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一项政治任务访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稿件来源:南阳日报本报记者 方 超 特约记者 高 帆 通 讯 员 王国伟 彭良镇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在后移民时代,确保水质安全是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年,淅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中线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实现生态建设、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四大突破 ”,强力推动淅川科学跨越的工作思路。怎样才能将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这一宏伟蓝图尽快变为现实?日前,记者对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进行了专访。强力突破生态建设,奠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基础记者:淅川县将生态建设作为“四大突破”
2、 之首,生态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作为生态敏感区域的淅川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马良泉: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建设是基础、是根本。一是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以建设中线渠首核心水源区生态走廊为目标,重点实施“一防一园三带三治理”工程,构建环库生态屏障。 “一防”,即在马蹬、仓房、香花等地建设生态防护林。“一园”,即着力建设渠首万亩森林公园,使之成为全国一流的集植物观赏、植物科研、湿地景观、生态保护于一体的高科技精品示范园,成为淅川乃至南阳、河南打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三带” ,即在丹江沿库乡镇封山造林、育林万亩,建设环库隔离带;在城郊山寨全面展开造林绿化,打造生态森林公园,建
3、设环城绿化带;在主要通道两侧及第一山脊线以内,建设通道绿化带。同时,对丹江大坝加高后库区形成的万亩消落地,实施水草、芦苇、柳树、杨树、林果等生态建设,形成集生态治理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库生态长廊。年内,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基本消灭淅川境内的大面积荒山。“三治理” ,即坚持不懈推进水土流失、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治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二是突出抓好生态产业。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走“公司(大户)基地农户”的路子,巩固发展柑橘、辣椒、湖桑等传统产业外,突出发展金银花、茶叶、匙吻鲟等产业。金银花产业,以福森药业公司为龙头,已发展万多亩,计划年内发展到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的金银花基地。
4、茶叶产业,实行项政策扶持、个项目扶持,吸引多家企业投资发展,目前已整地万亩、发展万亩,计划五年内达到万亩。匙吻鲟产业,依托县水利部门,建立匙吻鲟生态渔业示范基地,目前共引进匙吻鲟苗种万尾,建育苗基地个、育苗亩,计划年内发展万尾。三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车正常运行,逐步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 的目标。加快荆紫关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启动库区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早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强力突破工业经济,夯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实力记者:众所周知,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限制,淅川要突破这个
5、瓶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马良泉:是的,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工业是支撑、是动力。我们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一是突出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即以淅减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淅铝集团为龙头的铝工业产业集群、以福森集团锂电池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九信电化公司为龙头的冶化产业集群。淅减公司去年成功收购具有百年历史、号称“欧洲减振器之王 ”的意大利威奥斯图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到欧洲收购企业的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县内已形成关联企业家,其中直接与淅减公司配套的家,全行业产值达亿元。淅铝集团去年实现产值亿元,今年筹划
6、上马双零铝精箔、彩铝板、彩铝瓦等项目,进一步拉长链条,形成铝工业集群。二是做实做强“三园”。以创建全省示范产业集聚区为目标,重点做实做强淅减、淅铝、福森三个工业园,今年“三园” 重点实施个项目,总投资亿元。我们决心通过年努力,使淅减公司实现产值亿元,拉动配套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建成中国最大减振器生产基地;把淅铝工业园建成产、销亿元以上的新型现代化铝城;把福森新能源工业园建成产、销超亿元的新兴产业基地。三是强力招商引资。抢抓对口协作等机遇,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外办事处招商、重点区域招商等形式广泛招商,全县每年引进亿元项目不得低于个,争取调水沿线地区央企和国内强企业投资淅川。四是优化发展环境
7、。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周例会、重点项目推进会等制度,开通投资超亿元项目客商与县委、政府的直通车。制订土地、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破解工业发展瓶颈,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强力突破城市建设,提升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形象记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淅川位置特殊,淅川形象代表着南阳形象、河南形象乃至全国。请您给我们描绘一下未来淅川的形象。马良泉:我们坚持县城建设、集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头并进,全面铺开、加快建设、提升品位,打造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淅川。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水山城目标,完善配套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贯通环城路,年内,
8、把淅川城区面积再扩大一倍。今年,重点实施大亿元工程,全面启动县城南区、北区、西区、旅游新城建设,改造提升体育场,加快迎宾大道、行政服务中心、县高中迁建、县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努力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建设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二是打造明星集镇。重点打造荆紫关和渠首两大生态集镇群: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强力推进“香九厚”三镇一体开发,建设渠首明星集镇群;以荆紫关为核心,辐射寺湾、西簧等乡镇,打造三省边陲生态集镇群。同时,完成滔河、马蹬、老城集镇复建扩建,加快毛堂集镇迁建,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优美宜居的生态型城镇体系。三是加快新型
