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1、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 、 模仿 、 探究 、 合作 、 综合五个方面。2、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3、音乐课程标准的自我评价是:目标明确、理念清晰、领域扩展、知识难度降低、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易于理解执行。4、 课标在分段内容标准中,对识读乐谱的表述是:小学 3-6 年级:用已学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中学 7-9 年级: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5、中小学音乐学科常用
2、的教学媒体,大致可分为传统类音乐教学媒体、电声类教学媒体、光源类教学媒体、影视类教学媒体和电脑类教学媒体。6、艺术课程的性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7、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和志趣阶段。8、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9、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审美体验价值、二是创造性发展价值、三是社会交往价值、四是文化传承价值。10、识谱方式分简谱、五线谱两种,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一、二年级不要
3、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三年级开始进入识谱,学五线谱的到了高年级时也要学简谱。课堂乐器,低年级主要是打击乐器,从三年级开始。以竖笛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选用口琴或口风琴等。二、选择题1、下面哪条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C) A审美体验价值 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B)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
4、质教育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4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闻一知十” ,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A迁移。 B同化。C顺应。 D模仿。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 ,更要做到 “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三、连线题1、找出与下列著名音乐教学法相对应的国家,用直线连接起来。柯达伊教学法 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匈牙利达尔克
5、罗兹教学法 德国奥尔夫教学法 瑞士铃木教学法 日本四、简答题1、艺术课程的内容。答:它主要体现为两大类:、从艺术门类上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 、从学科内容上指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2、简述民歌的发展和体裁。答: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一种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形式从原始社会起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3、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感知体验类:聆听法、观察法、演示法、观赏法、实践类:练习法、模仿法、体态律动法、创造性活动法语言交流类: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探索研究类: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发
6、现法4、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音乐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单纯地评价音乐教师的优劣,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测定、分析和评价,发现音乐教师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做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持其合理部分,摈弃其不合理部分,达到优化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教学评价有着导向作用,起着引导评价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标准将直接引导评价对象向标准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提示和引导了评价对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促使评价对象在课堂教学操作中,逐步地养成一种自觉地行为,达到“自律”的境界。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就像一把“标准尺” ,对教育教
7、学的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5、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 )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教学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并内化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育思想。(2 )具有发展自主性和超前性能不断学习,主动地或超前地迎接社会的发展,并能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3 )具有独特发展个性和风格个性化特点进一步丰富,特色相对稳定,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4 )具有评价结果多元认同性评价结果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5 )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形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6、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思所得,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也就是成
8、功之处 ,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推陈出新.(2)思所失,任何一节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教师课后要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 (3)思所难,教师课后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 ,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 ,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比较,研究,长期坚持, 必将极大的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 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4)思创新,教师在课后,应该静心思索自己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上有什么发现,
9、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5)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和同事评价尤为重要.(6)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 ,学习行为的分析 ,学习结果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五、论述题1、请你谈谈音乐课中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
10、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试题来源:(1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 )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
11、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3 )以情带声,感受理解歌曲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4 )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 “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
12、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小学阶段音乐新课标主要内容(2011 版)一、课程的性质:1、人文性 2、审美性(以美育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小学阶段音乐新课标主要内容(2011 版)。) 3、实践性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三、 课程设计思路 1、凸
13、显音乐课程的审美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体系 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5、课程内容的实际,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
14、,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上述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进行表述:(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
15、派和延长、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五、 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学段: 12 年级:充分利用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目标:(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3)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 年级:(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3)能
16、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领域二:表现: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领域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编 创作实践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一、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
17、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2 年级】: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模仿喜欢的音响。2、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3、感受乐器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4、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的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 年级】:1、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
18、乐曲。2、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生和男生音色,说出人生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3、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韵律感。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教育文摘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2 年级】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2、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6 年级】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简要描述。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2 年级
19、】1、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2、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36 年级】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3、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2 年级】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
20、不同风格。【36 年级】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风格。2、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七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3、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二、 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
21、12 年级】1、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3、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4、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情绪。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 46 首(其中中国民歌 12 首)。 【36 年级】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作出恰当的反应;4、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5、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6、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 46 首(其中中国民歌46 首
22、,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二)演奏 【12 年级】1、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参与演奏活动;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资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 年级】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2、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3、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做简单评价;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12 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 【12 年级】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3、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 【36 年级】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在有情节的音乐
23、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但当一个角色;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简单评价。 (四)识读乐谱 【12 年级】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36 年级】1、综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2、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三、 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实践,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偶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
24、乐 【12 年级】1、能够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是声音;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36 年级】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二)即兴编创 【12 年级】1、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6 年级】1、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2、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三)创造实
25、践 【12 年级】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编创 12 小节的节奏音型。 【36 年级】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2、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 24 小节的节奏或旋律。四、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2 年级】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2、
26、能够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 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3、能够参与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 【36 年级】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2、喜欢从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 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2 年级】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2、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36 年级】1、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2 年级】1、列举声音与日常
27、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2、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6 年级】1、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2、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一)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意识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因地制宜实施本标准。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
28、结合; 3、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三、教材编写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2、教育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6、开放性原则。学阶段音乐新课标主要内容 课程的性质: 1、人文性 2、审美性(以美育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 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实践性二、 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
29、程设计思路 1、凸显音乐课程的审美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正确处理音乐知 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体系 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 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5、课程内容的实际,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 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 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0、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 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上述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 进行表述: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2) 、模仿;3) 、探究;4) 、合作;5) 、综合(三)知识与技能 1) 、1) 、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 、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延长、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 、音乐基本技能 3)音 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学段目标 36 年级: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 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