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摄影技术看人物摄影法学 081902班 朱 姣200819010237 自从历史进入 21 世纪以来,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摄影迅猛的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已经成为当今现实生活中所必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摄影艺术,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例如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从摄影的题材内容上,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人物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人物摄影。但是我们也知道,摄影并非是简简单单的照相,其中也存在很大的学问、技术和技巧。就从简单的拍照说
2、来讲,不同技术的拍同样的东西,效果确然迥然不同,效果差异很大。记得以前,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自己用照相机拍东西了,只是那时并没有含有任何的摄影技术在里面,仅仅是单纯的喜欢拿起相机乱拍,较多的是对照相机本身的好奇,而不是对景物或是摄影技术存有兴趣,后来因为照片拍的不好,也想过要学习一些摄影技术,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在学习了摄影技术这门课之后,也了解了一定的摄影技术,在摄影这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我喜欢的人物摄影方面。下面我就从摄影技术方面简单的说一下我对人物摄影的看法及感想。首先,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
3、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例如:人像、家庭生活、校园动态、旅游名胜、时装穿戴、佳节盛会、风土人情、人体艺术等等,广泛、多样,到处可选。总的来说,这几个具体门类之间,各具特色,却又相互关联,统称为人物摄影。 其次,人物摄影怎样才能成功呢,它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自从摄影艺术诞生到现如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常拍的主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我看来,在于“ 形神兼备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更是千差万别,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拍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那么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
4、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却未经刻划,则人物的表现势必会很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只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拍摄对象更加的美、更生动、 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够传神。为了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我们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照相机使用技术,例如,我们知道,给人拍照的时候,一般选择本人的前、后、左、右的 45 度角比较好,这样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和个性。另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善于观察,经常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
5、力,这样以便在人物摄影的实践中,能够别具慧眼,并且能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抓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此外,人物摄影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会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应该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将摄影画面横直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
6、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另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 当然不仅如此,一些背景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比如身后有一些线条型的建筑物或是其他的一些东西,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技术了!一般要使这些线条拍成直线,这样的话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沉着,稳定;不懂的人很有可能会把它拍为线条倾斜,这样的照片看起来里面的人则会显得不稳定,焦急,效果不好,如果是在高楼上就会感觉到像是有一种掉下的感觉,照片中的人看起来就比较消极。还有很多许多需要注意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在照相时要适当的留一些空隙,例如适当的露出天空,一般不要让背景显
7、得特别闷,这更有助于提高看照片人对照片中的人做出好的心理判断。另外,我想说,意境对摄影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作品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人们的视觉愉悦感,而更应该去了解人的心态和揭示人的本质。关于摄影艺术作品意境,毕加索曾说过:“ 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 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摄影艺术日新月异、空前发展,摄影文化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摄影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意境的手段。因此摄影作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再现客观事物和形象,而应当考虑如何融合入进作者的意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而具有更深邃的内涵。总之,摄影艺术作品作为审美意识的
8、物化形态,其内容不是纯客观再现的生活,也不是逼真摹写的生活,而是经过艺术概括,饱浸着摄影家思想意境,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生活,是一种心灵化的生活和心灵物态化的生活。概括地说,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除了呈现的“客观再现”的内容外,还应该包括凝聚的“主观表现”的内容。体现在摄影作品中的主题是摄影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意境,表现着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思考、态度和意境,表现着社会的意境和人类崇高的意境,表现着时代的意境和民族的意境。摄影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创作者得以表现意境的物质基础,点、线、面的安排,画面布局的择取,影调、色调、明暗及形体组合的处理产生了“有意味的形式”,才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义,同时也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意境的属性。每一种具体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都对应着特定的心理感受,都能引起或优美、或抒情、或炽烈、或豪放、或忧郁等等对应的心理反映和主观感受,能表达出个人、群体、社会或民族的特定精神。 摄影技术课程论文法学 081902 班朱 姣2008190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