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13771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高考五月天水一中信息卷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1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

2、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

3、、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

4、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 、 “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

5、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 “性直” 、 “心空” 、 “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 、 “柔” 、 “忠” 、 “义” 、 “谦” 、 “贤” 、“德”等等

6、品格赋予竹子;此外, “亲慈子孝” 、 “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

7、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 ”、 “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

8、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 植竹记 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 “亲慈子孝” 、 “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

9、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 ,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

10、是,愿赐罢斥。 ”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

11、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 ,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大珰

12、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D叩以疑义 叩:询问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3 分) (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知而谨备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B杨慎经常讲舜典 ,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

13、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 5 分)(2 )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挂玉:喻昂贵的柴米。8本诗以

14、“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5 分)9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5、。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教 父文/ 赵冬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外公的兴

16、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蹄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

17、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

18、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

19、一位老朋友。罪过呀!”(原载于百花园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写未捞到外公尸首,是为后文写“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做伏笔。B小说以“我”为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联和组织材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这个“我”就是作者赵冬。C小说通过“我”的两个舅舅在教父面前的种种表现,形象地刻画出他俩淳朴善良,甚至愚昧的性格特征。D第六段写“白皑皑的冰雪 ”,是为了照应开头“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 ”和“教堂顶的白雪” 。E外公临终前把那件大衣看成是“破大衣” ,而念念不忘的内心忏悔却是,一件大衣竟伤了“老朋友” 。这表现了外公性格中虚情假意的一面。(2 )外公有哪些性

20、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 分)(3 )小说在刻画教父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 分)(4 )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全文,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从维熙忆孙犁:他不是东摇西晃跳摇摆舞的作家王 波作家从维熙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上世纪 50 年代作家的名字,挨个敲进电脑,打算为他们排个队,然后从历史的角度严格筛选。结果他无奈地发现,电脑屏幕上只剩下两个名字沈从文和孙犁。只有他们“从人格到道义,从文学到生活,都是非常完美的” 。上世纪 50 年代,孙犁作为天津

21、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批判作家丁玲的大会。在会上,他以有病为由保持沉默。在当时的情势下,这无疑需要胆识和勇气。当年在延安时,毛泽东读了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后,在报纸边上写下,“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解放后,人们才知道,除了作品“有风格” ,在为人处世上,孙犁也有自己的风格。1949 年,进了城的孙犁开始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他亲自坐着报社的大马车,把困顿在半路上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接到天津。这件事至今为不少与会者津津乐道。而当年孙犁到北京参加文联大会时,受到大会主席的特别表扬,因为孙犁进城后不与农村的妻子离婚,成为作家中的模范。对于权力和名利,孙犁似乎一向敬而远之。天津市作协和文联都曾

22、给孙犁留有位置,但他哪儿也不去,一直在天津日报工作,前后经历了十几位总编。孙犁曾告诉老友、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首任主席鲁藜, “我干不了这个(指天津市作协主席) 。 ”在孙犁的忘年交卫建民的记忆里,孙犁“不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不参加名目繁多的活动,不接受各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台的采访。 ”在家里,女儿曾问他:“荷花淀是怎么写出来的呀?”孙犁只是淡然回答:“那时候延安刚刚整完风,人们还不怎么写。再有,那个地方风沙很大,见不到这些东西(指淀水荷塘) ,所以就感觉好。 ”对送上门的荣誉,他拒不接受。他经常收到一些入选各种“名人录” 、 “名人大辞典”的来函登记表,但从不予理会。晚年,很多人找他当顾问和名

23、誉顾问,他则能推就推,只是在诗里自嘲, “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 。孙犁自喻为自织罗网的蜘蛛, “面壁南窗,展吐余丝” ,并在晚年自作的无题诗里写道:“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冷暖阴晴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 ”然而,这并不意味他只躺在自己罗织的那个小天地里,躲避世间风雨。1954 年,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了全国开展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眼看学术问题向政治斗争演变,在与张德育聊到这一问题时,一直慢声细语的孙犁猛地一挥手,大声吼道:“打不倒!”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孙犁的愤怒一方面来自他对红楼梦的热爱,另一方面来自他对文学“艺术性”的深刻理解及实践。作家汪曾祺生前曾说,孙犁是少

