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总 论一、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日趋重要财务是一个经营者的眼睛,从财务中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所有情况,对财务的把握就是对企业命运的把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 ,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1964 年
2、,美国 Eastern Airline 股价为每股 60 多美元,而 Delta 公司股价只有 20 余美元。80 年代以后,Eastern Airline 公司股价每股不到 4 美元,而 Delta 公司股价则接近 50美元。Delta 公司盈余和股息逐年稳定增长,公司 员工都有一份安全、丰厚的工作,而 Eastern Airline 公司在 1969 年以后就没有支付股息,并经常解雇员工,削减员工的薪金。导致两个公司这种明显差异的因素很多,但公司理 财因素是其中最主要因素之一。Eastern Airline 公司一直沿用 传统理财思路,大量使用 负债 ,而 Delta 公司主要运用权益资本
3、融资。1984年,Delta 公司约有50% 权益资本和50% 负债,Eastern Airline 公司约有12% 权益资本和88% 负债。80 年代美国市场利率急剧上涨,以60年代末的6% 上涨到 21% ,这就极大地增加了 Eastern Airline 公司的成本,降低了公司的利润,但对 Delta 公司的影响很小。其次,因燃料价格上涨 近10倍,许多航空公司都购买新型节约燃料的飞机,Delta 公司也购买了这种飞机,而 Eastern Airline 公司因沉重利息 负担无法购买这种飞机。再次, 70 年代航空业务萧条,Delta公司努力扩展市场业务,并削减价格吸引顾客,但 East
4、ern Airline 公司却没有这样做。以上案例说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演化和变革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过程。早期那种由营销部门制订销售计划,生产和制造部门根据营销部门的预测确定生产规模及其所需资金,而财务管理部门只负责资金供应的格局已不再流行。现在,企业内部有关销售、生产和资金筹措的各种决策过程相互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密切,而直接负责将整个过程协调一致的正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每个成功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新的格局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在很多公司将很大一部分力量投入到计划和控制过程之前,它们曾经遭遇过惨痛的经历。据有关方面对我国
5、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 ,政策性亏损占整个亏损企业的9.9 %,客观原因亏损占9.2 %,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80.9%。欲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 ,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此 ,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 ,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二是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为企业决算服务 ,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 ;四是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宗旨 ,建立资本金制度 ,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
6、,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 ,促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和提高 ,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作用 ,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 ,努力降低耗费 ,促进效益提高 ;六是以资金运营为“主动脉” ,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 ,合理筹集资金 ,优化资金结构 ,合理分配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做到投入小、产出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财务管理的历史沿革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并不太久,但在这短短的历史中,财务管理经历了内容和职能的很大变化,逐渐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上升到了战略性的核心地位。西方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描述及法规性阶段(Descriptive-
7、Legalistic Perriod) ,这一阶段是是从 20 实际初到50 年代。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企业外部筹资的方法,以及和证券发行有关的法律法规问题。30 年代,财务管理的重点迅速从外部筹资转移到破产清算、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以及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上来。美国政府于 1933 年和 1934 年分别通过了 “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而我们国家的证券法是 1998 年 12 月 29 日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999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从时间上看,前后差了 60 多年。2. 内部决策财务管理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 20 世纪 50
8、年代中后期,货币的时间价值引起了财务经理的广泛关注。1958 年1961 年,莫迪里尼(F.Modigliani)和米勒(H.Miller),创建了著名的 M-M 定理,他们认为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的价值无关,也就是说,在完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问题。这一结论的提出在当时的财务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争议很大。3. 投资与管理财务阶段这一阶段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1965 年,夏普(W.F.Sharpe)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阐明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改变了公司的资产组合和投资策略,被
9、广泛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使公司财务理论进入了投资与管理财务相结合的新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是公司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80 年代以后,跨国融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新热点。(三)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管理是指对某一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正确处理好内外部各项财务关系并为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价值服务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可以讲,只要有资金运动的地方,就必然有财务管理活动。然而,不同性质和不同行业的单位,其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有明显差异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务上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不
