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言起源的解释:从动物的肢体语言到人类语言的继承和演化杨小文 (甘肃金昌 电话 15809350128)提要 一些语 言学会回避讨论语 言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是否涉及音义的联系?索绪尔认为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任意性的,但反 对观点一直存在。 对此,当代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也统计对比了 2499 个常用现代汉字的音节特征, 发现语 音的口形特征(口势)倾向于临摹所代表事物的形象特征。另外,从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的相似性特征,可以看到人 类的口腔发音继承了动物的“肢体语言”。最初,声音作 为肢体语言的局部进行辅助表达,随后,肢体语言中的动作逐步简化并增加了理解难度。 为了帮助理解,就用更加丰富的
2、口腔动作和声音进行解释补偿。简化和补偿的反复交替,使声音替代肢体 动 作,变成了交际的主要方式。自然原型不是某个语音的唯一解释,用其他的 语音替代原型 进行解释,使不同的 语音链接成了结构,随着结构的扩大和结构之 间的链接交织,最 终形成了大一 统的语音系统。所以, 语音和象形文字一样,都继承了客 观原型的特征。关键词 语言起源 肢体语言 口形 继承 解释补偿语音是否都和拟声词一样,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原型 ,并从这些原型演变而成?中国古代有声训说、音义同源说、右文说,山鸟自呼名说等,都讨论语音 的 象 征 性 , 或 人 类 语音 的 模 拟 性 。 清 人 这 方 面 的 论 述 甚 多 ,
3、比 如 陈 澧 东 塾 读 书 记 小 学 指 出 :“大 ”字 之 声 大 ,“小 ”字 之 声 小 ,“长 ”字 之 声 长 ,“短 ”字 之 声 短 。又 如 说 “酸 ”字 如 口 食 酸之 形 ,说 “苦 ”若 口 食 苦 之 形 ,说 “辛 ”字 如 口 食 辛 之 形 ,说 “甘 ”字 如 口 食 甘 之 形 ,说 “咸 ”字 如 口 食 咸 之 形 。西方同样有与之类似的音义关系理论。虽然西方的语言学大师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认为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任意性的。在他之后的 许 多 语 言 学 者 讨 论 过 音 素 的 象征 性 。 语 言 学 家 叶
4、 斯 泊 森 (Otto Jesperson)指 出 元 音 i有 “小 ”、 “弱 ”、 “次 ”、 “快 ”等意 念 。 显 然 , 随 意 性 观 点 和 音 义 联 系 的 现 象 矛 盾 。 朱 文 俊 在 人 类 语 言 学 论 题 研 究 一 书中 转 述 :帕 盖 特 (R.Paget)在 :在 汉 语 、波 利 尼 西 亚 语 和 闪 语 中 发 现 了 大 量 所 谓 动 作 意 念 词(gesture symbolism),他 认 为 这 些 词 反 映 了 发 音 器 官 模 仿 外 部 世 界 动 态 与 轮 廓 的 能 力 ,而 且交 际 本 身 似 乎 就 起 源
5、 于 整 个 人 体 姿 态 体 现 原 始 生 活 基 本 动 作 的 一 种 体 系 ,发 音 器 官 的 肌 肉只 不 过 把 这 些 姿 态 微 缩 化 罢 了 ,换 句 话 说 ,肌 肉 运 动 导 致 的 发 音 产 生 了 意 念 化 的 话 语 ,如卡 就 是 以 舌 根 在 喉 部 的 收 缩 呈 现 物 体 的 受 阻 状 。尽 管 音 义 联 系 的 任 意 性 长 期 占 据 统 治 地 位 , 尽 管 从 1866 年 开 始 巴 黎 的 语 言 学 会 禁 止讨 论 语 言 的 起 源 , 但 是 学 者 对 未 知 世 界 的 探 究 仍 然 在 继 续 。 19
6、76 年 美 国 纽 约 州 科 学 院 发起 和 主 持 了 一 次 关 于 “语 言 和 语 音 的 起 源 和 演 变 ”的 学 术 讨 论 会 。 1983 年 3 月 , “语 言 起源 学 会 ”( Language Origins Society, 即 LOS) 在 加 拿 大 温 哥 华 成 立 , LOS 汇 集 了 各 个学 科 的 专 家 , 主 要 在 动 物 语 言 、 儿 童 语 言 、 原 始 部 落 语 言 方 面 获 得 了 一 些 成 果 。2同 时 , 当 代 学 者 对 音 义 关 系 的 探 究 也 在 继 续 。 辜正坤等人再次提出音义同源理论; 朱
