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9203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夏银川一中 2012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 每小题 3 分)每年农历 7 月初 7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 消费”, 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 灵魂附体 ”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 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 简单。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 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

2、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 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 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文化命运多舛 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 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 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 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 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 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

3、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 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 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 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 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 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

4、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 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 现形式, 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 文化的必要途径。 这个 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

5、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

6、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二、古诗文阅读。(39 分)(一)文言文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每小题 3 分)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

7、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 饮者曰:“ 吾侪 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 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 之,不 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 饮啖。客多 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 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 买田宅主毕

8、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 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 败吾产矣。”嗟乎!卖 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9、是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 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

10、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 分)(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_(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_(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_先秦诸子选读课内翻译(4)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_(5)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五鬼

11、)_(二)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8-9 题。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 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

12、无过矣。(荀况劝学)(3)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题。转 身李汉荣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 转身,就是永 别。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 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 ,却看 见转过来一张文雅 谦和的脸,他 说:

13、“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 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 谢谢,把 诚挚的心情告诉 他。当我忽然 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 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 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

14、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 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 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 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15、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 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 都不能踏上的路径冬天,已 经很冷了,西伯利 亚寒流远道而采,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楼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 见他,于是我在 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 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

16、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 转身?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 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旭日一转身 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 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 转回来?(选自南方日报2008 年

17、 9 月 13 日,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第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B第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C第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D从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2)

18、请结合上下文,说明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6 分)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3)第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6 分)(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好人是之郭启宏于是之卧病多年。期间曾住过中医院, 虽不辨识探视者,犹能眼 观电视里茶馆的画面,手指自己“哦哦”几声;今年春上我去协和病房看望,他沉疴绵惙,已经连电视也不能看了。回想起当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

19、,从龙须沟里程疯子听知小妞子淹死时倚门搓泥的神情,到茶馆里粘贴“ 莫谈国事”后摩挲着双手走路的步态,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酸痛, 岂止是人世无常的浩叹,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 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知,免得上当。我于 1989 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 问题的提出,到 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 说, 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

20、向话剧的“转轨”。他 问, “多久?” 我说,“两三年吧。 ”“能不能短点? ”“努力。” 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 “写了吗?”我说, “不是说好”他狡黠一笑,“ 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我怀疑他的记性,感激他的好心, 这叫大智若愚!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 轻敲他的办公室,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只要一分钟”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 有了?”我点点头。“ 写什么的?”“李白。” “我来! ”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 就是为你写的!”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

21、天开,恍惚转瞬。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 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 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 啊,空灵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最后诀别”的必然性与“情投意合”的暂住性形成强 烈的冲突, 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 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我作剧几十年,遇到文化官员无数, 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 意见收回”的话 !我扪心自问 ,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 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思维暂留” ,观剧自是“一次完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