10、存在一种可以适用于任何单位的标准或通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在一般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类型的单位,甚至是同一类型的单位,还必须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管理目标和特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即在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赢利。所以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既要注重市场,又要管好资金;既是一种专业化管理,又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又是一定具体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活动,与企业一定时期的管理机制、战略目标、当时的金融市场情况,以及国家的各项财政、税务等经济政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一般地讲,现代企
11、业财务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性:1.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有的侧重于实物或人员的管理,而有的则主要着重于价值形式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为主的专业化管理,具体地讲,财务管理是用货币形式来表现的。正因为如此,财务管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完整性,这是其他管理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并不排斥非价值形式的管理活动,而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和过程、管理要求和目的等作为其管理的基础,并通过价值形式的管理,运用财
12、务预测、预算、控制、决策和分析及考核等方法,将其有效的协调起来,形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综合管理方式。所以我们讲企业各项管理效果的好坏,最终都会在企业财务指标和财务状况中得以充分的反映。2.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密切的联系虽然讲企业财务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管理活动,但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并与其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企业中所有的资金运作和各项收支活动,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引起的,即便是纯粹的财务运作,也是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管理战略和具体管理目标服务的。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应当涉及和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和每个方面。而企业管理的每个部门都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与财务管理部
13、门发生联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财务规划和考核制度,促使各个部门在企业财务规划和财务制度的制约下,高效合理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3.财务管理必须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在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经营方针是否合理、各项决策是否正确、资金周转是否良好、赢利能力是否加强等,财务管理部门都必须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并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通报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和预期发展,同时提出有关建设性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真正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纳入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4.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的关联性从财务管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它与其他许多管
14、理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税务学、证券学和市场学等等。财务管理中的许多资料来源和管理方法等都直接与这些学科相交叉。在英语中finance 这个词,作为学科本身就有多种解释,可以理解为财务学,也可以理解为金融学或财政学等等。另外,从财务学本身来看,也可以划分为微观财务和宏观财务、企业财务和社会财务、经营财务和金融财务等等。所以,财务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而且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管理学科。正因为如此,财务管理的思路非常发散,理论非常广泛、方法非常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一时或一事,而更多地要求从整体和未来发展来考虑问题。(四)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企业的
15、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所占用资金在各种形态下的不断转化,并且最终达到其增值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企业一系列财务运作来完成的。譬如,企业要开展经营,首先要筹集到能满足其经营规模要求的一定数额的资金;然后通过有效的资金配置和投放,转化为各类经营要素;最后通过销售收回经营的成本资金,并获得经营利润,再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企业再生产活动得以继续。因此,我们将企业资金的筹集、应用、配置、耗费、收回和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活动,称之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时也称其为理财活动。简单地讲,企业的财务活动就是企业各类资金收支事项活动的总称。由于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所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也称为现金管理活动。下
16、图是企业资金流转的基本形式。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结算资金 货币资金可见,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其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以现金(即货币资金)形式来表现的,而且在整个经营过程的各阶段中的各种资金占用,实际都是现金表现的特殊形式。因此,从本质上讲,资金流转与现金流转具有相同含义,它们就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并能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从外在表象来看,表现为物资的流动过程;而从内在本质来看,也是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它是一种资金的流动过程,也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和
17、延续,就会不断形成企业资金的收支和流转活动。这种资金的不断收支和流转活动构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管理方法,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管理不但具有综合性,也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五)财务管理职能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是要有效地筹集和管理好企业的各项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和赢利能力。然而,对于不同的具体企业来讲,不同时期财务管理职能的重点是不同的。因为,在不同时期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发生变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都会发生变化,企业必须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经营战略重点,这时,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及其重点也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总的