7、晓 农 认 为 高 元 音 倾 向 于 表 示 “小 ”和 “亲 密 ”, 而 低 元 音 则 相 反 。 陆 丙 甫 等 学 者 也 对 任意 性 进 行 了 反 驳 , 并 建 议 笔 者 对 语 音 的 口 型 特 征 进 行 对 比 统 计 分 析 , 以 获 取 更 科 学 的 证 据 。一 、 口 型 特 征 统计语音的口形特征倾向于事物的形象特征根 据 陆 丙 甫 的 建 议 , 笔 者 用 统 计 方 法 进 行 语 音 的 口 型 特 征 对 比 分 析 。 笔者对 2499 个常用汉字统计后发现,见附录 汉字发音的口形倾向事物特征:这些汉字中,1067 字含圆唇音,其中 7
8、1 字含明显“圆形”意义,占 6.7%。另外 1432 字不含圆唇音,其中 20 字含明显“圆形”意义,占常用非圆唇音字数的 1.4%,见图表 1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非 圆 唇 音 含 中 含 圆 形 意 义 的 字 占 1.4%圆 唇 音 中 含 圆 形 意 义 的 字 占 6.7%包 含 明 显 圆 形 意 义 不 包 含 明 显 圆 形 意 义图表 1(常用汉字中圆唇音和非圆唇音分别含明显“圆形”意义的统计比例)如果用另外一种算法,把含有明显圆形意义的常用汉字当作分母,则其中的圆唇音计71 字,占 78%。非圆唇音 20 字,占 22
9、%。见图表 2圆 唇 音 占 78%非 圆 唇 音 占 22%图表 2(含圆形意义的常用汉字中圆唇音和非圆唇音统计比例)可见,圆唇音比非圆唇音要“圆”得多。另外,具有“几何圆形”特征的汉字是:圆、环、圈、球、珠、柱、弧、曲,它们都是圆唇音。它们英文翻译为:圆circularity、round ;环 annulus、loop、ring、tach;圈 circle、 enclose、fold、loop、ring;球ball、 globe、orb 、sphere;珠 bead、pearl;柱 columniation、 mast、pole、post;弧 arc;曲bent、crooked;旋转 ci
10、rcumgyrate、circumrotate、circumvolve eddy;轮wheel、annulus、ring;滚 roll、trundle;共计 33 个英文单词,除去重复出现的loop,ring,annulus,ring。剩余 29 个,其中含圆唇音的 18 个,占 62.1%。笔者认为语音的口形和语义之间存在表 1 所示的“口形拟象”关系:事物的特征 圆 大小 速度距离 范围大小 远近 前后 其他语音的口形 圆 大小 发音时间 共鸣腔大小 唇的突出 舌位的前后 其他表 1(语音的口型拟象)3笔者所总结的以上几种对应关系,以及一些列举的实例,被金立鑫编入语言学研究生的教材中,并归
11、纳为音义临摹理论的一部分。(语言研究方法导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 月出版,P434)为得到更多口形拟象证据,笔者又对 2499 个常用汉字中的反义字进行了口形比较。首先从中挑选出所有的反义字,然后整理出意义有“大小对应” 关系的反义字共计 56 对。以这 56 对为总数进行统计,发现其中 41 对反义词符合口形拟象规则,占 73.2%;有 11 对反义字的口形特征不确定,占 19.6%;有 4 对反义字的口形特征和字义相反,占 7.1%。见图表 3符 合 口 形 拟 象 原 则 占 73.2%口 形 特 征 不 确 定 占 19.6%和 口 形
12、 拟 象 原 则 相 反 占 7.1%图表 3(常用汉字中反义字的口形拟象特征符合比例统计)以上统计结果和笔者对语言起源的早期研究没有在很正规的刊物上成功发表过,但是在一些网站和论坛进行了大量的发布和交流,得到了许多网友和学者的关注。虽然笔者的文章没有发表,一些学者引用了笔者观点和统计结果的文章,在一些刊物上进行了发表。(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选自 2005 年第 6 期外国语总第 160 期。许菊语言的起源2007 年 2 月下旬文教资料P102 第 6 段落中。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选自 2007 年 1 月南昌大学学报P152)应学凤在 2007 年 5 月 2
13、0 日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答辩论文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中引用了笔者的统计,并利用更多的统计结果,对音义临摹现象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分类和论述。一些学者认为笔者的统计不够全面,应学凤的统计恰好可以适当地扩展这方面的成果,但是个人时间和能力总是有限度的,掌握人类语言浩瀚的词汇并完成统计非个人力量所能及。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在面对数量庞大的研究对象时,也只能采集样本进行分析,样本虽然不全面,但是不能否定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接近全面性。二、语言的继承和演化:从大自然到动物,再到人类的语言一致性1、大自然的语言: 客观媒介携带信息。“大自然的语言”虽然是比喻说法,但比喻的基础是两者天然的相似性:人类诉说时,借助声音
