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安徽省淮南市*公园。2、项目主管部门安徽省淮南市建设委员会。3、项目拟建地区、地点*公园位于淮南市*区*南侧塌陷区,北达*路,西近*路,东到*路立交,南面为矿山和工业区(玻璃厂等)。原称老鳖塘,属于风景拟建区,现状为自然的陷落湖面和湿地,绿化基础比较好。公园位于*路南侧塌陷区,面积约 230 公顷,区域内现存水面开阔深邃,水环境比较好,原始水体面积大致有 80 公顷左右。1.2 研究工作依据1、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 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3、 淮南市申报省级园林城市汇报材料(2004 年 10 月)4、*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委托书
2、5、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6、 城市绿化条例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8、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 83999、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 90 号21988 年 10 月 3 日)1.3 项目研究的范围1、建设条件分析2、工程内容3、环境保护措施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1.4 项目建设研究初步结论1、政策可行:该项目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加快开发可尽早形成淮南市的旅游产业优势,并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2、区位可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开发。3、效益可行:项目建设有利于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塌陷区的关
3、系,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4、技术可行:*公园工程建设紧靠现状城市建设区,位于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交通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完备,施工条件良好。5、文化可行:淮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该项目建成后,可与其他景区形成自然山水公园璧合优势,促进该地区旅游业有突破性的发展。32 项目背景和基地概况2.1 项目背景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 11621211171159与北纬 32324533024之间,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
4、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最东端位于孔店乡东河村以东与定远县交汇之窑河河面,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孙庙乡庙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全市总面积 2596.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566.4 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 103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89.44 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但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美化建设仍然滞后,跟不上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利于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文化。因此淮
5、南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淮南市*公园”的构想,并付诸于实施。*公园的建设将有利于优化淮南城市空间布局,丰富城市功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过程;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汇集经济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此外,该项目的实施将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从而提高淮南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有效改善当地气候,创建一个与自然亲近、融合的人居环境;同时,还为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等新型产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快全市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2.2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4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淮南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稳健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左右,完成调整计划的 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6 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 1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 48.5 亿元,增长 12.8%,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 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3.1 亿元,增
7、长 17.5%。企业效益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51%以上,提高 10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335 亿元,增长 1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00 元,增长 12.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600 元,同比增长10.7%。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新型工业化推动有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 132.3 万吨,其中夏粮总产 58 万吨,秋粮总产 74.3 万吨。蔬菜总产 90 万吨,增长 12%。生猪生产恢复增长,全年可实现肉类总产 11.3 万吨,禽蛋总产 5.4 万吨,奶类总产3.42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8、 5.2%、6.3%、3.1%。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总数达 30 家。创建农产品品牌 24 个,其中绿色食品 12 个、无公害农产品 12 个。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顺利完成 853 户小岛移民迁建工程。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162 亿元,增长 15.5%。原煤产量 4700 万吨,增长 9%;发电量 260 亿千瓦时,增长 14%;浓硝酸 40 万吨,增长 27%。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工制造业完成投资 13.5 亿元,5增长 22%。技术改造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完成技改投资 60 亿元,增长13%。省级煤矿机械装备制造基地获得批
