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本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谓文艺评论,就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规律进行阐述和批评的文章。随笔则属于小品文的一种,写法比较灵活,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本单元三篇文章各具特色,或探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语言,或评论某种文学现象,都能持之有故,成一家之言。咬文嚼字一文,贯串着作者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启迪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说“木叶”一文中,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以及“木叶”与“落木”所营造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
2、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的暗示问题。谈中国诗则通过对中外诗歌特点的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诗含蓄蕴藉、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指出中国诗和外国诗在内容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8咬文嚼字,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
3、信等。,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常常把推敲字词看作“雕虫小技”,不太重视语言修养,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这一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了这篇文章,旨在引导人们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注字音,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2.写汉字,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3.
4、解词语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平添:自然而然地增添;无端地增添。游离: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也说“点石成金”。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4.辨近义(1)因缘姻缘辨析:“因缘”,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姻缘”,婚姻的缘分。两者适用的对象不同。例:怨敌的武器与我的身体,二者都是产生痛苦的因缘。她相信姻缘命中注定。(2)捉摸琢磨辨析:“捉摸”,猜测;预
5、料(多用于否定句式)。“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用“琢磨”。例:命运并不是不可捉摸的,我们可以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有网友调侃说,他时常琢磨美国人不用筷子,那加州牛肉面该怎么吃。,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3)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辨析:“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一般情况下为贬义词。“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莫里哀在可笑的女才子一剧中,将矛头指向贵族社会,讽刺他们说话咬文嚼字,使别人听不懂他们的话。舒尔曼在此书中字斟句酌,不仅一步一步
6、把他破碎的故事拼接起来,而且在此过程中始终在与自己的内心搏斗。,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4)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辨析:“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两者一般情况下可以换用,在专指数目和钱这一方面的计较时,一般用“锱铢必较”。例: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正当维权并不是斤斤计较,不要把维权者看成是刻薄之人。,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文脉图解,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
7、把握文脉主旨,2.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等语言现象的分析,启迪读者正确理解语言的联想意义,避免语言运用上的“套板反应”,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和治学态度,在阅读和写作上形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这篇课文贯串了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一】 理清论证思路1.“咬文嚼字”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是在第几段提出的?参考答案:本来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一般情况下为贬义词。在
8、本文中是指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是在文章的第3段中提出的。2.课文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请根据提示填空。全文共8段,根据文意,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通过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和的调整。第二部分(第67段),从正反两方面强调:。第三部分(第8段),点明写作目的:。参考答案:文字思想文学作品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强调运用文字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吗?如果不是,其侧重点各是什么?参考答案: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
9、。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手法1.在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举了三个例子阐述自己“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参考答案: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作者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谈到了“善用”和“误用”两种情况,采用的是怎样的论证方法?请在横线处填空。,参考答案:正面举例反面举例3.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
10、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了,以及。参考答案:如何“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1.“咬文嚼字”这个词,经过朱光潜先生的阐释,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含义,这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你认为本文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以从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和方法两个角度分析。参考答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在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提到的“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其实贾岛所吟之诗是题李凝幽居。诗的内容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1、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朱光潜先生却“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结合全诗的内容,谈谈你对“推”与“敲”的看法。提示:对这两个字的使用,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写了诗人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描写了幽居周围幽静的环境,暗示了李凝隐士的身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并且,诗人是去走访友人,临到友人门前用“敲”字更为贴切。,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思路清晰,见解新颖本文
12、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的一篇文艺评论,说理性强,思路清晰。作者围绕“咬文嚼字”这个中心论点,用三个分论点分别说明了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什么是“咬文嚼字”,怎样“咬文嚼字”,最后指出“咬文嚼字”的目的,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同时,作者见解新颖。首先题目就是创新,“咬文嚼字”向来是一个贬义的成语,作者却借用过来赋予崭新的意义,说明自己的文学主张。其次,作者对郭沫若将“是”改为“这”的做法、韩愈和贾岛“推敲”的典故,都有自己新颖独到的看法。这些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新颖别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文学的趣味(节选)朱光潜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13、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
14、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
15、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
16、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选自朱光潜全集,有改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思维训练1.“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精神上的残废:(2)精神上的中毒:(3)精神上的短视:参考答案:(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
17、狭窄。,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2.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参考答案: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慢慢走,欣赏啊”(节选)朱光潜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
18、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19、,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
20、开发,每课一法,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
21、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品读提示:“慢慢走,欣赏啊!”是朱光潜先生在告诉青年人学会欣赏,学会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心灵越丰富,眼中的美好就越多,生活也就越幸福。节选部分主要是就如何为文而谈,对我们写好文章有深刻的启示。,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角度一:学无止境。在咬文嚼字
22、一文中,朱光潜先生举到了郭沫若先生改“是”为“这”的例子,堪称“一字之师”的美谈。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不管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知识有多丰富,都应该广泛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角度二:砥砺德行。朱光潜先生在谈立志中说:“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明明是自己无能,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显本领;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坏人,而埋怨环境不允许我做好人普通人的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角度三:脚踏实地。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23、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当下、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品味炼字之妙咬文嚼字一文,让我们体会到锤炼语言的精妙。其实,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
24、感动。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炼字”要注意三点:第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是形容词、名词、数词活用作动词或使动用法;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第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后两者往往是合为一体的。,类文悦读,美文品
25、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考点】(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首先要明确是“望”好还是“空”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题目,引出下文所望之物。“空”字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一种目空一切的意思。“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