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原则之我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几十年来坚定不移的教学目的,也与国际教学理念异曲同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确是今非昔比,但教育方针实际执行情况和效果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揭示的问题只是其中之一,非但如此,一幕幕发生在我国顶级学者身上的造假、剽窃、欺诈更让人瞠目结舌,他们竟然不但没有大智慧而且道德彻底沦丧。对人才金字塔的次一级我们很难做出评价,但看到假冒伪劣仿产品的泛滥、高档产品大都被外国人所控制、坑蒙拐骗无处不在的现实,我们不能不质疑国人的德智水平。不少人感叹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虽然,我们不怀疑我们的教育方针,但我们不能不质疑我们的教
2、育方法-怎样教育!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绝对有必要弄清楚德智体的最基本元素或说最基本内核,然后思考、尝试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办法。本文是一个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校长、一线教师多年尝试反省质疑的产物, “尝试反省宽容质疑”既是教学原则与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德育辨析德:古今中外对于道德的论述汗牛充栋,我国历来不缺乏道德教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重视德育,现在更是如此,思想品德早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但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是师长品德受社会影响难以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做为一个教育者,如果把德当做的别人的要求,不反省自己、不容许别人的质疑就会
3、导致德育的空心化和虚伪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小人则放纵自己苛责别人。德者智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能够宽忍任何人的质疑与批评,缺德弱智者心胸狭隘、虚火上升,听不得反对意见。宽容的另外含义是宽容别人的错误,质疑还包括有智慧有勇气对于权威者的质疑。人之初,性本善。反省是发扬光大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好本性的内在力量,而宽容质疑则是发扬光大美好本性、限制扭转人性走向邪恶的外在力量。这些与生俱来的美好本性包括:友爱、诚实、勤奋、好学等。当今国人普遍最缺乏的就是反省、宽容、质疑。而相应的是虚荣心极度膨胀、脾气(怨气和怒气)极易上升。虚荣心会导致好逸恶劳,在法制不健全的情
4、况下就会见利忘义,脾气上升则会害人害己。由此把反省、宽容、质疑作为大德作为德育的着力点是合适的。同时,它们也是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原则。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易发脾气,压火气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德育,通过尝试反省宽容质疑的过程能让教师明白压一次脾气修养智慧进一步的道理。我们的经验证明只要引导得当,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师生(包括家长)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包括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返璞归真的美妙过程,它与智体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智育辨析人类天生就具有比其他动物高的多的德智水平,非但如此,还具有有待开发的巨大潜力,教育就是要开发这些潜力。把知识灌入头脑并不等于开发,就像一个人掌握了所有有关足球的知识,但
5、这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好球员,满腹经纶并不等于德艺双馨。智育的目的绝不是记住(掌握)知识。爱因斯坦曾说, “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李开复读博时的系主任曾对他说:“作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领域获得顶尖的成功。 ”知识的学习过程远比掌握知识本身重要,正确的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智慧增长的必要台阶,学习不是为了把这些知识石头搬回家!好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死记硬背)
6、 ,那么知识放在学生脑袋里和放在图书馆里没有本质差别!知识是个海洋,课本知识连沧海一栗都谈不上,而知识遗忘是个常态,对你没用的必将遗忘,对你有帮助的自然留下,遗忘是很好的知识过滤器,与遗忘搏斗不断死记硬背,是最愚蠢的学习,无助于智慧的提升而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知识可以忘,但智慧忘不掉。知识具有时空性,知识会成为进步的台阶也会成为进步的绊脚石!如果照搬书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会犯教条主义。如果以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多而不反省自己,遇事推诿与别人,听不进批评的声音,那就是缺德少智。在理科教学中,记住原理定理会用原理定理做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尝试得出这些结果,即使是不