9、准。积极抓好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 17 个项目竣工投产。8 个国企改革项目顺利进行,其中,淮南煤矿机械厂政策性破产清算终结,获国家补贴 4.6 亿元。投资消费拉动强劲,内引外联成效明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7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8%。其中省“861”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25 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 140%,比上年增长 7.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6%。淮南矿业集团丁集煤矿、望峰岗矿井、顾北煤矿及潘北矿井相继投产或试运行,平电二期、田电一期、洛电三期、潘三电厂、市体育文化中心、凤台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年内竣工投
10、产或投入使用。凤台电厂一期、淮化老系统改造、甲醇制丙烯工业示范工程、合成油催化剂项目、江苏德邦 100 万吨纯碱改扩建、山南新区基础设施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9.0 亿元,增长 16.5%,提前实现“百亿商贸”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向型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2 亿美元,增长 11.0%;实际到位省外资金 88.0 亿元,增长 28.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9000 万美元,增长14.5%。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入区项目 25 个,竣工项目 17 个。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与合肥市签订了加强
11、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 。改革开放向纵深拓展,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淮南市被列为中部老工业基地试点范围。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改制重组企业 8 户。*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全省首家(淮南矿业集团)财务公司开业。城投、国资等融资平台运作成效明显,全年实现融资 50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行政管理改革迈出新步伐,出台了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县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下放权限 76 项。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淮南稳步推进科技成果及转化成效显著,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33 项,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6 家、产品 6 个。农村教
12、育进一步加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 81 所,改造D 级危房 2.4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2.3 亿元,强力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建立了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保障机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批惠及 10万人。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 16.8 万,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围,参合人数达到 76.7 万人。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保障资金 1568.8 万元,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供养标准显著提高。全年发放社会保障资金 11.5 亿元,增长 16.6%。新增城镇就业 3.2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4 万人。新增劳务输出 2.8 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
13、.2%。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85。2.3 城市总体规划概况2.3.1 城市规划区淮河南岸全部范围,河流(淮河、花家湖等)沿岸地段,淮河北岸新矿区,工业广场以及各矿的首采塌陷区,淮河北岸各建制镇,新集矿区、谢桥矿区,城市道路及一、二级公路两旁 100 米范围内,城镇体系中一、二级发展轴城镇中心区,总面积为 853.7 平方公里(其中凤台县境内为 166.3 平方公里)。2.3.2 规划期限近期 2005 年2010 年远期 2010 年2020 年2.3.3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相应发展轻、化工业的城市。2.3.4 城市人口规模7近期为 1
14、0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82.75 万人) ;远期为 11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90.41 万人) 。2.3.5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建设用地 80.6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74.63 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 102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86.44 平方米。2.3.6 城市布局结构淮南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五片区多组团式,五片区是淮河南岸以田家庵为中心,包括洞山、大通及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城市中心城区;以*为中心,包括八公山、唐山组成的次中心城区;淮河北岸以袁庄为中心,包括新矿区组成的城镇次中心区;以新集为中心城镇的凤台南片区;以顾桥镇为中心城镇的凤台北片区组成。市区由“一个
