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060220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2018.0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太原五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高 三 语 文出题人:赵明生 韩姝花 李舲 柯峻 陈洁 翟琳 刘勇 梁雅敏 (2018.5.25)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因此,每一种消费

2、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另一方面,

3、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

4、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

5、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双方各有优劣。B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因而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C在消费习惯上,中国侧重于外在气质,这有其合理性,正如西方侧重于宁静与优雅一样。D中西方在消费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不对等的,大致说来,西方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指出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

6、存在不同,但不分优劣。B在第二段里,作者通过详细举例进行对比论证,分析准确深刻,说明了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C第三段论述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涉及文化传播、精神思想、消费观念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现状。D全文主要采取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从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自然明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B中西方的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西方一些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

7、“普世价值” 。C消费方式是多方面的,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要具有理性认识,不应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D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想避免西方不正确的消费理念,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边地老人谢友鄞我浪迹辽西边地,对老人满怀敬畏。一溜儿老头,撒蘑菇似的蹲在墙根下,晚春了,仍穿着青棉袄、抿裆裤,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在边地,光阴流得很慢,但他们还是会死的。死了个老人,比死了个年轻人更让我难过。一个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突然两腿一蹬,走了。这怎么受得住?年轻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时候就

8、轻松多了。房东老爷子家,墙上挂排猎枪,棚顶吊盘巨大的蜘蛛网,颤悠悠垂下,又悠悠然缩回去。蜘蛛结网几十年,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摆的阴阳八卦,它盘踞在八卦图中,占卜着吉凶祸福,世事沧桑。老爷子带人伐树,那是棵树王。根部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汉子们唬得变色!老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褂,朝山坡下忽悠一甩,树王误以为是人,顺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打头的吆喝:齐步走啊!众人和:嘿!杠夫们奇怪,咋这般死沉,别扭?左边四位用右肩扛,左膀叫大肩;右边四位搁左肩扛,右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右腿都抬右腿。谁迈错一步,被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棱,能

9、把对面杠夫的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眼瞅一个小伙计小肩塌软,小脸蜡黄,气喘吁吁,脚飘得要跟不上了。打头的感觉出来,急出满脸恶汗,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却不敢嚷叫不敢骂。老爷子犹如下山虎,猛扑上去,托住伙计的杠头,挺起腰杆,瞬时,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胸腔深处吼出一声:迈左腿呀!嘿!杠夫们得救似的叫出来!老爷子背起猎枪,看山护林。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住阳光,羽肋白骨分外清晰。鹰影落在地上,像一只蝙蝠。老人皮肉皴皱,硬得像穿山甲。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蝠” 。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挡道,就甭开枪。我说:咋?老爷子说: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

10、日子。我说:可不,人和野物,日子和日子,是连在一起的。我学会了拍马屁,拍别人的马屁,拍自己的马屁;装孙子,装重孙子。一个城里人,在乡下便如鱼得水了。老爷子蹲在岗尖吃晌午饭了。老人头发、眉毛、胡须如雪,敞胸袒乳,露出牛皮鼓似的肚子。牙没了,两手逮住大饼子,像老鼠将食儿拖进黑洞,搁牙帮嗑,眯缝眼睛,腮帮抽搐,满脸皱纹活了。他突然抬起头,盯住我,问:春秋战国时,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戏,百鸟争鸣。曹操东征到辽西,须派工兵伐木开道。森林哪儿去了?更古远,这儿是海。船中载满逃生的人,船下还有更多的落水者,抓挠船帮,拼命朝上爬。船剧烈摇晃起来,一个人也容不得了。否则,船上船下的人,将同归于尽。一位满头雪白的

