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Linux 实验手册.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05745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 实验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Linux 实验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Linux 实验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Linux 实验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Linux 实验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Linux 实验手册补充实验步骤很详细 Linux 重于练习和动手一 Linux 安装注意磁盘分区二:用户简单操作:1、 添加用户 u1 和 u2,并分别设置口令#useradd u1 passwd u1#useradd u2 passwd u22、 查看/etc/passwd 及/etc/shadow 文件内容,以确定两个用户以建立#ls -l /etc/passwd#ls -l /etc/shadow3、 查看/home 目录下是否有 u1 和 u2 目录#ls-l /home4、 以 u1 用户身份登录#su u1三:文件及目录操作:1、 以 u1 用户身份登录后,显示当前目录位置$p

2、wd2、 在 u1 目录下创建两个目录,分别为 dir1 和 dir2$mkdir dir1 dir23、 进入 dir1 目录用 vi 创建两个文件,文件名分别为 test1、test2$cd ./dir1$vi test1 :wq!$vi test2 :wq!4、 分别用 cat、less、more 命令查看 test1 和 test2 文件内容$cat test1$more test2$less test1 q5、 进入 dir2 目录用 touch 创建两个空文件 test3、test4$cd /dir2$touch test3 test46、 将 dir1 目录下的 test1 文件

3、复制到/tmp 目录下$cd /dir1$cp test1 /tmp7、 查看/tmp 目录下是否有 test1 文件$ls -l /tmp8、 将 dir1 目录下的 test2 移动到 dir2 目录下$cd /dir2$mv test2 /dir29、 查看 dir1 目录下的文件$cd /dir1$ls l 10、 查看 dir2 目录下的文件$cd /dir2$ls l 11、 删除 dir1 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cd $rm rf dir112、 分别查找/根分区下是否有 test1 与 test2 文件$find / -name test*13、 删除 dir2 目录及目录下

4、的所有文件$cd $rm rf dir2四:设置文件或目录权限:1、 以 root 用户身份登录$su root (输入密码)2、 用 ls l 命令显示/tmp/test1 文件权限(抄录显示行并详细指定其表示含义)#ls l /tmp/test1- rw- rw- r- 1 u1 u1 34 12 月 29 22:24 /tmp/test1文件 属主权限 属主权限 其它用户权限 属主名 属组名 文件大小 创建日期 文件名称3、 将/tmp/test1 文件的属主改为 u2,权限为读、写、可执行;属组改为 u2,权限改为只读;其他用户无任何权限。#chown u2:u2 test2#chmo

5、d 740 /tmp/test14、 以用户 u2 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 文件内容(用 cat 命令) ,内容是否可见?#su u2$cat /tmp/test1 内容可见5、 以用户 u1 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 文件内容(用 cat 命令) ,内容是否可见?#su u1$cat /tmp/test1 内容不可见五:用户与组高级操作:1、 添加一个新用户 u3 到 u2 组。$su - root#useradd g u2 u3#passwd u32、 以用户 u3 的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 文件内容(用 cat 命令) ,内容是否可见?#su u3$ca

6、t /tmp/test1 内容可见3、 将已有用户 u1 添加到 u2 组(gpasswd a u1 u2) 。$su root#gpasswd a u1 u24、 以用户 u1 身份再次登录,查看/tmp/test1 文件内容(用 cat 命令) ,内容是否可见?#su u1$cat /tmp/test1 内容可见5、 删除用户 u1$su root#userdel r u16、 手工删除用户 u3(用 vi 分别打开/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 文件,将用户或组的对应行删除;用 rm 命令删除 u3 用户个人主目录/home/u3;)#vi /etc

7、/passwd 删除最后一行关于 U3 用户的账户记录信息#vi /etc/passwd 删除最后一行关于 U3 用户的密码记录信息#rm rf /home/u3 六:挂接光驱(/mnt/cdrom=/media/cdrom 这样去理解)1、 插入光盘或设置虚拟机光驱指定到一个 iso 光盘镜像文件2、 进入/mnt/cdrom 目录(目录已存在,否则需创建) ,查看是否有文件#cd /mnt/cdrom 没有此文件或目录#cd /mnt#mkdir cdrom#cd /mnt/cdrom#ls 无文件3、 退出/mnt/cdrom 目录#cd4、 将光驱/dev/cdrom 挂接到目录 /m

