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730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材料 1: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门类的新办本科专业,办学规模扩张速度很快,目前已有230 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02 年开办社会体育专业,依托本校体育学科的雄厚基础,提出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前提,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从高起点、创特色的角度出发,建设国内一流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建设,华南师大社会体育专业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等最具特色,专业建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论证,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培养运动休闲领域专

2、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并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运动与休闲学系,经过实践验证我们的前瞻性办学目标对全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起到引导作用;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填补了国内社会体育专业教材的空白,华南师大牵头出版了全国第一批社会体育系列教材; 形成学科建设为专业办学搭建平台,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互动关系,创建“社会体育国际论坛”为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共同平台,在学术发展上与国际同步,在办学上与国际接轨,已举办的三届论坛证明效果显著; 形成以运动休闲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教学导向、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以突出实践教育为教学理念、以更新知识结构和勇于创新为教师培养理念、以树立专业观念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

3、学生教育理念的办学理念,初步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四个教育阶段的办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已经居于领先水平,2006 年和 2008 年在全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一;2008 年作为召集人和召集单位负责全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制工作。社会体育专业建设项目是从 2002 年开始启动,历时 8 年,历经两轮培养周期,目前已经接近尾声。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我们的理念和经验对其他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把握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立足创新,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培养目标和办

4、学方向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门类的新办本科专业,1995 年开始试办,1998 年正式设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规模扩张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 年,我国已有 230 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涵盖了师范、体育、理工、农业、综合性等不同类别的院校。2002 年初我们开始筹备社会体育专业,赴天津、北京、武汉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发现我国社会体育的办学存在许多基本问题,如办学目标不清晰、人才培育规格不明确、教师缺乏、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环节、教学及管理模式陈旧、教材匮缺等,许多学校并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严重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的

5、建设和发展。我们深入研究了美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2发达国家及地区相关院系的资料,发现与国际上相关教育比较,国内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国内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由劳动型向休闲型过渡,运动、健身、休闲的多元化将是我国当代体育的重要特点,社会体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应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国内的社会体育专业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国际上一般统称为运动、健康与休闲学门,其中包含许多专业,例如:休闲运动、运动与休闲管理、休闲运动与健康、运动与休闲教育、户外活动等专业,不同的学校应有自己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国内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6、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 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薄弱,课程设置未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教材和专业参考书几乎为空白。我们通过对国内社会体育发展前景和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办学理念的理论研究,深刻分析了休闲理念在未来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运动休闲理念为主导的办学方向。勾画了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主要包括: 广东省的运动与休闲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健身、休闲、体育娱乐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在全国率先设立运动与休闲学系,体现展业特色,拓展专业领域,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和分析,研制了运动与休闲类专业课

7、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类、休闲运动类、休闲健康类和休闲管理类四个课程模块,将社会需求较大的体育舞蹈、健身健美、高尔夫球、网球等项目列入主修课程; 依托华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优势,重点进行专业教材建设,尽快填补国内空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专业教学为学科建设指引方向; 创立“社会体育国际论坛” ,搭建社会体育交流平台,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推进学术和教学互动发展;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实践教育,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将课程实践、专业见习和实习贯穿在整个教学周期中; 改变传统教师遴选制度,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我们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在 2002 年、2003 年和

8、 2007 年主办的三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和 2003 年“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引起全国同行的强烈反响,大多数兄弟院校一致认可我们的办学思路。办学思路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摸索,在我们的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第一个四年培养周期主要是检验培养方案效果和发现问题,在第二个四年培养周期中通过不断调整形成相对成熟的办学模式。2、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填补了国内社会体育专业教材的空白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工具,教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教材建设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初期的重要工作,2002 年我校卢元镇教授主编了社会体育专业第一本专业理论教材社会体育学 ,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教

9、材建设做出开创性工作。经过论证,我们认为依托我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雄厚实力和华师大综合性院校的学科综合优势,我们有能力克服困难主编急需的社会体育专业教材。2003 年,华南师大牵头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国内主要院校成立了“全国社会体育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 ,我校体科院杨文轩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卢元镇教授任副主任,胡小明教授、杨晓生教授、杨忠3伟副教授、吴东明副教授和经管学院吴超林教授任委员。经过精心准备和编撰,2004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教材 12 本,其中我校教师负责主编了 6 本教材,分别是:社会体育学导论 (卢元镇) 、 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 (胡小明) 、 体育赞助

10、导论 (杨晓生) 、 体育产业经济学 (杨晓生、吴超林) 、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杨忠伟) 、 体能训练 (吴东明) 。这些教材的编写出版,填补了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空白,为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 年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了健美操 (黄宽柔)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与职业设计 (杨忠伟) 。3、教学特色鲜明,形成了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教学导向、以突出实践教育为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教学导向是指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紧密结合岗位技能需要,避免出现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相脱节的现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在健美操专选课程中,学习内容以健身俱乐

