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基础知识发布时间:2014-01-20 来源:首创期货 点击量:435第 1 章 概述 1.1.1 玻璃的概念玻璃,英文名称 Glass,在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日语汉字以硝子代表。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为 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因此用途非常广泛。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 SiF4,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例如氢氧化铯。制造工艺是将各种配比好的原料经过融化,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
2、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玻璃在常温下是固体,它是一种易碎的东西,摩氏硬度 6.5。1.1.2 玻璃的历史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公元前 3700 年前,古埃及人已经能制造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公元前 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 12 世纪,出现了用于交换的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 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 年,比利时率先制造出平板玻璃。 1906 年,美国研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1959 年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此后,随着玻璃生
3、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1.2 玻璃的原料构成玻璃原料比较复杂,按其作用可分为主要原料与辅助原料。主要原料构成玻璃的主体并确定玻璃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辅助原料赋予玻璃特殊性质和给生产工艺带来方便。1.2.1 玻璃的主要原料1、硅砂或硼砂。硅砂或硼砂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或氧化硼,它们在燃烧中能单独熔融成玻璃主体,决定了玻璃的主要性质,相应地称为硅酸盐玻璃或硼酸盐玻璃。2、纯碱或芒硝。纯碱和芒硝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它们在煅烧中能与硅砂等酸性氧化物形成易熔的复盐,起了助熔作用,使玻璃易于成型。但如
4、含量过多,将使玻璃热膨胀率增大,抗拉度下降。3、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等。石灰石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增强玻璃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过多使玻璃析晶和降低耐热性。白云石作为引入氧化镁的原料,能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减少热膨胀及提高耐水性。长石作为引入氧化铝的原料,它可以控制熔化温度,同时也可提高耐久性。此外,长石还可提供氧化钾成分,提高玻璃的热膨胀性能。4、碎玻璃。一般来说,制造玻璃时不是全部用新原料,而是掺入 15%30%的碎玻璃,以降低玻璃熔化温度。1.2.2 玻璃的辅助原料1、脱色剂。原料中的杂质如铁的氧化物会给玻璃带来色泽,常用纯碱、碳酸钠、氧化钴、氧化镍等作脱色剂,它们在玻璃中呈
5、现与原来颜色的补色,使玻璃变成无色。此外,还有与着色杂质能形成浅色化合物的减色剂,如碳酸钠能与氧化铁氧化成二氧化二铁,使玻璃由绿色变黄色。2、着色剂。某些金属氧化物能直接溶于玻璃溶液中使玻璃着色。如氧化铁使玻璃呈现黄色或绿色,氧化锰能呈现紫色,氧化钴能呈现蓝色,氧化镍能呈现棕色,氧化铜和氧化铬能呈现绿色等。3、澄清剂。澄清剂能降低玻璃熔液的粘度,使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泡,易于逸出而澄清。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砒、硫酸钠、硝酸钠、铵盐、二氧化锰等。4、乳浊剂。乳浊剂能使玻璃变成乳白色半透明体。常用乳浊剂有冰晶石、氟硅酸钠、磷化锡等。它们能形成 0.11.0m 的颗粒,悬浮于玻璃中,使玻璃乳浊化。1.3
6、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1.3.1 玻璃的生产工艺1、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2、配合料制备。根据产品的不同,配合料的组成略有区别。例如普通浮法玻璃的配合料(按照 1 重量箱即 50 公斤计算),需要消耗石英砂 33.55 公斤、石灰石 2.96 公斤、白云石 8.57 公斤、纯碱 11.39 公斤、芒硝 0.55 公斤、长石 3.45 公斤、碳粉 0.03 公斤等。3、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 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4、成型。将液态
7、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玻璃、各种器皿等。5、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浮法玻璃生产线流程图1.3.2 普通平板玻璃与浮法玻璃的区别普通平板玻璃与浮法玻璃都是平板玻璃,区别在于生产工艺、品质上不同。1、生产工艺方面。普通平板玻璃是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熔窑高温熔融,通过垂直引上法或平拉法、压延法生产出来的透明无色的平板玻璃。浮法玻璃是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熔窑高温熔融,玻璃液从池窑连续流出并浮在金属液面上,摊成厚度均匀平整、经火抛光的玻璃带,冷却硬化后脱离金属液,再经退火切割而成的透明无色平板玻璃。2、品质方面。普