8、nt/cdrom 上#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5、 再次进入/mnt/cdrom 目录,查看是否有文件#cd /mnt/cdrom #ls 光盘已挂载上,可以读取文件6、 退出/mnt/cdrom 目录#cd7、 卸载光驱(解除挂接)#umount /mnt/cdrom8、 进入/mnt/cdrom 目录,查看是否有文件#cd /mnt/cdrom#ls 无文件七:Vi 编辑器的使用自由练习举例:更改 linux 的启动顺序修改 inittab 配置文件#vi /etc/inittab修改以此行:id:5:initialization.(3 为

9、文件界面,5 为图形界面)末行模式使用 wq 保存退出#reboot 重新启动验证八关于 SHELL 的实验查看当前账户所使用的 SHELLrootlocalhost # echo $SHELL/bin/bash查看系统所有的 SHELLrootlocalhost # more /etc/shells/bin/sh/bin/bash/sbin/nologin/bin/ash/bin/bsh/bin/ksh/usr/bin/ksh/usr/bin/pdksh/bin/tcsh/bin/csh修改 XIE 账户的 SHELLxielocalhost $ chshChanging shell for

10、 xie.输入账户密码Password:输入修改为的 SHELLNew shell /bin/bash: /bin/bshShell changed.重新登入验证xielocalhost $ su - xiePassword:查看其 SHELL$ echo $SHELL/bin/bsh修改成功九如何限定用户登录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 PASSWD 配置文件rootlocalhost # vi /etc/passwd将下列项heng:x:501:501:/home/heng:/bin/bash修改为heng:x:501:501:/home/heng:/sbin/nologin保存退出:wq!切换

11、为 HENG 账户登录验证rootlocalhost # su - hengThis account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无法登入,修改成功十修改全局环境变量配置文件(profile)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 PROFILE 配置文件rootlocalhost # vi /etc/profile在配置文件的未行添加如下内容LINUX=“I LOVE LINUX“echo $LINUX保存退出:wq!切换为 XIE 账户登录验证rootlocalhost # su - xieI LOVE LINUX可以看到添加的内容,修改成功十一修改主提示符账户主提示符状态下修改

12、 PS1 变量值即可修改主提示符,如下xielocalhost $ PS1=“主提示符已按要求修改成功五.使用命令历史记录的相关命令查看当前状态之前所有输入命令的历史记录history1 head -3 /etc/passwd2 su - root3 su -4 exit5 exit6 PS1=I LOVE LINUX7 PS1=“8 history保存命令历史记录到指定的文件history miji.txt查看存储目录为当所目录lsafile miji.txt查看文件内容,存储成功cat miji.txt1 head -3 /etc/passwd2 su - root3 su -4 exit

13、5 exit6 PS1=I LOVE LINUX7 PS1=“8 history9 history miji.txt清除当前状态下所有输入的命令历史记录history c查看验证,清除成功history1 history十二 .修改环境变量 PATH 值,以保证在所有目录下能够运行指定的脚本程序使用 VI 编辑器新建脚本文件rootlocalhost home# vi aaa编辑脚本文件的内容如下#/bin/bashecho I LOVE LINUX保存退出:wq为脚本文件添加可执行权限(文件所有者 )rootlocalhost home# chmod u+x aaa查看脚本文件的权限,添加成

14、功rootlocalhost home# ls -l总用量 3028-rwxr-r- 1 root root 32 1 月 8 20:45 aaa在当前目录执行脚本文件rootlocalhost home# ./aaaI LOVE LINUX!切换目录rootlocalhost home# cd再次执行脚本文件,提示为”BASH 中找不到命令”rootlocalhost # aaabash: aaa: command not found修改环境变量 PATH 的值rootlocalhost # PATH=$PATH:/home查看环境变量 PATH 的值,/HOME 目录已添加rootloca

15、lhost # echo $PATH/usr/kerberos/sbin:/usr/kerberos/bin:/usr/local/bin:/bin:/usr/bin:/usr/X11R6/bin:/home/xie/bin:/home非/HOME 目录下再次执行脚本文件如下,修改 PATH 值成功rootlocalhost # aaaI LOVE LINUX!关于服务的搭建再此只是补充实验,把服务搭建起来而已,具体服务的维护和修改配置为二期内容十三搭建 FTP 服务A安装 VSFTPD 软件包查看软件包安装情况rootlocalhost # rpm -q vsftpd挂载 LINUX 光盘,

16、以备安装相关软件包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进入光盘内相关目录rootlocalhost /# cd /media/cdrom/RedHat/RPMS安装 VSFTPD 软件rootlocalhost RPMS# rpm -ivh vsftpd-2.0.1-5.EL4.5.i386.rpmB配置网络环境rootlocalhost # netconfigC启动 FTP 服务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restart客户端验证十四搭建 WEB 服务1安装 apache 软件解压软件包rootlocalhost # tar zv