9、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村为主体、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推动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展示渠首农村的新面貌、新形象。重中之重抓好陶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突出生态示范、节能减排等先进理念,融入南水北调、移民迁安等文化元素,打造淅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典之作,使之成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靓丽名片。同时,加快沪陕高速至县城连接线、内邓高速至渠首连接线、内邓高速淅川段建设,积极争取铁路项目,尽快结束淅川不通高速和铁路的历史。强力突破旅游开发,打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品牌记者:淅川处于“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 ”,随着南
10、水北调工程的建成,淅川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慕名来此旅游的络绎不绝,淅川做好了担当文化旅游强县的准备了吗?马良泉:这个准备,我们正在做强做实,我们充分发挥淅川地处“两山一湖” (伏牛山、武当山、丹阳湖)旅游格局中心位置优势,抢抓南水北调机遇,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我们要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景区档次。全面推进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环湖生态旅游区、仓房佛文化旅游区、荆紫关明清文化旅游区、城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加快丹江大观苑、坐禅谷、渠首等景区景点提质升级。重点抓好丹阳湖项目建设,今年开工项目亿元以上,年内投资不低于亿元,全面启动渠首水文
11、化体验、国际乡村度假等板块建设,加快渠首博物馆建设,把丹阳湖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级内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启动丹阳湖国际酒店、会展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丹江国际酒店、福森半岛假日酒店等宾馆饭店服务水平,加快龙山度假村、丹江航空俱乐部等服务设施上档升级,建设家以上星级旅游服务单位,年内建成星级宾馆家以上。三是强力宣传推介。加强与武当山景区的合作协作,打响“问道武当山、养生丹阳湖”旅游宣传品牌;策划“饮水思源渠首游”等特色旅游,强化在调水沿线城市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淅川旅游的美名度、影响力,让淅川旅游和丹江水一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问渠哪得清如许对淅川县发展
12、生态农业的调查中共南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稿件来源:南阳日报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近年来,该县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发展理念,转变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生态淅川建设,全县包括林、果、绿色工业、旅游等生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态势、好气势、好趋势,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实现库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做法与成效(一)既要保护水源地,又要发展和改善民生淅川走上“生态立县” 之路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为淅川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
13、对淅川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淅川所辖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处于水源地核心区,是“调水大缸” 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让京津冀地区的人民喝上放心水,是历史赋予淅川人民的一项庄严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政治责任。近些年来,淅川县一直比较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关停并转污染环境的企业家,森林覆盖率近年扩增了以上,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地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县仍有万亩荒山荒坡需要绿化、平方公里小流域需要治理。作为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南水北调工程两次淹没万亩,全县农民人均耕地减少亩,留下的绝大部分为山地和坡地,加之移民后靠迁安,全县土地承载压力加大,库区农民
14、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农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环境保护的硬性约束,县内关停几百家企业,致使减少亿元,县财政收入减少万元,新上项目更要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在别处能上的在淅川不能上,工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和制约。原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被打破,工业经济元气大伤,农村经济大面积萎缩,淅川经济社会发展行进到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生态环境改善怎么持续?县域经济发展怎么持续?百姓收入提高怎么持续?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一致认为,既要保护水源地,又要保障民生,唯一的出路是以生态建设为取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
15、设产业化。淅川县坚持以生态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全县工作中心由移民迁安转向生态建设,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并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齐追求,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时发展,努力打造“绿色水源地” ,追求绿色。(二)既要生态效益,又要经济效益茶叶、金银花成为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之后,具体路子怎么走?县委、县政府首先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了产业选择上。发展什么产业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同时又符合淅川的实际?淅川县先后组织人员到福建、商南
16、、信阳等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多次开展生态农业视察调研,组织不同层次的生态农业发展座谈会,开展为期个月的生态建设大讨论活动。通过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决定在巩固柑桔、湖桑、花椒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发展金银花、茶叶产业。这一决策,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迅速形成共识:一是自然条件适宜,有种植基础。该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典型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适宜金银花和茶树生长。金银花喜温、喜湿、喜阳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淅川的气候、土质、降水量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茶树喜酸、喜温、喜湿,淅川的土壤值、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主要指标完全适宜生长。水库蓄水后,空气湿度会加大,将更有利于茶
