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熟悉原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取值范围,熟记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会用鲍林近似能级图排布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系的关系。熟悉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 四个量子数及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第二章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特征,会判断熔沸点相对高低; 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共价键的类型,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处理一般分子的成键及结构问题。会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掌握金属键的自由电
2、子理论; 掌握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的特征及其对熔沸点的影响。重点 共价键理论及其应用,分子间作用力, 晶体类型及其特征。,第三章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熟悉中心离子杂化类型与配合物空间构型的关系,会用磁矩判断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及空间构型。重点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第四章 了解物理量的表示方法,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分压定律;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术语,特别是状态函数的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的表达式U = Q + W; 理解反应进度、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fHm ,会用fHm计算rHm ; 了解熵的概念,会用标准熵Sm计算rSm ;
3、,了解吉布斯函数的概念,掌握吉布斯判据(用rGm而不是rGm判断反应的方向) 掌握rGm 的计算,两种方法: fGm 计算rGm ;rGm = rHm - TrSm 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会用rGm 计算rGm ; 平衡常数: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会计算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定义式),会判断平衡的移动(浓度、温度、压力),第五章 酸碱反应 理解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及酸碱反应的实质。掌握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及其常数。 掌握一元弱酸和弱碱、多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了解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了解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 掌握电离度及稀释定律。 理解分布系数的概念,掌握酸碱水溶液中
4、H+计算的最简式,能计算常见酸碱体系的pH值。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 重点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分布系数,酸碱水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缓冲溶液pH的计算。,第六章 沉淀反应 掌握溶度积规则 ,会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有无沉淀生成; 掌握分步沉淀及沉淀的转化;理解同离子效应;掌握溶液中其它化学反应对沉淀反应的影响(主要是酸碱反应) 。 重点 会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定量计算溶液中其它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第七章 配位反应 了解路易斯电子理论及硬软酸碱模型。 掌握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不稳定常数,逐级常数和累积常数。 掌握配合物的分布系数的计算
5、。 熟悉配位反应和溶液中其它反应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重点 配合物各稳定常数间的关系;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间的相互影响(即配位溶解)。,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的概念。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熟悉原电池的符号。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及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规定及意义。 掌握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浓度、酸度、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并能熟练地计算给定条件下的电极电势。 能熟练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次序。会用元素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及计算相关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重点电极电势及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题型: 判断题10分、选择题40分、填空20分、计算30分 第一到三章:40分 第四章:25分 第五到八章: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