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137353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及实例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1 高考专题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二一、考纲解析1、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命题的特点1、选文:千字文,难度适中,有良好文化导向,有一定文学色彩。2、题目更加开放,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等理念影响进一步明显。3、题型相对稳定,分值稳中有变。4、强调立足于文本的阅读,重视阅读基本技法的考查。三、现状分析第一、知识准备不足,对

2、现代文阅读缺乏清晰的认识。第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不够平衡。第三、阅读题的解答能力发展不平衡。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强,组织表述的能力不足。四、复习应考建议 (一)以考试大纲为依托、以高考试题为蓝本进行训练。规范性、针对性 、时效性(二)强化几种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整体把握能力,筛选、整合和转换能力(三)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准确使用相关术语。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和整体认知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考场上的时间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 “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

3、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 ”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2种方法:(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 ,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

4、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 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 ,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 ,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或事) 等 。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

5、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重点推荐 答题步骤与方法:阅读三步法:第一步:速读,通全文。重点抓题目,开头,结尾。第二步:精读,理思路。 1、明了每一段内涵。 2、把握对象的主要特征。第三步:选读,做答案。1、明确答题方向(心中有“纲”)2、确定选读内容(心中有“文”) (放回到文章中找准区间)3、筛选,整合,表述(心中有“法”)(07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总想为你唱支歌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

6、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 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 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便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 为浩瀚沙漠所包围。3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 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 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 闯荡。在民勤,

7、常常能 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 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 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 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在 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 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

8、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这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 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潮。 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 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

9、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 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 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的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长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4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 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 分)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10、 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2011 高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第二部分 行文思路与结构方式 一、知识储备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

11、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为主的,因此它的结构形式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为内在线索。它所写的人、事、景、物虽有自己的时空和发展变化的顺序,但这只是文章的外在线索。因此,在一篇散文中,常常表现为:既有时间、空间顺序的外线,又有思想感情贯穿的内线。纵横交错,虚实相映。5二、命题规律常见提问方式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三、解题方法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

12、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

13、序、逻辑顺序等要点。3、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 “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不仅如此” “此外”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四、答题模式(一) 、行文思路及简要分析【解题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

14、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常见的行文思路有:从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组材顺序、线索、过渡、伏笔与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判断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把握思路的流程: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再逐层概括揭示文意,理出各层的内在联系,并作简要评析。即:1、概括段落的核心意思;2、寻找段落间的逻辑联系;3、理出文思推进的路径。 练习:2008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 分)(二) 、结构方式及简要分

15、析【解题分析】结构方式是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设题,所以首先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然后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的变化,逐层理出文章层次,思考并概述说明。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分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并扣住结构特点解说。6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练习:2008 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 分)2011 年高考专题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一、高考回眸:“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不衰的考点,每年必考。全国

16、卷试题06、07、08、09、10 连续五年涉及。二、考点解读:考查实质: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三、方法指导方法一:抓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把握具体的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例文 1:07 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15、解释“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的含义(2 分)【解析】关键词大西北 长不大的孩子 长大画线句子的前面有一句话,是解答的钥匙, “在戈壁大漠上赶路,满目皆是这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 几分” 。虽然大西北环境荒凉,生存条件艰苦恶劣,但是从左公柳到民勤人,再到胡杨木,

17、所有生命都在顽强地生长着,面对这种悲壮的场面,任何到了此地的人都会受到震动,得到升华。一个在温室中长大、没有经过苦难的孩子,自然不会懂事,自然长不大。可一旦到了这里,他们就会被眼前坚韧顽强的生命所打动,从而迅速成长,学会坚强。答案: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 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起来练习:(08 山东卷歌德之勺 )19、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解题思路:1、分析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语 2、结合语境分析,确定有效信息3、联系相关内容,提取文中词句 4、按照题目要求,化抽象为具体方法二:分析修辞 (理解句子中常见的修

