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用药: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的药膏为主,如消瘀止痛膏、清营退肿膏、双柏散、定痛膏、紫荆皮膏。中期:以接骨续筋类药膏为主,如接骨续筋膏。后期:可用舒筋活络类药膏为主,如万应膏、损伤风湿膏、伸筋散等。骨折后期,如折端在关节附近,为防止关节强直、筋脉拘挛、可用熏洗、伤药水揉擦,配合练功活动,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迅速恢复功能的目的,常有熏洗方药有骨伤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二方等洗剂外用。 内服药物:早期:以活血化瘀,利气止痛为主。内有复元活血汤酌加香附、马鞭草、赤芍、琥珀之类,或苏七散。中期:用养血通络,强筋壮骨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可选用舒筋定痛散、四物汤、八珍汤之类酌加骨碎补、续断、自然
2、铜、血竭、桃仁、红花、马钱子之类。复方健骨片、伤科接骨片等对骨折的迟缓愈合有较好疗效。后期:以壮筋益髓、疏利关节为主,可因健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之类。治疗筋骨伤痛的中药膏:它是以川乌、草乌、川芎、红花、乌梢蛇、细辛、三棱、莪术、皂角、桃仁、穿山甲、木瓜、伸筋草、透骨草、虎杖、肉桂、木香、羌活、独活、防风、栀子、玄胡、洋金花、天麻、全蝎、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枸杞、威灵仙、当归、黄芪、麝香、杜仲、土元、血竭、骨碎补、丹参、虎骨胫为原料药物,按合理的比例在植物油内依次加入根、果类硬中药质和花叶类中药制成药膏。再按比例加入芳香类中药细料搅拌均匀,最后将其摊涂于膏药布上制成中药膏。本中药膏对治疗闭合
3、性骨折骨裂及颈、肩、腰、腿痛疗效好,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且药源广泛、无毒副作用的中药膏。其重量份为:川乌 2040 草乌 2040 川芎 4060 红花 2040 乌梢蛇 2040 细辛 2040 三棱 4060 莪术 4060 皂角 2040 桃仁 1030 穿山甲 2040 木瓜 90110 伸筋草 5070 透骨草 90110 虎杖 2040 肉桂 4060 木香 5070 羌活 4060 独活 4060 防风 2040 栀子 5070 玄胡 4060 洋金花 2040 天麻 4060 全蝎 2040 乳香 2040 没药 2040 樟脑 525 冰片 525 枸杞 4060 威灵仙
4、90110 当归 5070 黄芪 5070 麝香 525 杜仲 90110 土元 90110 血竭 2040 骨碎补 5070 丹参 90110 虎骨胫 5070中医敷药【糊膏】+中医膏药【药粉】水、茶、醋、蜜、油、酒、饴糖、凡士林等调成糊状,直接敷于患部,隔一定时间换药一次,以达到活血祛瘀、行气通经、消肿止痛之目的。医学入门云:“敷围内外夹攻,药气相通为妙。”敷药具有作用直接、迅速、使用方便等好处。常用的方剂有以下三大类:一、消瘀止痛类【一】消瘀止痛膏【药方组成】生木瓜、生栀子、地鳖虫、乳香、没药各 30 克,生大黄 15 克,蒲公英 60 克。【功效】消瘀退肿,凉血止痛。【主治病证】损伤初
5、期肿痛剧烈者。【用法】共为细末,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说明】处方源于。【二】定痛膏【药方组成】芙蓉叶 4 份,紫荆皮 1 份,独活 l 份,生南星 l 份,白芷 1 份。【功效】祛风,消肿,止痛。【主治病证】跌打损伤肿痛。【用法】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三】兰色敷药【药方组成】黄荆子(去皮,炒黑)8 份,紫荆皮(炒黑)8 份,全当归 2 份,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天花粉、怀牛膝、威灵仙、木防己、防风、马钱子各 2 份,甘草半份,秦艽、川芎、连翘各 l 份。【功效】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主治病证】寒湿痹痛
6、。【用法】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四】乳香膏【药方组成】乳香、松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各 30 克,锅底墨、小麦面各 150 克。【功效】消瘀止痛。【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用法】研为末,好酒调糊,热敷痛处。【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五】紫荆皮散【药方组成】紫荆皮、天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 20 克。【功效】祛风,消肿,止痛。【主治病证】跌打仆伤肿痛未破者。【用法】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敷。【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六】消肿散【药方组成】黄柏、川黄连各 60 克,侧柏叶 15
7、0 克,透骨草、穿山龙、骨碎补、芙蓉叶、天花粉、紫荆皮、菊花叶各 90 克,煅石膏 240 克,木南星 180 克。【功效】消肿定痛。【主治病证】损伤初期。【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 1 次,每次 8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七】活血散【药方组成】乳香、没药、三七、沉香各 30 克,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白芷、羌活、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 60 克,楠香 150 克,五加皮 90 克。【功效】疏风散结,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主治病证】损伤初中期。【用法】共研成粉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敷贴患处,每日敷 1 次,每次 5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
