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DIER板块,02,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 晚清时期(18401894年),目 录contents,1,2,3,4,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高考怎么考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高考达标检测,01,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图定史实,图定史实,思想文化,经济,政治,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
2、俗也发生巨大变化。,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02,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总理衙门、火烧圆明园、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湘军,隐性时空,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道光年间、咸丰年间、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显性时空,社会阶层,斗争性质,国内政局,社会性质,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声,满洲贵族势力
3、削弱,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19世纪60至80年代,19世纪四五十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 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耕织分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近代海防,隐性时空,解体的结果,解体的速度,解体的动力,在自然经济解体
4、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评价,特点,产生及初步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大多在沿海,多是轻工业);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缺少手工工场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和洋务工业的刺激与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魏源、新思潮萌发、海国图志、资政新篇、“师
5、夷长技”、“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隐性时空,早期维新思想,“中体西用”思想,“师夷长技”思想,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后期,其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旧的纲常礼教,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
6、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三次 高潮,第二次 高潮,第一次 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03,高考怎么
7、考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解选择题,要合“题”又合“理”,凸显素养立意,链接时政热点,陌生中考陌生,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外交,突出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必要性。,当今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外交博弈。,“朝贡体系”的历史情境、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全为非教材主干知识。,间接涉及热点,渗透经济常识,强调主干知识,增强民族企业的自信心。,税收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命题重点仍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洋务企业的发展。,倡导家国情怀,强化能力培养,突出主干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理性分析历史事件所要表现的实质。,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8、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老考点新立意,老考点新考法,通过福州船政局造船费用的变化暗示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发展。,仍是考查洋务运动,但考查的是洋务企业的运营方式,而不再考查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答主观题,要析“材”又扣“本”,NO.2,ITEM,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缺乏海权意识,航海技术先进,海外贸易发达,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远洋开拓出现,沿海利用,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上述五个特点
9、大多数考生根据材料比较容易提炼出,但多数考生仅停留在对材料现象的陈述上,忽视了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把握上,如没有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现象背后,看到对海洋和平利用以及民间交往为主的特点。因此如何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从而得到较高的分数,是每个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区分学生层次的关键,海外移民增多,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海外贸易拓展,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通商口岸增加,缺乏海权意识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启示四,启示三,启示二,启示一,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科学化的管理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高考达标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五)”(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