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147383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学课件第一章 教育的历史与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论; 2.生物起源论; 3.心理起源论; 4.劳动起源论; 5.生活起源论。(二)原始形态的教育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三)古代形态的教育1、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 2、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内容封闭,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4、教育方法机械 ,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 5、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古代教育思想(一)中外古代教育思想的

2、萌芽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在欧洲,从公元前 5世纪到公元 16世纪(即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约 2000年;在我国,从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 19世纪末(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约 2500年。教育思想基本特点:(1)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2) 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孔子教育思想 在中国 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3、,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泰勒说:“孔子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 1988年 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议传出声音说:“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

4、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 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

5、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

6、,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

7、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其影响至深的是教育。被誉为“万世师表” 杏坛 “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世就以杏坛指代讲坛、教坛甚至“教育”这个职业 世界上也很认同孔对教育的影响。2005年 9月 29日,联合国正式批准在全世界设立“孔子教育奖” ,褒奖世界上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1974 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将孔子诞辰日定为世界教师节。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韩国等,也把这一天定为教师节。在世界各地,凡有中国人和唐人街的地

8、方,都有孔子的雕像,台湾、香港和澳门,也都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作用和对象 1、认为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非常大 2、教育对个人的发展作用也很大3、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 4、教育的目的5、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教育内容论语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的具体教育内容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孔子的教育内容因受历史条件的

9、局限也有严重的不足,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如论语子路中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关于教学的思想 因材施教。首先,孔子十分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另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孔子还允许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

10、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按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能近取譬善于运用比喻和学生熟悉的浅近事物阐发深刻的道理,如用松柏比喻节操;用流水东逝比喻时间易逝。循序渐近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学习原则与方法学思结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

11、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学行结合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广闻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立志有恒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乐知好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也时习温故 客观谦逊由!诲女

1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 ”(论语集注 ) 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 关于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而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他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述而)直到晚年,仍在勤奋学习,孟子公孙丑上载:“昔者子贡问于

13、孔子曰:夫子圣矣乎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自己堪称“诲人不倦“的典范.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而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论语阳货所载:“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是无声胜有声. 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要相信学生会超过教师,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 。善于向学生学习,与学生讨论道家的教育思想(一)道家概况: 道家创于春秋末的老子,生平事迹不详,是个云游

14、四方的隐士 。现今流传的老子 一书共 81章,保存着老子的一些思想,为研究老子教育思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1)贵质朴:老子认为,质朴符合自然之道,所以是高尚的品德。 (2)轻名利: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知足、无欲之心” 、 “知止 ” 、(3) “自知” 、 “自胜” 、 “强行” 、 “不朽”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 ”(33 章) (4)不争之德老子的教育方法“勤而行之” 。老子认为,要想把“道”学好,必须认真实行。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 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

15、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1 章) , “士”指读书人。老子把士分为上中 下三等,上等的士听说“道” ,就努力去实行。中等的士听说道,无动于衷,将信将疑,下等的士听说道,便 加以诽笑。老子在这里说的“勤而行之”和他在另一处说的“强行者有志”意思是一致的。老子主张“强行” 、 “勤行”和孔子讲的“力行近乎仁” (中庸引语)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 , 意思是相同的。孔、老的道虽有不同,但在重视道德实践上却有共同之处。 及时教育与预防 老子认为,事物的难和易是互相转化的。难可以成为易,易可以成为难。只要把握时机 ,就可以变难为易,他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16、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3 章)就是说,要想克服困难,应当在它还容易的时候着手:要想实现远大的目的,应当从细微处作起;因为天 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小事开始。因此,办理任何事情,必须及早抓紧有利时机,作好 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 “多易必多难。 ”(63 章)就是说,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会遭到 困难。关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重要性,老子讲过:“其安易持(事物还在稳定时容易维持) ,其未兆易谋 (事物还没显出变化的迹象进容易调理) ,其脆易泮(事物还脆弱时容易消解) ,其微易散(事物还微小时容 易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64 章)老

17、子的这些话本是用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但是,对 于教育活动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特别是作为德育原理,是很有用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教师必须注意从 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细心考察,慎重对待、及时引导。教师的感化与环境的熏陶强调不言之教。在道德教 育的实施中,教师要让他的学生在自由活泼的生活中发展,不应当制定繁琐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儿童天真活泼的 本性。要用教师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爱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得到陶冶。根据老子的政治 思想,他的德育的根本原则也必然是“行不言之教。 ”(43 章)所谓“不言” ,当然不是什么话都不讲,而是 反对发号施令与空洞说教。 信任学生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

18、弃人” (2 章) 。教师如果坚信每个学 生都可以由坏变好,然后才会对每个学生想方设法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贵师” 、 “爱师” 。老子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把教师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从而提出“贵师”和 “爱师”的问题。他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善 人不尊重善人为老师,善人不吸取不善人的教训,这种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一个精要深奥 的道理。老子主张, “为道”必须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向好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好的人学习。向不好的人学 习,