8、通平板玻璃按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类;按厚度分为 2、3 、4、5、6mm 等厚度。普通玻璃呈现翠绿色,易碎、透明度不高,雨淋暴晒下易老化变形。浮法玻璃按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类;按厚度分为2、3、4、5、6 、8 、10、12 、15、19mm 等厚度。浮法玻璃表面平滑无波纹,透视性佳,具有一定韧性。1.3.3 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以国内普通的日熔化量 600 吨的生产线为例,介绍浮法玻璃的制造流程。浮法玻璃是在锡槽中制造。整个生产线长度约有 500 米,每天可生产 550 到 600 吨的玻璃,相当于 3 米宽、3 毫米厚、长度约 25 公里的玻璃带。一旦开始生产
9、,便是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直到大约 8-10 年之后才会停炉维修。浮法生产是当今平板玻璃主要的生产方式,其流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原料的混成。浮法玻璃的主要原料成份有:73%的二氧化硅、13%的碳酸钠、9%的氧化钙及 4%的镁等。这些原料依照比例混合,再加入回收的碎玻璃小颗粒。2、原料的熔融。将调配好的原料经过一个混合仓后再进入一个有 5 个仓室的窑炉中加热,约 1550 摄氏度时成为玻璃熔液。3、玻璃成型。玻璃熔液流入锡槽且浮在熔化的金属锡液之上,此时温度约 1000 摄氏度。在锡液上的玻璃熔液形成宽 3.66 米、厚度介于 3mm 至 19mm 的玻璃带。因为玻璃与锡有极不相同的粘
10、稠性,所以浮在上方的玻璃熔液与下方的锡液不会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非常平整的接触面。4、玻璃熔液的冷却。玻璃带在离开锡槽时温度约 600 摄氏度,之后进入退火室或连续式缓冷窑,将玻璃的温度渐渐降低至 50 摄氏度。由此徐冷方式生产的玻璃也称为退火玻璃。5、裁切和储存。徐冷之后的玻璃经过数阶段的品质检查,之后再裁切成不同的尺寸,进行包装入库,储存或运输。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资料来源:浮法玻璃工艺1.4 玻璃的分类玻璃的品种很多,可以按制品结构与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来分类。1.4.1 按制品结构与性能分类1、平板玻璃(1)普通平板玻璃,包括浮法玻璃。(2)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
11、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3)表面加工平板玻璃,包括磨光玻璃、磨砂玻璃、喷砂玻璃、磨花玻璃、压花玻璃、冰花玻璃、蚀刻玻璃等。(4)掺入特殊成分的平板玻璃,包括彩色玻璃、吸热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太阳能玻璃等。(5)夹物平板玻璃,包括夹丝玻璃、夹层玻璃、电热玻璃等。(6)复层平板玻璃,包括普通镜面玻璃、镀膜热反射玻璃、镭射玻璃、釉面玻璃、涂层玻璃、覆膜(覆玻璃贴膜)玻璃等。2、玻璃制成品(1)平板玻璃制品,包括中空玻璃、玻璃磨花、雕花、彩绘、弯制等制品及幕墙、门窗制品等。(2)不透明玻
12、璃制品和异型玻璃制品,包括玻璃锦砖(马赛克) 、玻璃实心砖、玻璃空心砖、水晶玻璃制品、玻璃微珠制品、玻璃雕塑等。(3)玻璃绝热、隔音材料,包括泡沫玻璃和玻璃纤维制品等。1.4.2 按生产工艺分类玻璃主要分为平板玻璃和特种玻璃。1、平板玻璃按照生产工艺,平板玻璃主要分为压延、有槽垂直引上、对辊(也称旭法)、无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玻璃等。压延法是将熔窑中的玻璃液经压延辊辊压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夹丝(网)玻璃和压花玻璃。 有槽垂直引上法、对辊法、无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艺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别通过槽子砖或辊子、或采用引砖固定板根,靠引上机的石棉辊子将玻璃带向上拉引,经退火、冷却、连续地生产出
13、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将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转向辊使玻璃带转为水平方向。这些方法在 70 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浮法是将玻璃液漂浮在金属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将玻璃液从池窑连续地流入并漂浮在有还原性气体保护的金属锡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的综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带,经退火、冷却而制成平板玻璃。由于这种玻璃在成型时,上表面在自由空间形成火抛表面,下表面与焙融的锡液接触,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匀,不产生光畸变。受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加上劳动生产率高及利于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浮法玻璃正成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目前浮法技术中,英国的皮尔金顿浮法
14、玻璃生产工艺、美国 PPG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和中国的洛阳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并称为世界浮法玻璃生产的三大工艺。按照厚度(毫米 mm 在日常中也称为厘,如 3 厘玻璃就是指厚度 3mm 的玻璃)和用途,平板玻璃分类如下:(1)24mm 玻璃, 主要用于画框表面。(2)56mm 玻璃,主要用于外墙窗户、门扇等小面积透光造型等。(3)79mm 玻璃,主要用于室内屏风等较大面积但又有框架保护的造型之中。(4)910mm 玻璃,主要用于室内大面积隔断、栏杆等装修项目。(5)11 12mm 玻璃,主要用于地弹簧玻璃门和一些活动人流较大的隔断。(6)15mm 以上玻璃,一般市面上销售较少,往往需要订单生产供应,
