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欣赏课失 街 亭三国演义教案姓 名:日 期:失 街 亭一、导入新课。你对三国演义的了解程度,自由回答。 (内容、人物)1、作者:罗贯中,根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知道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 “号湖海散人,太原人,与人寡和,与余为忘年交竟不知其所终。 ”据传说,罗贯中参加过农民起义,当过张士诚的幕客。明代王诉说他:“有志图王。 ”这说明他有政治抱负,后明太祖朱元津统一了中国,他退隐林下,开始编写历史小说。2、 三国演义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具体而深刻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内部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罗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根据民间故事、传说、戏剧及重要史料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注解时所引用的
2、野史杂记,创作了这部七十五万字的长篇巨著。本书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内容,记叙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情况,形象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各种复杂斗争。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魏为正统,称颂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而罗贯中却以蜀汉为正统,贬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广大人民认可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就把三国演义看成是一部史书,它的基本思想倾向就是据刘反曹。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五十回以前,即在赤壁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以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这个由“多极”到“三极”的变化
3、是在几十年的混战中逐渐演变而成的。 三国演义对上述三个政权的描写,形成了对比,其中尤以蜀、魏的对比更为明显;这种对比集中在刘备和曹操身上,于是形成了一个“拥刘反曹”的倾向。3、 失街亭是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里节选的部分内容。读时注意分清曹操和诸葛亮两方的将领。边读边划出人物。二、 诸葛亮诸葛亮的性格特征。1、背诵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 。2、划出能表现诸葛亮、马谡性格特征的语段。导入:从古至今,每当民族危亡之际,一些爱国的士大夫们,很容易就怀念起诸葛亮来,都对这位心怀壮志的封建政治家,表现了他们的景仰、倾慕之情。不仅他们,而且广大人民也都非常喜爱诸葛亮这个人物,那些勇于为别人和为集
4、体利益而牺牲的人,永远是人民心目中的理想楷模。今天,我们对诸葛亮进行一下全面认识。诸葛亮作为忠诚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治国的贤臣,被千古称颂。说他忠诚是因为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人们喜爱他的一个原因就是把他作为封建王朝里“匡扶好皇帝,治国平天下”的“忠臣贤相”来看待的。诸葛亮不仅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表现了“神出鬼没”的无穷的智慧。尽管作者创造的诸葛亮的形象,确有鲁迅所说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缺陷,但从他的整体形象看来,仍然是深刻感人的典型。诸葛亮的许多“神机妙算”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写得人情人理,令人信服。因此诸葛亮
5、的这个人物深受人们尊敬、喜爱。以上两个方面,诸葛亮在本文都有表现,而且还多了一个不徇私枉法、坚决按规定办事的优秀品质。三、 马谡马谡的人物形象。马谡是个人才,但他情才而骄,不听别人劝阻,忽视街亭的重要作用,轻敌,因而最终受到军法处置。在他的身上也有一些好品质,犯了错误,不脱逃、不推倭,勇于承担责任。四、语言特色。导入: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不是一味的浅显通俗,而是有文思而不深奥,有敷衍而不过分。由于浅易文言的运用,使整个作品既具有文言的简炼和典雅,又不古奥难懂,使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读懂。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失街亭的语言,并解决大家上节课中的疑难问题。品味语言重点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开头马
6、谡领命看守街亭,到地点固执地屯兵于山顶。仔细品味人物语言,分析出其性格。结尾孔明挥泪斩马谡,表明诸葛亮赏罚分明,从语言中品味诸葛亮的性格及人物形象。五、分析。1、斩马谡 见真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是千古传颂、脸炙人口的一节文字。特别是神态的描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处境、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如写二人的哭态各有不同。写马谡先是“泣” ,后是“大哭” 。他违反军令,闯下大祸,对个人死罪,无话可说,只能哭泣着向诸葛亮替家小求情。他的罪责,已无法补偿,因而越说起痛心,说完便抑制不住地“大哭”起来。这里,作者只写马谡哭泣,不写他为自己的罪责辩解,也表现出马谡性格积极的一面。诸葛亮在斩马谡前
7、后,感情错综复杂。作者写他“挥泪” , “流涕” , “大哭不已”三次哭态,真实而深刻地描绘出他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第一次,当他听了马谡临终嘱托与哭声之后,随想起二人往日的深厚情谊,禁不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是失街亭故事的高潮,也是收尾。作者围绕诸葛亮军法严明这一中心,首先着力渲染二人深厚的私交,然而诸葛亮还是决定将其斩首。蒋琬劝谏,使故事有了波澜。但他终于以统一天下必须用法严明的道理,拒绝了蒋琬的劝阻,表现了他执法如山的高贵品质。最后诸葛园自作表文,上能后主, “请自贬丞相之职” ,并表示“自今以后,请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政吾之阕,责吾之短” ,重新备战“以为后图” 。至此, 失街亭的
8、故事全部结束。2、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简介。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从李商隐的骄儿诗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加广为流传。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已出现说三国的专家霍四究。金元演出的三国故事至少有三战吕布 赤壁鏖兵 隔江斗智等三十多种,在这些剧本中,继续表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三国故事流传既然有那么长的历史,那么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小说,可能很早就产生了。但今存最早的也是惟一的一部三国志平话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贾仲名录鬼簿续
9、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 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 。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但主要成就须是在小
10、说方面。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3、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 184280 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也有隐蔽的。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惜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4、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首先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小
11、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既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又尽量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一般的历史演义往往是在排比正史材料之哗,穿插铺叙一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可能收到一些曲折离奇的效果,但人物的精神性格却空洞平板。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选择了另一条艰难创作的道路。(3) 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全书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却能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少有的。(4) 三国演义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5)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沙胶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图卷,丰富了我国艺术的宝库。六、作业。准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