18、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筹资决策方案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适时、适量和低成本地筹集并有效运用各项资金,以确保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企业具体经营目标的要求,通过编制企业长短期的资金预算和相应计划,来直接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筹资决策方案。在制定企业筹资决策方案时,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经营和投资等各部门的资金需求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既要尽可能地满足各方面合理的资金需要,确保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要保证资金的合理和有效使用,不能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制定科学的资金预算是确保正确筹资决策的前提条
19、件。同时,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筹资规模和时间、筹资成本和筹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作综合的比较和分析,抉择最合理的筹资方案。一般讲,财务管理的筹资决策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要求,制定正确、合理的总体和部门的资金预算和计划;(2)建立和选择良好的筹资渠道,确保企业所需资金的及时到位;(3)综合考虑多元化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有效组合,尽可能降低筹资风险;(4)要保持企业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结构的合理性;(5)在充分满足企业经营和投资所需资本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筹资成本;(6)定期考核,确保所筹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资金的积
20、压、闲置和浪费。2.合理投放和配置资金有效地使用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筹集资金更难。因为这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项目本身的质量,而许多方面是财务管理部门无法控制的。财务管理部门所能做的是,将所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那些最有投资价值的投资项目上去,这些项目可能是企业原有的经营项目的延伸和扩展,也可能是更具有价值的全新投资项目;另外要对所投入的资金作有效的结构和比例上的配置,保持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仅从有效投资的角度看,企业应将资金投放到资金利用水平最高和赢利能力最强的投资项目上,长期性赢利能力强的资产所占的资金比重越高越好。然而从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的角度看,任何投资
21、项目的资金占用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对一些像现金等赢利能力不高的资金占用,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以确保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有效的资金运用来讲,合理的投资是根本前提,长期投资决策的失误,往往很难通过后期经营来弥补,而有效的资金配置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为有效的资金配置和合理的资金结构,是确保企业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合理投放和配置资金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有效、合理和安全的使用,更关系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以及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还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综合财务实力。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的长短期投资项目作深入的分
22、析和全面的规划,在确保合理投资的前提下,作好有效的资金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3.控制经营成本,充分利用企业资金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是企业是否具有立足之本的关键。从企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来看,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企业间成本的竞争。一个成本管理混乱、费用开支庞大、成本利润率很低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定额预算标准,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并定期进行成本考核,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的各个生产和管理部门作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合
23、理的成本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降低耗费,节约费用,尽可能地减少各种浪费,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对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有关反馈信息,作及时的分析和判断,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成本控制制度,采用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4. 合理分配企业收益合理分配一定时期的企业经营收益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合理分配企业的收益,就是要将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收益,根据企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确定多少收益应该分配给股东、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多少收益应作为企业的留存收益,积累在企业中,以利于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在股份制企业中,这种分配方针也称为股利政策。
24、在合理进行收益分配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并发挥其重要职能,主要是正确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协调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满足各方面的短期利益与注重维持企业长远的发展实力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与企业利润分配有相关利益的各个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的确定,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赢利能力、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的高低、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的保持,并影响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心、企业未来的举债能力和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上市公司中,还会影响企业的股票市价。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十分认真和慎重地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财务实力,确保企业具有长
25、期稳定的发展能力。5.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实行有效财务监控和分析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建立有效的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来加强企业的日常财务监控和分析,这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最基本的也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度,配以严格的考核体系,是确保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和监控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管理的特点,由财务部门负责进行统一规划,分部门和分环节建立相关的责任中心,制定完备的预算制度,配以严密的费用申报和审批规程,并下达必要的经济指标,实施对各项成本、费用和财务收支等的全面审查和控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分析,为不断改善企业的