11、部带操教练的技能要求制定,让学生掌握流行健身操、韵律节奏、带操语言和感染力等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以提高运动技能为主;在专业见习和实习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学习工作技能,通过专业人士的客座讲学和讲座、实地参观、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工作技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资格证书作为培养规格之一,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应用知识和技能培养。2007 年我们获得“体育特有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省级培训基地”的资格,我们有18 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公共理论培训教师和相关运动项目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目前已有部分学

12、生经考评获得了健美操、网球、健美和游泳项目的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他项目的培训和考评工作经逐步展开。突出实践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教学导向的教育方式体现,只有加强实践教育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转化成技能。我们把实践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而不仅仅限于最后一个学年。分课程实践、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三种形式,课程实践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技能性课程中;在 1-6 学期中每个学期设 1 个见习必修学分,共计 6 个学分,见习形式为参观体育产业部门、体育赛事体育志愿者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市场调查等;专业实习 3-6 个月,分自主实习和统一安排两种,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往往与就业挂钩。4、以综

13、合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形成了递进性的阶段培养方式,培养效果显著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经过摸索采用递进性阶段培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改进,培养效果凸现。按照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周期,我们按年度采取四个阶段培养方式,呈递进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四个阶段的主要目的表现为:第一阶段(一年级) 主要为基础知识和专业观念的培养阶段,除常规基础课程外,重4点进行专业思想和专业观念教育。社会体育是新专业,许多学生对该专业认识肤浅,容易感到迷茫,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导论” (必修课 1 个学分) ,以讲座的形式全

14、面介绍社会体育概况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体育产业部门,增强学生的专业感性认识。使学生们认识到树立信心,初步勾画出个人的学业目标和职业兴趣方向。第二阶段(二年级) 主要为个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基本安排在这个学年。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这些知识和技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学生形成的个体化知识是形成应用技能的重要基础。第三阶段(三年级) 主要为职业技能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个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职业应用技能。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主要为应用性课程,强调知识

15、的整合和运用能力,在部分课程中注入讨论、调研和实践环节,在体育营销案例分析 、运动会所管理 体育赞助导论等课程体现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学生要通过培训、考评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学生对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视。第四阶段(四年级) 主要为专业实习和个人职业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实习积累职业技能经验,具备岗位工作能力,从学生自然转型成一个职业工作者。由于在前三年学生已基本修读足够学分,除专业实习外,这一年度仅开设少量任意选修课,给学生充分的弹性时间。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就业。通过三届学生的摸索,我们初步形成了递进性阶段培养方式的主体框架,虽然还

16、有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和解决,但是从毕业生反馈和就业情况看,成果比较显著。5、搭建共享平台,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互动发展我们在筹备社会体育专业时发现各院校的办学比较封闭,缺乏一个与国际国内交流互动的“窗口” 。所以在 2002 年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同时,我们策划举办了第一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首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以运动、健身、休闲为主题,集国内外体育行政界、教育界和体育产业界的领导、专家和业界人士于一堂,共商社会体育的发展大计,体现了产、学、研三方的互动,这在国内社会体育界尚属首次,因而引起三个领域人士的广泛兴趣,会议邀请函一发出就得到社会的积极回应。首届论坛的收获出乎预期,主要表现在:从产业界的

17、热烈响应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人才的巨大社会需求;从产业界的演讲和交流中可以洞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境外学者的报告中得到了社会体育领域的最新信息和科研动向;从国内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中可以得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发。最主要的是产、学、研的交流可以形成一个互动支持网络,首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对我们确定办学理念和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004 年 7 月,我们与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联合承办了第二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 ,会议在美丽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 10 余名特邀嘉宾,与国内教育界、产业界的专业人士共 150 余人参加这一盛会。本届

18、论坛以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休闲体育时代建立全新服务理念,培5养专业精英人才。 ”为主题,围绕着“发展中国运动与休闲服务产业、培育中国的运动与休闲专业人才、倡导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报告。从本届论坛开始,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旁听了本届论坛,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专业认识,纠正了学习观念,上了一堂形象的专业教育课。2007 年 11 月我们举办了第三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新西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界和产业界共 130 多名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其中境外学者占 45%)参加。本届论坛的研讨内容开始向深层次拓展,首次进行了论文征集,共收集了 100 多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本届论坛的最大收获是汲取了诸多的社会体育前沿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到课程教学中,丰富了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目前“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平台,国际和国内人士十分赞赏华南师范大学审势度势,积极关注运动与休闲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理念,探索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之路,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