24、数几个懂得文学“艺术性”的作家中的一个。“一个人,应该有点卓然而立的精神。 ”诗人臧克家生前曾有这样的论断,他认为敢于抨击文坛不正之风的孙犁“就具有这种卓然而立的精神” 。他曾当面告诉孙犁, “你是敢于直抒胸臆,顾忌较少的,这一点你走得比我还远一点。 ”然而这种卓然而立,也经常让孙犁处于被批判的边缘。“我们的一生,这样短暂,却充满了风雨、冰雹、雷电,经历了哀伤、凄楚、挣扎,看到了那么多的卑鄙、无耻和丑恶,这是一场无可奈何的人生大梦,它的觉醒,常常在瞑目临终之时。 ”孙犁在为老友邹明所写的文章记邹明里这样写道。饱经风霜的孙犁,晚年有不少时间躺在病床上,但这并不影响他连续两届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名

25、誉副主席。在女儿看来,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布衣作家的崇高荣誉。不仅市长派人送来了鲜花,2001 年 8 月,医院告诉孙犁,他在这里“按副市级待遇了”。这些待遇,最终未能挽留住这位“耿直,讲真话,有文采”的作家。孙犁在 2002 年 7月 11 日离世。在快要去世前,他告诉女儿, “我写文章得罪了不少人,又不去参加朋友的追悼会,我死了以后来的人不会多,到时候你们不要难过。 ”这也是作家孙犁生前的最后一个错误判断。因为他去世后,不仅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悼念文章也很多,而且持续有人写。“孙犁很纯粹,不是受风风雨雨影响,东摇西晃跳摇摆舞的作家。 ”78 岁的从维熙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个年代的作家只有孙

26、犁和沈从文能在历史里遥相呼应。(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作家从维熙把自己想起来的上世纪 50 年代作家的名字输入电脑后,电脑从历史的角度只选中了沈从文和孙犁,所以从维熙很无奈。B “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 ”表现了孙犁对自己作品的自嘲和对荣誉的淡泊。C毛泽东读了荷花淀 ,说孙犁“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这里的“风格”是指不写黄土风沙,而写淀水荷塘。D孙犁一直在天津日报 工作,而不愿意做官,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干不了领导工作。E本文撷取孙犁人生和创作上的若干片段,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品格高尚和具有独创精神的文学家的形象。(

27、2 )孙犁对权力和名利敬而远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 分)(3 )在批判作家丁玲的大会上,孙犁以有病为由保持沉默,而在面对由两个“小人物”引发的全国开展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时,他却大声吼道“打不倒” 。孙犁前后的行为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4 ) 78 岁的从维熙说:“孙犁很纯粹,不是受风风雨雨影响,东摇西晃跳摇摆舞的作家。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分)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A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

28、是无可厚非的。B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C民工荒不是好事,但民工留乡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却颇有好处。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D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专家强调,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B目前我国进口产品进入流

29、通环节,除国家要收取 17的增值税外,国内零售商又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又由消费者来“买单” 。C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资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

30、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而不能“悦心悦意” “悦神悦志”A B C D 1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 分)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字。(2 )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

31、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 分)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古希腊亚力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

32、考答案1 C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2 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 A(“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4 C(执:逮捕)5 A(是其父杨廷和所为;为世宗之事;表现他谨慎防备。 )6 A(“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7 ( 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下旨

33、罢免了我们吧。 (大意 1 分,关键词: “擢”:提拔。 “是”:正确。 “愿”:希望。 “罢斥”:罢免。各 1 分)(2 )他曾经告诉他人说:“ 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 ”(大意 1 分,关键词:“语”:告诉。 “恃”:依靠。 “日”:每天。 “新”使更新。各 1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

34、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 ,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 ”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 ”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

35、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

36、,几乎起不来了。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 (有时)或者归蜀, (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 (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 ,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

37、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 ”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8要点:生活的艰辛;(1 分)仕途的不顺;(1 分)生命的衰老。 (1 分) ;结合诗句 2 分。9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3 分