7、同的结果也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与科学家共同思考并吸取他们智慧,反省自己、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质疑、创造力萌生的过程。人文学科很多本来没什么标准的答案,学生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不论与老师的看法与所谓标准答案的看法差别有多大,都是值得鼓励的,都比记住标准答案要好!标准答案和权威看法只是反省和质疑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智慧是一个人做出自己的正确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不断的尝试(实践和推测) ,不断的反省质疑的基础上。因此,我们把尝试、反省、宽容、质疑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牢记课本知识和应试技巧为目的,以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是一种缺德低能的教育模式,
8、学生的德智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连体质都搞差。形成奇特的“一代不如一代”现象,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在此。仔细剖析应试教育的各个环节我们不难发现,出现大面积的缺德低能体弱是必然的。知识本来没有贵贱之分,是否重要因人而异,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但在现行模式下,变成考试科目重要其他科目不重要,非考科目边缘化,至关重要的社会实践以几近消失。考试科目的学习甚至挤占了必要的休息时间,学习者没有精力和时间探讨感兴趣的知识,学习者的兴趣达不到基本的保护。而对考试所涉及的课本知识的细抠和所谓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记忆和练习)既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又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感受学科之美。久而久之,厌学情绪自然出现
9、。有关考试技巧的训练事实上还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方式,与智慧无关,甚至有损于智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就像把扣纽子分解为 18 个基本动作,你费尽心思学会了这 18 般武艺,但你不会扣纽子了。有一道在全国任何资料上都有的初二数学题是:一个班 48 位同学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 3 元能坐 5 人,小船每条 2元能坐 3 人,问怎么坐最划算?这也是某校的考题,学习好的同学都会做(因为他们考前做过) 。但将 48 人换成 47 人后就没人会做了(包括数学老师),而初一和六年级同学却大都能做出。这种情况在各科中都广泛存在,好学生成绩好并不是他们更有智慧,而是与考题类似题目他们都做过,考试对他们来说只是熟练化、
10、程序化的检验。这种应试训练不是在增长学生的智慧,而是让他们弱智。尤其是各种通过不法手段进入学校的资料教辅更是三聚氰胺,是伸入学生头脑的搅屎棍。如果针对教辅找错,结果会让人瞠目结舌的!我们的外教直指英语资料和学校考题为 rubbish.其错误之多可谓比比皆是。这些垃圾资料既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对进一步学习没任何帮助(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没有任何资料,并没有妨碍这些人大学的学习。 ) 。其所谓的应用题,是一些既没有社会阅历又无远见的出题匠人闭门造车的产物。 中国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
11、发展较少“出类拔萃” ,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 职场状元群体 ”中难觅高考状元的“ 身影”。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大脑成为接受的容器。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为好学生的共同行动,没有质疑,没有探索。要认真做完这些作业,一个初中生别想 11 点前睡觉。好学生成绩好并不是他们更有智慧,而是他们已经在考前已经把类似的题都做过了,按照外国人的观点,这就等同于作弊,ETS 曾经以暂停 GRE 在中国的机考,向各大学发函提醒在录取时中国学生时,要注意 GRE 成绩的失真,起诉某著名培训机构并胜诉作为反映。但在国内,压中题会被当做偶像来崇拜,次一点的,对考试有针对性训练(考什么练什么)的老
12、师被当做名师来追捧。这种模式怎么可能提升学生的智慧?对于差生来说上课不认真听、照抄作业、糊弄成为他们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也会变成以后的生活方式!高分低能,低分低能,中分低能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量化管理) ,如同缠足选美。这种评价标准与饭碗、利益挂钩迫使老师为了短期成绩不择手段,学校变成了生产分数的血汗工厂,教师成为无情无义的监工。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校园惨剧不断上演死亡、发疯、心理扭曲。教师也是受害者,一个个本来受人尊重、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自己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却变成了让人憎恶的眼镜蛇。据调查统计,半数教师存在心理障碍。而学生不在小学厌就在中学厌,不在中学厌就在