14、媒介对异体的刺激传递思维,异体因媒介的刺激而接受思维的传递 。自然物“诉说”时,借助辐射、分子挥发等媒介对异体的作用传递信息, 异 体 因 媒 介 的 物 理 或 化学 作 用 而 接 受 信 息 传 递 , 似 乎 “听 ”到 了 “诉 说 者 ”的 语 言 。“大自然语言”的“语法”是各种媒介在时空上的排列和变化等,与事物自体的存在密切相关。无论自体内部的各部件之间,还是自体和外部的异体之间,都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中的规则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经验在语言中的投影 ”。 功能语言学所说的像似性和连续性,说明了人类语言的语法从大自然原型中孵化的继承关系。2、动物的语言
15、:主观行为暗示意图。4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动物理所当然拥有大自然的语言,并以主观行为影响部分交流过程。动物意识到自体信息对异体的影响,以及自体对信息的控制时,就尝试以控制信息的方式间接影响异体,甚至诱导异体获得特定的、或者错误的信息。于是,动物继承了大自然的语言原型并将其发扬为工具。该工具用于异性之间、捕食和逃生过程、以及争夺异性和食物等资源的争斗中。因为媒介的不同,动物用来暗示自己要求的语言表现多样化:青蛙、蝉、各种鸟的声音语言;萤火虫的光线语言;昆虫和部分哺乳动物的气味语言,变色龙的颜色语言许多动物在使用其他语言的时候同时也使用肢体语言,包括人类的祖先也在同时使用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3、人
16、类的语言:声音符号交流思想。作为高级动物,人类当然拥有动物的语言原型,并将其发扬为系统。通过比照可知三种语言由原型层层孵化出继承者的一脉传承关系,而且语言的传承过程与生命的起源和传承过程是一致的,所以语言的进化和物种的进化是类似的,人类的语言是以动物的语言为原型,并在原型的基础上逐步进化而来的。媒介 特点 交换的语义电、辐射波、分子扩散 非主观 能量、物质光线、色彩、声音、行为 主观可控 意图大自然动物 人类 被符号化的声音 可控系统 思维表 2(大自然、动物和人类的语言继承关系)四、语言的产生:从肢体语言中动作的简化到声音补偿和系统补偿1、特征的继承:从多种途径提高临摹精度。事物具有特征和实
17、体,动物和人类 接 受 特 征 的 感 官 刺 激 而 理 解 实 体 。 感 官 刺 激 有 正价 值 , 一 是 快 感 , 二 是 认 知 。 获 得 重 复 刺 激 是 追 求 价 值 持 续 的 方 式 , 但痛感等 负 价 值 除 外 。如 : 听之悦耳,再听,使快感持续;观之不解,再观,实现认知 。 行为重复能使刺激再现,重复就是模仿自体行为,模仿就是重复异体行为。用不断重复的动作使快感持续,可能是音乐和舞蹈中节奏的原型。18 世纪法国音乐理论家卢梭(Rousseau,J.J 17121778)就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语言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复制和模仿不能 100%再现原型。继承者和原
18、型的区别长期积累,最终体现了现代语言学中索绪尔等人强调的任意性特征,而存留的共同点则最终体现了另一些人所强调的必然性特征。拟声词对自然声音的继承成了争论焦点,因为模拟工艺限制了继承的完整性,拟声词对声音继承的精度达不到 100%,许多人依然否认继承关系。也有人认可拟声词的继承性,却因此认为拟声词不是符号。从 A 到 B 的复制或者模拟、演变或者继承都存在精度问题,精度包括了复制和模拟后的相似程度;也包括了继承或者演变后的特征相关联程度,还包括对事物表述的清晰程度。相同特征精度= 100%相同特征+不同特征或者说:5相关联特征精度= 100% 相关联特征+不相关联特征模拟的精度和成本矛盾。就继承