26、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指明方向。有效的财务监控制度,是确保企业正常和良性运作的根本保证,其实质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活动和行为的一种理性约束。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坚持“量入为出”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定期对企业和各部门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其不同的经营业绩,适时地调整有关预算标准和考核指标,并且要不断完善内部考核和奖惩制度,明确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基本职责和相应权利,真正起到既控制又激励的作用。(六)企业资金运动要搞好财务管理,首先要掌握好资金运动规律,企业的财务活动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现金既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又是资金运动的终点。具体表现为: 投
27、资者投入企业现金或其他资产; 通过支付现金建厂房、购设备等,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投产后,转入正常生产经营过程:A.支付现金或通过商业信用,取得原材料等生产要素;B.生产要素投入生产,依次形成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C.产成品通过销售(现销或赊销)形成收入或现金流入;D.收入增加企业资产,费用发生减少企业资产,收入补偿费用后形成资产的净增加或减少(赢利或亏损);E.进行利润分配。由此可见,资金运动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供、产、销)和主要方面(筹资、投资、成本费用发生;收入和利润形成;利润分配等)的全貌。其基本轮廓可用图1-2 表示:股 东 银 行图1-2 企业资金运动图从上述的企
28、业资金运动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资金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首先,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在不断地循环,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又变为现金。现金的循环有多条途径。例如,有的现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原材料经过加工成为产成品,加工过程中还要发生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产成品出售后又变为现金;有的现金用现 金 商业信用应收帐款长期资产在产品 原材料产成品盈 亏期间费用销售成本于购买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如设备等,它们在使用中逐渐磨损,磨损的价值计入产品成本,陆续通过产品销售转化为现金。各种流转途径完成一次循环,即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所需的时间不同。购买商品、生产商品形成商品成本的现金可能几天或几个月就
29、可以流回,购买机器等的现金可能要许多年才能全部返回现金状态。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然后又回到现金,所需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流转途径,称为现金的短期循环。短期循环中的资产是流动资产,包括现金本身和企业正常经营周转期内可以完全转变为现金的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及某些待摊费用等。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然后又回到现金,所需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流转途径,称为现金的长期循环。长期循环中的非现金资产是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这种现金循环,可进一步区分为三种类型: 经营性现金流动指同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和服务提供相联系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转。 投资性现金流动指同企业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购建与出售相
30、联系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入流出。 筹资性现金流动指同企业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筹资与短期债务融资相联系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入流出。对上述现金流动三种类型的区分,既可使人们看到企业理财活动的广泛性,即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又可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从而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其次,对企业的资金运动从总体上进行科学考察,既要着眼于过程,看它的动态表现,即一定期间的“流量”;又要着眼于结果,看到它的静态表现,即特定时点的“存量”。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流量”与“存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因而企业的理财活动既要着眼于过程,进行资金“流量”的管理,也
31、要着眼于结果,进行资金“存量”的管理。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金运动从静态,即从时点上看,表现为资金的占用形态和资金的来源形态。资金的占用形态表现为资金的各种具体存在形态。根据它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转移与补偿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长期待摊费用等,长期资产中较重要的是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价值在不断重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地向产品价值及当期费用中转移,固定资产在报废前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故可较长期地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流动资产表现为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短期债
32、权和存货等。流动资产在短期内消耗或变现。资金来源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商业信用和其他一些短期债务;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投资者的初始投入和以后形成的积累。资产负债表全面地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资金形态始终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从一定时期的动态过程来看,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耗费与补偿以及资金的分配与退出。A.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可分为流动资产的循环与周转和长期资产的循环与周转。长期资产的循环与周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固定资产的循环
33、与周转。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主要表现在供、产、销三个阶段。在供应阶段,企业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等存货,形成储备资金,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利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加工,领用原材料等存货,同时以货币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资金由储备资金形态和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半成品占用资金)。当产品完工后,资金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当实现销售后,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上述过程称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称作资金周转。以固定资产为代表的长期资产的循环周转与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具有一定差异。生产用固定资产可以在生产中较长期地发挥作用,其价值是按固