13、大学厌。好学生也成为受害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3.9.13)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 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这是多么令人恐怖的数字。即使没受到这种心理残害,它对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产生另外的严重误导,使他们的未来蒙上阴影。好学生自认为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自视甚高,缺乏宽容反省质疑这些最重要的素质,与人沟通交流易出偏差。由于自视甚高,导致对社会索取过高好逸恶劳,得则失去进步动力,失责怨天尤人,经不起挫折与坎坷,最终难成气候。差学生则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很有可能进入社会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中养成的敷衍了事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也很可能带
14、入社会。这种教育让人们形成了犬儒主义价值观,为什么学习?为了上大学。为什么上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学习,为了好处而学习已成了社会共识。这种教育不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而是摧毁他们的未来。无论德智体,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已经出现。应试教育已到了人人喊打的阶段,是到了彻底改变的时候了。这种模式使得无德无能人的当校长成为可能,校长成了谁都可以干的一个岗位。这种模式还在摧毁着人类与生俱来对美好天性-友爱、诚实、勤奋。在任何一个学前儿童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美好的品性,那么可爱,那么天真,那么诚实,那么勤快,那么好奇。但一旦上学,就开始变了,成绩将这些学生人为的划为三六九等。学习不好
15、或者不尽如家长意,则一无是处是很多家长老师的看法,由此导致亲情人伦师生情谊丧失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所直接接触的就有很多。在这种人为的划分下,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如家长意,大部分这些家长对此心急火燎,轻则没完没了的抱怨指责,重则棍棒伺候,而这些所谓的差学生在学校也面临老师的各种惩罚,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学生情感冷漠,以反叛、沉湎于网络来逃避。应试训练事实上是一种作弊与欺诈,即使不同意这点,为了考出高分而违背自己思考答题也是鼓励不诚实,而照抄则是被迫的欺诈行为。十几年处于这样的状况,学生不能不怀疑诚实有什么价值。体育劳动这些对未来至关重要的东西,也被认为影响学习,被置于没必要的地位。四体不勤五谷不
16、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为当今学生的真实写照。这种模式也不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好途径,正如利欲熏心并不是赚大钱的保证一样,极端追求分数也并不能保证好成绩。如果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智慧提升了,考题就会变的简单,厌学学生的数量也会大幅减少,考试成绩也就有了根本保证。洋思中学靠自学为主就创造了考试奇迹,而每年都可见到的没经过这种程序训练的少年大学生的高考奇迹也证明这点。高考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万米跑的终点,起步和中途的落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他不厌学,后来居上并且反超就完全有可能。如果要求不同特点的孩子一直以冲刺的速度来对付,那么他们可能连终点都到不了。把高考重要传导至每个年级、
17、每次考试都很重要是短视的表现。现在竟然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的谬论!“人生是最长的马拉松,不到退休,难论成功。 ”这个为无数人所证明的真理竟然没多少人相信。我校的英语培训从未做题,但是培养出一大批英语尖子,其中有全国中学生演讲大赛陕西第一,CCTV“希望之星”陕西第三,赴新加坡公费留学的学生。我校数学物理的科目的培训也抛弃了满堂灌题海战,但在差生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成绩决定不了命运,决定命运的是品德智慧身体,反省宽容质疑其实是人生的大智慧。体美劳辨析体:强健的体魄。健康对于人的重要性无需多言,WHO 把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心理健康实
