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10660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全一册语文导学案1、古诗三首独 坐 敬 亭 山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学习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

2、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课前预习: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真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了解作者,释题,了解古诗写作背景。3、通过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课堂学习: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二、预习检测: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2、有感情朗读古诗,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释题,简介背景。(2)自读古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

3、,纠错。(2)交流诗意。3、师生探究(1)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四、当堂检测1、比一比,再组词。闲 ( ) 厌 ( ) 亭 ( )闭( ) 庆 ( ) 亨 (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 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代诗人_。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_。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表达了诗人对_的喜爱。(2) 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 ,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诗里,还有_、_、_、_这些词、句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五、拓

4、展延伸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望 洞 庭 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学习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知识链接: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所作。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

5、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 。课前预习: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真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了解作者,释题,了解古诗写作背景。3、通过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课堂学习一、导入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释题,简介背景。二、预习检测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2、有感情朗读古诗,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释题,了解作者。(2)自读古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指名朗读,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

6、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2)总结,汇报3、师生探究,引导赏析(1)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2)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

7、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四、当堂检测1、比一比,再组词。未 ( ) 摇 ( ) 庭 ( )末( ) 遥 ( ) 挺 ( )2、默写望洞庭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 望洞庭是_代诗人_。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以_作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_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_。(2) 望洞庭这一首诗“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的是_,这句诗形象写出了洞庭湖_。五、拓展延伸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

8、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忆 江 南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忆江南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江南景色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学习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知识链接: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 ,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

9、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预习任务:课前预习: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真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了解作者,释题,了解古诗写作背景。3、通过注释,了解古诗大意。4、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学习一、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二、预习检测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2、有感情朗读词,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释题,了解词牌名。知作者。(2)自读词,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词意。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词,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2)小组细读忆江南

10、理解词意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4)总结,汇报3、师生质疑探究(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 ,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2)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四、当堂检测1、默写忆江南2、读诗句,解释字意,再写出诗句的意思。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谙: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 “忆江南”的意

11、思是_。其中的_是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_的特点;_是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之情。五、拓展延伸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2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我会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体会漓江水“静、绿、清” 。知识链接: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 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12、。据考证,大约在 36 亿到 37 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 2000 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 32 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进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课前预习:1、学习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语意思。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

13、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2、读准字音,通读课文。3、思考。这篇文章是以 为主的记叙文。 (A 状物 B 写景)本文采用 的构段方式。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课堂学习一、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小黑板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导语(学习第一自然段)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

14、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二、预习检测:1、朗读检查,抽个别学生读课文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翡 翠 骆 驼 峰峦雄伟 红 叶 似火 画 卷 屏 障3、理解词语无暇 嶙峋 竹 筏4、听写词语5、交流学习预习中的第 3 个问题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观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来描述。2、小组合作学习(1)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2)作者怎样描写漓江的水?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3)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3、师生探究(1)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

15、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发现写漓江的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当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W xi pn dng t w lu tuo png zhng( ) ( ) ( ) ( ) ( )2、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海 ( )的翡翠 ( )的泰山 ( )的西湖 ( )的竹笋 ( )的画卷3、把词语

16、补充完整。波澜( )阔 水平( )镜 ( )地而起 峰( )雄伟 危峰( )立 奇峰( )列 色彩( )丽 连( )不断4、仿写句子: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啊, 。 真 啊, 。五、拓展延伸:收集积累有关桂林山水的名诗句。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品味桂林山水的奇秀之美。2、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

17、和理解、表达能力。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学习重点:1、理解、体会桂林山水“奇、秀、险”的特点。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清晰的结构布局。知识链接: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 ,现在一般称它为象山、象鼻山。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葫芦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堂学习

18、一、 复习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漓江的水,今天我们继续游览桂林的山。二、预习检测1、展示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说说分号的用法。2、背诵描写漓江水的段落。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2、小组合作学习(1)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2)模仿句式练习,说说桂林的山像什么。比如:(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读好“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 。3、师生探究(1)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

19、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A、指导有感情地朗读。B、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四、当堂检测: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_,这句话在文中起_的作用。2、课文将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_的特点;将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_的特点。3、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了( ) 。4、

20、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这两句诗在文中起_的作用。五、知识延伸: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3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学习重点: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

21、国山川景物的热爱。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 ,所以叫“双龙洞” 。课前预习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二、预习检测1、你学

22、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朗读检查,抽个别学生读课文.3、根据语境注音我们转( )身又回到洞里,四处转( )船两头都系( )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拉回来,拽过去,安全系( )数高着呢。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1)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 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1)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2)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23、 )3、师生探究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四、当堂检测:一、看拼写词语。h sh hn n gun shng kng x ( ) ( ) ( ) ( )mng yn d jun jio j sh(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五、知识拓展: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

24、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 我会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习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 10 余米,宽 3 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2、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 、 “倒挂编幅” 、“彩云遮月” 、 “天马行空” 、 “海龟探海”

25、 、 “龟蛇共生” 、 “青蛙盗仙草” 、 “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3、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2、品读课文。领悟写作顺序,了解洞内外的特点。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预习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二、预习检测1、词语搭配( ) ( )( ) 的石洞 ( ) 的心情( ) ( )2、选

