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12398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全校教师教育选修课中文名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英文名称 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适用专业 全校师范专业学生 开课单位总学时 36学时 (理论:26 实验实习: 10) 学 分 2先修课程 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设计、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后续课程 学科教育、学科教学课程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各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

2、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二战”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3、。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2、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组织方式建议 课时第一章 “二战”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课堂讲授、学生自学 2第二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课堂讲授、学生自学 4第三章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教学观摩 4第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第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 课堂讲

4、授、案例分析、学生实作 4第六章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 课堂讲授、教学观摩、学生实作 42第七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实作 6教学观摩 4平时作业、半期考试 开卷考试复习 机动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 2共计 36第一章 “二战”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战”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一、20 世纪 50年代到 70年代末

5、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二、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教训第二节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20 世纪 80年代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主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第三节 世纪之交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趋势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二、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实践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三)作业题1、根据“二战”后美、法、苏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述第一轮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2、结合 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

6、要警示。第二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3采取学生自学与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致进程,了解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解并记住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要回顾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第二节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背景一、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和挑战二、全球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三、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

7、程体系自身存在问题第三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目标与内容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第四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追求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追求学生主动地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三、追求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现四、沟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三)作业题1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第三章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系统学习为主,并辅以学生实作,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课程结构变革的历史线索;理解课程结构的内涵和意义;掌

8、握世界课程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涵;能够深入实际,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内涵与意义一、课程结构的内涵分析二、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的关系三、课程结构研究的意义4第二节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与趋势一、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发展的特点三、基础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重建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重建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征三、

9、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式第五节 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的内涵及价值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三、校本课程中需要认识的几对关系(三)作业题1.谈谈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启示。2.概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历史变革和现状。3.对一所小学或中学进行课程调查,了解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并谈谈你的认识。 4.谈谈校本课程的优缺点,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第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采取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与自学等方式,让学生识记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和特点;理解课程资源的意义,明确新课改下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观;能

10、够应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一、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和特点二、课程资源的意义第二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资源观一、课程资源观阐释二、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资源观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5一、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二、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三)作业题1.如何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2.课程资源的分类主要有哪些?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理解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课程资源观?4.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师生研讨等形式,让学

11、生理解课程实施概念的内涵;了解测量课程实施程度的方法;能够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课程实施的理念;理解既往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能够认识到课程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体会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掌握教学管理制度的概念;能够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管理部分的内容,分析纲要对于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发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既往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一、课程实施的内涵二、研究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三、课程实施的取向三、课程实施的层次与程度四、我国既往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特点与问题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下课程实施的变革及其取向

12、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内容和取向二、当前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第三节 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二、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新课程改革的视角三、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三)作业题1.当前课程实施为什么受到了重视?研究课程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2.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于课程实施是如何理解的,存在什么问题?3.有人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教学,对此你有何评论?4.课程实施的三种价值取向各有什么优缺点?5.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取向是什么?66.如果你是一位小学校长,从制度的层面考虑,你会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六章

1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采取理论学习、教学实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理解发展性是课程评价的最为重要的理念,并能将这种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评价行为中,指导自己的评价活动;知道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特点和指导原则;了解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各种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评价工具开展有关课程评价工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功能一、课程评价的概念二、课程评价的功能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变革及其取向一、原有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二、变革的取向:发展性课程评价第三节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二、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三

14、、课程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四、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五、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保障机制(三)作业题1课程评价的本质内涵是什么?2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与传统的课程评价相比较,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你认为发展性课程评价倡导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可行与否?如果不行,为什么?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合适的?5你认为,考试制度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之间是否是对立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6结合一份课程材料,制订一项评价方案并运用于实际评价活动中。第七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通过系统讲授、学生自学、课后练习,让学生理解师本教育观和生本教育观的差别;理解知识

15、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和教书匠等传统教师角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发展的参与者和研究者等教师新角色的差别;掌握自我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反思性教学、专业对话的基本概念;能够以一名未来教师的身份,逐步形成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自我的信念,并制定出初7步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与要求一、教育观念的挑战二、知识更新的挑战三、教师角色的挑战第二节 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理念与策略一、积极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投身教育行动研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能力第三节 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一、

16、教师职业能否称为“专业”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三、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作业题1比较师本教育观和生本教育观。2.什么是教师角色、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3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更新构成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析“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中蕴含的教育观念。5教师为什么要参与课程发展?6思考教师为什么不能是“教书匠”而要“成为研究者”?7作为一名即将跨入教师行列的师范生,你计划怎样参与课程变革?8选取本班的一个课堂问题,和其他同学一起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并提交研究报告。9王秋绒将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在

17、这三个阶段,分别面对不同的问题。阶段 时期 人员 社会化重点探索适应期 一年级师范生 增进人际关系,适应师范院校的环境稳定成长期二、三年级师范生学习教育专业知识、专门学科知识,提高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师范生成熟发展期 四年级师范生 如何将已有的教师知能应用于教学实践实习教师 蜜月期 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8危机期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产生危机感动荡期面对现实与理想教师角色之间的差距,有的教师重新调整自我预期,趋于妥协,有的则准备脱离教师岗位新生期开始工作至工作两三年处理教学问题能力增强,有了对教学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平淡期工作两三年后基本适应教学工作基

18、本要求,感到工作很平淡合格教师厌倦期工作多年后有的教师乐于为教育奉献一生,多数教师则对教学厌倦,失去教学动力(资料来源:叶澜、白益民、陶志琼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 254255页。由于台湾的制度与大陆地区有所不同,因而上表中实习教师时期独立于师范生时期,特此说明。 )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阶段生涯?对于以后的发展阶段,试结合本章第三节的内容阐述你的专业发展的大致设想。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范蔚,彭泽平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此为本课程教材)2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

19、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范兆雄著课程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顾明远著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启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8姬秉新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10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 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李雁冰著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

20、413廖哲勋著课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15彭泽平著变革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816钱源伟著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7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编著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8石欧等著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9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汪霞主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1吴刚平著校本课

21、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22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主编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叶澜、白益民、陶志琼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杨玉厚主编中国课程变革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7叶立群著课程教材改革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8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9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0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地复兴

22、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3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5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6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 20%、

23、10%、70%。七、其他说明建议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0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2、关注现实尤其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要及时增补新信息、新内容。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可采用讲授、问答、自学、讨论、查阅文献、调查、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4、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如把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究学习等。 11执笔人签名: 专业(教学部) 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