38、)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 ”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3 分)10 ( 6 分) (1)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2)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3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三、11 (1)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B 项, “我”并非实指。D 项,不是照应开头,而是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E 项, “虚情假意”错,应为外公对友情的珍视。【答案】AC(选 A 给 2 分,全对给 5 分)(2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

39、“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答案】兴趣广泛。勤劳执着。淳朴善良。珍惜友情。心灵高尚(答出三点给 3 分,答出四点给 5 分,答出五点给满分)(3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鉴赏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本题的效果应主要着眼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答案】对比或反衬。先扬后抑。语言和行动描写。分析:将外公和教父对比,教父本人前后对比。先写教父的“待人谦恭、和善” ,后写教父的虚伪、奸诈和龌龊的心灵。在两个舅舅面前的欺骗语言,在为外公办丧事时候的“里外张罗得最欢”和外公突然回来后的“以病相避” 。使人

40、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手法 3 分,分析 3 分)(4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情节及在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重在把握情节的主要特点,然后抓住情节转化的关键点,再用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同时揭示情节的转化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即可。【答案】观点:一波三折,跌宕生辉,层层推进。分析:和教父交情甚密的外公一丝不挂地上了天国,教父为他拿走了取暖的破大衣,小说似乎于平淡的叙述中结束了。然而, “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教父于波澜陡起的转折中再未露面,小说的使命似乎真的完成了。可是,作者还不甘心,让故事再起波澜,最后在外公的临终感言中戛然而止。小说于一波三折,跌宕生辉

41、,层层推进的情节中,将人物性格不断展示,最后上升到精神层面,充分展示了外公的真诚、淳朴和高尚的心灵,以及教父的虚伪、奸诈和龌龊的心灵。 (观点 2 分,分析 6 分)四、12 (1)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方法点拨】A 项,不是电脑筛选,而是作家从维熙从历史的角度按照人格、道义、文学和生活的准则严格筛选。C 项, “不写黄土风沙,而写淀水荷塘”错,而是指孙犁不用于其他作家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D 项, “能力有限,干不了领导工作 ”错。是孙犁对权力一向敬而远之。【答案】BE(选 B 给 2 分,全对给 5 分)(2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方法点拨】

42、孙犁对权力和名利敬而远之,是出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思考,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即可。【答案】不当天津市作协主席。不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不参加名目繁多的活动,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对自己的成绩轻描淡写。拒绝各种荣誉。写诗自嘲。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答出四点给 6 分)(3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在不同场合下不同做法的能力。【方法点拨】学生在作答时,应重点思考孙犁为什么这样做,想清楚了答案也就有了。【答案】不矛盾。 (2 分)前者表现了孙犁的胆识、勇气,以及在风口浪尖时不出卖良心,决不为保全自身,对朋友落井下石的做人准则。 (2 分)后者表现了孙

43、犁对 红楼梦的热爱,以及他对文学艺术性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2 分)(4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方法点拨】只要学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再结合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和典型事迹即可回答。【答案】这句话说明孙犁“从人格到道义,从文学到生活,都是非常完美的” 。具体表述为:为人处世善良厚道,光明磊落。对权力和名利敬而远之。有卓然独立的精神。处在风口浪尖时,坚持道义。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平。 (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答出四点给 8 分)13 B(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

44、一套去做。A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C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D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14 B(A 否定不当,去掉“阻”字。 C“几乎”与“殆”语意重复。D 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杂糅。 )15 D(根据语境, 承接上文比较合适,然后就,这比较容易看出来。最后以结尾)16 ( 6 分) (1)实习生拒绝主任让订盒饭的要求。 (2 分)(2 )示例:赞成者说:这是一种自我权益的保护,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他敢

45、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2 分)质疑者说:导演是一个需要全局观、需要多方协调的工种。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也可从“太自我,不懂礼貌,不懂如何与人交流”等做人的角度阐述。 ) (2 分)17 ( 5 分)示例: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写对一句给 2 分,两句全对给 5 分)18写作提示:从两则材料看, “前人”应特指的是,走在我们前列的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或团体。联系生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父母总是会拿我们身边的优异者让我们作为榜样,老师也会叫我们选定追赶的目标,经济发展也总以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为标准。把卓越的前人看成是一个挑战还是一个障碍?想清楚这些,文章就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