19、的完整性来说,纸上谈兵不如军事演习,军事演习不如实战,但从成本考虑则相反。提高精度的方法包括提高某一特征的模仿精度,通过有限量变实现;也包括添加对其它多种特征的模仿途径,通过质变实现突破。拟声词对声音的模拟是单一的,但动物的模拟常用多种途径。比如蜜蜂的模拟行为:著名的蜜蜂舞蹈语言 模拟 了实际采蜜时的 声音、方向、动作、花粉气味等特征。奥地利昆虫学家 弗里希( Karl von Frisch)自 1915 年开始与其学生和同事进行了 50 多年的试验研究,发现蜜蜂以舞蹈方式指示它的同伴饲料源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气味、饲料丰歉等信息。蜜源与蜂巢的距离和舞蹈动作的快慢有直接关系。距离越近,舞蹈过程中
20、转弯越急、动作越快;距离越远,转弯越缓,动作越慢。很明显,蜜蜂舞蹈中的“时间耗费 ”特征和实际采蜜过程中的 “时间耗费 ”特征完全吻合。两个半圆拼成的“8”字舞当中直线朝着蜜源,而弧线动作是两次直线动作的承接。图 1( 蜜 蜂 的 8 字 舞 蹈 路 线 示 意 图 )蜜 蜂 舞 蹈 语 言 的 多 种 临 摹 途 径 :“8”字 舞 蹈 直 线 方 向 舞 蹈 次 数 多 少 单 次 舞 蹈 耗 时 气 味实 际 采 蜜 过 程 蜜 源 所 在 方 向 蜜 源 的 大 小 采 蜜 路 程 耗 时 蜜 源 类 型表 3( 蜜 蜂 的 舞 蹈 语 言 至 少 从 四 个 方 面 加 强 语 言
21、表 述 的 精 度 )2、声音和动作在肢体语言中的角色变化和语音的分节。动物利用振动和声音表达自己的存在并恐吓对手、或召唤异性与族亲。母鸡召唤小鸡,婴孩召唤父母,都强调自身的存在,并暗示期求。 附 加 了 声 音 暗 示 的 现 实 操 作 行 为就 是 动 物 最 初 的 语 言 , 此 时 继 承 与 原 型 重 叠 , 而 声 音 仅 仅 用 来 暗 示 和 说 明 肢 体 行 为 附 加 了语 言 交 流 功 能 。动 作 行为 的 性 质普 通 动 作 行 为非 语 言特 殊 动 作 行 为是 语 言普 通 动 作 行 为非 语 言 普 通 动 作 行 为非 语 言无 声 音 有 声
22、 音 无 声 音 无 声 音声 音 的出 现动 作 行 为的 出 现 动 作 行 为 1 动 作 行 为 2 动 作 行 为 3 动 作 行 为 n表 4( 声 音 把 肢 体 语 言 作 为 焦 点 进 行 突 出 )蜜源6最早出现的纯语言肢体行为应该是用简单的预备动作代表和象征自身复杂的整套行为,从而减少体能的消耗。当自体要驱赶异体时,刚刚作出极少开头动作,异体依经验逃走,自体没必要做完其余动作,并逐渐获得经验:小的预备动作或者有代表性的动作能代替整套驱赶行为,可节约体能。所以 雄性动物争斗时,简单的象征行为可以暗示实力而判定胜负,避免两败俱伤。这就是动物行为的所谓“仪式化” 。 肢体语言
23、的简化降低了能耗和风险,其 充分条件是简化后能理解;必要条件是对原型的操作存在障碍。动 物 语 言 的 简 化 , 增 加 了 理 解 失 败 的 可 能 。 为 了 提 高 精 度 , 可 复 原 肢 体 动 作 或 强 化 声效 , 而 后 者 的 几 率 更 大 。 ( 不 选 择 颜 色 和 气 味 , 是 因 为 高 级 动 物 的 声 音 可 随 意 控 制 。) 肢 体动 作 能 耗 大 , 主 功 能 不 是 交 际 ; 声 音 能 耗 小 , 且 只 有 交 际 功 能 。 动 物 语 言 的 简 化 和 精 度 补偿 过 程 迫 使 声 效 逐 渐 强 化 以 补 偿 精
24、度 不 足 , 并 逐 渐 由 配 角 上 升 为 主 角 。 面 部 表 情 应 该 是在 这 个 阶 段 成 为 辅 助 语 言 并 逐 渐 丰 富 起 来 的 , 它 伴 随 口 唇 和 眼 部 运 动 , 在 生 理 上 有 利 于 参与 交 流 和 观 察 , 可 控 性 逐 渐 增 强 。行 为 性 质 操 作 行 为 操 作 +语 言 肢 体 语 言 肢 体 语 言 声 音 语 言无 声 音 声 音 强 调 行 为 声 音 辅 助 表 述 声 音 补 偿 表 达 语 音 切 分声 音 的 强 化过 程肢 体 动 作 的简 化 过 程 完 整 行 为 完 整 行 为 简 化 的 行
25、 为 动 作 再 简 化 无 动 作表 5( 肢 体 语 言 中 声 音 和 肢 体 动 作 的 角 色 变 化 过 程 )肢体动作的过多简化使语言很难理解甚至产生歧义,也使语言更加依赖于语音的精度补偿,对语音的精度补偿导致了语音的切分,而过度的依赖和补偿造成了语音模拟的夸张效果,使语音的变化更加丰富多样。重复某个语音也可以实现语音的精度补偿,重复次数越多精度越高,而重复两次对精度补偿的效率最高。因此,儿童对叠音的反应更加敏感和准确。用叠音的方式把某个语音作为焦点进行突出,促进了语音的分节:(音节开始) 叠音部分(音节结束)发音声音和动作在肢体语言中的角色变化过程 和 其 他 某 些 语 言
26、起 源 的 学 说 是 吻 合 的 , 在 这个 阶 段 , 不 论 是 感 叹 声 、 劳 动 号 子 、 还 是 喊 叫 和 唱 歌 , 都 作 为 肢 体 语 言 的 一 个 局 部 , 召 唤了 观 察 者 的 注 意 力 , 并 逐 步 替 代 了 肢 体 动 作 的 语 言 交 流 功 能 。3、代表和解释的多种途径:随 着 经 验 积 累 和 概 念 的 形 成 , 根 据 事 物 内 部 和 外 部 的 组 合 关 系 、 聚 合 关 系 , 认 知 主 体可 以 借 助 联 想 实 现 主 观 复 原 : 从 单 一 特 征 到 实 体 ; 从 局 部 到整体;从实体到相关的