34、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次转移于产品价值中,参与流动资产的部分周转过程,共同形成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的占用形态,随着产品销售转化为货币形态,直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再对其进行更新,资金又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完成一次循环而开始下一次的循环。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循环周转的差异是由价值转移方式不同引起的。B.资金的耗费与补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表现为资金的耗费与补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掉的资产转化为成本费用,通过销售产品实现的收入得到补偿。获得收入会增加企业资产,发生费用会减少企业资产,二者相抵后形成企业的赢利或亏损。具体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消耗,主要表现为生产费
35、用和期间费用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发生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消耗,在价值上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耗费;发生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在价值上表现为流动资产的耗费,生产中支付的工资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也表现为流动资产的消耗;为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表现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消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时期耗费掉的资产,都要通过实现的营业收入而增加的资产得以补偿。销售增加的资产除用于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掉的资产外,其余额形成企业的赢利。由于生产过程同时是再生产过程,一个生产周期所耗费的资产,通过产品销售而收回,就为进行下一个
36、生产周期创造了条件。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耗费转化为收回,收回又进一步转化为耗费,使再生产过程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资产的耗费与收回,也依存于资产的循环与周转。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各周转阶段耗费的资金,要经过一定的周转过程后最终才能收回。在周转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发生了停滞,所耗费的资产不能通过正常的周转历程顺利地实现为货币形态,也即所耗费的资产在某些环节沉淀下来,无法按时收回,那么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资金困难。上述资金运动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企业资金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C. 资金的分配与退出企业获得的收入和形成的赢利要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
37、配,国家主要以征税方式将企业收入和赢利的一部分征缴国库;企业的赢利则要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完成后,一部分资金要流出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二、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中,通过有效地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实施各项财务管理职能,正确地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并受其制约。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方针的调整,一定时期企业的特定经营目标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时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也会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总的来讲,
38、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的,而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应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特定经营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一)财务管理目标理论阐述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各类投资者,无论是国家、法人或个人,都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必须将其经营管理权授予其所委托的专职管理层。这样就必然造成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利益的不同,前者的利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而后者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及职务晋升和任职期限等等。所以他们在确定财务目标和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利益的冲突。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长期和稳定增长的投资回报,而对于企业管
39、理者来讲,则期望在任职期内作出显著业绩,并取得最大的收益回报。这样,他们之间在对待各种筹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方面,就可能会根据各自的承受能力作出不同的考虑和决策。然而,企业的财务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者(或者讲股东)的目标。要解决上述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就必须引入代理制度理论,以明确企业经营者所承担的对受托财产的责任。这种责任包含了义务与利益两个方面,即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以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为最高目标,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和稳定的投资回报,同时,经营者也能通过自己所创造的经营业绩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事实表明,企业的这种受托财产责任越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就越明确,也就越具有它
40、的约束力与指导性,经营者的职责也就越清晰。相反,如果这种受托财产的责任越不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越模糊,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差。譬如,在我国以往传统的国有企业中,虽然,长期提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但由于受托财产的责任不清,再加上概念本身过于笼统,所以对企业经营者既缺乏约束力,也无充分的激励效应。为了保证企业经营者能全力以赴地实现投资者的最大利益,投资者必须既充分考虑经营者的利益,又保留其惩罚的权力,即所谓激励与监督并存的原则。如采用高薪和额外奖励的办法,或将经营者的薪金与企业一定时期的真实利润挂钩,或给经管者一定的绩效股,也可根据普通股增长的多寡来决定其受让股权等等。同时,也要防止某些经
41、管者将自身的利益置于投资者的利益之上,如大量将企业的资源用于经管者的额外津贴等,或不努力为企业服务甚至做出伤害企业利益的事情等等。作为投资者,平时就应建立完备的控制措施来加以限制,并保留其随时能给予经营者降薪、降级、撤换和辞退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另外要注意的是,强调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并不意味着必然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关键是看债权人本身有无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在有一定负债比例的企业中,进行了一项高风险的投资,一旦成功,投资人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债权人并无额外收益;相反一旦投资失败,则会大大降低债权的安全性和价值。所以,债权人要对自己的债权实施充分的保护,如提高其债
