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妊娠与计划生育手术相关性分析【关键词】 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其发生率由上世纪 70 年代 0.48%增至现在的1.92%,其原因是否与各种计划生育手术有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我院 1999 年 112 月收治异位妊娠 37 例,作一次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 37 例异位妊娠出院时均已明确诊断,其中 35 例为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2 例保守治疗,有明确的诊断依据,疑诊病例不属本文讨论之列。年龄分布:37 例异位妊娠患者中年龄最大 34 岁,年龄最小 19 岁,平均年龄为 30.4 岁。孕产史:37例患者无孕产史 3
2、 例,占 8%,孕 1 次 11 例占 29.7%,孕 2 次 9例占 24.3%,孕 3 次 5 例占 13.5%,孕 4 次 4 例占 10.8%,孕 5次以上 5 例占 13.5%。2 结果2.1 发病率与节(绝)育方式 见表 1。表 1 节(绝)育方式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2.2 采取节(绝)育措施年限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见表 2、3。表 2 置环年限与异位妊娠的关系以上资料中有 17 例采取了不同的计划生育措施,占 45.9%。从年龄分布及孕产史也可看出异位妊娠主要发生于 30 岁左右的妇女,在本地区她们属于计划生育对象。从采取措施的年限与异位妊娠发生的时间关系中可以看出,置环后 2 年发
3、生率最高,结扎后近期发生率低,远期发生率高。3 讨论3.1 异位妊娠的诊断 对已婚育龄妇女不管采取何种避孕措施,如果出现停经、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失血性贫血、休克等临床表现,均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结合妇检、B 超妊娠试验、后穹窿穿刺等辅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3.2 置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宫内节育器可引起输卵管痉挛及逆蠕动,影响孕卵输送,上环时可引起感染导致输卵管炎,同样影响孕卵输送,导致异位妊娠,所以上环前一定要仔细妇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严格无菌操作。 (2)由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异物反应,引起宫内产生非细菌性的炎症反应,子宫内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大量聚集,改变了宫
4、内环境,妨碍了孕卵着床,同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虽能吞噬精子而减少受孕机会,但不能完全阻止卵子在输卵管内的受精和着床,因此使用宫内节育器一旦妊娠,则发生异位妊娠机会相对增加。3.3 结扎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输卵管结扎术后短时间内发生异位妊娠多数是因为线结过松或滑脱,远期发生的原因是结扎疤痕软化,致管腔再通不全,或结扎线过紧,丝线过细,嵌入管腔,形成输卵管腹腔瘘及新生伞。预防措施:(1)掌握手术时机,一般在经后 1 周,人工流产或取环后及产后可立即或在 72h 内进行手术,应特别注意线结松紧度及选择适当直径的缝合线。 (2)选择适当结扎方式,以抽芯包埋为佳,切除输卵管长度为 23cm,部位以峡部中内 1/3 处为宜。 (3)提高技术水平,避免不必要的钳夹,丝线不应穿过输卵管管腔。作者单位: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稿日期:2004-04-27) (编辑日 强)作者:邓 敏 姚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