18、际上就是良好的品德,运动和劳动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不仅如此,运动还能克服自私、胆怯、内向、叛逆等诸多心理(或品行)弱点,使孩子变得开朗、自信、豁达、友善、守纪,勤快。喜欢运动是人类美好的天性之一,也是快乐的源泉之一,久疏运动是成为宅娃、沉湎网游的重要因素。同时,它还是脑力劳动的最重要调节。国家规定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把体育当做学校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并不过分。它对德智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劳动:劳动可看做是体育的组成部分。勤奋是人类的天性,劳动给了这种天赋创造价值的机会,同时也使人变得坚强,对未来不会恐惧。它还是人们在任何时候立足于社会的根基,愈劳则愈勤,愈赖则愈堕,而现在的学
19、生是愈学愈赖。任何一项劳动都有大学问,都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满机遇和挑战,既能使人安身立命又能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的劳动实践中,遍地是学问,处处都有值得改进和优化的的地方。这些事情是每个人都值得研究的,包括博士、教授。社会实践的养分是任何学问都需要的,任何做学问的人都需要的。但我国学者却普遍欠缺,我们国家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难以作出重大突破于此大有关系。在学问中做学问,千军万马挤在学问堆里拾人牙慧,做不出学问是自然的。书本知识早学晚学,关系不大,但社会实践必须及早开始!从中学直接跨入大学弊端已经很大了,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决不是培养人才的好办法!对于极度厌学的
20、学生来说,早点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及时动员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劳动是一种挽救。学校已成培养懒人的地方,留在学校会让他们堕落。“用工荒” “务农荒”昭示着中华民族是勤劳民族的说法快成为传说,教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发扬光大勤奋的天性,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培养不出大批创新人才,还不是教育最可耻的,培养出大批好逸恶劳者才是教育最可耻的。美:将美育等同于音乐美术是对美育的狭隘化、庸俗化,音乐美术是诸多学生有权选择,学校有义务提供的课程之一。美的根本含义是言行举止之美,是德育的一部分,世界充满了美,德智兼备者才具备享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素质。艺术界诸多放浪形骸、见利忘义、恬不知耻的现象告诉我们:
21、具有艺术才能不等于具有美德!不具备美德艺术之路也走不远。德智体更能准确的描述教育目的。教学之原则-尝试教学法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挑战,通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尝试、反省、宽容、质疑”的教学原则。它既是教学方式又是生活态度,在这个原则下,教学变成了师生德智体共同进步的愉快过程,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我们把“尝试、质疑、宽容、反省、自学”的教学原则称为尝试教学法,是任何一门课程课程都适应的原则和方法,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尝试:尝试本是人类的慧根,没有人是天才,尝试是任何智慧出现和确立的必不可少环节。尝试包括行动上的勇敢尝试(实践) 、思想上勇敢尝试(推测)和不
22、依靠教、自主获取知识的尝试(自学) 。尝试的过程是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必不可少的过程,美德智慧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人生持久快乐的源泉!它让人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它能让人抵御名利诱惑,与它相比吃喝玩乐只给人带来短暂的感官刺激。当然,没有尝试过心智进步带来的快乐的人是难以理解这些的,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尝试这种体会。没有人是天才,承认不完善、不完美,就得尝试着改变,否则就不会有进步。尝试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嵌入点,不怕出错,宽容出错,出错比不做好,在出错改错的过程中、从失败中培养反省、宽容、质疑的意识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当中的失败尝试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而错误对于老师来说弥足珍贵,它是最
23、好的教学资源。它能使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反思怎么去教。学生时代的大胆尝试习惯将会成为未来创新的动力。尝试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就是知识的获取主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自学) ,任何结论都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是检验这个过程和发现这个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场所,老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提问来检验,通过举例来质疑、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并验证和强化学生所习得。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从一无所知到学会说话和走路,这是个多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怕说不好,不怕说错,不怕跌倒,更不怕别人笑话。可以设想,如果父母一字一句教他,说不好惩罚他,走不好打骂它,恐怕很难学会说话和走路。我们常听到三、四岁的小孩说:我会,让我来。但越
