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160064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专项突破练4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项突破练4 地理统计图表,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1,2,3,4,5,6,7,8,9,10,11,12,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虽然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加,但全市户籍人口依然从1982年的917.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 257.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7%。图1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人数,图2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机械增长人数。读图完成12题。,1,2,3,4,5,6,7,8,9,10,11,12,1.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A.人口增长缓慢 B.机械增长人数一直高于自然增长人数 C.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同步 D.自然增

2、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1,2,3,4,5,6,7,8,9,10,11,12,解析 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特点是人口增长较快,A错。 机械增长人数在1992年之前低于自然增长人数,B错。 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不同步,C错。 根据图1曲线,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D对。,2.引起北京市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 A.北京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多 B.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 C.城市建设发展,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多 D.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增多,1,2,3,4,5,6,7,8,9,10,11,12,解析 引起北

3、京市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北京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B对。 北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加较少,A错。 城市建设属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C错。 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增多,D错。,3.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 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 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表”(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据此完成34题。,1,2,3,4,5,6,7,8,9,10,11,12,解析 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

4、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最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春运返乡迁出最高,D正确。,1,2,3,4,5,6,7,8,9,10,11,12,4.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 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解析 从春运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而我国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往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正确。,1,2,3,4,5,6,7,8,9,10,11,12,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减弱

5、,近些年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大城市,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示意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资料显示20082015年 A.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 B.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增速逐渐加快 C.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D.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1,2,3,4,5,6,7,8,9,10,11,12,解析 图中只有进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无法区别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和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收入,A、B错误; 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没有超过外出进城务

6、工人员,C错误; 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D正确。,1,2,3,4,5,6,7,8,9,10,11,12,6.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近3亿进城务工人员 A.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降低了城市化水平 C.丰富了城市劳动力 D.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解析 进城务工人员丰富了城市劳动力,加大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C正确,A、D错误; 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入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错误。,1,2,3,4,5,6,7,8,9,10,11,12,解析 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

7、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1,2,3,4,5,6,7,8,9,10,11,12,A.甲 B.乙 C.丙 D.丁,8.“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B. C. D.,解析 “移业就民”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1,2,3,4,5,6,7,8,9,10,1

8、1,12,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910题。,1,2,3,4,5,6,7,8,9,10,11,12,解析 图示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地自然增长率接近0;丙地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约占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约占3%,1564岁人口比重约占72%,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D。,1,2,3,4,5,6,7,8,9,10,11,12,解析 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

9、,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教育压力大。选A。,10.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1,2,3,4,5,6,7,8,9,10,11,12,11.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1,2,3,4,5,6,7,8,9,10,11,12,1,2

10、,3,4,5,6,7,8,9,10,11,12,(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答案 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解析 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1,2,3,4,5,6,7,8,9,10,11,12,(2)根据材料判断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答案 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

11、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解析 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重图中看出,2013年后,1564岁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重上升,说明总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口寿命等方面来分析。,1,2,3,4,5,6,7,8,9,10,11,12,(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答案 2000201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 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不利方

12、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1,2,3,4,5,6,7,8,9,10,11,12,解析 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1,2,3,4,5,6,7,8,9,10,11,12,材料二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1,2,3,4,5,6,7,8,9,10,11,12,答案 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注:发展中国家数据排除了中国。 (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1,2,3,4,5,6,7,8,9,10,11,12,答案 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