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归总.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09783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归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归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

2、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鼓 、 王风君子于役三

3、、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 魏风硕鼠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D.称颂执政者的诗情爱诗的内容: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还有一些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 公刘 、 绵 、 皇矣 、 大明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

4、之情。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 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 、 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二、赋、比、

5、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

6、的作用。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 。 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 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老子的文学价值。一、形象化的说理。通过可

7、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道理。二、语句上韵散结合。 老子的语句简短而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论语的文学特色。一、 论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一、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荀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 荀中寓言极少,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

8、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 韩非子中共有寓言 300多则。如“买椟还珠” 、 “狗恶酒酸”等。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文学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 郑伯克段于鄢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 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摹绘人物,形貌

9、毕肖。如, 苏秦始将连横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 “狡兔三窟” ,寓言:“画蛇添足” 、 “惊弓之鸟”等。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雄辩色彩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 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 ,以“挾太山以超北海” 、 “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 “五十步笑百步” 、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等。试论庄子寓言特色。一、奇

10、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四、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 ,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 、 湘夫人 ,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1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 “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

12、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 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五、形式和语言特色。一种句式长

13、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 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 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

14、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

15、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互见法” 。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16、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 、 鵩鸟赋 、 旱云赋 、 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

17、了汉代文坛。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

18、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甘泉 、 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 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

19、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 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论述班固两都赋 。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 两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 两

20、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 ,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 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 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

21、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 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

22、莲”谐音爱怜之“怜” ,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 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 。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 ;同时也善

23、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 ,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 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

24、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

25、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五、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总之,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蒿里 ,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

26、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

27、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三都赋特点。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 。艺术成就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

28、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

29、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重大。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

30、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一、 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响逸而调远”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三、 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试论嵇康诗的特色。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

31、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 。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太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特点。内容特点:一、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三、描写更细腻。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

32、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 , “左思风力” (诗品) ,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是在承继传统上求

33、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

34、艺术境界。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鲍照诗歌的内容。一、由于他“才秀人微” ,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

35、其三。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内容: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四、反映爱情婚姻。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36、。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

37、徐陵成玉台新咏 ,是宫体诗的高峰期。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宫体诗及其特点。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二、局部景物描写

38、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 “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

39、的想象和比喻。三、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

40、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一、地域不同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二、作者不同南朝:女性较多北朝:男女皆有三、内容、题材不同南朝:南

41、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四、风格不同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建安赋作的特

42、点。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 、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 ,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一、 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 ,大人先生予以有

43、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二、 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

44、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艺术风格: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思想内容: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艺术风格: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

45、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 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一、 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46、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 , “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 “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

47、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就十分细致生动。创作者因为有感于物而引起创作冲动。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如其“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

48、心雕龙 ,力图用儒家思想观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潮主流。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一、总论:原道 征圣 宗教 正纬 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 ,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二、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 ”。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三、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以文为诗: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