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 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科学家是( A )5P134A. 等德斯 B. 波斯纳 C. 斯腾伯格 D. 霍克基2. 在信号检测试验中,当信号出现的概率提高时,被试的判断标准会( C )4P125A. 提高 B. 不变 C. 降低 D. 不确定3. 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B )4P102A. 分段法 B. 感觉等距法 C. 对偶比较法 D. 差别阈限法4. SN 分布和 N 分布的平均数的距离可以用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 B )4P123A. B. d C. OSN D. O
2、N5. 如果试验数据确实表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我们就说下列哪种效度比较高?( D )2P37A. 内部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外部效度 D. 统计效度6.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的幅度( A )5P155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不确定7. 韦伯比例等同于( C )4P81A. 绝对差别阈限 B. 相对差别阈限 C. 最小可觉差 D. 相等地带8. 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试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这被称为( A )3P55A. 需要特征 B. 实验者效应 C. 罗森塔尔效应 D. 高限效应9. ROC 曲线的曲
3、度越小,即离 45对角线越近,说明被试的感受性( C )4P127A. 越高 B. 不变 C. 越低 D. 不确定10. 取样时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这种取样方式称为( A ) A. 配额取样 B. 分层取样 C. 雪球式取样 D. 成团取样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1. 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 BC )2P33A. 性别 B. 温度 C. 拥挤程度 D. 动机12. 非直接观察可以使用的材料有( ABCD )1P202A. 录音记录 B. 录像记录 C. 档案 D. 原始言语记录13. 用平均误差法测量视觉长度差
4、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这里要平衡的误差有( BC )A. 时间误差 B. 动作误差 C. 空间误差 D. 期望误差14. 信号检测论的试验方法包括( BD )4P122A. 减半法 B. 有无法 C. 次数法 D. 评价法15. 为了避免出现自变量混淆,可以对额外变量采取的实验操作有( ABC )2P39A. 消除 B. 保持恒定 C. 随机化 D. 不干预三. 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6. 恒定刺激法又称为 次数法 ;阶梯法是 最小变化法 的一种变式。4P87,8817. 从实验效度
5、的角度来看,单因素的实验可以有较高的 内部效度 ,但它的 外部效度 总是不太高,这是由心理现象的 复杂性 决定的。6P16018. 当 递减 系列的阈限大于 递增 系列的阈限时,就说明有期望误差。4P8619. 在用数量估计法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中数 或 几何平均数 。4P11020. 当两个总体 没有 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 有 差异,就犯了 I 类错误;反之,就犯了 II 类错误。四. 名词解释(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21. 分段法:是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
6、表。具体做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用比较刺激和许多不同的标准刺激比较以后,就可以找出感觉强度是这些标准刺激一半的刺激强度。以这些数据为根据就可以建立一个感觉的比例量表。4P10722.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然而,有时这种方法也被扩展为对单一组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因为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个体的行为变化是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产生的,相比较而言,个案研究法的实验控制较少。3P7323. “开窗”实验:开窗实验是心理学中测
7、量反应时间的方法之一。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3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5P142实验描述:主试向被试呈现 14 个字母或字符串,并在这串字母后有一个数字,这一数字表明把该数字之前的字母或字符串中的每个字母按照英文字母表的位置替换到数字表明位置上的字母。如呈现“HFBO+4” ,被试最后替换的结果是 “LJFS”。实验的具体程序:主试先整体呈现出“HFBO4” ,然后再将每个字母顺次分别呈现。从被试按一下键开始(记时开始) ,第一个字母“H”出
8、现,被试立刻开始说“IJ KL” ,然后再按一下键,第 2 个字母“F”出现,被试说出“GHIJ” 如此把所有字母都转换完毕,并将完整转化结果 4 个字母“LJFS”连在一起说出,记时停止。 由此分析出完成字母转换需要 3 个阶段: 编码阶段:从一开始按键出现第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 转换阶段:转换所需要的时间。 贮存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下一次按键的时间。 开窗实验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将认知加工成分的每个过程都直接呈现出来。因此它比相减法和相加法都更直接。24. 主效应:是指单一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的作用。检验单一因素各个水平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称为检验各个因素的主效应。如果