17、xf httpd-2.0.61.tar.gz2.进入解压后的目录rootlocalhost # cd httpd-2.0.61执行 configure 命令完成程序编译前的配置rootlocalhost httpd-2.0.61# ./configure -prefix=/home/xie/httpd(已有此目录,没有新建)3.使用 MAKE 命令进行程序的二进制编译rootlocalhost httpd-2.0.61# make4.按设定好的路径将已编译完成的应用程序安装到目标目录rootlocalhost httpd-2.0.61# make install5.查看 WEB 服务的端口信息

18、rootlocalhost # netstat -ant |grep 806.关闭原 httpd 服务默认使用的 80 端口rootlocalhost # service httpd stop7.启用新的 WEB 服务端口rootlocalhost # apachectl -k start客户端验证十五:Linux 系统下配置 telnet 服务A配置系统的网络环境(IP 地址等相关信息)配置 IP 地址及网关等#netconfig配置完成后激活配置#service network restartB.配置 telnet 的配置文件进入 telnet 配置文件的相关目录#cd /etc/xine

19、td.d配置此目录下的 telnet 文件#vi telnet修改修改 disable 值为 no末行模式使用 wq 保存退出激活配置#service xinetd restartC远程连接端验证(windows 系统)运行 cmd 使用 telnet 192.168.1.105 进行连接十六:程序的前台、后台与后台挂起:cat /dev/zero /dev/null & :在后台运行 0 生成器并用 null 过滤掉jobs :获取上一命令的作业号fg 1 :把后台命令调回前台按 CTRL+Z 键 :调入后台并挂起暂停bg 1 :运行后台暂停命令echo $!(记下进程号) :回显后台运行最

20、后一进程号kill 进程号 :结束该进程十七:进程管理:以用户 root 身份执行:cat /dev/zero /dev/null & (执行 cat 命令并保持其运行)以用户 u1 身份执行: cat /dev/zero /dev/null & (执行 cat 命令并保持其运行)top :显示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动态变化以用户 root 身份执行:renice 5 进程号(以 root 执行的 cat) :调整进程优先级top :优先级高的进程始终占有较多资源killall cat (或用两次 kill 进程号) :结束所有该命令的进程十八:文件归档与备份:(进入/tmp 目录)rm rf

21、/tmp/* :删除所有/tmp 目录下文件mkdir /xianxi :在根下建立 xianxi 目录cd /tmp :进入/tmp 目录mkdir tt :在/tmp 中建立 tt 目录ls /etc/ tt/test1 :将所有/etc/下文件名重定向到 tt 下的 test1 文件中ls /var/log tt/test2 :将所有 /var/log/下文件名重定向到 tt 下的 test2 文件中ls :显示 /tmp 文件ls tt :显示 tt 下文件tar cf tt.tar tt :将 tt 目录打包为 tt.tar 包tar czf tt.tar.gz tt :将 tt 用

22、 gz 方式压缩为 tt.tar.gz 包tar cjf tt.tar.bz2 tt :将 tt 用 bz2 压缩为 tt.tar.bz2 包cp /tmp/tt.tar.* /xianxi :复制 3 个包到 xianxi 目录cd /xianxi :进入 xianxi 目录tar xf tt.tar.gz :解包lsrm rf *tar zxf tt.tar.gz :gz 解包lsrm -rf * tar jxf tt.tar.bz2 :bz2 解包rm -rf * ls ls tt十九.计划任和A.at 命令(非周期性任务)at 10:20 init 6B.cron (周期性任务)a、软

23、件包:vixie-cron crontabsb、执行程序:crondc、设置 crond 服务在运行级别 3 和 5 中自动运行:chkconfig list crond(显示)chkconfig level 35 crond on(若已设置可不执行此步骤)d、设置 2 分钟后系统自动重启date (查看系统时间,假定为 10:30)crontab e (输入编辑命令)32 10 * * * init 6e、其它设置:周一至周五 22 点 30 分系统自动关机30 22 * * 1-5 init 0(周一至周五 22 点 30 分系统自动关机)*/2 * * * * xxx (每两分钟执行某命