19、当然不是要学坏,而是吸取教训,把坏人作为一面镜子,不使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实际是起一种反面教员 的作用。道家的兴盛是在战国时期,战国道家分为两派,一是稷下黄老学派 ,这一派不墨守老子的理论,而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各家之长,有选择地吸收法、儒、墨、阴阳、名家的一些思想因素,从而能够成为社会政治活动的一种指导思想。另一派则以庄子为代表,承袭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并将其演变为一种出世主义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在教育上主张培养“真人” 、 “至人” ,即一种无己、无功、无名、无情的完全自由的人物,但他的思想代表了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潮,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现今流传的庄子

20、一书分内、外、杂三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庄子教育思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道家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上的意义:冲击了儒家思想中呆板机械的成分。佛家与教育 佛家的教育,首重言行举止品德的修养,是为“戒学” ;次重身心的调御,名为“定学” ;进而重视真如自性的开发,即为“慧学” 。教学方法佛陀对商人,则说经营之道;对农夫,则说耕种之道;对政治家,则说治国之道;对于愚笨的周利槃陀伽,则教以“拂尘扫垢” ;对于琴师出身的二百亿耳,则用譬喻“修行如弹琴” ;对于失去爱子的妇人,则以“吉祥草”善巧度化她。 身教 例如:南隐禅师“茶杯满了” ;园头禅师“教育子弟如照顾花草”等,都是最好的身

21、教,所以能在无形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 生活即是教育 “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有一次,有源禅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禅师答道:“用功。 ”有源问:“怎么用功?”大珠慧海说:“饥来食,困来眠。 ”有源又说:“所有的人都如此,怎么算是用功呢?”大珠慧海回答:“那不一样,他们吃饭时不肯好好地吃,百般思索;睡觉时不肯好好地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啊!” 态度决定一切 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 20里地还没放下。佛心自观(自我的重要性) 自己求自己,自己度自己丛林寺院,一如学校,是供给十方青年学子进修的地方。尤其从丛林的建筑、人事组织,乃至寺院供奉的佛菩萨圣像,处处都展

22、现了教育的意涵。 对宋代以后书院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般寺庙的山门入口,都是供奉笑脸迎人的弥勒菩萨;入了山门,迎面的是威武凛然,金刚怒目的韦驮菩萨。这表示在佛门里,慈悲的摄受与力的折服同等重要。而一般寺院的大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右边为“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左边为“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多闻重解,头陀重行,解行并重,知行合一,福慧双修,这就是佛陀的教育。 (隐性课程、陶冶教育)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史简介1、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

23、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西方文明之根 2、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却有着神圣的思想、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苏的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 .他向青年提出的学习科目包括:发展身体的体育和军事训练、跳舞、音乐和发展优雅品质的诗歌,此外还有学、天文学、数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伦

24、理学,即道德哲学。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教学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示(讽刺和暗示) ;第二步是产婆术,引导对方的思维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理性的认识,达到苏格拉底的要求。又称“问答法” 。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 ,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 ,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用于思想之接生,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 ,故苏格拉底法又称为“精神助产术”或“产婆术” 。苏格拉底法在教育史上很有影响,后世的所谓“启发教学法”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

25、善行还是恶行? 生: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生: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 ,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

26、platuts)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 387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 ,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阿卡德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

27、Academ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 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 。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教育教学观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

28、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他要求 36 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7 岁以后,儿童就要

29、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从 2030 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 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经过 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在他的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

30、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 (柏拉图论教育 ) 。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他主张心身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 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 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

31、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

32、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 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据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讲授亚里士多德哲学时,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亚氏的一生:“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 从个人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依靠内在发展的自我认识的过程,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认得特殊形式,将其固有的人性、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受教育的“自然” (Nature),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必然有双重目的。首先,教育要培养良好的公民,其直接而实际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的强盛,为此,必须

33、使人学会抑制感情,要有节制,要勇敢,要宽宏大量和公正。但是,培养良好公民只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仍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使人享受一种思辩生活。因为他认为,理智除了有抑制感情的作用外,还有纯粹的思维活动,它使人想到高于人本身的善,上升到神的境地,得到完全的幸福。据此认为,教育家要培养青年为美好生活做准备,为正确享受闲暇做准备,保证他们生活的实际事务受到适当注意时,能够享受纯理论探索的生活。所以,他主张“文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

34、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

35、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 ,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1、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恭是和善,对下级谦恭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恭是安全。 2、 快乐既然是人类和兽所共同追求的东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最高的善。 3、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重复做什么样的事。4、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西方教科书上,通常把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相提并论称为希腊罗马文明。在西方教育史上,古代罗马的教育也占有