24、大的孩子这种话说的越少,而“我不会,为什么让我做”说的越来越多。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对于孩子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宽容越来越少。他们的成长空间被压缩在狭小的范围内,应试教育更是在思想和行动上禁锢孩子。我们的外籍教师对于学生害怕出错的心理极为困惑,常有尴尬场面出现。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的学生就是不开口,怕出错,怕丢人,或许中国老师对于出错的惩罚让他们心有余悸。为此,我校美籍教师常对新来的同学说:你说错,我不生气,但你不说,我就会生气。宽容任何学习中的错误,不给于惩罚是大胆尝试的保证,出错改错是其乐无穷的过程,是正常的德智增长的过程。反省:自己有脾气时要反省,教学效果不理想时要反省,学生质疑时要反省。好
25、时还有反省能否更好。宽容:任何情况下绝不打骂惩罚学生。对学生的宽容实际上是对教师德性的一巨大考验也是提升德性和教学能力的巨大机会。质疑:宽容学生对自己对权威看法的任何质疑,不与其斗气并反省自己,平等与学生对话和讨论,以德以理质疑学生的错误。自己对权威的看法传统的模式敢于质疑。尝试、反省、宽容、质疑:这几个字说出不难,但它是对国人普遍的德性:有脾气、爱面子、眼高手低的直接挑战,做到就难了,尤其是在教师群体中,这种痼疾十分普遍和顽固。如何破解哪/?还是那两个字; 尝试。先尝试压住自己的脾气,尝试着不发脾气解决问题,每压一次就进步一次,牢记有脾气成不了器!没脾气是有涵养,有脾气是没涵养。更实际的是发
26、脾气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实际效果与期待的效果完全相反。当能压住自己的脾气时,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时,反省宽容质疑的意识就开始萌芽了。如果不能压住自己的脾气,需要领导同事的善意的质疑,让他能够进行深刻反省。这种痼疾存在的另一因素是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它的排名人为的划分出大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它人为制造着大批厌学学生,它也人为的非常不公平的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而教师在领导和家长的压力下不得不与这些事实上正常的学生群体斗争。如果基层教育官员和校长懂得教育,能够引导教师尝试反省与质疑,不以短期的分数评价教师,这种痼疾就更容易消除。尝试教学法与差生教育去年,我们招收了一批所谓的最差生,共 12
27、名。他们从原来的公办学校休学转到我校进行一年的学习。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极度厌学,脾气暴躁、逆反,好逸恶劳,与父母如同仇人,有的还有网瘾、抑郁症,家长处于崩溃的边缘。经过一年我校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关系融洽到让人羡慕的地步,变得开朗、自信、健康、勤快,脾气小多了,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虽然还有很多遗憾值得我们反省,但师生都获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在反思现行教育模式和对此进行质疑以及多年的教育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一些大胆的措施:取消家庭作业,任何情况下不容许打骂惩罚学生,大大增加体育与劳动课。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一年考一次试。通过这些措施彻底清除让学生厌学和逆
28、反的因素,把学校变成他们的精神家园。虽然其中不乏曲折和困难,但最中的结果让人欣慰。取消作业遇到了家长极大的反弹,以前监督做作业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为此闹的鸡飞狗跳,突然取消令他们极为不满。我们为此不厌其烦与他们沟通,召开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加的辩论会,尤其是一些支持的家长的现身说法使得此项措施能够得以实行,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的变化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来到我校第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开朗友善的多了,与家长的对立减少了。 不打骂学生在学生听话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但对这些极度逆反的学生来说,不听话是常态,这对教师是极大考验。 “不听课,你可以出去”就能引起极大的反弹,回应竟是:老子就不出去。或:老子不念
29、了。我们认为打骂最大的负作用是让学生也认为打骂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即使你通过打骂让学生不敢,但种下的是崇尚暴力的种子,他们将来也会以此来解决问题,现在青少年严重的暴力倾向于此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学生就是在打骂中长大的,他们的状况已证明了打骂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严重后果。刚来时,他们互相的争斗纠纷不断,但我们坚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通过个别谈话,让他们反省说对不起就是更好的办法。这也能让他们明白:永远有比暴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不起” 是解决纠纷的有力武器。碰到学生的过激反应,老师绝不能以牙还牙,反省应为先,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当然有效的沟通技巧是大学问,也需要在尝试反省宽