15、主要用于较大面积的地弹簧玻璃门、外墙整块玻璃墙面。2、特种玻璃特种玻璃品种众多,主要有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加丝加网玻璃、夹胶玻璃、彩釉玻璃、印刷玻璃、灯具玻璃、家电玻璃、家俬玻璃、卫浴玻璃、工艺玻璃、汽车玻璃、磨砂玻璃等等。1.5 玻璃的主要用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玻璃及其制品无处不在。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建筑和装饰领域(门窗、幕墙、隔断、镜片等装饰)、汽车制造领域、新能源领域(太阳能制品)、家电及电子产品制造、日常生活(各种瓶罐盘)等等。建筑和装饰领域是玻璃的最大下游行业,目前 70%左右的浮法玻璃应用于此行业。汽车及新能源领域的玻璃应用也在逐渐扩大。1.5.1 建筑用玻璃伴随着中国
16、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 2009 年,中国城镇人口 6.22 亿,城镇化率为 46.6%。“十二五 ”期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0.8-1.0 个百分点,到 2015 年达到 52%左右,到 2030 年达到 65%左右。城镇化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拉动城镇住宅的需求增加。有关机构预测,城镇化率提高 1 个百分点,将新增城镇住宅需求量近 5 亿平方米。2011 年 9 月 1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十二五” 期间,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 20%,把扩大消费与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有
17、机结合起来,力争使城镇化率再提高 4 个百分点。从长远看,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高,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的玻璃使用量日益增多。从一次性使用的玻璃幕墙、门窗、阳台,到二次性使用的浴室、橱柜、灯具等装修,大大的增加了玻璃使用量和使用品种。更重要的是,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对玻璃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屋竣工面积与平板玻璃产量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建筑领域内,房屋竣工面积与平板玻璃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二者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在研究平板玻璃的发展趋势时,我们也主要是依据下游行业,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的增长情况,尤其在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以及投资增长等指标中,竣
18、工面积的增长幅度最为能够与平板玻璃的增长幅度相关联。1.5.2 汽车玻璃汽车玻璃主要用于新型汽车制造市场和汽车维修市场,作为汽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汽车行业 3%的总成本。随着近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玻璃行业的市场需求量以 19%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2009 年,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规模约为 7270 万平方米。2010 年受到国内汽车增长以及出口增加的影响,汽车玻璃产量较为迅速,约为 850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6.92%。特别是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的增长势头迅猛。我国汽车行业的区域集中度非常高,主要生产企业集中于沿海和发达省市,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非常小。综合生产能力前十家
19、企业所占行业比重达到 85.3%。2009 年,从区域集中度来看,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是我国汽车玻璃行业的重要市场,其中华东地区产量在全国市场中占据 28.5%的比重。1.5.3 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玻璃主要是指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组件的封装或盖板玻璃。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用太阳能玻璃又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两大类。前者主要是使用太阳能超白压花玻璃,后者主要是使用超白浮法玻璃。据初步统计,2011 年我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达到 50 条,年有效产能约 15000 万平方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研究表明,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的约束性目标
