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10074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大学行健学院马基复习范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大学行健学院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及必要说明题型与题量:单选题:40(题)1(分) ,共 40 分多选题:5(题)2(分) ,共 10 分辨析题:3 题选 2 题,2(题)5(分) ,共 10 分原理分析题(用某个指定原理分析材料):3 题选 2 题,2(题)10(分) ,共 20 分材料分析题(不给定某个原理,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对所给材料分析之):1(题)20(分) ,共 20 分各章要求掌握的内容(绪论第六章,第七章不作要求)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2-3)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

2、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P1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P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P1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P18)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内容(P28-2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什么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P30)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P31)(列宁

4、)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意识的起源及本质是什么?(P31)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P33)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

5、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36)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7、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37-38)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8、规律的内涵、特点分别是什么?

6、(P40)内涵: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客观性9、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表现(P41)含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具体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活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P42)1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P44-45)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

7、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2、发展的含义及其实质(P4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矛盾的内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P48)内涵: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P50)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1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P51)量变是事物

8、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6、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P51-52)内容: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9、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P65-66)(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到以产生和发展;(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的本质及其特点(P67-68)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特点:摹写性,创造性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辩证关系(P69-70)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

10、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辩证关系: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4、理性认识为什么回到实践中去?(P71)(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其原因(P72)含义: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客观

11、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6、真理的内涵(P73)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P74-76)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辩证关系:(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8、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P77)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1 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2 真理与谬论又是相互联系的;3 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论的斗争来实现的;4

12、 真理与谬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真理的检验标准(P78)(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P9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第三章: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什么?(P95)唯物史观;唯心史观。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P96-98)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13、运动的规律(P10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P10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5、社会形态的内涵(

14、P110)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6、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12)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历史选择性 三层意思:(1) 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7、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P113)社会基本矛盾8、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5、(P118)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9、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P120)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如何理解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122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1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两重性(P124-126)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6、的强大杠杆。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1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13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具体内容是:坚信人们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

17、群众中去的路线。第四章:1、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4)内涵: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的含义及其因素是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P145-14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二重性3、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P147)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货币的本质是什么?(P148)在长期

18、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P148-150)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151)私人劳动、社会劳动。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什么?(P155-156)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是劳动8、剩余价值的含义(P158)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

19、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9、资本的含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及划分依据(P159-160)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10、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是什么?(P160-161)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1、资本积累的内涵、源泉分别是

20、什么?(P163-164)内涵: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源泉:剩余价值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分别是什么?(P171-172)实质: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过剩。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五章:1、垄断资本的实质;垄断和自由竞争的关系是什么?(P185)实质: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关系: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

21、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2、金融资本的含义,金融寡头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统治方式是什么?(P186-187)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统治方式: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政治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涵、形式、作用、实质(P188-191)内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

22、观调节和微观规制。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 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本质: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4、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后果(P196、P199)含义: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后果:(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3、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影响(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会产生消极后果。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P204、P206)原因:其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其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产生影响;其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

24、变化。第六章: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标志是什么?(P21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理论:“同时胜利论”和“一国或数国胜利论”P219形式:暴力、和平“同时胜利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 (分析了当 时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 资 本主 义 国家的政治、 经济 和 阶级 力量 对 比情况, )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一国或数国胜利论” ,社会主义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胜利。 (他成功 领导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

25、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 国家。使社会主 义 第一次由理 论变 成 现实 ,开 创 了人 类 由 资 本主 义社会 过 渡到社会主 义 社会的新 时 代。 )3、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P227)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4、如何正确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6-238)原因: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P239-2

26、41)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P242)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