30、容质疑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师生相长的美妙过程,让师生共同认识到“有脾气成不了器” “发脾气是无能” 。这是对他们的未来有巨大价值的生活态度,我们曾开过几次批判会,要求被批判者不能发脾气,批判校长、批判教师,有的学生也主动提出开自己的批判会,会上,一个学生就对另一个学生直言不讳地说:“你最大的毛病就是自私霸道。没有强烈的反省宽容和质疑态度,这样的会是开不成的。我们很自豪能开好这样的会。我们有个极端爱面子脾气大的学生,曾在我校论坛写到:自从我到榆林外语学校后,我认识了我很多来自自身的缺点,这让我始料未及,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有那么多不足,从前那个刚愎自用的刘柯良内心泛起了涟漪,学会了反省和谦虚。
31、不经意间,我发觉我长大了,每当遇到事情时忘掉了莽撞,得到了清醒。 ”很遗憾这个极具体育天赋和学习能力的棒小子,在我校半年后被他妈妈强行转走。走时说过:我会回来的!我们高度重视体育的价值,从用时来讲是最多的一门课,每天一个半小时,风雨雪无阻,主要是足球,夏天则增加游泳(在水库) ,另外还有春夏秋冬都有的享受大自然的野外活动。踢足球中充分暴露了他们自私暴力的一面,但同时也是促成他们改变的重要活动,各位老师不分男女老幼共同参与,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也和谐了师生关系。而野外活动则展示了他们友爱勤劳的一面,野外活动中基本没有发生争执。正如前面所述,体育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强健体魄,还增强了凝聚力,使他们的精
32、力用于有益的活动减少了投入网络的精力。劳动在促成学生的转变方面也起了重大的作用。针对他们极端爱面子的状况,刚开始,我们老师带头带领他们上街卖东西,让他们吃惊的是别人没有笑话他们,反倒是赞不绝口。打扫卫生是他们的勤工俭学项目,人人争着去做。更让人自豪的是以学生为主办的灶,竟然一直办了下来。并且越办越好,每人都有拿手菜。以前家长再忙,也得赶会家做饭。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他们会做,并能给家里做饭。劳动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家长胡搅蛮缠,他们能很有力地说;我出去打工租房,不用你养我,我能养了我自己!我们的老师基本都有较长的劳动经历,也都是一些性情中人,其实这些东西比课本知识更重要。学
33、习状况:刚开始,进教室要老师请,一个学期后,不但上课不用请,即使是完全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也都能自觉进入教室,自觉学习。有的回家后还能主动学习,可以说学习态度有了根本转变。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对此(成绩) ,个别家长会有异议,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以前的真实状况,他们的期望太高了,并一步步变高。对我们来说,确有值得反省的地方,我们还在反省。但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我们都是欣慰的!网瘾不是病:这批学生中真正有网瘾的其实就一个,我们叫他为大个,身高超过 1 米 90。其他的只能说是爱往网吧跑,是一种逃避和释放的表现,没有完全失控。大个是只要有钱,就在网吧,连续一个月半个月在网吧呆着。为了上网,变卖家里的东西
34、、偷钱、抵押自己的衣物。他还被北京专家确诊为抑郁症患者,来我校时还在吃药。他本该读高二,但家长对他实在没办法,只得送往我校,希望只是能待在我校,不要长期泡在网吧。由于我校宽松祥和的氛围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吸引,他从每日需妈妈接送,很快就自觉来校。一个月后,我们就告诉他的妈妈,他没有抑郁症。两个月后,他已在电脑删掉了所有的好友(他妈妈说) ,不打网游,放学回去后,只玩单机游戏。他以前对父亲恨之入骨,两个月后,正值暑假,他爸爸包了一处做窗帘安窗帘的活,大个成了他爸爸的好帮手。虽然我校可以说极端宽松,作业都没有,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但没有一人有网瘾。刚开始,曾有两个学生午休时跑去黑网吧,但被人敲诈又
35、挨了打,以后再也不敢了,这可以看做是社会教育。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指望教师都是赵本山和于丹,表演和演讲对教师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提问和举例是教师最主要的技能,这种技能是在不断的尝试反省宽容质疑中提高的。在语文上,我们也是让学生先读,把它作为朗诵表演,乐在其中。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字典,不明白意思的字先猜后查。尤其是在古文课上,让学生先表达每句的意思。虽然说法五花八门,但气氛热烈,不乏独到的见解,也不乏争辩。与权威的解释相差很远的也给予鼓励,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思考。当然,权威的说法和教师自己的看法也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反思与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权威的说法印象会更深。写作也一样,学