20、为下降 20%,“十二五”期间单位 GDP 能耗将下降 17.3%,“十三五”期间将下降 16.6%。这给今后光伏玻璃大规模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4 LOW-E 玻璃LOW-E 玻璃又称低辐射镀膜玻璃,就世界范围而言,LOW-E 玻璃的生产和应用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来看,今后绿色节能建筑要成为国内建筑的主流,住建部将推行节能标志认证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广节能建筑。因此,新建建筑和原有存量建筑是否节能,不仅关系到能否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的紧张状况,而且还关系到“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作为三大用能领域的建筑业,节能形势十分严峻,节能降耗刻不容缓。据市场分析
21、预测,到 2015 年,LOW-E 玻璃国际市场需求量将突破 10 亿平方米,今后十年,全世界 LOW-E 玻璃市场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年 18%以上的速度增长。1.6 玻璃的检验标准对于玻璃的检验,既有对玻璃内在品质的严格要求,又有对玻璃在包装、仓储、运输等过程中的规定。目前浮法玻璃的检验标准是 201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的国家标准(GB 11614-2009),其强制性要求的为第 5.2 条第 5.6 条内容,其余为推荐性的。平板玻璃要求与检验方法对应条款中对尺寸偏差、对角线差、厚度偏差、厚薄差、外观质量和弯曲度的要求为强制性的。平板玻璃对角线差应不大于其平均长度的 0.2%,弯曲
22、度应不超过 0.2%。1.7 玻璃产业链情况平板玻璃是由一定的原料经过燃料的加热熔化而成的,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汽车行业、新能源、家电以及电子行业等领域。其行业的发展、企业的效益和上下游行业密切相关。经过多年的发展,玻璃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从原材料的采掘、玻璃产品的生产,到玻璃制品的加工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加工和运作体系。在玻璃行业的上游领域中,国内石英砂、白云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品位较好,完全具备生产优质玻璃的条件。燃料方面,在使用重油、煤气的同时,新增加了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焦,以及混合燃料等多种燃料组合。从玻璃的下游行业来看,市场需求稳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前的门窗玻璃,发展到建筑装饰、
23、幕墙玻璃、汽车玻璃、太阳能玻璃,家电以及电子行业等等。我国的玻璃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各个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以及技术的进步,玻璃下游的需求增长将稳步上升,需求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玻璃产业的市场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传统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以及电子和太阳能等新兴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 “十二五”期间,玻璃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玻璃产业将向高品质、绿色化、多功能、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制品化方向发展。第 2 章 我国玻璃生产情况2.1 我国玻璃产能及产量情况2.1.1 我国玻璃的产能情况我国的平板玻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至
24、1979 年的 30 年;第二阶段是 1980 年至 1999 年的 20 年;第三阶段是 2000 年以来至今。随着工艺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浮法生产成为主导工艺。1994 年全国仅有 24 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产量占平板总产量 35.93%。自 1996 年开始浮法生产比例超过 50%,成为主导工艺,优质浮法比例及深加工率不断提高。浮法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富氧燃烧技术、余热发电技术等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种显著增加,与国外差距缩短。目前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按质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其中高档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较高,能稳定生产
25、优等品产品,一等品以上产品比例70%,合资生产线及部分国内高档生产线均属于该类别,占浮法总量 30%;中档生产线占浮法总量62%;低档生产线占浮法总量的 8%左右。2.1.2 我国玻璃产量情况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发展迅速,质量明显提高,品种显著增加,平板玻璃产量快速增长。我国平板玻璃总量已连续 23 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超过 50%。2.2 我国玻璃生产分布情况2.2.1 我国玻璃产能的区域分布情况目前,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成绩斐然,不仅全面完成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还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水平升级、节能减排、区域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止到 2011 年末,我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
