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比较作者:甘素玲单位:鱼台县人民医院,山东 鱼台【摘要】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优缺点,寻找更优越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 183例新式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与 5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全部时间平均缩短 22.9 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 37 ml(P005);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减少 29 min(P001);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早 119 h(P0.01),术后进食时间平均早 108 h(P001)、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式
2、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近年来,剖宫产率至上升趋势,我院于 2000年开始采用以色列医生 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几年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2年 2月至 2002年 10月在我院住院,因产科因素及社会因素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共 238例,其中 183例行新式剖宫产,55 例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组病例均不包括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胎盘早剥、胎盘低置、二次剖宫产等可能引起产后出血增多,或使手术时间
3、延长的病例。两组均妊娠 37周42 周,年龄 23岁36 岁。其中,183 例行新式剖宫产的产妇中初产妇 147人,经产妇 36人,平均(27626)岁;55 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中初产妇 43人、经产妇 12人,平均年龄(26829)岁;两组在年龄、体重、孕周、产次差异均无显著性,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新式剖宫产按马彦彦1的手术方式与步骤;子宫下段剖宫产按妇产科学中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式与步骤,并采用 pfannenstiel横切口2 。1.3 观察指标 木中出血量的测定术中先吸净羊水,然后测量吸引器吸出的血量;术中血染的纱布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血重量 105
4、 g血体积 1 ml);+即为失血量。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t及2 处理。2 结果21 两种术式中的情况比较 见表 1。表 1 两种术式中的情况比较(略)3 讨论新式剖宫产采用了撕拉皮下脂肪、子宫肌层一层缝合、不缝合子宫浆膜层及腹膜层、不单独缝合皮下脂肪、切口仅缝合3针的方法。通过本组 183例新式剖宫产与 55例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的术中、术后比较观察,证实了新式剖宫产由于步骤简单而省去了结扎止血、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的时间,使手术全过程时间明显缩短。脂肪中的血管、神经借助其本身弹性可完整的保留下来,既减少了术中出血,又减少了因结扎或电凝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线结反应,有利于切口愈合。由于
5、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短、为预防仰卧位低血压及抢救新生儿赢得了时间。术中暴露肠管时间短,对肠管刺激少,所以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进食时间早。腹膜由间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损害的腹膜由再生的间皮细胞修复,24 h48 h内结缔组织内的胶原弹力纤维使裂开的腹膜边缘迅速再生形成新腹膜,临床证明缝合腹膜由于组织缺血及缝线刺激,可加重粘连。不缝合腹膜可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通过本文观察,新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宫产不仅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应用器械少、拆线时间早的优点,且手术方式简单,易掌握,利于刀口愈合,减少了瘢痕形成。疼痛轻、并发症少,为较理想的剖宫产方式,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手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 2 郑怀美.妇产科学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69.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