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浏览题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又名国策、事语、短书、长书、修书等,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 33 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 12 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二、实词(1)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纳:接受。(3)修:长,这里指身高。 (4)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 23.1厘米。(5)日矢 丽:光艳美丽。(6)朝(zho):早上。(7)服(衣冠):穿戴(衣帽)。(8)窥:照。(9)孰:谁,哪个。 (10)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
2、比,谁更”(11)私: 偏 爱。(12)旦日:第二天。(13)孰:谁。 (14)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15)寝:睡觉。 (16)地方:土地方圆。(17)(面)刺:(当面)职责。谤,公开职责别人的过错。(18)谤讥:职责,劝谏。讥,谏。在这里指议论。(19)市朝:即公共场所。 (20)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21)间(进):间(jin)或。偶然。(22)期(j)年:满一年。(23)朝(于齐):朝见。(2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受蒙蔽而不明。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窥镜(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2)孰:孰与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同“熟”,仔细(5)善:
3、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王曰:“善。”(好,高明)(6)间:奉命予危险之间(中间)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又何间焉(参与)三、中心: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四、主要写法: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被蒙蔽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把家事与国事类比,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五、典型问题1.人物形象:邹忌是一个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思考,善于进谏,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对待别人,当妻妾客赞美他时,他能冷静思考,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的贤臣。齐威王是一个有魄力、有胆识,
4、善于纳谏,并付诸行动,懂得取信于民的开明君主。22.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现实意义: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邹忌的缺点错误。3.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是否有积极意义?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
5、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人接受,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委婉表达自己看法,定能达到预期效果。4.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对人对己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学会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5.邹忌的讽谏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从邹忌的讽谏方式中我认识到与人交往交流要充分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含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6.邹忌是怎样成功讽谏齐王的?邹忌采用了讽喻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为简明,把逆耳变得顺耳,委婉含蓄,又有较强的说服
6、力。7.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大治。六、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为何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8、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