26、线 265 条,年生产能力 9.16 亿重量箱,年产能利用率为 88.85%。其中在产浮法生产线 208 条,年有效生产能力 7.09 亿重量箱;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或者已经停产的浮法生产线 33 条,年生产能力 0.89 亿重量箱。冷修生产线 24 条,产能 1.17 亿重箱。在浮法生产线中共有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53 条,年生产能力 1.95 亿重箱,占有效产能的 27.64%,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玻璃深加工率由 2006 年的不足 30%,2010 年提高到了 35%。“十一五”期间共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 81 条,新增产能总量 3.16 亿重箱,各区域产能增长相对均衡。从近五
27、年来产能地区分布变化情况看,华北地区的产能提高较快,河北沙河地区在当地政府大力倡导下,纷纷关停原来的落后产能,改上浮法玻璃生产线。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原有基数较高,产能的绝对数量较多,因此增长幅度不大。2.2.2 我国玻璃产量分布情况2011 年 1-12 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73788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0089 万重量箱,同比增长 15.84%。其中,华北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17447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856 万重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23.65%,同比增长11.90%;东北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3208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459 万重
28、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4.35%,同比增长16.70%;华东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25689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5656 万重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34.82%,同比增长28.23%;华南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18664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781 万重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25.29%,同比增长10.55%;西南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6544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1175 万重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8.87%,同比增长21.88%;西北地区累计生产平板玻璃 2235 万重量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67 万重量箱,占全国总产量的 3.03%,同比下降
29、-6.95%。编号 省份 产量(重箱)1 河北 136,178,3502 山东 77,542,9293 广东 74,140,5874 江苏 71,576,2045 湖北 68,245,7056 四川 48,923,7587 浙江 39,956,9058 福建 35,070,7369 安徽 26,804,38110 辽宁 22,391,33911 合计 600,830,8942.3 我国玻璃生产企业情况目前我国的玻璃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011 年,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5750
30、.38 亿元,同比增长 25.83%,增速较前 3季度下降 3.60 个百分点。2011 年末,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资产总计为 4976.35 亿元,同比增长 15.22%;企业数为 4819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359 个;从业人员 2011 年均人数为 109.12 万人,同比增长 5.99%。2.3.1 我国 10 大玻璃生产企业情况我国浮法玻璃行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产能总量,还是区域分布都具有代表性。我国 10 大玻璃生产企业集团生产、仓储能力编号 企业名称 生产线(条) 日熔化量(吨/天) 仓储能力(万重箱)1 河北沙玻集团 34 20100 2952 华尔润集团 19 121
31、10 3003 深圳信义 12 8100 2104 台玻集团 10 6600 1755 中国建材 14 6460 2056 中国玻璃 14 6380 2057 山玻集团 10 6500 2108 南玻集团 9 5600 1309 浙玻集团 10 4900 11510 明达集团 7 3730 120数据来源:根据企业公开数据及相关资料整理2.3.2 主要企业产品情况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是 4mm、5mm、10mm、12mm 厚度的标准规格平板玻璃,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等行业。也有一些是需要定制的产品,比如 3.2mm、3.5mm 等特珠规格主要是应用于汽车玻璃加工等领域;还有一些规格是出口产
