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10851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 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

2、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2、春秋 :本是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3、。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 6、论语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此书约成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 7、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还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

4、“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8、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 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9、离骚 :司马迁 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1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

5、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史记 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 12、乐府: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 13、古诗十

6、九首 :最早见于 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 14、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

7、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 建安风骨”。“风”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主要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15、左思风力:左思 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 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

8、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 16、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 17、新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 18、宫体诗:“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以

9、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19、骈文: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 20、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 7 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

10、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 21、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 22、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相传战国时有百篇,汉初经师传授的尚书称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商书和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官方文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文发展水平。尚书以记言为主,书中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可以看作古代最早的散文体式。 23、楚歌体:春秋后期楚文化步人鼎盛, 出现了一

11、批优秀的楚歌作品,标志着楚歌体式的基本形成。到了汉代民间楚歌体流行,几位政治家也借用这种体式,创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首先是楚霸王项羽作垓下歌、此后刘邦有大风歌、戚夫人有戚夫人歌、刘彻有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到了东汉梁鸿有五噫歌、张衡有四愁诗。尽管张衡的四愁诗已经是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但每首的头一句还都有一个“兮”字,还拖着一条楚歌的尾巴。 24、王官采诗: 汉书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经周朝乐师等人汇集整理后献给天子看,目的除了娱乐宴享、宗庙祭祀和教育子弟外,还为了解民情。 25、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多政治中心并存的现实,使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为寻找安

12、邦强国的理论借鉴,一些统治者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学派自由讲学议论。“士”人们也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而且敢想敢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他们甚至可以彼此相互“攻击”得狗血喷头,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便是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26、散体大赋:师承屈原、宋玉和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形式上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大多以借互相攻驳辩难之机,而为统治者扬威送圣为主要内容,代表作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27、骚体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基本内容都是抒情言志,自鸣其“怀才不遇”

13、的不平,抒发一种“ 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后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28、行卷: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士子们盛行“行卷”、“温卷”之风。“行卷”指士人于应试之前,常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行卷之后,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唐代的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常用作“行卷”。 29、气盛言宜:韩愈在 答李翊书 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指出了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在的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气盛”

14、了,才能创造出“言宜”的好文章,与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含义有相近之处,把“养气”与作文统一了起来。 30、永州八记:柳宗元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这些作品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富有卓越的艺术独创性,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包括: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变文变文简称为“变”,它是在佛教僧侣所谓“唱导”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说唱体的通俗文学。变文和后世的“演义”相类似,即把古典的

15、故事,重新再演说一番,变化一番,使人们容易明白。变文以长篇叙事为主,极善于敷衍故事,充分发挥了佛教文学的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布局宏大、场景宏伟的特点。变文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造。除了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外,体制上韵文与散文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此时,声律说有了突破发展,诗人自觉地把声律说自觉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这些新体诗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逍遥游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在庄子作品逍遥游中,对其有所描述。逍遥游即所谓“乘天地之气,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无穷的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游,只是心灵的遨游,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但又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这篇文章想象丰富,带有很多寓言故事,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