8、林如高正骨经验。【八】跌打祛伤散【药方组成】大黄、栀子、桂枝、姜黄、骨碎补各 150 克,海风藤、白芷、防风各 90 克,楠香 180 克,三七 60 克。【功效】祛风消肿,散结定痛。【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者。【用法】共研细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 1 次,每次 6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九】破瘀愈伤散【药方组成】泽兰、楠香各 150 克,血竭 90 克,儿茶 45 克,赤芍、乳香、白芷、紫荆皮、无名异各 60 克,三七 30 克。【功效】活血破瘀。【主治病证】内伤局部肿痛者。【用法】共研细末,用酒、水各半调拌敷贴患处,每日 1 次,每次 6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
9、林如高正骨经验。【十】硬吊散【药方组成】三棱、边桂、莪术、红花、川三七、木香、乳香、没药各 30 克,栀子、归尾、桃仁各 60 克,北芥子 15 克,楠香 90 克。【功效】舒筋散结,化瘀止痛。【主治病证】陈旧性损伤局部瘀结痛者。【用法】共研成粉末,用黄酒调拌成糊状敷患处,每日 1 次,每次 3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十一】软吊散【药方组成】郁金、姜黄、生草乌、生川乌各 30 克,栀子、归尾、泽兰、五加皮、苏木、穿山龙各 60 克.紫荆皮 90 克,楠香 50 克。【功效】通络,消肿,止痛。【主治病证】初期损伤局部瘀肿疼痛。【用法】共研成粉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
10、1 次,每次 4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二、清热解毒类【一】金黄膏(散)【药方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 2500 克,制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500 克,天花粉 5000 克。【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病证】跌打肿痛,疮疡阳证。【用法】共研细末。用酒、油、蜜、菊花、金银花露、丝瓜叶或生葱等捣汁调敷,或凡士林 810、金黄散 210 调制成膏外敷。【说明】处方源于医宗金鉴。【二】四黄散【药方组成】黄连 l 份,黄柏、大黄、黄芩各 3 份。【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病证】损伤热毒肿痛。【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
11、。【三】五黄散【药方组成】黄丹、黄连、黄芩、大黄、黄柏、乳香各 60 克。【功效】消瘀清热。【主治病证】挫伤热毒肿痛。【用法】共研细末,调油或水蜜外敷。【说明】处方源于。【四】芙蓉散【药方组成】木芙蓉叶 500 克。【功效】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用法】研极细末,用水、蜂蜜调煮热敷,或调麻油、菊花露冷敷。亦可用凡士林 8 份,芙蓉散 2 份调成芙蓉膏外敷。 【说明】处方来源于。【五】消毒定痛散【药方组成】炒无名异、木耳、大黄各 15 克。【功效】泻火,解毒,定痛。【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用法】共研为末,蜜水调敷患处。【说明】处方源于。【六】消毒散【药方组成】木香、
12、蒲黄各 60 克,乳香、没药、炮山甲各 45 克,金银花、白芷、黄柏、天花粉各 120 克,大黄、黄芩各 90 克。【功效】清热消肿,化瘀定痛。【主治病证】损伤局部红肿者。【用法】共研成粉末,茶水调拌成糊状贴敷患处,每日 1 次,每次 6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七】消炎散【药方组成】煅石膏 1500 克,儿茶、血竭、黑蒲黄、川连、黄芩各 30 克,炉甘石、侧柏各60 克。【功效】清热消肿,止血化瘀。【主治病证】创伤局部肿痛,出血或感染者。【用法】共研成粉末,茶油调拌,外敷患处。【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八】消炎膏【药方组成】儿茶、朱砂各 30 克,黄柏、黄连各 60
13、克,煅石膏 1000 克,冰片 15 克,炉甘石90 克,蜂蜡 500 克,茶油 3000 克。【功效】清热,收湿,消炎。【主治病证】创伤后局部肿痛发炎。【用法】配制成软膏,摊于油纸上,贴敷患处。【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三、温经通络类【一】温经通络膏【药方组成】乳香、没药、麻黄、马前子各 30 克,饴糖或蜂蜜适量。【功效】散寒利湿,祛风通络。【主治病证】损伤兼有风寒湿邪,伤处疼痛,经络不利者。【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成软膏或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讲义。【二】舒筋散【药方组成】磁石、升麻、生川乌、生草乌、防风、丹皮、血竭、泽兰、煅自然铜、红花、续断、苏木
14、、羌活、独活各 60 克,大黄 120 克,白芷、五加皮各 90 克,木香 45 克,楠香 240 克。【功效】舒筋活络,祛风理湿,化瘀定痛。【主治病证】损伤疼痛经久未愈或挟有风湿痹痛者。【用法】研末,用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 1 次,每次 6 小时。【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中医膏药【药粉】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收贮瓶内备用。使用时将药末直接掺撒于伤口处或置于膏药上,烘热后贴患处。常用的药粉有:一、丁桂散【药方组成】丁香、肉桂各 250 克。【功效】散寒祛风,温经通络。【主治病证】跌打损伤或阴证肿痛。【用法】共研细末,撒在药膏上,烘热后贴患处。【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二、
15、桂麝散【药方组成】麻黄、细辛各 15 克,肉桂、丁香各 30 克,牙皂 10 克, 半夏、生南星 25 克,麝香 1.8 克 ,冰片 1.2 克。【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主治病证】阴证肿痛和跌打损伤疼痛较剧者。【用法】共研细末,掺膏药上,贴患处。【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三、四生散【药方组成】生川乌 l 份,生南星 6 份,生白附子 4 份, 生半夏 14 份。【功效】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病证】跌打损伤兼挟风寒湿邪,局部肿痛。【用法】共为细末,以蜜糖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四、止血散【药方组成】乌章根、鹿茸(烧灰)各 90 克,白芷、当归、川芎、生地(切焙黄)、续断各 30 克。【功效】理血止血。【主治病证】金疮及创伤出血。【用法】共研细末,掺于伤口包扎。【说明】处方源于刘涓子鬼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