32、品所需要的规格。特殊规格的产品需求量相对较少,多数企业是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常用规格的品种。主要企业的产品规格比例统计表4mm 占比 5mm 占比 10mm 占比 12mm 占比企业名称(%) (%) (%) (%)沙玻集团 40 30 10 10华尔润 20 30 10 30深圳信义 10 30 20 30台玻集团 10 25 15 35中国建材 25 30 10 25中国玻璃 20 35 15 20山玻集团 15 30 10 30南玻集团 10 35 10 25浙玻集团 20 35 10 20明达集团 10 30 15 35耀华集团 20 35 20 10福耀集团 10 30 10 25山西利
33、虎 35 30 10 10湖北三峡 25 30 15 15武汉长利 20 35 15 20上海耀皮 10 30 10 35圣戈班 10 30 20 30旭硝子 10 30 20 30数据来源:根据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对行业内专家的咨询进行整2.4 各用途玻璃的生产分布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浮法玻璃应用极为广泛,综合用途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可以应用于建筑市场;二是可以应用于加工市场;三是可以应用于汽车市场。截止到 2011 年末,在全国的 265 条生产线中,有 225 条在正常生产经营。将各区域的玻璃供应量按照用途加以分类如下:通过上述图表 ,可以看出各区域的市场需求和产能供应不尽相同。在经济比较发达
34、的地区,例如华南、华东等地,对玻璃的产品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能够满足高端市场的产品比较多。而在西南和西北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玻璃产能供应基本上以建筑玻璃为主。华北地区建筑玻璃产能较多,主要是由于河北沙河地区玻璃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略逊于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原因造成的。第 3 章 我国玻璃销售情况3.1 近年我国玻璃产销存变化情况在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指标中,仅仅有关于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方面的统计,一直没有总销量方面的统计数据。在产销方面,从长期的角度观察,基本上能够做到产销平衡。回顾 2002 年以来的玻璃市场走势,可以概括为 “产、销增长幅度稳定,库存逐渐增加,价格变化较大,效益波动明显
35、”,玻璃行业逐渐走向成熟。2002-2011 年重点联系企业产销存情况时间 产量(万重箱) 销量(万重箱) 库存(万重箱)2002 年 17925 17411 11272003 年 18374 18097 8442004 年 24187 23372 8762005 年 27582 27207 18432006 年 28694 28673 14452007 年 33505 32586 18932008 年 33637 33097 23652009 年 30839 30636 23982010 年 35841 34934 19892011 年 40219 38471 3833数据来源:中国建材信息
36、总网重点联系企业是指全国规模较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截止到 2010 年为全国主要的 42 家玻璃生产企业),占产能的 70%左右,因此具有代表意义和比较价值。我国现行的调查统计活动中,一直以来主要是采用全国重点联系企业这样的统计口径。2002-2003 年玻璃的消费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4-2005 年的玻璃消费量开始增加,2006-2007 年的玻璃消费量增加迅速,在 2007 年末首次接近 3000 万重箱的水平。2008-2009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玻璃需求放缓。2010 年以后,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房地产行业等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迅速;汽车行业也突飞猛进
37、地发展,年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产销量世界第一,2010 年产销量均创历史记录,达到 1800 多万辆。上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玻璃需求增长。 2011 年以来受到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玻璃行业的产需矛盾日益显现,效益下滑明显。将重点联系企业玻璃的产量、销量以及库存量进行比较发现,产量和销量比较吻合,增长幅度和速度相对趋于一致,销量波动大于产量,库存变化波动较大,总体趋于上涨趋势,其中 2008 年是相对较高的一年。3.2 玻璃销售渠道玻璃的销售渠道即通常所提及的分销渠道,泛指玻璃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有的市场营销机构及其活动。合理、实用的营销渠道就是符合品牌自身定位与发展需要
38、而建立的所有营销网络,这种营销渠道的建立以满足品牌的市场推广为前提,能充分体现品牌的合理性,并以实用为原则。在玻璃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计划经济模式下,产品实行配给制度, 玻璃产品由省建材公司、市建材公司等渠道进行分配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产品短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玻璃产品往往可以经过长途贩运(例如从内蒙古的乌海运至昆明),玻璃经销渠道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随着全国各地玻璃生产企业的建立,玻璃运输的半径范围逐渐趋于合理,目前基本上合理的运输半径为 500 公里以内。3.3 玻璃销售渠道的特点在我国,玻璃销售的渠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