42、权的资金成本率,来弥补高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或监控企业贷款的实际用途、采用一定的抵押和担保措施,或及时中止贷款协议,提前收回债权等。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综合的价值管理,任何一项企业经营业绩的实现,无不会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标和相应的财务报告中得以体现。所以用财务目标来表述股东或企业的最终目标将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也最方便投资者和社会相关利益团体采用相应的财务信息来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评价。(二)财务管理目标内涵许多中外财务管理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目标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并用不同的理念来加以表述,其中以产值最大化、企业利
43、润最大、企业每股收益最大和企业价值最大四种表述最具有代表性。这几种表述,从表面上看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如果从深入的财务理论研究、财务评价的相关性和可行性来看,用企业价值即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大多数中外财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认为是最科学、合理的,并且可行性最强。下面我们就这四种观点作较全面的说明。1.产值最大化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不自觉地
44、把总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目标存在如下缺点: 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减少利润,但因为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意增加投入。 只讲数量,不求质量。追求总产值最大化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产品质量和种类,因为提高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 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增加产值,而不管产品是否能销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 只重投入,不讲挖潜。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还决定了企业只重视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挖掘潜
45、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因为更新改造容易对目前产值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大量增产。相反,采用粗放式、大量投入的方式则往往使产值指标易于完成。由于总产值最大化目标存在上述缺点,因此,把总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符合财务运行规律的,这只是一种错误。2.企业利润最大这种观念认为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志,利润越大越能满足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利润最大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讲这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以往西方微观经济学历来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可以讲它有如下几项优点: 利润是企业的新创价值,而且是已实现销售并被社会承认的价值; 利润是企业最综合的财务指
46、标,能说明企业的整体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真实的利润是社会财富的积累; 利润概念是一个最容易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的财务概念。然而,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却有其内在不可克服的缺点: 没有考虑企业利润实现的时间因素,即没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重要的财务概念; 没有充分考虑利润实现的风险因素,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往往会使企业承受很大甚至是不必要的风险; 利润作为一个绝对数指标,不能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因而无法表现资本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更不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财务状况比较; 没有考虑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状况,因为利润大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现金状况好; 追求利润最
47、大会造成企业经营者和财务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只顾实现当前的或局部的利润最大,而不顾企业长远和整体的发展,甚至伤害了企业长久发展的财务实力。可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是对财务管理的一种初步认识,而且这种表述所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克服的。所以,现代财务管理研究认为,利润最大化不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自然,也会有人提出,能否用现金流量最大代替利润最大化来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呢?实际上,虽然说在财务管理中特别强调现金流量概念,但现金流量与利润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它们各自具有本身的特殊性质。其一,某一时期的现金流量最大,并不意味着企业获取的利润最大。企业一定时期的
48、现金流量状况好,主要说明其财务风险较小,企业在近期内不会因现金失控而造成财务状况恶化。其二,企业的现金可能来源于多方面,如各类借款、投资款、未付款及预收款等等,所以企业现金状况的好坏并不等同于经营状况的好坏。其三,只有利润是真正的新创价值,如果一个仅满足于现金不失控,而无较好赢利能力的企业,绝对不能讲是一个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高的好企业。显而易见,用现金流量来表示企业的财务目标也是不尽完善的。3. 每股收益(权益资本净利率)最大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余,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说明了投资者每股股本的赢利能力,该指标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讲,一般可采用权益资
49、本净利率。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额与其权益资本总额的比值。说明了企业权益资本的赢利能力。其实这两个指标的本质是相同的,如将企业的普通股股数乘上每股净资产,便能得到企业的权益资本总额。这两个财务指标都是以净利作为基础的,所以其优点与上述利润最大化基本相同,其更大的好处是该指标采用相对数来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能更清晰的揭示出投资与收益的报酬率水平,而且更便于企业的财务分析、预测和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但由于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净利率仍是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的,所以同样存在与利润指标相似的缺陷: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因为要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最简单的方法是扩大企业的负债比例,减少权益资本,同时最大限度地表现利润,承担最大的税收成本,这样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加剧,偿债能力被进一步削弱。因此,许多人认为,每股盈余最大的时候也可能就是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时候。如企业不惜冒更大风险去追求每股盈余的最大,必然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造成伤害。 每股盈余和权益资本净利率同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即没有考虑股本或企业权益资本获取利润的时间性差异和持续性特征。 每股盈余和权益资本净利率同样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因素,并且同样会由于经营者追求最大收益而造成短期行为。因此,每股盈余和权益资本净利率有很多不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