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18 将相和 课 时 1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 歌曲,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4分析第一个故事。5.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重 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难 点 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2、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 一、 1 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将相和”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 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在歌声中感受结合课文理解想象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事就发生
3、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三、总结、扩展(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
4、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8小结:三、总结、扩展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讨论、交流、整理:作业与检测形近字组词:板书设计18 将相和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教学回顾课 题 18 将相和 课 时 2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 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
5、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4.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重 点 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难 点 感受人物形象。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复习检查,揭示课题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一复习检查。(1)“将”、“相” 分别指谁?“和 ”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2)分角色朗读课
6、文。(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复习回忆讨论、交流、整理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个故事。自学提纲: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
7、性格特点。(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考: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三)总结、扩展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
8、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讨论、交流、点拨总结,归纳作业与检测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板书设计18 将相和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教学回顾课 题 18 将相和 课 时 3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回顾全文,归纳
9、中心。3.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重 点 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难 点 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指导朗读(1)分角色朗读全课,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廉颇的什么品质?(2)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3)贯穿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蔺相如)蔺相如在这两个不同的矛盾面前分别采取了怎样不同的解决办法?(4)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是因果关系。第
10、一自然段是下面三个故事的总的起因,如果没有这个原因,归纳、总结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也就不会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而最后蔺相如忍辱退让,廉颇受感化,负荆请罪,主要是由于他们看到了大敌当前,有共同抗秦的爱国之心,这是促成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总结、扩展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三)总结、扩展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
11、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归纳中心作业与检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18 将相和 教学回顾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 题 19 草船借箭 课 时 1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 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ll 个生字,以及
12、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 8 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2 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3.学习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重 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难 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从赤壁之战 故事引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
13、为主的课文。2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揭题、读题。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出示课后题 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四、小结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 l 句。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
14、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 2 生分角色读课文第 2 节,师读旁白。大家听 2 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 2 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6.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
15、这样吗?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一(l、2 节) 、二(3-5 节) 、三(6-9 节) 、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作业与检测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板书设计19 草船借箭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学回顾课 题 19 草船借箭 课 时 2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 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
16、,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 学习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重 点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难 点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复习引入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
17、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 10 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的原因?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 2 人对读。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2默读课文二 -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 划下。回忆感知三、学习“知周瑜”四、学习“知鲁肃”五、学习“识天象”六、学习“知曹操”总结1默读小黑板上第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
18、。(2)口头完成填空。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2、齐读小黑板上第句。理解句子含义。 1师:(指小黑板上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2指名读 6-7 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 “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 “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总结齐读句子体会作业与检测完成课后
19、练习板书设计知人心 周瑜心鲁肃人 曹操性神机妙算 识天象 晓地利教学回顾课 题 20 景阳冈 课 时 1课 型 略读课 教学具 生字卡片、挂图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看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4.感受武松无畏、豪放的性格特点。重 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0、。难 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三、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 的填空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启发谈话讨论交流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21、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3讨论交流。(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的。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全班讨论交流。(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原因:“三碗不过冈”。)(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结果:打死了猛虎。)(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22、。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四、指导有感情朗读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2学生自己练习。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作业与检测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板书设计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二、上冈(略)心理活动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四、下冈(略)教学回顾课 题 21 猴王出世 课 时 1课 型 略读课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
23、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本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语句与现代文有所区别,因此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理解。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3、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4.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重 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难 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24、 记 录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1、你们谁看过 西游记 ,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交流自学情况。谈感受边读边想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阅读扩展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
25、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 课外阅读扩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 ,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感受交流作业与检测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21
26、猴王出世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回顾课 题 口语交际 课 时 1课 型 口语交际 教学具 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演课本剧。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意图有二,一是紧扣本组专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4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
27、的、兴趣重 点 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难 点 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交流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一、交流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四、班级演出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5怎样上下场?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28、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2排练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四、班级演出1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作业与检测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教学回顾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 题 习作缩写训练 课 时 1课 型 精读课 教学具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联系。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本次习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二是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教学目标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要求内容要
29、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结合缩写内容加深思想教育重 点 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难 点 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揭题,明要求二、指导方法。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二、指导方法。怎样缩写呢?讨论后板书:明确缩写要求和方法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四、读课文,分主次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六、尝试缩写全文七、评议。1读景阳
30、冈原文。2读缩写后的景阳冈 ,对比缩写后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四、读课文,分主次。1 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然后说一说。2讨论: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其他介绍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把重点内容画上线。概括练习。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 400 字。七、评议。作业与检测缩写全文板书设计习作(缩写训练) 教学回顾课 题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课 时 1课 型 精读课交流平台 教学具 小黑板集体备课人 五年组 备课人 吕艳玲 复案人参考资料或教案网上查找教 教材 学分 建析 议这次
31、交流平台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 。在交流时,一是引导学生把人物形象说生动:二是要适合小结和拓展。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3了解西游记4.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重 点 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难 点 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程序及时间 安 排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案 记 录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讨论1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3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
32、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4、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全班交流二、日积月累6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二)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日积月累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4情景造句练习。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三、课外书屋1介绍西游记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4谈谈自己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作业与检测谈谈自己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板书设计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