11、老兵挺身站立,拔出军刀,在船舷上乱砍。鲜血激溅,数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舱内,水里的人张扬着光秃秃的血手,呼儿唤女,哭爹叫娘,下饺子一样沉了下去老人泪水横流:船载满乡亲们开走了,白雪满头的老兵,一头扎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我说不出的震撼!我把常年浪迹的神秘边地,视作第二故乡,老人深沉地一笑:什么叫家乡?你在这儿生活过,不管你生活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出生,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实实在在的亲人埋在这里,这儿才是你的家乡,你才刻骨铭心地永远不会忘记它!啊,边地老人!(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9582000,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中的辽西故事,在谢友鄞散淡从容的字里行间,带着边地特有的风情,“老人”二字蕴含岁月厚重的沉淀感与沧桑感。B.“一溜儿老头的庄稼人”一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简洁明了的白描交相辉映,极富表现力,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C.房东老爷子看山护林,对于猎杀动物自有一番理论,乍听简单,细思却不失深奥,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大智慧。D.小说的作者写边地故事时,写了边地远古的传说和历史大背景,可见是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造就了边地的文化和历史。5.小说中的房东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 分)6.小说以“边地老人”为题,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

13、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马寅初:兄弟我很硬朗堂堂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讲话这样开头:“兄弟我今年 73 岁”其后他大讲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冷水浴的乐趣,甚至在火车上也必弄桶凉水来冲洗, “凉水一激,汗毛孔里的泥垢就出来了。 ” 这是北大老校友回忆当年初入北大,听马校长讲话时的情形,他们的感觉是“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情和不加修饰的直率。 ”而他们看见马校长,第一印象是:“身体出奇的棒,当时他年已古稀,虽然鹤发稀疏,却有红润的童颜。他仍常常在假日到西山去爬山,还常年坚持洗冷水澡,在北京冬天那寒风刺骨的河岸上,老人家光着身子往冷水里跳。 ”马寅初的儿子马本寅告

14、诉记者,父亲 1961 年以八十高龄回故乡嵊县视察,由于洗冷水澡而患上肺炎,才终于停止了这个习惯。此前,北大开大会批判马寅初,会议开始了很久,他不来。派人去“请”来了,他搬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自若。台下有人喊口号,他很镇静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不管多冷的天都不怕。现在天气并不冷,给我洗热水澡,我就更不在乎了。 ”马校长搬张椅子坐在台上讲桌旁的场景,北大师生并不陌生。遇有领导人或文化名流来校讲演,他常常这样,以便随时和主讲人交流。一次,国家体委某副主任来北大讲话,按常理,马寅初不用陪同,可他不但往讲桌旁边一坐,而且不断插话,越说越有劲,最后干脆喧宾夺主地批评起一个人来,说这人不爱体育锻炼,

15、身体很差,这样重要的会议他竟然不来听讲。被批评的是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有当时在场的学生回忆,马校长这番背后的“人身攻击”让大家哑然失笑, “眼前浮现翦教授那清瘦、文弱的身影,再看看马校长壮硕的姿容,也真感到马校长的话有点道理。 ”当年,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论 ,马寅初却拒不检讨,坚决不写检讨文章,照常笑眯眯地出入北大燕南园住所, “圆圆一张脸像弥陀” 。所以董桥曾撰文, “让今人学学马寅初的硬朗” 。这种“硬朗”自然存在于北大学生的回忆中:“马校长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让他屈服,没门;逼他自杀,妄想!”在 1958 年屡遭点名批判期间,马寅初说:“我总想以行动教育学生,

16、我总希望北大的10400 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 ”1960 年,在“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中,这位不妥协的学者终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撤离燕南园,回到东总布胡同的旧宅。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不能再公开发表文章。从此,马寅初在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上消失了。马寅初曾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家里很冷清,很少有人来拜访。但在如此境况中,马寅初根据大量的农村实际调查,写出 100 万字的农书 。他坚信“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 。孰料“文革”开始,马寅初不得不痛下“与其让别人烧,不如自己烧”的决心,整整一藤