18、辞)例文二:阳关古道苍凉美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7【解析】重点关注“突然” 和“绿色的海洋”。形象语句的本义(比喻) 蕴涵句中的情感心理(突然:反差和惊喜)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此心情的变化, “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是答题的着眼点。 答: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弄清修辞手法上的特点由表及里,抓住陈述的主体,并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意。用平实、平易的语言揭示其内涵。解题思路:1、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2、 “含意”题将句子“还原” ,分析其深层含意3、答题时要注意句子的陈述

19、主体规范答题用语:1、抽象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的阐释,形象化的句子概括为直白的语言2、尽量用原文语句概括上下文作答3、用语要准确、简洁、精炼练习、07 天津卷雪 野 里 的 精 灵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 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 挪,来到一向阳 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

20、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 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19.“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四、课堂小结:解题原则: 句不离篇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句子 找关键词对照呼应把握修辞代入还原第二

21、步:结合语境 一一对应解释8第三步:组织答案 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全面作答不漏点2011 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必备知识2011 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作用类试题必备知识1、人称表达类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类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于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夸张 突出

22、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拟人 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对偶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设问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3、表达方式类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 叙 内容丰富

23、,深化主题,曲折有致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倒 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白 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6、物象(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类结 构 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内 容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4、行文段落类开头段 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9。

24、过渡段 承上启下结尾段 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中心句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 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 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 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5、表现手法类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

25、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衬托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悬念

26、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它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点面结合结构方法之一。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第四部分

27、作用类试题一、人称表达类叙述中的人称,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根据作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叙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 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 我”,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10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叙述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

28、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这种形式的散文很多,高考涉及到的散文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事实上,三种叙述方法常常是相互交叉使用的,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常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命题方向 :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解题思路 :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

29、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例文:2010 年全国 1 卷灯火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答案】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练习 你从鸟声中醒来 在城市蛰居久了,每当喧嚣的市声在耳畔聒噪不休时,你总有逃离的冲动。但是当你每天从 鸟声中醒来的时候,你又总是怀着一 颗感恩的心 ,庆幸上 苍给你带来这种难得的耳福。你甚至从鸟声中听出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初秋的某一天,你在床上听到了一种久违的

30、鸟叫声。你儿时曾听母亲讲到那个痴情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名叫杨福禄 的男子,因被叛军抓去当壮丁,客死在异乡。善良的妻子日日于村口守望,年复一年,竟郁郁而终。死后化为一只鸟,飞越万水千山,到处呼唤丈夫的名字。你一边回味这个凄美的传说,一 边披衣起床,推开窗户,看见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鸟站在竹梢正痴情地叫着。你不禁想起杜鹃啼血的古老传说。一个为了爱人,一个 为了故乡,而这两者正是你一生最放不下的,最牵肠挂肚的。在你的记忆中,还有一种鸟 的叫声更特别,每当阴阴欲雨 的春日 ,它们似乎在叫“水水”。记得儿时,一听到这种鸟叫,母 亲总 是免不得地对其责怪一番。因 为它们一叫,注定会下雨的,有点像天气预报员 。1

31、1于是,你认为自己每天能从鸟声中醒来,在 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幸福的人。你听说,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噪音的严重污 染, 许多鸟类已经唱不出 动人的歌声,而学叫着机器的响声。当人 类创造了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许 多污染,而 这些污染正一天天地改变着周遭的环境,尤其那些可怜的 鸟类 。于是,你为 你还能听到这么原汁原味的鸟鸣而庆幸万分。其实,小 鸟对人类并无过高的要求,它们只需要有一片栖息的绿荫,但是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尤其让 它们在都市少有歇脚的地方。于是,当从媒休上得知,一些小鸟甚至把巢安置在市民种养的花木间,你为它们聪明而感动,更为它们的举动而悲哀。因 为不是它们愿意把巢搬到市民的家

