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语文是最大的语文反思“大语文”曹茂才(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大语文”应该着重于扩大语文的使用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本都十分强调用语文来学语文;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用语文来学语文。但是语文教育要从训练为主的教学转向使用为主的教学还任重道远。关键词:语文教育;使用语文;大语文;反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北省邢台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的“大语文教育”观具体体现在他的“一体” “、两翼”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的构想上“: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 ,一是
2、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二是对学校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社会语文环境的利用。张孝纯说“:一体两翼,不可或缺:无体则失去主导,无翼则不能奋起。 ”1这里的“一体“”两翼”其精神实质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语文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语文学习环境由学校扩展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以此为开端,在随后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语文界对语文进行了广泛、持久的讨论,但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上,而对“用语文”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真正的“大语文”不应局限于语文学习范围的扩大,更应该关注用语文,关注学生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大家都明白,语文
3、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就是语文使用(听说读写的使用) ,语文教育所有的教与学都是为了使用。因此,无庸置疑使用语文是最大的语文。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用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是实施语文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评价的主要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主要内容有三项“: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后两项内容“课程目标“”实施建议”是在第一项内容“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上确定的。我们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课标的制定者十分强调学生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 “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四条。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它的
4、下面有这样的描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里所提倡的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实就是在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使用语文能力,并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它的下面有这样的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在此,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语文
5、的能力,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第三条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它的下面有这样的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这里的“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前面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的具体做法。大家应当明确,这里所讲的“综合性学习”其实就是语文实践,就是用语文(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谈“综合性学习”问题) 。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教育实践与研究程” 。在它的下面有这样的描述“:语
6、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针对第四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是这样说的:“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还说到“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扩大,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用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核心内容。它所高度强调的语文实践能力与本轮课程改革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一脉相承的。二、语
7、文课本强调用语文就中学语文来看,目前初中使用的语文课本有三套:“人教版” “、语文版” “、苏教版” ;目前高中使用的语文课本有两套“:人教版”与“语文版” 。下面,我们就以“语文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为例,看一看教材体系中的“用语文”情况。在这套书每一册的目录前都有一封编者致同学的公开信。在每封公开信中,编者都用近一半左右的篇幅介绍所编写的课本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内容。在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中是这样说的:“除了读有字的书以外,大家还应该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 ,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们在教科书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
8、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大家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这方面的活动,灵活开展探究性学习” 。从课本编者的话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者强调学生要从生活中学语文,要在生活中用语文。编者特别提到在课本中设计“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同学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编者在其他的致同学的公开信中还提到:在课本设计的一些思考题、写作题、口语交际题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设计。在初中六册“语文版”的语文课本中,编者在每册都设计了三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基本上都能体现综合性使用语文的特点。综合性使用语文有两个方面含义: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使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使用。下面
9、,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册语文课本中所编写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便具体了解其语文的使用性学习情况。它的题目是“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本的编写中占了很大的篇幅,共八页。整个活动分五步,第一步是一个两三百字的导入语,开场白“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什么呢?”接着讲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苦恼。结束语“现代科技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还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第二步“探究准备” ,在此列了三个问题:“回顾自己学过的有关现代科技的文章;重温课外阅读过的科普、科幻作品或关于现代科技的文章;想一想:现代科技给自己
10、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烦恼?”第三步“阅读材料” ,在此选录了六个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关的短文给学生阅读。第四步“推荐网址” ,在此列了四个网址,以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进行查阅。第五步“探究建议” ,在此列了七条建议。其一“:围绕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努力用事实说话” 。其二:“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探究性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探究题目” 。从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活动中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在“探究准备”中有重温以前课外读过的相关文章,在“阅读材料”中要阅读六个短文,还有“推荐网址”中的相关文章要阅读。另外,在活动中还包含了写作(写
