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10231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2)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4)操作者动作粗暴。(5)消毒剂进入皮内。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明显,推注药物时加重。3、预防及处理(1)加强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2)准确配制药液,准确选择注射部位。(3)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4)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注射。【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

2、丘。(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泡、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3、预防及处理(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加强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指导病人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注射部位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5)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三】过敏性休克1、原因(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2、临床表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和肺水肿,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

3、失禁等。3、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2)在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可随意离开。(3)正确判断皮试结果。(4)注射盘内备 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急救药品。(5)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就地进行抢救。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出血1、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拔针后血液自进针处流出。有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皮下淤血。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正确按压局部。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

4、间。(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形成皮下血肿者,早期采用冷敷,48 小时后用热敷。【二】硬结形成1、原因(1)反复注射同一注射部位、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2)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坏死。3、预防及处理(1)选用锐利针头,正确掌握注射深度。(2)选择正确注射部位,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3)推药速度均匀、缓慢。(4)发生硬结时,应在注射局部热

5、敷或按摩(胰岛素注射禁止使用上述方法)。(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针刺入皮肤疼痛。(2)推药时药物刺激肌肉组织。(3)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速度过快。(4)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2、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如伤及坐骨神经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3)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推注速度不宜过快。(4)轮换注射部位。【二】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

6、活动范围减少。3、预防及处理(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2)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停止注射。(3)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探查。【三】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2、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3、预防及处理(1)选用锐利针头,正确掌握注射深度。(2)选择正确注射部位,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3)推药速度均匀、缓慢。(4)发生硬

7、结时,应在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胰岛素注射禁止使用上述方法)。(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6)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药物外渗1、原因(1)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温度、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2)静脉壁的通透性增加致药液渗漏。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3、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血管、输液用具。(2)妥善固定针头。(3)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4)推注药液不宜过快。(5)拔针后按压准确部位。(6)根据渗出药物的性质,进行对症处理。【二】血肿1、原因(1)血管弹性差,回血反应迟

8、缓,护士对针头是否刺入血管判断失误,反复穿刺。(2)凝血机制不良。(3)拔针按压不及时、时间及压力不够,部位不准确。(4)输液用具选择不当。(5)长期输液患者未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6)拔针后按压部位不恰当。2、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3、预防及处理 (1)选用型号合适的输液用具。(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3)拔针后正确按压。(4)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 小时后局部给予湿热敷。【三】静脉炎1、原因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9、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等表现。3、预防及治疗(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3)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4)若已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湿热敷。(5)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周围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发热反应1、原因(1)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2)输液用具污染。(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4)环境空气的污染。(5)输液速度过快。2、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发热。体温 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

10、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战,继之高热达 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3、预防和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2)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3)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5)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6)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7)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8)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二】循环负荷过重1、原因(1)短时间内过多、过快输入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2)病人原有心

11、、肺功能不良。(3)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3、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4)按医嘱给药。(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三】静脉炎1、原因(1)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2)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12、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4)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6)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与护理。(7)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行湿热敷。(8)超短波物理疗法。(9)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

13、治疗。【四】空气栓塞1、原因(1)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2)输液前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3)输液管衔接不紧密或有漏缝。2、临床表现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3、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2)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位。(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五】疼痛1、原因输入的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输注速度过快、药液漏出血管外。2、临床表

14、现局部剧烈疼痛、红肿。3、预防及处理(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时,应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外渗,立即拔针重新穿刺,局部热敷。【六】导管堵塞1、原因(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2、临床表现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3、预防及处理(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二、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误入动脉】1、原

15、因选择血管不当。2、临床表现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3、预防及处理(1)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2)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一】发热反应1、原因(1)血制品或输血用具污染。(2)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反应。(3)违反输血操作原则。2、临床表现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12 小时内发生发冷或寒战、体温升高、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3、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输血用具及有效期。(3)

16、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血液、输血用具送检。(4)遵医嘱给药并对症处理。(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二】过敏反应1、原因(1)患者过敏体质。(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2、临床表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3、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有输血过敏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2)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严密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3)过敏反应严重者,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喉头水肿者应立

17、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遵医嘱给药。【三】溶血反应1、原因(1)输入异型血。(2)输血前红细胞已破坏发生溶血。(3)RH 因子所致的溶血。2、临床表现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继之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3)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4)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对症处理,抽血送检。(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四】循环负荷过重1、原因(1)短时间内输血过多、过快。(2

18、)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3、预防及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血速度,不宜过快,输血量不可过多。(2)经常巡视输血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4)按医嘱给药。(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一】皮下血肿1、原因(1)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2)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3)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4)患者凝血功能差或使用抗凝剂。2、临床表现局

19、部青紫、疼痛、灼热、活动受限,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3、预防及处理(1)掌握穿刺技能,规范操作。(2)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加压包扎。(3)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冷湿敷,24 小时后才用热敷。【二】穿刺处出血1、原因穿刺后患者过早活动。2、临床表现穿刺处有大量的血液流出;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3、预防及处理(1)穿刺后按压穿刺点 510 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2)如患者出现穿刺处出血,立即平卧,按压穿刺点。(3)出血量大的患者可遵医嘱输血制品。二、静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皮下出血】1、原因(1)按压时间不足,按压方法不正确。(2)衣袖过紧,静脉血回流受阻。(3)技术操作不规范

20、。2、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3、预防及处理(1)按压时间、方法正确。(2)避免衣袖过紧影响静脉回流。(3)提高操作技术。(4)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24 小时后给予热敷。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一】口腔黏膜损伤1、原因(1)动作粗暴。(2)病人凝血机制障碍。(3)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使用方法不正确。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疼痛、溃疡。3、预防及处理(1)规范操作,动作轻柔。(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暴力张口。(3)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遵医嘱用药。【二】窒息1、原因(1)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时,棉球遗留在口腔。(2)有义齿的病人,操

21、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3)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棉球松脱,落入气管。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3、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2)对于清醒的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病人,操作前检查牙齿有无松动,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3)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4)异物进入气管,配合医生紧急处理。【三】牙龈出血1、原因(1)患者有牙龈、牙周疾病。(2)操作时动作粗暴。(3)病人凝血机制障碍。(4)开口器应用不当。2、临床表现牙龈出血。3、预防及处理(1)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2)正确使用开口器。(3)口腔和牙龈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四】恶心、呕吐1、原因操作时刺激咽喉部。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