17、树生长。上世纪年代起淅川就种植茶树,最高峰时接近亩,目前毛堂乡板山沟、乔沟两家茶厂拥有“渠首龙井” 、“板山毛尖”、“ 雷雾山茶”三个品牌。二是国家政策支持,有市场前景。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方向,有较多优惠政策支持。金银花有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支持发展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的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是防治感冒的常用药,也是防治“非典” 和“甲型流感”的首选中药,(县内企业福森药业生产双黄连产品,年需主要原料金银花达万吨以上。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作为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增收潜力巨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且有增长趋势。农业部把标准茶园创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的重点出
18、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淅川处于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上,有政策倾斜支持发展。三是发展茶叶和金银花两大产业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金银花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周期在年左右,茶树是常青树种,树龄可达年,两者的密植模式和发达的根系,能很好固定土壤、涵养水源,是保护生态的优良品种。同时,中药材价格连年走高,目前金银花价格达每公斤元,亩均效益元左右,茶园亩均效益元到万元。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该县决定把金银花、茶业作为全县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制定了高起点、严标准、大力度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把金银花和茶叶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纳入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
19、范区“一带三区”(环库生态隔离带、丹江口水库保护区、水源涵养区、产业集聚区)规划,着重在库区缓坡地规划发展金银花产业,在山坡地发展茶叶,在河滩地发展湖桑产业,计划年内发展茶叶万亩、金银花万亩。(三)既要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又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形之手” 和“无形之手”相得益彰选好了产业,接下来怎么干?淅川县认真总结计划经济时期大呼隆的教训和近几年发展柑橘、湖桑等产业的经验,认为发展生态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茶叶、金银花两个产业在短时期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培育起来,各级政府责任重大,但又不能像过去一样搞“运动战” 或大突击,更不能政府包办或简单地行政命令,必须引入市
20、场机制,通过企业介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确保效益。因此,淅川县在茶叶、金银花两个产业的培育上,既注重政府主导,又重视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两只手” 的作用,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 的路子。“有形之手”有作为。在茶叶、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上,淅川县委、县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和跟踪服务上。领导力量跟着生态农业上。成立高规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四大班子领导捆在一起抓生态农业。实行“四个一”工作法,一项产业一个领导机构、一个专门办公室、一套实施方案、一套人马,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配套政策围绕生态农业定。县委、县政
21、府出台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项政策支持、项项目扶持意见。对成方连片种植茶园亩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县财政每亩每年补助元,另补贴元苗木款。对成方连片种植金银花亩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县财政每亩每年补助元。对在辖区内新发展连片亩以上的茶园,县政府对乡镇奖励万元;超出部分每发展亩茶园,对基地奖励万元。对采用地膜覆盖保苗的基地,县财政每亩补贴元。对获得国家级权威机构有机农产品认证,争得国家优质农产品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或个人,给予万、万、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信贷支持随着生态农业走。县银信部门降低信贷门槛,每年提供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对发展茶园亩以上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
22、,县财政提供的贴息贷款,贴息年。截至目前,县银信部门已发放支持金银花产业贷款多万元、支持茶叶产业贷款多万元。政府服务跟着生态农业转。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围绕两大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先后购置价值多万元的汽油水泵、潜水泵,免费送给规模种植户。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密切协作服务生态农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基地建在哪里,项目跟进到哪里。全县新发展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基地,水、电、路全部配备到位。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生态农业发展技术顾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个基地从整地、栽植、灌溉、管理等环节实行跟踪指导。举办大型培训会多次,培训群众多人次,编印产业技术手册万份,种
23、植户户均一份,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无形之手”巧用力。淅川县在两大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进入,让企业唱主角、当主体,在政府和农户之间演好角色。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四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招商引资型。把荒山荒坡等适宜茶叶、金银花生长的土地资源包装成一个个项目,对外统一招商招租,企业自主投资建设,自主管理经营,自负盈亏。上海烨锋国际投资公司投资亿元,在上集镇白石崖公路沿线至蛮子营一带、金河镇蒿坪村至黑水村一带,承包万亩荒山,发展茶产业。平顶山果然出色公司在淅川成立丹江缘公司,已投资多万元,在库区乡镇租地亩,发展茶园亩,计划年内建成标准茶园万亩,其与福建正山堂茶叶公司联合开
24、发的“丹江红” 系列茶已经上市。郑州亿隆公司投资多万元,在马蹬、老城等乡镇发展茶园亩。目前,共有多家企业在淅川签订茶叶合同,合计面积万亩,已整地万亩,新建茶园万亩。二是龙头带动型。由淅川当地企业围绕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元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转型发展。在金银花产业发展上,福森药业公司与九重镇唐王桥村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建立示范基地,并对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去年以来,该企业累计投资多万元,建成金银花种植基地多亩,当地农民到基地打工,每月工资在元以上。金戈利集团公司把发展茶产业作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规划建设万亩茶叶基地,已栽种龙井、安吉白茶等优良品