15、中心城区、两个次中心城区”组成。2.3.7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主城区用地主要向东、向南发展;淮河南岸次中心城区向唐山镇方向发展;淮河北岸次中心城区向平圩镇方向发展。2.4 基地概况1、城市概况与区位分析淮南市为安徽省辖市,中国大型煤炭、电力工业基地之一。有“百里煤城”和“能源城”之称。位于省境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是座新型的能源城市,市辖田家庵、大通、*、八公山、潘集、毛集实验区和风台县。面积 21 21 平方公里,总人口 212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142 万人。1 951 年设市,市府驻洞山。市境地势南高北低,南为舜耕山,西为八公山,北为淮河平原。矿藏以煤炭为主,并有陶土、石灰石和粘土矿等。
16、煤田分布东西长约 120 公里,南北宽约 20 公里,储量 140 余亿吨。1 949 年后陆续建立谢一、谢二、谢三、李一、8李二、新庄孜等矿井,70 年代中期兴建年产煤 300400 万吨特大型矿井数座,所产煤炭主要供给华东地区。1990 年煤产量已突破 1000 万吨。淮南为华东和全国大型火力发电基地之一,有大型火电站数座,包括装机容量为 120 万千瓦的洛河电厂。此外,化工、机械、纺织、造纸等工业亦较发达。水陆交通方便。市内有公路干线 12 条。淮申水运线经淮河、洪泽湖、京杭运河和长江可达上海。铁路有水(家湖)张(楼)线和阜(阳)淮线通过。淮南淮河大桥为新建的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铁路桥长
17、 3428 米,公路桥长 31 96 米,为淮河第一大桥。市内名胜古迹有六朝至隋唐时期的古寿州窑遗址 1 1 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西有八公山,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而闻名。1 990 年底市属凤台县又发现煤炭储量达 26 亿吨的新集矿区2、地理位置*公园位于淮南市*区*南侧塌陷区,北达*路,西近*路,东到*路立交,南面为矿山和工业区(玻璃厂等)。原称老鳖塘,属于风景拟建区,现状为自然的陷落湖面和湿地,绿化基础比较好。公园位于*路南侧塌陷区,面积约 230 公顷,原始水体面积大致有 80 公顷左右。 3地形地貌基地范围内水体广阔,呈现类似湿地的景观,*路滨湖区域有少量树木(
18、现状主要树种是垂柳和广玉兰),已经建成人行道与两个简易花架。东片区域为自然村落,有农田、鱼塘和少量建筑;西片区域目前有比较多的建筑(受到沉降影响而裂缝)待拆除,还有一些小型煤矿的存在,为区域内的污染源头。南面有大堤和人行道与外侧相通,也形成了自然的分界线。基地位于风景拟建区内,被城镇建成包围。属于一类环境质量区,受采煤活动影响,而可能继续塌陷,水体仍受基地内人们的作业和生活污染。基地红线内,无文物古迹,邻近有新石器时代一一战国汉唐时代的文物古迹,说明本区域人类聚集活动甚早。4、水文分析9根据*区域目前所属的谢二矿资料室介绍:*区域常水位在 180m 上下,(以 1800m 为准,淮河影响)一般
19、 1 750m,有淮河闸常年控制水位。最高水位 1 991 年达到 2160m,2003 年达到 2030m 。所以确定该区域最高水位为2000 米,常水位 1800 米。在驳岸设计时应当考虑水位的变化。该区域处于受淮河水文影响区域,淮河与*相通(闸),而*又与老鳖塘(即*)水面相通。汛期上升,淮河闸在接近 1 930m 关闸排涝,一般控制在 1 900m 以下。(淮河水位)*排涝站排涝能力为 8640m。小时,三台泵一同控制水位。由于该区域位于塌陷区,所以岸线有不确定性的特点。*路整年下沉,每年需要维护,以煤矸石垫高路基。*公园与周边区域景观的关系*公园北面的城市绿心 *湿地生态景观区一一地
20、处淮南市中心城区与西部次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根据现有的自然条件基础,依托自然风光,借助采矿形成的塌陷区,采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湿地,营建局部湿地生态群落系统,形成独特的城市湿地景观风貌5自然气候淮南市属于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类型,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 970 毫米,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良好,植物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选择相宜植物种类,体现中亚热带植物特色,形成“春天枝叶茂盛,花开遍地,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红黄娇艳,尽染层林,冬天银装素裹,流浮雪香”的景观效果。这里是南北方作物的汇集生长地,阳光、雨露,大地兼容并蓄,北方的大豆、小麦,南方的水稻、果树,一年四季,
21、轮换生长,大地郁郁苍苍,更兼有四时蔬菜瓜果、鱼蟹虾蚌,四时繁盛。蔬菜品种繁多,水产养殖丰富。6、环境质量分析基地位于风景拟建区内,被城镇建成包围。其属于一类环境质量区,但是受采煤活动影响,地表持续塌陷,水体仍受当地污染。107、历史人文淮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淮南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早在 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战国时,为楚国地域,汉初置淮南国。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一一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淝水之战古战场,廉颇、春申君黄歇等著名历史人物的
22、古墓群,古寿州窑址、茅仙古洞和古生物化石群。2002 年,八公山旅游风景区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和 AAA 级风景旅游区。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 3000 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因为八公山的拥抱而独具风采。登八公山,举目眺望,旭日喷薄,松涛起伏,紫岚浮动,不禁使人联想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八公山作为“中州咽喉,江南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公山的晚前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不仅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生物化石,而且其属种较多,构造清晰,标本完好,在国内外均属罕见。这些蠕虫,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形似现代海蚯蚓,虫体细长,体表横向皱纹密集,为须腕动物,如曲折古线虫、皱节虫;第二类形似蚕,短圆柱状,体表有环有环纹或环脊,为环节动物,如圆筒淮南虫、百瓜山原沙蝎、安徽古吻虫等;第三类形似扁饼,呈现不同的圆形几何状,扒测为动物。8、其他要素分析人口淮南市城市 2005 年规划实际居住人口 1 1 753 万人,其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