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10-1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出题人: 王微微 审题人:姜睿 一、(21 分,每题 3 分)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A 敕造 ch 氓隶 mng 两靥 y 胳肢窝 B 踝骨 lu 悚然 sn 巉岩 chn 新正 zhnC 榫 头 sn 攥起来 cun 砯崖 png 阜盛D 吮吸 shn 暮砧 zhn 崔嵬 wi 嘈嘈 c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扪参历井 以手抚膺 百无聊赖 汗流浃背B 砯崖转石 群山万壑 瘦削不堪 直接了当C 弃甲曳兵 度长絜大 走投无路 兴高彩烈D 慢不经心 豪
2、言壮语 皮开肉绽 连声屏气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日前,一种新型环保电脑在一片热捧声中 ,消费者对此反应冷淡,问津者寥寥无几。(2)有关法规对 泛滥的网络语言发出“封杀令”,规定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3)文化传统观念 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A 面市 日渐 既然/从而 B 面世 日见 既然/ 因而C 面市 日见 既然/从而 D 面世 日渐 既然/ 因而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 铺张扬厉,在会上
3、公开批评。B 大家认为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和表示赞成。C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件骇人听闻 的事。D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充分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B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 -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D由于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生活的体验。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不过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出发、开始行动B.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动词,接近、靠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C. 蒙故业,因遗策 因:凭借、依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D.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弟子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祝福就选自呐喊。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5、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杜甫、李白等人,继承“ 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机制,自立新题,创立的诗称为“新乐府”。李白被称为“诗圣”,杜甫被称为“诗仙”。 .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唐代文学家。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过”在这里是动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每题 3 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 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6、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 否”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 -D士大夫之族 族:类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
7、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不拘于时,学于余D古之人不余欺也10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 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 今之众人”“士大夫”“ 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11-14 每题 3 分,
8、共 19 分)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 ,任器存于陌。公
9、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 ,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敝撤
10、:艰难的样子 乐:喜欢、乐意 康:大路11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招致,招纳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4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D委之百姓 委:任命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 B令国致乐不已徒行见公曰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公驱,及之康内 D晏子乃返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
11、退之。A B C D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 得不到救 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个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1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3 分)_ _ (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4 分)_ 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617 题。(共 8 分)春 雪 新 晴韩 愈 刘 攽新年都未见芳华, 青苔满地初晴后,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2、- 5 -二月初惊见草芽。 绿树无人昼梦余。 白雪却嫌春色晚, 唯有南风旧相识,故穿庭树作飞花。 偷开门户又翻书。16.试分析“都”“惊” 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 4 分)_ _ 1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4 分)_ _ 五、背诵(10 分,每空 1 分)18剑阁峥嵘而崔嵬,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千载琵琶作胡语,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望帝春心托杜鹃。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金石可镂 。 斩木为兵,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9-22 题。(共 19 分)父子之间的怯意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
13、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 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
14、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儿不拉土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6 -了?”父亲说:“ 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 “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几十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
15、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 ,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 像是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 12 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 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 10 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唯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
16、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 “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 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侯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1
17、9、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 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显在读者的面前。C作品通过“ 看庙”时“父亲惊奇”, “我也惊奇”, “父亲长叹”, “我也长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 怯意”。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 “背粪筐 ”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E文中倒数第三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
18、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 ”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20、在“唱戏”和“ 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分条回答。 (6 分)_ _ 21、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3 分)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7 -_ _ 22、对于父子之间的“怯意” 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感情存有隔膜;有人认为是文化教养存在差异;也有人认为是年龄地位的不同所导致的。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认识。 (6 分)_ _ 七、语言运用(4 分)23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 是
1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1)以红楼梦主语 (2)以曹雪芹为主语 八、作文(60 分)24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几年后,他的朋友们都以为它已经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索要这棵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还没有种下去呢。“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啊?” 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被太阳晒死。 ”那人回答说。“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排水沟啊!” 朋友们指点说。“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要求:
20、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思想健康,有真情实感;不少于 800字。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8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 .1D 2A 3A 4C 5B 6B, 7 B 二、8B 9D 10D 三、11D 12D 13C 14B15、将下列语句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3 分)晏子请求发放粮食给灾民,请求了多次,也没有被允许。(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4 分)请允许我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送给百姓,送多送少,送轻送重,就听您的命令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021
21、 题。(共 8 分)16.试分析“都”“惊” 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 4 分)“都”突出了新春已 到却还没有芳华的情景,透露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2)“惊”描摹出好不容易才见到草芽从而感受到春的消息,因此极为惊喜的神情。(每点 2 分)1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 (4 分)拟人。 韩诗:三、四句描写白雪飘飞穿过庭树的景象,“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可爱,赋予白雪人格化特征,其实是巧妙地展示了对春花浪漫望眼欲穿的渴盼心理。刘诗:三、四两句将“南风“ 人格化了,通过对南风的一系列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显现了南风调皮活泼可爱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流露出对久违的
22、南风满怀亲切喜爱 之感,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之情趣。五、18背诵略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3-24 题。19、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 E ) (4 分)CE。C 表现了“怯意” 不当,应为对父亲指点的领悟。 E“清幽宁静”不当,应为“凄清”;“对家乡的热爱”也不当,应为离愁。20、在“唱戏”和“ 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 ,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分条回答。 (6 分)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9 -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热爱 民间艺术;煞费苦心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每点 2 分,答出三条满分)21
23、、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3 分)写“我怕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与题目照应。22、对于父子之间的“怯意” 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感情存有隔膜;有人认为是文化教养存在差异;也有人认为是年龄地位的不同所导致的。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认识。 (6 分)真实、客观,言之成理即可。七、语言运用(4 分)23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1)以红楼梦为主语: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2)以曹雪芹为主语: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每小题 2 分,答案不唯一)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