36、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古代罗马在吸收古代希腊的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作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与补充,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因为古代希腊的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罗马的改装而影响到后代欧洲的。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主要介绍昆体良和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他们分别为古代罗马帝国早期和晚期的教育家。2、昆体良的生平3、昆体良是(公元 35-95) ,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律师、演说家和教育家。著有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这是一本修辞学教程,也是一部教育著作,其论述范围包括高、中、初等教育,甚至幼儿教育。与古希腊哲学家的教育论著不同,并没有触及到一些教育上的根本性问题,但他却是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

37、系统著作,是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他总结了自己长期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对古代西方世界的教育实践作了总结,该书在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教育观点关于教师。他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首先应是德才兼备的人,应该是公认有学问的人。其次,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应该对学生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工作要有耐心,不能发脾气,也不能纵容学生。再次,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还主张,进行教育时要多称赞、鼓励,少指责、惩罚。他对体罚学生的弊端进行了剖析。论班级授课和教学方法奥古斯丁的其人他是罗马帝国晚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宗教哲学对中世纪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经院哲学所依据

38、的权威之一;他通过其重要著作忏悔录所阐发的教育思想,成为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的理论基础,西欧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以及某些大学,无不以他的教育思想为宗旨、灵魂。因此,了解奥古思丁的教育思想,使理解中世纪教育及其管理的重要一环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1、提出教会控制教育,教育应为神学和教会服务的宗旨主张教会教育应当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基于这种目的,他主张把圣经列为教育的主要教材,但也不排斥古典的学科,诸如“七种自由艺术” ,都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圣经的工具2、 他提出的这种信仰上帝为目的,以宗教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圣经为中心教材,以神化了“七艺”为课程,以服从、体罚为主要教育教学方法的思想,成了中世纪西欧

39、教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影响欧洲各国的教育达千余年之久。在后来的文艺复兴和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这种思想和传统便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教育家攻击的主要目标。(二)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创立这个阶段是从 16世纪到 19世纪末。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逐步形成了教育理论体系,这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思 想的创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思想的创立。创立的标志:(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畴的体系;(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

40、研究方法;(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生平与著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 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 章)为“教育通论” ,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 章)为“教学论” ,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 章)为“训育论” ,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 章)为“学校管理” 。 2、时代与世界观夸美纽斯置身于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

41、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 、 大教学论 、 语言和科学的入门 、 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因此,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夸美纽斯的世界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从幼年起就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与结尾” ,把圣经看作学生的“最甜最好的乳汁” 。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英国哲学家弗培根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学

42、工作应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情人民的苦难,却寄希望于劝说统治者施仁政,企图凭靠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宁静的社会秩序。3、主要思想 (1)论教育作用 (2)论教育的目的 (3)论普及教育(4)论学校体系 (5)论班级授课制 (6)论教学过程(7)论教学原则 (8)论道德教育 (9)论教师地位和作用近现代教育形态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2、现代社会重视教育的公平性3、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4、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5、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6、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7、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8,重视教育科学

43、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同历史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则注重科学指导,由此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 第二章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一 正确理解人的发展涵义:总体的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个体的发展:教育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1、个体的发展(变化) 2、有机体发生某种或某些变化;3、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可以被称为“发展性变化” ; 4、偶然的、非系统的或非组织的变化,不是发展性变化;5、发展性变化一定是系统的、有组织的变化; 6、实现发展性变化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7、发展性变化是有顺序的变化,既表现在系统的结构特征上,也表现在运行方式上;人发展的 3个层面1、 生理层面:指个体生理构造(

44、形式)的完 善和机能的增强2、心理层面:指态度、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等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社会层面:指个体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种种复杂的发展状态。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的理论1、遗传决定论人的发展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这种理论认为个体的遗传素质在其后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其生命刚诞生时的生殖细胞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的影响只能起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们。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

45、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 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 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 1个名人。 还得出了一条 “遗传定律” ,认为人的遗传性 1/2来自父母,1/4 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GHall)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通过探查家族中不同亲密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基因遗传相似程度(即血缘关系的远近)与这些亲属的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推测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IQ 之间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间的

46、相似性的确存在相关。2、成熟势力说 ,简称成熟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认为成熟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由于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3、环境决定论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遗传得来的是数量甚微的简单反射而已,它们对日后的发展无多少作用。其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

47、、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4、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而是相互作用。5、社会历史文化观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的由低向高的过程。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 (唐氏综合症)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的观点是:至学龄中期,在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方式方面,遗传已对

48、它几乎没有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如染色工)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如神经类型(因材施教的基础)在非常态的情况下,遗传差异之大是惊人的,它构成了两端先天缺陷、痴呆儿童与超常儿童。然而他们的比例是很小的,约各占人口中 3。5。左右。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3、环境因素对发展的影响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儿童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

49、如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对人发展影响大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温度、灯光等如错觉社会环境的作用:(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如:被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像印度 的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法国的阿威龙野男孩及中国的猪孩等。(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环境影响儿童的生理成熟。如胎儿生长发育的胎内环境就受母亲的营养、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年龄太小 (18 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