32、中,是文明的人类逼迫的。你一直对春天的鸟语花香有一种少年的憧憬。但是你读了卡尔森寂静的春天后,你为“ 它们(农药类化学药品)使得 鸟儿的歌唱和鱼儿在河水里的欢跃静息下来”的情景而倍感悲悯。在林间漫步时,你曾为耳畔不绝的鸟鸣感动得落泪。但是,当那年十月的金秋,你穿行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也曾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的诗情画意而深感 遗憾。其实,不怪 鸟声对你吝啬,只怪神农架秋天的气温太低,鸟类早已南迁了。你也曾为在这个城市,不仅可以看到燕子俊俏的身影,而且还会听到它们的呢喃声而欢呼雀跃。尽管它们不会在你的屋檐下筑巢,让那清脆的叫声伴你两个季节,但是远远的欣赏已是你的满足。你以为,那些养鸟的人们,虽

33、说爱鸟 ,但是 笼子毕竟不是天空,为了一己之乐,竟把小鸟囚禁狭窄的笼子里,甚至教它们讲人语,于心何忍?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中自在啼。 ”你从来没有打算养鸟,因 为你知道自然的鸟声是最好的。14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叙事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4 分)二、修辞手法类命题方向: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12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

34、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修辞手法的题目,考查的往往不单是运用,更多的是评析。因此,做好这类题目一般可以有以下几步:第一步,要在题干的指引下重点阅读相关段落或句子,判断其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第二步,要联系这类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或对表达的好处来回答问题。第三步,分析语句(段)的内容类型(叙事、写景、抒情) ,具体分析修辞方法产生的作用。第四步,分析修辞方法在表现作者感情方面的效果或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5、【答题公式】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高考试题举例】落叶是疲倦的蝴蝶(07 福建节选)。 我看到了

36、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 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 垛越码越高,母 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 来了一生的盛宴。母 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到楼下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天秋天,叶子 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

37、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 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1312.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 分)分析:本题先要明确答出修辞手法-比喻, (第一步)接着具体分析这个修辞的效果(第二步) 。比喻的作用一般是生动,形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同时要联系全文的主旨来进一步体味这句话的作用(第三步) 。答案: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 ,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

38、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第二步) ;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爱深深的感激(第三步) 。【高考试题练习】P62 10 天津卷18. 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分)P128 10 广东卷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P86 09 安徽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 分)(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三、表达方式类命题方向: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

39、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例文】06 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 东湖旁边的行吟阁。 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14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 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

40、时候,总是“ 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 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 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 是不拘形式的, 别的教师 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 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 头,他 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 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 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 实的考证 、独到的 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

41、深沉的悲悯情怀 感动着我们。 1935 至 1936 年间, 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 的共鸣同感了。有 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 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 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

42、着花环、腰 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 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后来 这两个形象就合而 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 为闻 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

43、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 ,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 陈列先生的衣冠 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 伟15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第 17 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特征:秀美,宁静。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巩固练习:1、2008 年辽宁卷 17 题2、2009 江苏卷 13 题四表现手法

44、类命题方向: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或特点)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例文】06 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16(解析:“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一句运用了比喻, “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一句运用了拟人。这两句又都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作者把因缺水

45、而死亡的胡杨林,想象成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自然是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第二问是鉴赏表达技巧。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般都是为了达到生动形象地塑造某种形象的效果,这里也不例外。作者把因缺水而死的胡杨林方阵想象成古战场,把痉曲干枯的树枝比喻成战士的胳膊,又用拟人的手法,叙述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呐喊,形象生动地塑造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形象,震撼人心,就连作者自己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巩固练习】1、08 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18 题2、08 年山东卷歌德之勺22 题3、10 年上海卷五、行文段落类命题方向: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

46、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1、 (2008 年山东卷歌德之勺 )19、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5、 (2010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17、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 分)6、 (2006 上海卷冰心世纪之星的陨落 )阅读下文,完成 612 题。(22 分)17冰心世纪之星的陨落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

47、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 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 ,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 间断,以一以有之的从容和平淡,燃 烧自己,烛 照世间。这样的人,在 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不是极为罕见的。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 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 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 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

48、母 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 极乐时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 我在母亲 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 女儿对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 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 贵情感。冰心从母 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 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

49、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 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 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诚然, 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 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丈学的同 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 压迫和呼 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 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 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 动始于 1919 年,一直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