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节点设计原理(自学),一、节点的设计原则,明确的传力路线和可靠的构造保证 便于制作、运输和安装(就位和调整) 经济合理 应防止厚钢板层状撕裂,钢板受撕裂情况,如图,通过轧制而成的钢板,三个方 向的机械性能均不相同,其中Z向(厚 度方向)最差,特别是塑性和韧性,二、主次梁的相互连接(叠接、平接),为防止受扭,宜采用铰接方法,次梁与主梁的简支连接,(铰接、刚接),次梁高度较小时与主梁的连接,次梁与主梁的刚性连接,特点: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但专用空间大,三、梁与柱的连接,铰 接,柱顶面铰接柱侧面铰接,柱 顶 面 铰 接,柱侧面铰接,梁与柱侧铰接连接: a梁反力较小情况 b梁反力较大情况,承
2、托,梁与柱的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铰接之间,有较大的延性和吸能性能,用于低烈度地震区,层数不多的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铰接连接,梁可绕节点转动,节点不能传递弯矩M 连接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当不考虑钢框架抵抗水平力时,可以考虑铰接,梁-柱的柔性连接,2、柱柱节点,宽翼缘工字型,矩型管截面,A、柱截面,热轧宽翼缘工字型截面,焊接的工字型截面,四块钢板通过焊接而成,B、柱腹板、翼缘之间的焊接构造, 焊接的工字型截面,角焊缝,承受腹板、翼缘之间的竖向剪力, 焊接的矩形管截面,a、当不考虑抗震要求时,部分熔透的 “ V ” 型,熔透的“ U ” 型,转角处焊缝,hf 1/3 t; hf 14 mm,箱形柱角部组合焊缝,(a)部分熔透焊缝; (b)全熔透焊缝,C、柱接头做法, 不考虑抗震要求,a、柱上下两段应设置耳板,厚度大于10mm,宽翼缘工字型,矩型管截面,b、柱接头处采用部分焊透的单边 “ V ” “ J ” 型坡口,c、柱接头位置一般在梁上1.0-1.3m处,以方便施工,部分焊透焊缝,工形柱工地拼接, 柱的变截面连接,a、 尽量不改变截面高度而改变翼缘厚度,b、若改变截面高度,则做法如图,c、变截面位置一般位于接头部位,柱的变截面连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