36、生自己写出的任何东西都比照抄或模仿范文有价值的多,对此应予鼓励,长期以往,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必然的,依靠模仿或许能得高分,但长期下去,决不会成为一个写作高手。辩论是让学生反省和质疑的好形式,任何引起争议的话题都可以作为辩论的主题,让他们畅所欲言,既以文明的方式释放了他们的情绪和想法,又增加了他们的涵养。曾经有个拓展训练营的工作人员来我校做动员,我们的学生不是一鼓动就响应,而是对他们不断的提问,最后,对他们提出了有力的质疑,另他大吃一惊!感叹真的与别的学校学生不一样。并对我们学生说;如果你们走正路,会很出色。如果走歪路,那就很可怕。当然,我们对我们的学生很清楚,他们绝不会走歪路。提问是教师的最重
37、要技能,提问是给学生的尝试机会,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尝试。我们要给予合适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试着解决,如果发现难度不适就要尝试着调整、反省,任何结论都让学生自己得出,出现错误是师生的共同提高、反省的宝贵机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尝试空间。例如,我曾问过学生:What does |mean mean in Chinese?学生不明白,把问题变为:What does dog mean in Chinese,What does cat mean in chines?后,学生推测(思考的尝试) 出了答案,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自己了解决 mean 的意思。在我们的英语课上,如果一句话中只有一个生词,
38、那么,老师就不能先讲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思考,想不出来再给例子,实在想不出来老师才有必要告诉他们。单词的读音也是这样,让学生先读。对于 curse,新来的同学都不会读,怎么办,告诉他们读错比不读好, “我不会”是最差的回答。有一个字母发音正确也要鼓励,没有一个人能读对,没关系,但还不能告诉他们正确的读音,给另一个单词 purse,如果还读不好,再给nurse,turn,这时就有学生能读对了(读不出则给另一单词 fur 并告诉正确读音,让他们读nurse/turn) ,然后再读 pursr,curse 并让他们总结 ur 的发音,再给另外单词 burst/surf hurt这
39、是一个思考和表达都得到锻炼的过程(反省) ,比老师告诉他们 ur 发什么音要记住重要的多,实际上,这样做记忆效果更好。让学生先做尝试、出错反省并总结规律是任何一门课程都适应的教学原则。以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为例介绍尝试反省质疑宽容在数学中的应用。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会用之于做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所谓的应用题大部分都是与社会实践及正常思维相悖的垃圾题(可惜学生的精力就浪费在此) 。最重要的是求根公式这个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过程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启示,我们可以分享前人的智慧。先提问:X 2=9 x=?,(x-1)2=9 x=?,(x-1)2-9=0 x=?,x
40、2-2x-8=0 x=? x2-2x-5=0 x=?再给更难的:X2-4x-5=0 x=? x2+6x-7=0 x=? x2+3x+2=0 x=? x2+5x+4=0 x=? 2x2+5x+3=0 x=?如果以上过程出现问题,就需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反省与质疑) ,给出新的例子。如果这些问题顺利解决,那么就可以推倒 ax2+bx+c=0 的求根公式。这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正常思维过程(它的发现过程也是这样) ,是一个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它远比记住此公式并套用此公式解题重要的多,公式忘了没关系,拿出纸和笔几分钟就可推导出来。数学的全部就是定义公理、加减乘除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因为所
41、以,如果那么)给了人们从已知到探索未知的的重要思考方式,它才是数学最重要之处。我们工作后可能一个定理和公式也用不着,但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逻辑推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是观察实验性学科,不但要求思想上的尝试(推测) ,还要求行动上的尝试(动手) 。最重要的环节是这些原理定律是怎么来的,让学生推测原理、验证过程、准备验证工具,而不是记住原理定律用于做那些不着边际的题目。结论不是最重要的,应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从发现原理到投入到应用时一个非常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各种资料上的所谓应用题,是一些对科学无知的人闭门造车的垃圾。现在,社会都对教育不满和抱怨的声音很大,在教师群体中也一样。但最重要的是建设而不是批判,有益的建设需要每个从业者进行大胆尝试深刻反省宽容质疑。我们的方法是一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产物,并不一定适合别的学校和别的老师,我们欢迎任何人的质疑,质疑是对我们的帮助。教育是关系每个人的大事,也是极具个性的事业,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学习,把这项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