17、箱,几十卷的农书手稿,在作者亲手点燃的火中灰飞烟灭。马寅初的硬朗由来已久。1927 年北大校庆时,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研究者称,马寅初在 20 世纪 50 年代“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与“北大之精神”若合符节。有一本关于北大校长的书,写马寅初的那篇,标题赫然是“为真理而死,壮哉!为真理而生,难矣!”(转自北方新报2012 年 3 月 19 日,有增改)7.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8、. 马寅初常年洗冷水澡,身体素质极好,年逾古稀,却鹤发童颜,仍能爬山。B. 人都有软弱的时候,马寅初烧毁农书手稿虽然让读者看到了他软弱的一面,但恰恰让传记更具真实性。C. 本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正面刻画了马寅初的动作和语言,也通过别人的评价侧面刻画了马寅初的形象。D. 本篇传记表现传主马寅初最突出的特点是硬朗,表现了一代学者马寅初坚强可敬的人格,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敬仰。8.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在批判大会上,马寅初应对泰然自若,表现了他对这场运动的嘲讽、蔑视,以及面对打击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B马寅初在一次报告会上喧宾夺主地批评历史系主任翦伯

19、赞教授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作者记叙这件事,意在说明马寅初是一个爱护身体,注重体育锻炼的人。C 农书是马寅初的心血之作,但在文革之初,马寅初亲手将其烧毁,无奈对社会现实做出了妥协。D马寅初认为,人总会遇到困难,这时应该知难而进,这源于他在北大工作时受到了“北大之精神”的影响。E.作者截取了文革前后马寅初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来描述他的形象,遵循了“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文学创作原则,将文学性和历史性巧妙地结合。9.马寅初的“硬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张国维,字玉笥,东阳

20、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进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灾,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

21、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

22、、于潜等地,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节选自明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B.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C.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D.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

23、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B.“漕运”是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C.“献俘”是一种军礼,军队凯旋,向皇帝敬献战俘,以示战功。D.“檄”是一种重要文书,其用途主要是任命各级官员、征召晓谕或声讨揭发罪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国维不畏强权、心系国事。在刑科给事中任上,弹劾魏忠贤的同党,还陈奏了关乎国家的政事,其忠诚为国之心可鉴。B.张国维忧患国事、善于用兵。流贼侵犯

24、桐城,官兵覆没,国维一夜之间须发变白;流贼围攻多地,国维调度有方,最终保全诸城。C.张国维治灾有功、心系灾民。下辖之地有灾情,他为民请命,还筑城、建塘、修堤,因这些举措,山东闹饥荒时,救活了不计其数的灾民。D.张国维全力抗清、宁死不降。他联合多位将领,打算与清军打持久战,顺治三年, 诸军缺饷溃败,张国维看局势难支,就作绝命词后赴水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进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 (5 分)(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

25、-15题。访中洲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 ,先向水边看白云。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雨纷纷扬扬的落下,访者踏雨来到竹门前只见荷花得雨而清香透彻、亭亭玉立,美不胜收。访者“踏雨访友”有如“雪夜访戴”之志趣。B丝雨香花,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岫的茫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C “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既可以拟写挺举的荷叶之形,也可以看做是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绡之状。D “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 “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

26、未暇论奇字” ,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E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诗人借茂竹篱门、荷香紫绡、清水白云的清雅环境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5 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出人到中年但尚有豪放胸襟的诗句是“_,_,_!”(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两句表明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决心要振作精神

27、,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这个网络直播风生水起的时代,催生出了很多直播平台,多样的直播形式也无孔不入,被运用到各个互联网领域中。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投诉受理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这种名贵的兰花原产地是欧洲,以前国内是绝无仅有的,直到二十年前才有植物学家从欧洲引进种苗,利用温室育活了第一株。在处理

28、群众问题时必须保持耐心,不厌其烦地向群众解释,绝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对群众不理不睬。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大葱是常见的食材,但大家平时吃葱却有个误区,即喜欢炒、水煮或者油炸,这样一来,葱绿中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消耗殆尽了。B.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后,身在美国的黄家驷拒绝了高薪聘请,不为优厚待遇所动,毅然回到了祖国,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C.山西省通过大量的贴民意、暖民心的宣传教育,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得到宣传,也促使经营者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我们遇到“订金一律不退

29、”之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投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 分)A.他在路上巧遇好久不见的好友,情不自禁地上前拥抱,说道:“久仰,久仰!” B.李明经过三年高中的学习,回到故乡,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啊!”C.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D.我搬迁新居时,老秦前来做客说道:“奉赠对联一副为补壁。 ”那对子上写的是: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6 分)AlphaGo(阿尔法狗)用“

