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147855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 中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一 树立课程“三维”目标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教学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

2、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正确的教材观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

3、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二 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针对具体的思品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发下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知教材,如教材设置了哪些内容系列,每个系列中设有哪些内容等等,以便有目的的开发课程资源。比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 ,让学生搜集反映家庭温馨的照片;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布置学生搜集体现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片,诗句。在学习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时 要求学生搜集反应祖国巨大变化的资料等等。三 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思品课教学

4、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和历史,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联系其他学科,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所依托,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例如在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联系历史上各民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共同度过各种难关的历史,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还加强了与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容易使学生把各种零散的知识得到了整合和建构。四 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像,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的创造与开发。例如在讲“

5、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针对台湾问题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要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怎样做?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要和台独作斗争;努力学习,使祖国强大起来;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由于不是教师的一家之说(或者是教参中的解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这正是新的教材观所提倡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依托的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的具体体现。在这里,教师是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能轻松地走进教材,又能洒脱地超越教材。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文字的排列顺序一变,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在这种

6、“变阵”中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教育世界。 “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是比较狭隘的。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而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从而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前者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后者是以人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而“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不再只关心教材、只关心自己怎么把“书”教好,而是首先关心对于今天要学习的

7、内容学生知道些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过怎样的体验。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整个教学过程的着眼点始终在学生。我们在教学中“教”的许多东西其实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但是,过去的教学,教师不管学生知道什么,只管按照教材的体系、教材的顺序、教材的叙述去讲,结果常常是学生已经懂了的东西,教师仍然不厌其烦地“教”,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常常没什么收获。“课改”课不再是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的,教师不讲;部分学生知道的,也尽量让懂的学生去说给不懂的学生听,而不是由教师来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去互帮互学。就是学生们都不懂的内容,也不是由教师“灌”,而是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寓教于乐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