39、大,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的成长历程。玻璃销售的方式主要有直销和分销两种,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一般来讲,生产企业多采用直销和分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只是两种方式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直销的特点是中间环节少,终端用户能够降低玻璃的使用成本。受资金压力的影响,目前玻璃生产企业基本上不赊欠货款,要求玻璃购买企业或者终端使用用户先款后货。因此,有资金实力的玻璃加工企业基本上是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从玻璃生产企业购买产品。分销的特点是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使玻璃生产企业专心玻璃产品的生产,流通渠道的建设则交给经销商去完成。中间贸易商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实力强,营销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经销玻璃,赚
40、取差价。经过多年发展,各地都活跃着一批玻璃中间贸易商,其中一些贸易商的经营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玻璃生产企业基本上以分销的方式为主(约占 80%),直销的方式为辅(约占 20%)。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玻璃生产企业的运营历史都比较短,没有大量的资本积累。资金压力比较大,都是采取低库存、低产成品资金占用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2)玻璃的直接用户(包括建筑企业和玻璃深加工企业)资金也相对紧张,需要有流通环节给这些企业进行资金缓冲,即暂缓结账或者赊欠部分货款等等。有一些玻璃生产企业愿意采用直销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具有直销意愿的玻璃生产企业一般都是生产规模不大,资金实力雄厚,产品质量
41、处于高端的生产企业,大多数玻璃生产企业还是以分销方式为主。3.4 玻璃消费领域及需求情况玻璃消费领域主要分为房地产、汽车与出口,其中房地产对玻璃的需求贡献量最大,汽车次之,出口最小。3.4.1 房地产行业对玻璃的需求平板玻璃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玻璃在房屋建筑方面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一方面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增长而增长;另一方面是单位面积的房屋使用的玻璃数量的增加。在相关性方面,平板玻璃国内需求与房地产竣工面积关联最大,基本上同比增长,是正相关的。而房屋开工面积是竣工面积的先行指标,通过一个阶段的房屋开工面积统计情况也可以考察平板玻璃的使用量情况。201
42、1 年住宅投资增长 30.2%,分别回落 5.0 和 2.6 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 19008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6.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7.5 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 24.4 个百分点;涉及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 12.9%,分别回落 8.4 和 25.8 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109946 万平方米,增长 4.9%,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8.0 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 5.7 个百分点;3.4.2 汽车行业对玻璃的需求我国的汽车行业近两年高速增长。2008 年全国汽车产量 934.50 万辆,2009 年汽车产量 1379.10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产量第一。20
43、10 年汽车产量达到 1826.47 万辆。再次蝉联世界第一。 2011 年汽车累计产销 1841.89 万辆和 1850.51 万辆,同比增长 0.84%和 2.45%。未来几个月,随着汽车企业新品推出速度的加快,以及企业促销力度的加大,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汽车行业保持小幅增速的态势有望得到延续。总体看,汽车的销量数据与宏观经济情况紧密相关,宏观经济增速高意味着或是消费或是投资对经济进行拉动,对应了汽车乘用车与商用车的销量情况。因此对汽车销量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对经济中消费能力与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的判断。如果对消费没有足够的信心,对投资看不到明确的增长,那么汽车的销量就还没有快速增
44、长的理由。3.4.3 出口对玻璃的需求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11 年,我国平板玻璃出口呈现稳中有增态势,累计出口 200.44 万吨,同比增长 11.64%;累计出口额 7.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0%;平均出口价格为 374.60 美元/ 吨,环比下降 0.89%。由于国外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玻璃进口需求减弱,4 季度我国平板玻璃出口增速延续上季度下滑的趋势,其中,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平板玻璃的重要出口国,11 月美国单独购房价格指数 180.57,仍处于 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日本前 11 月的新屋开工量同比下降 0.28%,连续 3 月负增长。从整个玻璃行业出口来看,深