30、深度学习”下围棋,其实它并不知道什么叫布局定式、什么叫飞、什么叫断。在机器的眼里只有图,只有一张图往下一张图演化时胜负的概率,数据量越大, 。人工智能和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用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却完成了 。所以人工智能不是在模仿人, ,最后赶上甚至超越人。21.下面是某班级针对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进行辩论赛的辩题:正方论点:“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好事。反方论点:“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是一件好事。请你代表反方针对下面给出的正方辩手的辩词写一段辩词,100 字左右。 (5 分)正方辩手:“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拒绝成长,就像每个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动

31、。成长无所谓好坏,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人类的青少年期长于所有的其他动物,正是为了建立成长中的主观世界。可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总有一道沟。掉进去,是挫折;爬出来,是成长。我们讨厌这沟,我们讨厌那将我们打击得粉碎的东西,可是当我们把这碎片拾起、放进自己心中时,我们复杂了,成长了。当然,你可以选择在被击碎之后坐地哭喊,因为你讨厌拾起那些碎片,可这对你来说是件好事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万物皆有裂痕。但那又怎样?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反方辩手: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某中学举行建校 110 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

32、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 ,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 。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三位校友总结的成功经验,你认为谁的看法更能引起你的共鸣?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2018 学年度太原五中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18.5.25)1正确的是 D A原文有“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的话。B因果关系不恰当。另: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

33、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看, “很难改变”这一观点也不正确。C这是两种不同方面的消费习惯,一是从服饰消费习惯讲的,一是从饮食环境方面讲的。2B(第二段里的论证,不够详细,深刻也谈不到,还少了“某种场合”的限定。对比也并非是为了证明“某种消费习惯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 )3B 前后句逻辑混乱,不存在因果关系。4、D 边地的文化和历史造就了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 5、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从老爷子对悠悠哉盘踞了几十年蜘蛛网、对传说中树王精的报仇和对猎杀猎物的看法可以看出:敬畏自然,有生存智慧。对人事有豪气能担当。在危险关头,替小伙计托住杠头,救了杠夫们。对生命或生存有深沉的领

34、悟。对辽西历史的追溯和对家乡深沉的理解。(答出第 1点给 2分;第 2点、第 3点各占 1分,答出 2点给 3分)6、环境方面:“边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辽西边陲,“老人”点明人物的年龄特征;奠定了一种沧桑厚重的情感基调。情节方面:作为文章的线索,“边地老人”贯穿全文,从边地现实生活到久远历史的回顾。主旨方面:空间边缘和生命终点,双重“尽头”并举,凸显对辽西老人生存状态的关切、敬畏,引起读者思考。(每点 2分,答对 3点给 6分)7、B(烧毁手稿并非表现马寅初的软弱,亲手点燃,不愿别人去烧毁恰恰是他硬朗个性的表现。 )8、AE (B 意在表明马寅初的硬朗个性,直言不讳,旗帜鲜明反对自己不认

35、同的事情。C 烧毁农书是无奈之举,但并非对社会现实的妥协。D 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若合符节” ,这只是说马的精神与北大精神相合,并没有说是受到了北大精神的影响才形成的)9、 “硬朗” ,指身体上的硬朗,年已古稀,鹤发童颜;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上的硬朗,不加修饰的直率,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勇气,坚持真理的执着。表现在如下方面:直言批评翦伯赞不锻炼,不来听体委副主任的讲话。北大开会批判他时,他搬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自若;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论 ,马寅初却拒不检讨,坚决不写检讨文章,照常笑眯眯地出入北大燕南园住所。在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后,根据大量的农村实际调查,写出 100

36、万字的农书 。他坚信“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 。1927 年北大校庆时,他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20 世纪 50年代,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10.D11.D【解析】 “檄”任命各级官员的说法不恰当。12C【解析】救活山东灾民主要原因是任工部右侍郎时疏通了漕运。13.(1) 国维升任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后,他更加恳切(严厉)地上书规谏弊政,之后升任了太常少卿。 (“进” “规” “切”各 1分,句意 2分)(2)进谏的人诋毁张国维,张国维就被免除职务,不久关进监狱。皇上考虑到他治河有功,他才得以释放。 (“诋” “寻” “念”各 1分,句意 2分)14 B(是否与友人