24、令)* * * * 1,3,5 xxx (每周 1,3,5 执行某命令)f、册除用户现有任务:crontab rcrontab l (显示任务)g、相关文件:主配置文件:/etc/crontab 一般不做修改用户定义的任务被保存在/var/spool/cron/ 目录中,如 root 用户的计划任务在/var/spool/cron/root 文件中。二十:如何使用新添加的硬盘(分区、格式化、挂接) 1、 第一步:添加硬盘(在实际电脑中安装或在虚拟机中设置)关闭虚拟机,选择“虚拟机-设置添加硬盘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 IDE 或 SCSI 均可输入容量大小完成” ,确定硬盘安装位置(如/dev/s

25、db) ,启动虚拟机2、 分区;(可将添加的硬盘分成一个区)dmesg | grep hd (查看系统检测到的硬盘设备)fdisk /dev/sdb (假定添加的硬盘为/dev/sdb)(输入:m-n-p-数字 1-回车-回车-wq)reboot (重启,使分区生效)3、 格式化分区:fdisk l (查看硬盘分区情况)mke2fs j /dev/sdb1(注意此处为分区的表示,格式化为 ext3)或者 mkfs.ext3 /dev/sdb14、 挂接:mount /dev/sdb1 /home5、 固化挂接:vi /etc/fstab添加一行:/dev/sdb1 /home ext3 def

26、aults 1 1(分区) (挂接目录) (分区格式) (开机自动挂接) (硬盘一般设 1 1)二十一:.磁盘配额(限额)1、 实验过程说明:在电脑中添加一块硬盘(也可使用原有硬盘再分区) ;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挂接到/home 目录;添加用户;设置磁盘限额(假定每个用户最多使用 10M 空间、建 100 个文件)2、 上一实验已将分区挂接好,不需重复。3、 添加用户:useradd user1passwd user14、 修改/etc/fstab在上述添加一行中修改:(阴影部分为添加内容,注意逗号)/dev/sdb1 /home ext3 defaults,usrquota,grpquot

27、a 1 15、 重新挂接分区:(可重启)mount o remount /home(可快速重新挂接,不需重启)6、 创建配额文件:quotacheck -cmug /home ls /home (查看,在/home 目录下自动产生两个文件:aquota.group 和 aquota.user)7、 启动限额配置:quotaon a8、 针对每个用户或组设置限额:(同 vi 操作)edquota u user1 (对组:edquota g 组名)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分区 已用容量 软限制(设) 硬限制(设) 已有文件个数 软限制

28、(设) 硬限制(设)/dev/sdb1 xxxx 10240 10240 xxxx 100 1009、 以用户 user1 身份登录cat /dev/zero test (快速产生 test 文件,并且自动终止)ll (显示文件大小为 10M,说明限额已起作用)10、 也可再添加新用户测试,只需执行 8、9 两个步骤。11、 若对其他用户应用相同的限额,可执行下列命令:(先添加用户并设置口令)edquota p 模板用户 u 用户列表(如:edquota p user1 u user2 user3 user4 user5 )二十二:主机网络维护部分1永久修改主机名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配置文件

29、/etc/sysconfig/networkrootlocalhost #vi /etc/sysconfig/network修改 HOSTNAME 值为“预设置主机名”:wq 保存退出重启验证2通过修改配置文件进行网络配置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orootlocalhost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o相关项目录名称如下:DEVICE=设备名ONBOOT=yes/no 启动激活BOOTPROTO=static/dhcp 手动/自动获悉IPADDR=

30、IP 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GATEWAY=网关BROADCAST=广播地址NETWORK=网络号HWADDR=MAC 地址:wq 保存退出重启验证3通过修改域名服务配置文件进行域名服务器设置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rootlocalhost #vi /etc/resolv.conf修改 nameserver 值为“预设置 DNS IP”:wq 保存退出二十三:(NFS )系统之间共享1查询 nfs-utils 与 portmap 软件包是否安装没安装的话,挂载光盘安装2修改 NFS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etc/exports格式:nfs 共享目录名

31、 设置选项(客户端与权限)例子:/home/share *(sync,ro) 192.168.1.19(sync,rw)/homepub 192.168.152.0/24(sync,ro)Sync 同步磁盘的数据 ro ,rw 为权限设置3启动 nfs 服务Servic portmap startServic nfs start4.客户端配置(1)linux 客户端挂载共享目录Mount t nfs nfs 服务器地址:共享目录 挂载点例:mount t nfs 192.168.152.131:/home/share/ /mnt/系统启动自动挂载的话,修改/etc/fstab 文件(2)windows 客户端安装 OmniLite 软件一直下一步默认安装路径安装NFS-client-hostedit-new-添加相关服务器地址 -exit-define-browse-找到相关目录-ok-下一步-添加相关 UID/GID-下一步-ok挂载盘符 mount-挂载到指定盘符!我的电脑中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