27、其他实体。对于认知主体而言,特征、局部、残体、其他痕迹等相关物与对应的实体之间存在 “代表”关系。 筷 子 和 碗 相 关 , 也 和 手 指 相 关 , 还 可 以 和 仿 造 的 假 筷 子 相 关 。 牛头可代表牛,指纹可代表人, 继 承 者 可 代 表 原 型 。 只有浓缩了原型关键特征的典型代表物才更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区分度,牛头比牛血更具有代表性,人脸比人手更具有区分度。根据事物的特征和相关性,协助异体或自体借助已知经验和联想理解实体,这就是解7释。解释的方式就是在主观上让事物的内部结构复原,或者让事物在外部环境中实现位置回归。通过实体特征和部件组合可实现内部解释,比如用五官的组
28、合解释面部;通过实体与环境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可以实现解释,比如用女人解释男人,或者用人和女人解释男人。还可以用外部相关事物解释,比如用筷子解释碗,用鞋子解释袜子。最后,还可以用偶然相关事物解释,比如在某处偶然打碎了碗,恰巧旁边有棵树,由于印象太深刻,就可以用这棵树解释碎碗。继承者和原型的解释关系更明确,而且解释和继承互逆。老虎雕像模拟真老虎,真老虎解释老虎雕像,复杂的高精度的模拟物解释简单的低精度的模拟物。在肢体语言中,整套行为解释小小的预备动作,而后者继承前者。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上,常用图片替代对应的汉字,这就是用高精度的图片来解释和还原低精度的汉字。相互解释符号 A3 符号 B3简
29、化 A2 简化 B2模拟 A1 模拟 B1解 被继释 承 (猫)原型 A0 (鼠)原型 B0继 被解承 释表 6(原型对继承者的解释,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互解释)内部解释 演变过度 外部解释猫 猫爪子印 猫窝 狗 老鼠猫尿 猫 老虎猫嘴 猫眼睛 猫耳朵 猫粮 鱼 狸猫 猪4、解释方法的无限尝试和偶然创新,使语音摆脱了对自然原型的依赖。因听者的经验不足,简化的语言有时无法被准确理解,会导致交流的误差甚至失败。如果不愿放弃交流,就得补救,比如重复交流或者用原型解释。当重复交流失败而原型不可用时,就得不断制止错误理解,并尝试其它解释方法。各种相关物也有被用于解释的可能,也存在解释成功的概率,而使误差缩小
30、的概率更高。那些偶然有效的经验被积累和交流,促进了语言的非原型解释方法。通过多次尝试解释与创新,使语言交流成功的过程重复 否 解释与创新 (A2 , B0, C0,D0,)(A1, B1, C1,D1,)说者 符号 A3 放弃交流? 是 (A0, B2 C2 D2,)( B3 C3 D3,)交流失败 8听者 理解? 否 是 反馈获得约定俗成(交流成功) 不被理解的语言象是“谜语” ,说者一次次提示,听者一次次猜测,双方共同努力使“谜底”有了初步的方向和范围,并使方向更加明确、范围逐步缩小,并最终找到“谜底”使交流成功。解释和猜测过程使认知主体对各实体的范围以及相互的关系更加熟悉,对这种范围和关
31、系在语言中的投射也更加明确。相比其他动物,古人类可用于解释的素材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不停止地解释,交流成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这样,对继承者的非原型解释方法逐步发展和成熟,使继承者最终摆脱了对原型在时空上的依赖。5 语音的元素化和系统化。解释语音的任何途径都可以加强对语义实体的认知,促进人类经验的积累,人类对于语音符号的解释方法在不断演进。随着语音的分节和符号的增加,更多的符号也逐渐参与了对其他符号的解释。用碗的语音解释筷子的语音,用鞋子的语音解释袜子的语音。让两个甚至多个相关原型的语音继承者们相互解释,使多个语音之间的关联性加强。随着对多个语音之间关联结构的认知,可以促进关联结构的概念形成。多个
32、语音之间的关联结构是对多个原型关联结构的再现、模拟、代表和继承。用语音关联结构和结构中的多个语音元素解释单个语音元素,其精度非常高。这种精度的高低和结构的大小成正比例,也取决于结构和该语音元素的关联度。某一单个语音元素就象一粒种子,整个结构就象一块土壤,种子的根系和土壤紧密连接。如果结构足够强大,结构对语音的解释能力就可以接近甚至超越对应原型的解释能力,所以人类可以借助语言系统的解释补充对原型的理解。随着语音关联结构的逐渐扩大,多个结构的互相链接和交织使语言走向系统化。语音系统普遍替代了原型对该系统的解释,用系统的理据性解释接管了语音符号和自然实体之间的理据性解释,这是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分水