25、种亩,并配套种植桂花、紫薇、玫瑰、月季等名贵花木万多株,打出“丹园绿” 、“丹园红”品牌。三是股份合作型。有一定种植基础的地方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并投入一定的发展基金,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种植、统一管理,经营风险股东共同承担,投产见效后按股份分红。毛堂乡板山沟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当地农民人入股,累计投资近万元,发展茶叶多亩,去年人均分红万元,最多的拿到多万元。四是大户承包型。鼓励有实力的个人通过土地流转、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开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已出现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经营大户家,发展面积超过亩。淅川县转变发展理念和领导方式,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26、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仅仅一年时间,茶叶面积达到万亩,金银花达到万亩,且发展势头很猛,找到了一条既能有效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好路子。“十一五” 以来,淅川县森林覆盖率由年前的提高到,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获得河南省县级第一名,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生态县,连续七年获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 ,被评为全国农建百强县。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优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天以上,被批准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级丹江湿地保护区和饮用水特殊功能区。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实现了转型,农业实现了提升,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
27、,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共流转耕地万亩,开发荒山荒坡万亩。全县万多名农民到产业基地和企业务工,每人每月收入千元以上,加上每年土地租金,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相比,参与的农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生态农业发展还带动了运输、餐饮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全县服务业因生态农业带动,每年实现增收多万元。农业生产开始由以家庭为单元的自主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开始由自给自足向城镇市民转变,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上集、九重两镇整体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启动,个重点社区已全部完成规划,正在加快推进。二、几点启示在打造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进程中,淅川县
28、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态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南阳的定位,更是南阳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必须承担的历史担当。南阳是生态资源聚集区,也是生态敏感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都要自觉地树立起生态意识,用生态理念谋划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要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结合起来,把一、二、三产业统筹起来,用运作项目、经营企业的办法发展生态产业,破解一系列难题,力争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达到生态良好、经济富裕、民生改善、环境宜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南阳生态示范区作用。启示之二:发
29、展高效生态经济,必须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培育生态产业。淅川的实践证明,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是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选择。没有产业的培育,生态建设就是零打碎敲,就是小打小闹,甚至就会是一句空话。发展生态经济,最终要落实在生态产业的培育上,各地要按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科学选择生态产业,强力培育生态产业,用产业发展的水平来检验生态建设的成效。通过生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护环境与保障民生的统一、建设水源地生态屏障的政治担当与加快南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的统一。启示之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好企业主体的作用。企业参与有利于把企业
30、的管理思想、营销理念、运作方法运用到生态产业的发展上,解决政府无力管理、农民经营分散等问题,切实提高生态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淅川县在生态农业发展上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采用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合作等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既破解了生态建设难题,促进了全县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保证了生态建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只有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把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赋予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强大的原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启示之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各级政府必须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找准定位才能有效作为。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是各级政府转方式、提效能的重要抓手。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生态产业,并不是说各级政府就可以高枕无忧。相反,要求各级政府的作用要发挥得更好,特别是在产业规划、制定政策、创优环境、搞好服务等方面,更要做实、做好、做到位。淅川县委、县政府在生态产业发展中通过政府引导,落实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用市场杠杆来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政府直接参与的少了,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的效果反而好了。实践证明,做好新时期工作,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管理手段,更好地提高效率、效益、效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