22、“扎下根 ”,长期保持工作 积极性。他们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利益激励机制,大力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多种生产要素入股,与农民群众和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这种作法提高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效果,也激励起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广阔农村施展才干。目前,英山县已有 25 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建立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引进项目 30 项,总投资 1500 万元,已赢利 400 万元,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初步形成了订单+技术服务型、基地+ 农户+技术服务型、研究所+推广体系型、科技示范户带动型等 4 种主要的服务

23、模式。3、坚持“三个 围绕”,明确科技特派员工作 职责任务。要求科技特派员工作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农业农民增产增效增收并与他们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抓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高标准抓好示范片、示范点、示范户建设;开展科技宣传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发展农村各类专业生产、营销、服务协会和中介组织;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组织建立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农村经营实体组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智等等。4、为科技特派员搭建“三个平台” ,让他 们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让科技特派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施展才能,发挥作用,为他们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打造自主创业的平台。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科

24、技特派员,凭借自身技术经济优势,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或企业,并通过“企业农户” 、“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二是打造引领创业的平台。部分科技特派员牵头组建专业协会,整合企业、专业大户等各方力量,带领广大农民闯市场。由科技特派员张成春牵头组建的烯水县水产养殖协会,现发展会员 216 人,协会实行从繁育供种、技术服务、饲料供应到市场营销的一体化服务,带动全县发展水产养殖大户 889 户、经营水面 4.6 万亩,年组织外销水产品 2000 多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产业发展。三是打造服务创业的平台。全县科技特派员都从自身条件出发,利用现场指导、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服

25、务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创业。5、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先进生产力。他们把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大户强村重 镇” 战略有效结合起来,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择与吸收科技能力较强的农村专业大户结合、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结合,注重培育一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坚持服务牵引,搞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邻居效应”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着力培养乡土科技人才。这些乡土人才成了继科技特派员之后的又一批农民致富引路人,为农业发展走上内涵式扩张和自主创新的路子奠定了基础。几年来,全县科技特派员共培育示范典型 120 个,示范面积 16万亩,青年乡土人才培训基地 6 个,培养乡土人才 1000 多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 1

26、300 多期,参训农民达到 10 多万人次。6、加强与科研院校协作,打造“宝塔型” 的科技服务网络。为使科技特派员更好地服务三农,他们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展开“ 科农携手” 合作,已分 别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技术协作协议,形成更高层面的“高位嫁接 ”。打造成 为一个以高等院校 为主体、以大量乡土人才和广大农民群众为基础的“宝塔型 ”的新型科技服务网络,实现了科农携手的良性循环。通过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沟通和链接作用,一方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的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生产性开发项目导入农村,以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实现低成本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把农村发展的科技需求

27、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校和科研机构,架起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管道。7、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激情。为了激发科技人员到基层创业、服务农民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并举,对科技特派员实行特殊的政策措施,做到“四 优、四保” ,从政治上、 经济上给予他们优惠待遇。同时,要求所有下派单位都必须将下派科技特派员所在乡村作为挂钩帮扶单位。二、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1、整合资源,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才可以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

28、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转化。同时健全农业科技服务还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荆门市、十堰市在开展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能够较好地整合政府各部门、各行业有效资源,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特别是与电讯公司联手,以市场为纽带的合作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2、突出本地特色 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健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 发 展适度规模经营,改 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

29、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桥梁,把以“户为 基础” 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黄冈、英山等地市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就做得很好,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突出本地特色,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本地的产品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政策和科技资源。二是在栏目设制、信息内容和远程培训等方面充分体现网站的地方特色,特别是通过县乡二级网站的管理和运作,使网络信息服务更贴近于农村和农民。三是黄冈、英山等地市利用国家对老区的帮扶政策,通

30、过于国家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姻,在引资、引智等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3、要大胆进行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尝试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时期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从湘、鄂五市县实施情况分析,科技特派员一要结合本地资源和产业特点;二要政府为科技人员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三要选对人、用好人,同时发挥好乡土人才的作用;四要注重技术引进、推广与项目扶持;五要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觉到不管是领办企业、自主创业还是技术承包,凡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的,农民受益、科技人员得实惠、企业得到良性发展,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单纯靠政策推动、行政命令式的“

31、拉郎配” 只能是流于形式, 昙 花一现。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科技辐射中心建设、专家大院设立、示范园区的运作、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4、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农村科技合作社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生产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的合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石潭模式” 、“青竹模式”、 湘莲科技合作社的成功 经验为 我市各县区特色产业基地,如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基地等,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5、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专家的能动作用我们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只有以市场为纽带,才能使科技人员在工作中挖掘出最大

