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五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高 一 语 文 出题人: 张 宇 时间:2018.05.14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2 题。 (6 分)村 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
2、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34 题。 (6 分)新 沙 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3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C.渤海岸边形成
3、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4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3 分)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 )三、读下面的诗,完成 56 题。 (6 分)红 梅 苏 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3 分)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 ,不肯随“春” ,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 ,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9 题(12 分)夜游宫
5、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 、 “猜想”的意思。C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 “漏声断”中“断” ,是断断续续的意思。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
6、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 、 “寒灯” 、 “漏断” 、 “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9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 分)五、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2 题。 (12 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
7、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10.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1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4 分)1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 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 (8 分)柳
8、堤 明金 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 “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 “飞燕” “风暖” “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14.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 ,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5 分)A
9、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元杨维桢燕子词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濬都城春日 )太原五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高一语文答卷纸(20180514)选择题(18,10,13 题,每题 3 分,14 题 5 分,共 3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10 13 14 得分答案9.(6 分)相同点:不同点:11.(4 分)12.(5 分)高一 2018.5.14 语文月考答案
10、1.B 2.D 3.D 4.C 5.C 6.A7.D“断”是“滴断”的意思。8. C “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 ,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 “雪” “笳” “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9.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 分)10.D(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11.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
11、,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 (4 分)12.达观、豪迈的胸怀 “波神留我”、 “露宿何妨”、 “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13.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 ,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 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 “风暖落花轻” 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14.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 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 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 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 ABC 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