33、岭。随着这种解释关系的转移,语音元素和实体的联系被继续简化,作为精度补偿,不同语音元素之间的联系就得加强,这种加强反过来为语音元素和实体关系的简化提供了条件。简化和补偿的不断循环,使语音元素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化和系统化。从原型解释方法到系统解释方法肢体语言的简化“ ”和精度补偿“ ”使语言的解释方式转变。符号系统声音强调原型 加强声音辅助 声音分化和切分音节 相关符号和结构模拟或仪式化 代表 符号 符号演化语音符号的系统性逐渐接管了语音元素和实体之间的自然理据性,语音元素和实体自然特征吻合或者相似的多角度联系最终被简化成了单一的点对点联系,联系的价值被单一9化了,语音元素被符号化了。这种语
34、音符号和语义之间的联系成了一种登记注册式的联系,只注册了联系的结果,而忽略甚至中断了联系的过程。作为过程的原始特征联系因为不再具有认知和解释功能,因而失去了价值,该部分价值被强制性解释和符号系统解释的价值代替了。但是拟声词和音义的联系仍然存在价值。随着文字的产生,语音和文字开始相互解释,语言系统不断地更加完善。最终,人们几乎不用符号和事物自体的自然关系来认知符号,而是直接用符号的系统性特征实现对符号的认知。6 语言起源的理论框架。本文观点的几个基本理论依据:(1)人类起源于动物,所以人类语言也起源于动物语言(2)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共性:包括交际性、临摹性、简化与补偿过程的互动性。(3)人类语
35、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分析和演变推理:从形象临摹到结构临摹,从相似形为主到区分性为主,从对客观对象的依附性到相对独立的系统性。语言起源的理论框架动物 进化论 人动物语言 继承论 人类语言临摹性 继承论 临摹性简化补偿继承论 简化补偿全面形象临摹 继承和演化 关键点和结构网 临摹相似性为主 继承和演化 区分性为主依附于客观世界独立于其他符号继承和演化 依附于其他符号独立于客观世界从没有主次的全面形象的临摹,到强调重点并简化非重点,突出焦点和忽略背景。从思路模糊,无结构的“堆”形临摹,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的“队”形临摹五、人类语音继承事物原型的三种表现1、拟象继承用 口 腔 器 官 临 摹 事 物
36、 的 形 象 , 主 要 表 现 为 “神 经 系 统 协 调 ”作 用 下 的 潜 意 识 模 仿 。 这种作用的典型实例为: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时,左右手神经相互协调和干扰,使 “方 ”和 “圆 ”几乎无法同时画出。不仅不同的动作之间存在 “神经系统协调 ”,动作和逻辑10思维之间也存在 “神经系统协调 ”。所以,在 “神经系统协调 ”作用下,当一个人用语言描述很小的事物及特征时,他的嘴不容易张得很大。由于临摹和 “神 经 系 统 协 调 ”的共同作用,人在发音时的口形总会和语音所表达的事物有一些相似的特征,而口形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语音的变化。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更多的有 “口腔拟象 ”行为转
37、变成了无意识行为。2、拟声继承拟 声 词 直 接 用 语 音 模 拟 事 物 的 声 音 特 征 , 模 拟 精 度 更 高 。 实 体 的 声 音 特 征 区 分 度 高 ,就 容 易 形 成 拟 声 词 ; 反 之 , 实 体 的 形 体 特 征 区 分 度 高 , 就 容 易 产 生 拟 象 词 。 比 较 而 言 ,方 位 名 词 、 形 容 词 和 副 词 等 词 语 的 声 音 特 征 是 不 明 显 的 , 容 易 通 过 “口 腔 拟 象 ”来 产 生 ;而 动 词 和 名 词 的 声 音 特 征 比 较 明 显 , 容 易 通 过 拟 声 产 生 。 对 于 没 有 声 音
38、的 事 物 , 人 类 可以 通 过 敲 击 等 动 作 使 其 发 音 , 来 表 达 意 义 。 现 代 社 会 的 许 多 声 音 就 具 有 这 种 原 始 语 言 的特 征 , 人 们 敲 门 的 声 音 , 就 表 示 门 外 有 人 想 进 来 。 在 环 境 嘈 杂 、 距 离 遥 远 , 禁 止 喧 哗 等 条件 下 , 都 会 迫 使 现 代 人 类 使 用 那 些 类 似 于 原 始 语 音 的 简 短 声 音 甚 至 肢 体 语 言 。3、 拟 声 继 承 和 拟 音 继 承 的 共 存从 另 一 方 面 讲 , 根 据 声 学 原 理 , 事 物 的 形 状 和 声