26、词语填空观赏 玩赏 欣赏老人退休后,闲暇时就爱( )年轻时收藏的各种玩意儿。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 ) 。我们跑到广场上( )雪景。自主、合作、探究: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体会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27、反复朗读上述句子。2、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A、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洞,可用“宽” “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 字来概括,)B、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2)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3)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 ,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

28、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4)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师生探究,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四、当堂检测: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介

29、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特点是_;再写了_,特点是_;然后写了_,特点是_.2、 “孔隙”的特点_。表现在:(1)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_( 2) 船 的 进 出 方 式 是_( 3) 乘 船 必 须 _( 4) 通 过 孔 隙 的 感 受 是 _3、内洞的特点是_、_、_。重点写了_的特点。五、知识延伸: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4 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

30、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学习难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知识链接: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 2500 千米,宽 250300 千米。平均海拔约 5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 7435.3 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 1900 米,深约 90 米。池中

31、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 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课前预习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学习生字词。戈壁滩 白缎 山涧 飞泻 洄水涡 俯视 五彩斑澜饮马 无限生机 白皑皑 撑开 枝丫 马蹄 溅起 重重叠叠 幽静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马鞍2.我能把课文读流利3.我能在文中找出近义词。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5.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课堂学习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二、预习检测1

32、、我为生字选读音皑 (ki i ) 涧 (jin jin ) 俯 (f f ) 蹄 (d t )2、语境注音我们骑马来到饮( )马溪边,忙跳下马,掬起来一品,比饮( )料还清纯。售货员重( )新称了糖果的重( )量。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1)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2)整体感知,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2、小组合作学习(1)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想象?(2)2.在文中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作者浏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3、师生探究(1)你觉得哪些语段

33、、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2)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四、当堂检测:1、我会区别,并能给它们找朋友。缎 ( ) 矫 ( ) 府 ( ) 缤 ( ) 煅 ( ) 娇 ( ) 俯 ( ) 滨 ( ) 锻 ( ) 骄 ( ) 腑 ( ) 槟 ( ) 2、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1)进入天山( )( )(2)进入天山这一段依次写了( ) 、 ( )和( )的奇特景象。3、填空:( )的雪峰 ( )的秋天 ( )的山涧 (

34、)的日影 ( )的水底 ( )的森林4、句子训练:(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乡村的山坡上,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缩句五、知识延伸: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摘录本子,把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能就听人说话

35、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法进行评价。学习重难点: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课前预习1、拟定春游计划。课堂学习一、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一个问题,题目中心是:如何去春游?二、检查预习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准备计划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2、小组合作

36、学习春游活动计划拟定春游活动计划表:时 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分工 准备工作 其他 小组讨论 :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做好活动计划表。3、师生探究,展示、交流,师生评议。四、当堂检测制定春游方案,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五、拓展延伸观察一处景物,准备写作。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第二、三课时 习作学习目标1、观察一

37、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在观察中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语句通顺。课前预习观察校园。要求: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选一处景物来写,仔细观察,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你的同学。课堂学习一、启发谈话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 (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二、检查预习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实地观察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

38、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观察所得:组内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展示: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人介绍,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3、师生探究,写一写(1)指导写作,点拨思路。a.指导选材,确定题目。b.回忆本组课文写作方法,用到写校园景物中来:c.强调要抓住校园中一两处重点景物来写。(2)点拨作文结构。 总写分写(空间方位变化)总写 总写分写(春夏秋冬变化)总写 开头对比写景(静态动态)结尾(3)动笔写作,独立修改(4)评一评:展示佳作,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进行适当评价。

39、评价要求:1.文章重点是否突出。2.内容是否丰富。3.语句是否通顺。四、当堂检测1、学生完成习作。2、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五、拓展延伸除校园外,相信同学们还发现别处的景物,或者跟随你们的爸爸妈妈游览过的一处景物,很美,值得你们流连忘返,请在你的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学习目标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2、积

40、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学习重点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课前预习1、预习“我的发现” 。2、预习“日积月累” 。课堂学习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二、检查预习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我的发现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2、小组合作学习,日积月累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小组内讨论,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3、师生

41、探究,宽带网(1)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四、当堂检测第一单元测试五、拓展延伸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挂图教室打开网页介绍。六、课堂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我发言了 次,我的表现(优秀、良好、一般)。小组评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是 ,因为 老师评价:5 中彩那天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4、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42、。学习重点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知识链接: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没有诚实,何来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2、学习生字词,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解决。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课堂学习一、激情导入: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二、预习检测1.朗读检查:抽部

43、分学生读课文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 ( ) ( )拮据 梦寐以求 奔驰 馈赠 迷惑不解 捎了一张3.词语听写:4.理解下列词语:拮据 精湛 梦寐以求 馈赠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初步感知:(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2)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小组合作学习(1)父亲中彩后, “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3) “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4)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3、师生探究(1)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他在想些什么: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2)说说为什么中彩哪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四、当堂检测1、看拼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