11、探究性报告) ,包含了口语交际(就探究性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由此看来,这个活动的确是一个综合性使用语文的学习活动。编者设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主要就是想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面,我们看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的情况,在初中“语文版”的语文课本中还有不少的“思考与练习”设计也是体现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的。在第三册课文巴东三峡后面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一道题:“现在在建设三峡大坝,搜集有关资料,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景象”
12、 。从这道题目的设计可以看出,编者用意在于使学生通过使用语文去学语文,这道题目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使用性阅读与一次使用性写作。此外,在初中“语文版”的语文课本中还有不少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设计也是体现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三、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强调用语文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在“写话” “、习作”与“写作”辨证一文中指出,在目前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所普遍训练的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在他们将来的写作实践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着眼于实际写作的需要来说,学生的这种写作做的多半是无用功,教师应该直接培养学生写作他们感兴趣的或有实际效用的某一具体文体。2潘新和教授的观点主要
13、是强调学生应该从应用性写作中学习写作;这样,学生才能学用一致,学校里所学的写作就是将来社会里所用的写作。浙江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在论真实的作文一文指出“: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虚假的作文。 ”他提倡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写“真实的作文” ,他的“真实的作文”并不是“说真话”的作文,他给他的“真实的作文”下了一个定义:作文要有“真实的言语任务” ;要有“真实的言语环境” ;要有“真实的言语成果” 。他在文中进一步指出“: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这三项中有一项缺席,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好文章。这是写作的大道 ,也是写作的常规 ,中外古今无不如此。可是,我们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偏偏把它
14、忘记了: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你让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出来了什么用都没有,学生只能应付了事。什么时候,作文不再是作业而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流;什么时候,作文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时候,作文不再是交给老师来评判而是交给大家来欣赏那个时候,作文教学这个痛苦的难题就算是解决了” 。 3在此,李海林教授阐述了什么才是真实的作文,指出真实作文是写作的“大道”与“常规” ,并且断言:真实的作文是写作教学的唯一出路。上海师范大学陶本一教授在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一文中说,造成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作文与学生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远,语言的载体无法负载学生的真实的
15、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写作没有真实的交流对象,教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只是评判者“,更加可悲的是,这些教师也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评判者,他也琢磨升学考试出题者的意图,用他猜测的要求来打磨学生的作文” ;二是学生的作文过程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回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学生在作文能力的提高方面,才会真正有收获” 。 4从陶本一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他所提倡的学生作文是应用性写作。只有应用性写作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象,才会有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从陶本一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
16、作文教学中,应用性写作是多么重要。尽管这里我们所谈的都是语文界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应用性写作的高度重视,其实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与写是一样的,使用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四、语文教学实际中也有不少教师强调用语文上海曹明中学特级教师金志浩,他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给报刊投稿,结果班里有好几个学生在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文章。这对学生本人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对班里其他学生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实,金志浩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所强调的就是使用学习。他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就是应用性写作,他让学生写随笔、写散文等,把写的随笔、散文等寄投给报社、杂志社。可以说,学生这样的写作已经完全摆
17、脱了一般作文教学中的练习性写作,学生这样的写作有了真实的交流对象(编辑、报刊读者) ,也有了真实的写作过程(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等) 。一般作文教学中的练习性写作往往局限于三大练习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学生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它没有真实的交流对象,它也没有真实的写作过程。上海黄浦学校初一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做个人诗集尝试。具体做法,班里的学生把自己写的诗编成诗集,然后进行公开展示;让同学与语文老师来读,也让父母与其他学科老师来读,有的同学甚至把爷爷、奶奶,甚至亲戚、朋友都请来读自己写的诗;并要求这些读者在“读者留言”板上写下自己对所读的诗作的认识、理解与体会
18、。 4这里说的学生写诗拿来展示与前面所说到的学生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的情形是一样的,都是强调写作的使用学习。阅读使用性学习在中小学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学生课外阅读就是阅读的使用性学习(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应用到课外去阅读) 。相对阅读的使用性来说,学生在听说方面的使用性学习却少得多。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写作使用性学习,其实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较少的。总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与听说方面的使用性都还有待加强。结语:从大语文角度看,扩大语文学习范围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家更有理由相信:扩大语文的使用范围将更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将可能彻底摆脱语文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的困境。我们大家都应该清醒意识到:语文要从训练为主的教学转向使用性为主的教学,课标的编制者、教材的编写者、广大的语文教师都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可谓任重道远。参考资料:1顾黄初.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 (10):2.2潘新和“.写话” “习作”与“写作”辨证J.语文建设,2002, (2):15.3李海林.论真实的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 (5):1.4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