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管齐下,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傲弓惊涛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语文科要求掌握的知识来说,背诵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实践证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背诵,适当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背诵的指导。中学语文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记忆的规律,对背诵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2、,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合理分割,降低背诵的难度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课文虽然难度不算很大,但学生往往看到要背诵的文章,如童趣一文,觉得比较长,心里就望而生畏了。所以对于要求背诵的的课文,如果觉得难以背诵的,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把课文分割成几个部分。如背诵童趣时,第一段比较简单,可以一口气背下来;第二段时,我提示学生可以把“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几句作为这一段的第一部分;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这几句作为第二部分;把“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这几句作为第三部分;把“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这几句
3、作为第四部分。同理,第三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五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样,把内容分得更细了,学生背诵起来就容易些。当然,把课文分割时教师不能以偏概全,应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分割,记忆能力好一点的可以把每部分内容长一点,记忆能力稍弱一点的可以分得短一些。二、环环紧扣,串连背诵的内容把课文内容分割好就可以按序来进行背诵了,但要注意各部分间的联系,否则等背到第四部分的时候,第一部分却忘了,那就没有达到背诵的目的了。一般来说,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先背第一、第二部分,这两部分都能背诵后,不要急着背第三部分,应该先把第一、第二部分联合起来背一次,能背诵了再去背诵下面的,否则要直到背诵为止。然后背诵
4、第三、第四部分,再把第三、第四部分联合起来背。最后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分联合起来背下去。如此类推,直至把整篇课文都能背诵出来。这样,学生背了后面的又和前面的联系起来,就不容易忘记了。虽然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开始背诵时麻烦些,但让学生对于要背诵的课文记得比较牢固,而且熟悉方法后速度也很快。这样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去背诵一篇相对较长的课文,掌握背诵的技巧。三、巧借相关,加强背诵的联系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范例。在这些课文中会经常运用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许多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背诵课文。如木兰诗一诗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都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在背诵“将军战死,壮士十年归”时,刻意地记一记下一句就是以“归”开头的,这样,不用花费很大的力气就可以把这几句诗都背诵出来了。再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是对偶的,结构相似,意思相对,在朗读时注意一下,背诵时就事半功倍了。在课文中运用的如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背诵。在要求背诵的课文中,也有许多押韵的语言现象,有助于学生的背诵。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要抓住这些现象,让它为我们的背诵出一分力。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各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低” 、 “泥” 、 “蹄” 、 “堤” ,它们的韵母都是相同的,读音相近,
6、要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加以联系。这样,学生背了上句,就能根据最后一个字,很快地想到下一句诗的内容,让背诵事半功倍。四、读写结合,加强背诵的掌握背诵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能“说”出来,而更应该让这些内容记入学生心里,要运用的时候能马上写出来,所以,能“背”出来还不够,还要学生会默写。背诵是动口,默写是动手。我们要把两者相结合。在学生运用前面的方法能够背诵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把背诵的内容默写下来,要求学生在默写时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要准确,做到 100%正确。在课余或上课前五分钟可以举行默写比赛,表扬默写全对的学生,而对默写有错误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帮助他们也要尽快做到
7、100%正确。经过背诵、默写相结合,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就更加牢固了。五、按时复习,巩固背诵效果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告诉我们,人们对知识的遗忘的规律呈一条曲线状,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就算掌握了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了。学生对于课文的背诵也是一样,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从脑海里消失得一干二净了。我建议学生采用“一、三、一、一”的方法进行复习。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能够背诵课文后,当天晚上就要求他们再把今天能够背诵的内容再背诵一遍,然后第三天也要把这些内容再背诵一次,然后是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经过这四步,这些内容就基本在学生的脑海中牢牢扎根了。当然,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提醒,今天要复习哪些内容,包括今天背诵的、前天的、一个星期前、一个月前的。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让背诵的内容变成自己的永久性记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背诵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必要掌握方法有效的背诵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让学生的背诵“死”去“活”来,化“硬背”为“巧记” , 让他们积累更多的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