37、一起看云,不确切;不是“完全忘了”而是“无暇顾及” 。 )C(“拟写挺举荷叶之形”错) (一项 2分,两项 5分)15 “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雅隐逸之士。 (1 分)从出访时间看,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别样的率性;从出访目的看,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 , “论奇字”已算“无事忙” ,非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从出访情形看, “访者”到来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自由。 (3 分)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 (2 分)16.

38、(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7.【答案解析】D 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 。亦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使用错误。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修饰对象不当,是人而不能是生活。使用错误。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使用正确。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使用正确。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不合语境,使用错误。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与“不胜其烦”区别。使

39、用正确。进退维谷与进退两难的区别18.【答案解析】D;A 项语义重复, “殆”与“基本上” ;B 项语序不当, “不为优厚待遇所动,拒绝了高薪聘请” ;C 项成分残缺, “关于”前加“使” 。19.【答案解析】D 项;A 项“久仰”改为“久违” 。B 项“南冠” ,是俘虏的代称。C 项“殷切期望”不合身份。D, “补壁”本是一个谦词。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一词以示谦,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20.胜的概率就越高(或“它的水平就越高” )同样复杂的工作(或“更复杂的任务” )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而是抄了一条它自己熟悉的近路” )21. (先摆明观点,

40、再进行论证,抓住对方漏洞进行批反驳。 )22、作文参考立意三位知名校友所说的话各有侧重点:第一位校友“要做别人不做的事”强调的是勇气、挑战、创新;第二位校友“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强调的是兴趣、自主、独立;第三位校友“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强调的是适应、责任、坚持等,据此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参考译文: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升为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些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之后,陈述时政五事,庄烈帝没能全采纳。国维升任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后,他更加恳切(严厉)地上书规谏弊政,之后升任了太常少卿。七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41、、安庆等十府。这年冬天,流贼进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正当壮年,一夜之间须发一下子变白。第二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赶赴救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卫着桐城没有被贼寇攻下。贼人就攻打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而死,贼人进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张国维到了那里,解除了桐城之围。派遣守备朱士胤赶赴潜山,把总张其威赶赴太湖。十二月,各个城池都得以保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到士大夫心。属郡受灾,就为他请命。修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设苏州九里石塘和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缮松江捍海堤,疏浚镇江和江阴漕渠,都做出了成绩。升迁为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年有大旱,水漕河流干涸,国维疏浚各个水道来通

42、漕运。山东发生饥荒,赈济救活的穷苦百姓不计其数。十四年夏天,山东盗贼作乱,改任兵部右侍郎兼管淮、徐、临、通四镇兵马,保护漕运。大盗李青山有数万人,占据梁山泺,派遣他的党羽分别据守韩庄等八闸,运输通道被梗阻。周延儒应朝廷征召北上,青山拜见他说,他是率领众人保护漕运,不是作乱。延儒许诺向朝廷进言,授予他官职。但是青山居然截断了漕运船舟,大肆焚烧,掠夺逼迫临近大清。国维整合所率领的兵马攻击,使他们投降。向朝廷进献俘虏,把他们在市场上处死。兵部尚书陈新甲被关进监狱,皇帝征召国维替代他。恰逢开封被攻陷,河北震动,上书防河数策,帝都予以采纳。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京城周边,国维命令赵光抃在螺山抵抗,八总兵之师都溃败。进谏的人诋毁张国维,张国维就被免除职务,不久关进监狱。皇上考虑到他治河有功,他才得以释放。南都倾覆,过了一个月,潞王在杭州监国,不过数日出来投降。国维接连收复富阳、于潜等地,联合方国安和王之仁、郑遵谦各营,作为持久的计策。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因缺乏军饷溃散。六月,国维知道情势不可支撑,写了绝命词三章,跳河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