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口论文2.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072628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论文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口论文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口论文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口论文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口论文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反思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为人口的变化 ,这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第一个版块,是让同学们进入人文地理的开始篇,所以开头这一课有其重要的角色,其内容 有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三节,大纲主要要求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4、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5、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

2、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6.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7.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8.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9.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

3、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能够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在面对这么多要求时很难很好理解大纲的要求,尤其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三率之间

4、的关系,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时常感到困惑,我在想或许是同学们缺少认识的基础,而高中教科书的描述过于理论化,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入初中的教材的内容,颇有心得,叙述一二.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的和聚落里的第一节人口与人种,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的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这些章节的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学习人口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结合典型案例详细探讨。我们首先来看人口的数量变化,它的知识在于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重点在人口数量增长空间上的差异以及其成因,这一点在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人口与人种有提到过。当我们讲

5、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三率之间的关联时,可以借用初中的教法示意图。 有了这一幅图,就可以很好的示意三者间的关联,流入的代表出生率,流出的代表死亡率,缸中剩余的部分代表自然增长率,既生动又形象。在任教高一第三页降到 100 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教材上有这样一幅图为了能更好更生动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可借用初中教材第 65 页图4.3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倒金字塔形,可以更直观的告知学生人口爆炸增长,也理解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八年级讲到众多的人口第 11 页图 1.9 我国人口的增长,我们在讲到 100 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时,可灵活的讲我国人口的增长结合起来,从而深入理解在国际形势下,我国人口

6、增长特点,历史,同时在讲到人口增长模式其转变示意图时。也可结合这幅图,了解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人口增长模式,从而理解国家的计划政策,激发爱国热情。在 67 页提到了人口问题,人口爆炸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初中教材有 4 副较为直观的图:交通阻塞,居民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图 4.7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图 4.8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漫画: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要去城里打工这些图片都可以直接再次拿到高中课堂上来,有利于理解环境承载力,城市化中的推力 ,拉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何讲好,我们在讲授时若能联系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以旧带新,会事半功倍。初中知识较感性而高中知识较理性。两者相互结合,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