32、潜力,创造出最大效益。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或企业在与专家的合作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专家的劳动,把专家的利益要尽可能体现出来。在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中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企业要善于吸收专家技术入股,这样,一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支撑;二可以通过专家吸引政府投资,争取项目资金;三可以调动专家们的研发的积极性。善于通过专家扩大对企业的宣传,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三、我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情况及外地市的先进经验,经过深入细仔的调查研究,就我市农村科信息平台及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逐步形成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信息服务的

33、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应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结合濮阳实际,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利用“一站上传,多站 发布” 的网络功能,加强与国家级农业网站、省级农业网站包括地方特色农业网站间的网络联盟建设。进一步丰富网络信息内容,加快本地特色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信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解决好小规模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围绕濮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建立政府主导、项目扶持、社会参与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采取以农业信息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络设施

34、建设为基础,以农业有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农村基层信息员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为骨干,以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目地的市场运作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第三,农业信息产品中多数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同时,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政府应从农业发展战略高度全面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通过立法形式保障和加强财政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在坚持以国家财政作为农村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投资主体的前提下,推进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经费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2、加快我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农村科技信息服

35、务平台建设,必需有通畅的现代信息网络和技术平台作为保障和载体。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设备。以科技信息“村村通”“ 户户通” 服务平台为基础,逐步搭建涵盖包括远程科技知识培训、可视互动信息交流、科技 110 热线电话、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专家现场指导培训等服务内容于一体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其次,加快县乡二级平台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充分发挥我市计算机中心的技术优势,加强与网络运营商和终端信息产品经营商的合作。针对我市各县乡的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终端(如机顶盒、信息机、电脑、电话、电视、手机等),搭建县、乡、村(包括辐射中心、种养大户、

36、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特色产业乡镇)二级平台站点,开设自建网络窗口,实现与一级平台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市、县、乡镇农业信息网上联播,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集成平台作用。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有效解决市级网络棚架和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问题。其三,加强信息采集点建设。信息采集是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发布的基础,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建设内容,对建设信息采集点要科学布点、合理扩点、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扩大信息采集范围,把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到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3、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强化农村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实现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因素。各级政

37、府及农业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可行的培训制度,结合濮阳“三农” 实际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农村培养复合型信息人才,以适应农村信息服务的需要。同时,要采取脱产与在职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发展和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加快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实现信息的进村入户,应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威望、能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的专家团队和农村基层信息员队伍。要重点在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和农民经济人中发展信息员,做为科技

38、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保证。在制度上加强管理和培训,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补贴,使他们不仅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同时也成为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传播者。4、应该把开展科技传播工程建设同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结合起来要组织我市小麦、水稻、玉米、食用菌、畜禽等发展相对集中的科技示范乡镇、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实施科技传播工程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试点,充分发挥专家特长和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农民有难找专家、专家依托农田搞研究推广的双赢机制。5、加强对乡土科技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较好地适应本地经济结

39、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人才库。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应重点抓好下几个方面:(1)健全管理机制,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强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要根据乡土人才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逐步健立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同时,要加强制度管理,在完善乡土人才选拔规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完善建档造册制度,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提升总体管理水平。(2)健全选拔机制。努力建立健全一套“好中选优、灵活实用“ 的选拔机制,促使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成立专门的选拔机

40、构。要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科技、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单位专业人员参加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乡土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二是明确选拔的对象和范围。针对农村乡土人才工作的实际,重点要选拔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农机、加工、运输、建筑等一线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是严格选拔程序。要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察在推广科技知识和从事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同时,还要坚持“村摸底、乡推荐、县审核、市审批”的四 级把关制度,严 把选拔“ 入口关”。(3)健全培育机制,提高乡土人才素质。乡土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

41、足,影响着乡土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育、不断提高乡土人才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搞好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各类技术培训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要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乡土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

42、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4)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土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政策上激励。在资金和技术倾斜和扶持,为乡土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乡土人才在生产经营上做强做大,逐步形成规模,树立典型示范。二是待遇上激励。建立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乡土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昔日“ 土专家” 、“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 实相应的待遇,规定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6、加强辐射中心的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为了保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信息棚架瓶颈,实现信息的进村入户。在一些产业相对集中、经济效益相对显著、社会公信度较好的涉农企业、专业种

43、养大户、示范园区、营销大户中设立市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探索多种形式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利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村镇、示范园区与周边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辐射中心的区域传播优势和产业特色带动作用,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7、要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级政府及科技、农业部门在安排科技计划、项目时要向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对农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要重点支持。在市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现代农业信息化专项,采取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示范基地等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