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071848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徐采霞2007 年 9 月第一稿2008 年 9 月第二稿2011 年 2 月第三稿2011 年 9 月第四稿2013 年 2 月第五稿参考书目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复旦大学4、盛炎语言教学原理 ,重庆出版社5、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外研究出版社6、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中山大学出版社7、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北语出版社8、黄锦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 ,北大9、吕必松对外汉汉语教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语言基本知识与

2、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 、外语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2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

3、学的全过程;(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母语(Mother tongue)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4、外语(Foreign language )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3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三) “语言教学 ”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2)教学内容A. 学习语言四要素

5、: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四)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1)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2)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

6、的原则。(3)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4合的原则。(4)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5)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6)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1、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实现频率。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听说读写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D.交际策略:解释、

7、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 =语言知识 2. 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 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5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的技能 3. 语

8、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1)初创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 60 年代初)1950 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 6 人授课。2)巩固和发展阶段(60 年代初60 年代中)1962 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1964 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65 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3)

9、恢复阶段 (70 年代初70 年代后期)1972 年 10 月,北语恢复,1973 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4)蓬勃发展阶段(70 年代末至今)1987 年 7 月,组成“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常设机构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20 世纪 70s 下半期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学历教育:本科:1975 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 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 ;1983 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硕士:1986 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 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博士:1997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

10、言学” 博士。6刊物1979 年 9 月, 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87 年 9 月, 世界汉语教学 ,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96 年选择)师资1983 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 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1997 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 (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博士学位点。(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1)初创阶段(50 年代初60 年代初)1958 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

11、外汉语教材)2)改进阶段 (60 年代初70 年代) 1977 年 汉语课本 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 3)探索阶段(70 年代初80 年代初)1980 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4)改革阶段(80 年代至今)1981 年出版 实用汉语课本 。(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组成: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3-1.语言学7(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

12、能。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3-2.心理学为什么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之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2、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A. 注意: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B. 知觉 :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C. 记忆: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D. 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2)语言学习跟

13、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A. 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从整体上审视。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 错误较少。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8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B. 情感因素a.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b. 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

14、恶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3-3.教育学(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测试。上层结构:教学原则。A. 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B. 教材选用: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C. 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 )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学习应是创造和发现式活动; 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第一讲要点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与任务2、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目的语。3、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区别4、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5、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6、了解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成就。7、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