39、音 特 征 是 密 切 联 系 的 : 体 积 越庞大,发出的声音越低沉,反之,细小的事物总是发出清脆的高音。食肉动物低沉的咆哮能暗示它个头很大,体力很强。小猫小狗打架时发出低沉的声音,而在讨好主人时发出尖细的声音,显得更加小巧可爱。 所 以 , 用大的口形和大的共鸣腔表示个体庞大的事物和范围,也符合声学意义上的拟音效果,此时 “拟声 ”和 “拟形 ”是统一的。香港的朱晓农对此声学现象作了论述。拟声继承拟象继承拟声拟象共存拟 声 继 承 和 拟 象 继 承 的 共 存 现 象注释:不同学科对某个概念的阐释会有些变化,参看:杨丽娟“原型”概念新释2003 年第 6 期外国文学研究。笔者使用了“原
40、型 ”和“继承”一对概念,也进行了自己的阐释:当事物 A 演变成事物 a 以后,如果 a 保留了 A的部分特征,就是说 a 继承了 A(的特征),A 就是 a 的原型。盛谏语音象征与语言起源网络 http:/ 报 2003 年 5 月, 当代语言学2004 年 3 月。“大自然的语言 ”是对一种比喻说 法的借用,是指不同事物之 间在无主观意识控制的情况下相互作用之后,由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互相遗留了 对方的部分信息特征,并因此 发 生了某些变化。11“ 自体” 和“异体”相对应,“自体”是指某个事物或个体的自身,而 “异体”是指除了自体之外的其它同类事物或其它同类个体。金立鑫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上
41、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 月。任何事物都包括它自身的 实体和表现出的特征(或者属性), 实体是事物的客观存在,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参 考 资 料1美 Dale Good: 康 普 顿 百 科 全 书 生 命 卷 ( 杨 沈 旦 等 译 ) , 商 务 印 书 馆 2003 年。2英 Darwin Charles Robert: 物 种 起 源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59 舒德干等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3美 David F.Armstrong, Sherman E.Wilcox: The Gestural Origin of Lan
42、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6, 2007.4美Thomas Scovel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5清陈澧东塾读书记 ,三联书店 1998 年。6陈建生表情与原始语言 , 化石1989 年第 3 期。7陈建生原始和上古语言的特点 , 化石1987 年第 4 期。8斐文, 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和现代研究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年 3 月,第 28 卷第 2 期。9胡 壮 麒 : 语 言 学 教 程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1 年 。10甘世安,
43、杨嵘从信号到符号认知语言学对人类语言起源的诠释 , 西北大学学报2005 年 7月。11勾跃语言起源之进化说评述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年第 9 期。12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 南昌大学学报2007 年 1 月。13黄奕,白永权英语中的语音象似性 , 美中外语2004 年 2 卷第 4 期。14靳青万释“传说”兼探结绳记事的内部运作机制 , 文史哲2002 年第 5 期。15金立鑫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 月。16雷友梧语言的起源和语言的心理构成 , 汉语学习1999 年第 1 期。17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出版社 2002 年