45、加工玻璃占主要方面。平板玻璃出口额达 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钢化玻璃出口额达 10.1亿美元,同比增长 30.5%;初加工玻璃出口额达 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3.3%;夹层玻璃出口额达 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2%;导电玻璃出口额达 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7%。3.5 玻璃消费区域分布特点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玻璃消费量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的玻璃消费量较为集中。第 4 章 我国的玻璃进出口情况4.1 我国近年玻璃进口情况随着我国玻璃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进出口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尤其是进口,无论是数量还是结
46、构变化都很明显。以往由于我国的玻璃工业不发达,国内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品种也比较单调,因此高质量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价钱昂贵,花费了很多的外汇资金。近年来通过国内企业的努力,目前大多数玻璃产品国内都能够生产,改变了单纯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现在我国进口玻璃的数量大大降低,仅仅是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或者指定的产品需要进口。2009 年以来,我国进口玻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比较大。主要是国内玻璃行业的发展,使得以前需要进口的玻璃产品,现在可以国产化了。进口玻璃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进口的产品中,光伏电池用的超白压花玻璃和电子玻璃等产品占很大的比重,普通玻璃很少。进口的建筑用玻璃
47、也是一些国内不能生产的超白玻璃或者其他具有特殊用途的玻璃产品。因此,进口玻璃基本上是根据国内需要进行的,进口数量没有规律可循。从价格上看,一般进口玻璃都是价格比较高的,价格最高的接近 40 美元/平米,但是最低的时候,价格约 7 美元/ 平米。4.2 我国近年玻璃出口情况1999-2007 年,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高速扩张的阶段。除了 2001 年和 2003 年同比增速在 9-10%之间,其余各年份出口同比增速均为两位数以上。2002 年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的一个历史性高点,当年出口规模首次突破 1 亿平方米,达到 1.1 亿平方米,同比增速高达 85.1%。2007 年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的另一
48、个转折点。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平板玻璃产品政策的一部分,由于平板玻璃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出台,2007 年 7 月起将平板玻璃的出口退税率由 11%下调至 5%。出口退税下调收效立竿见影,不到两个月平板玻璃的出口就应声由增转降。由于上半年基数较高,使得当年出口形势整体仍保持正增长,当年出口量为 3.1 亿平方米,达到了历史顶峰。随后我国平板玻璃出口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08 年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的冲击下,当年平板玻璃的出口同比增速则直接逆转为下降 10%。2009 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强,平板玻璃出口跌幅加深,当年同比下降 40.2%,出口规模萎缩至 1.7 亿平方米
49、。随着经济的复苏,2010 年和 2011 年的玻璃出口有复苏迹象,开始实现小幅度增长。尤其是 2011 年的增长率达到 11.64%。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11 年,我国平板玻璃出口呈现稳中有增态势,累计出口 200.44 万吨,同比增长 11.64%;累计出口额 7.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0%;平均出口价格为 374.60 美元/ 吨,环比下降 0.89%。由于国外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玻璃进口需求减弱,4 季度我国平板玻璃出口增速延续上季度下滑的趋势,其中,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平板玻璃的重要出口国,11 月美国单独购房价格指数 180.57,仍处于 2008 年以来的最低点,日本前 11 月的新屋开工量同比下降 0.28%,连续 3 月负增长。4.3 我国近年玻璃贸易平衡情况及特点1999-2007 年,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高速扩张的阶段。除了 2001 年和 2003 年同比增速在 9-10%之间,其余各年份出口同比增速均为两位数以上。其中 2002 年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的一个历史性标点,当年出口规模首次突破 1 亿平方米,达到 1.1 亿平方米,同比增速高达 85.1%。2007 年则是我国平板玻璃出口的另一个转折点。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平板玻璃产品政策的一部分,平板玻璃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出台,2007 年 7 月起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