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世要揭中国医药业伤疤 我国日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加入 WTO 后,一些从事原料药生产的企业仍将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比例的加大、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医疗体制改革及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我国医药行业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药品需求年均递增速度可达到 12左右。但与此同时,这一行业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 6300 多家,药品经营企业 17000 多家。从整体而言,我国医药行业质量并不乐观。首先表现在制药企业多、规模小。在众多的制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 314 家,其余均为中小型企业,规模效益差。我
2、国制药企业利润总和还不及国外一家大制药集团的利润额。二是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形成“多、小、散、低、乱”的局面,许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如国内已批准 20 多家企业生产干扰素,10 多家生产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9 家生产白介素。以 EPO 为例,仅沈阳三生的 EPO 产量就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按积极、稳妥的原则做好总量调控和淘汰落后的工作将有利于该状况的改善。三是科研资金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2000 年,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 169.91,而国内制药企业研发的费用投入最多不超过 3,一般仅为0.51.0,导致我国制药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低下。四是企业整
3、体质量不高,多数企业未通过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国家六部委曾联合出台的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 ,将使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直接面临生存的考验,将会促使医药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收购及淘汰工作,从长远看,将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药市场潜力有侍开发 目前,世界上化学药物的开发越来越难,代价也越来越高。从国外新药开发来看,开发一个新药,一般花费 1.5 亿10 亿美元,历时 10 年左右,且合成的单体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几率只有 11000015000。纵观我国化学制药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仿制的道路。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 30
4、00 多种西药中有 99是仿制的;近年来生产的 837 种西药中, 97.4是仿制的。加入 WTO 后,仿制药将受一定限制。另外,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将导致更多的进口西药进入国内市场,给我国的化学制药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我国的一些原料药已成为我国的战略出口品种。从性价比来看,这些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今后国家仍将重点发展。一些从事原料药生产的企业如哈药集团、鲁抗医药、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等仍将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生物制药应加快步伐 我国生物技术总体说来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国际上的 40 多种生物工程药物我国已能生产 12 种,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不力,致使市场
5、需求量有限的同一产品却批准了10 家企业生产,无序竞争导致竞相盲目降价。这种环境下将使生物制药企业重新洗牌,通过竞争来改变市场结构和促进淘汰,最终形成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的局面,而不是现在的鱼龙混杂。对生物制药,前景可以持续看好且极具想像空间。从市场角度来看,生物制药也是最容易成为炒作热点的板块。 据权威部门预测, “十五”期间,我国主要医疗仪器设备的销售将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取得了极大的突破,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己达 548 亿元年,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 100 亿元,并且以每年 14左右的速度增长。从当前国际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来看,消毒、康复、保健医疗器械和大型仪器设备已经走过辉煌,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导管类器械、机能恢复辅助器械、激光类器械等和化学合成聚合物,则代表着当前国际医疗器械的最新潮流。如能从较高起点研究和开发这类医疗器械,则有望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