44、5 月。18李葆嘉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与复归 , 语言文字应用1994 年第 3 期。19李新力 任创业语言学的研究需要数理统计知识 ,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 9 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 年 7 月。20梁崇科论人体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 河南师专学报1996 年第 4 期。21梁启超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 , 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1989 年。22林艳任意性和理椐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 语言与翻译2006 年。23刘向东语言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 内蒙古统计2003 年第 5 期。24刘兴均汉语_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音义关系初 , 语言研究2007 年第 1 期。25陆丙甫
45、,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 , 外国语2005 年第 6 期。26马拱正试谈人类文明礼仪的起源问题 , 淄博师专学报1994 年第 3 期。27齐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 年 4 月 20 日。28杞人动物也有文化? , 环球视点2007 年。29尚玉昌行为生态学(七):被捕食动物的社群生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1230苏彦捷动物的交往和语言 , 科学中国人2001 年第 9 期。31舒华探索语言起源的奥秘 , 科学时报2001 年 12 月 04 日第 002 版。32孙炜,严学军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 语文研究2005 年第 3 期。
46、33孙志园与鸟兽对话的顽童_动物行为学家洛伦茨 , 大科技2006 年 5 月。34王爱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年 11 月。35王宏民对语言起源的探索 , 洛阳大学学报1998 年 3 月。36王家钺对符号任意性的反思,深圳大学学报2006 年 11 月。37徐青中国人大脑有独特的语言区 , 人民日报2005 年 03 月 31 日。38 许菊语言的起源 , 文教资料2007 年 2 月下旬。40许政援,郭小朝1114 个月儿童的语言获得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的模仿学习 , 心理学报1992 年第 2 期。41杨丽娟“原型”概念新释 , 外国文学研究2
47、003 年第 6 期。42杨小文语言的起源及语义和语音之间的必然联系 , 金昌教育2004 年第 4 期。43应学凤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年 5 月 20 日。44詹鄞金巫术与戏剧艺术起源 , 寻根2004 年第 3 期。46张 博 汉 语 同 族 词 的 系 统 性 与 验 证 方 法 , 商 务 印 书 馆 2003 年 。47张璐婴儿早期语言理解与表达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年 4 月。48张树义动物行为的奥秘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49张文宇语言习得与人脑的先天功能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 2002 年会论文集。50朱存明宗教意识与戏剧起源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 7 月。51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 月。52朱晓农亲密与高调 , 语言文字周报2003 年 5 月,当代语言学2004 年 3 月。Explan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languagelanguage inheritting and evolution from nature to animal and then to the humanJinchang of GansuAbstract: Ferdinand de Saussure thought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