9、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就说该因素主要效应显著,反之则为不显著。7P19625. 相等地带: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者叫做相等地带。4P84五. 简答题(本题 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26. 举例说明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4P88答: 1.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 57 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存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这个方法常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的次数在该刺激呈现的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作次数
10、法。2.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4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 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只在 5左右,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3. 下面以测定手掌的两点阈的例子来说明用恒定刺激法怎样测量绝对阈限。按上述原则选定的最大和最小刺激分别为 12mm 和 8mm,然后按照距离 1mm 的大小确定其余的刺激为 9、10、11mm。每个刺激呈现 200 次,共做实验 1000 次。按随机顺序呈现刺激,每次
11、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回答是“两点”还是“一点” 。实验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到,相距 10mm 的两点有 29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相距 11mm 的两点有 66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可以设想,50次判断为两点的刺激必在 10 与 11mm 之间。用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的结果刺激(mm) 8 9 10 11 12回答“两点”的次数 2 10 58 132 186回答“两点”的比例 0.01 0.05 0.29 0.66 0.9327. 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4P84答:1、最小变化法:即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之间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2、差别阈限的测定:用最小变化法测差别阈限,
12、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假定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 64 英寸,比较刺激是 54 英寸到 72 英寸,共 19 个。计算差别阈限时,把各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 (上限减下限) ,的 1/2 即为差别阈限。也就是,差别阈限等于 1/2 不肯定间距。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叫做相等地带,因为被试不能判断哪一个更长。主观相等点:我们把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做主观相等点。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并不是以 64 英寸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而是以不肯定间距的中点 62.75 英寸为标准来进行比较
13、的,所以把它叫做主观相等点。差别阈限1/2 不肯定间距1/2(上限 下限)主观相等点 1/2(上限下限)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要以相等的间距变化,需要的刺激比较多。28.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2P34答:1、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3、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理测试:如 fMRI、PET 、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
14、等。529.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层取样?2P46答: 1、如果你想要在大学里找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那么你可以按照比例抽取商务系的学生,艺术系的学生,食品系的学生等等。如果大学总体里有 10%是艺术系的学生,那么你的样本也应该有 10%是艺术系的学生。比如样本大小为 50 个学生,那么其中 5 个就应该是从艺术系中随机抽取的。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就是分层取样。2、总体层次的确定应该根据所做实验的不同而相应地有所不同。例如,我们要研究一个对待失业态度的课题,我们就会想要确定就业与失业的比例。如果一个研究是以一个地方为研究焦点,那么这个地方的,而不是国家比例也是有意义的。3、如果我们从已经确定的不
15、同层次中随机取样,同时抽取的比例也是很精确的,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另一种等概率取样的方法。这是因为我们进行操作的只是一部分,比如在上面的大学的例子里,我们确定要选择 10%的艺术类学生,而这些学生是纯粹的随机选择出来的,并且是从一个含有 10%的艺术类学生的大型大学里抽取的一个大样本。30. 简述如何进行拉丁方设计,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3P64答:1、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2、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3、偶数自变量拉丁方设计的排列:首先,随机排列实验中自变量的顺序,假设实验中的自变量的数目
16、为 N;用下面的方法排列拉丁方设计的第一行: 1,2,N,3,N-1,4 ,N-2,5 , N-3,6 ,N-4,7;第二行的顺序为第一行顺序的数目分别加 1,遇到 N 时把 N 换成 1;以下步骤相同,直到 N 行排列完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排列条件下,每一行的被试人数相同,被试的总数为 N 或 N 的倍数。4、奇数自变量拉丁方设计排列:当自变量的数目为奇数时,需要两个拉丁方排列,第一个拉丁方排列产生的方法与上面偶数自变量拉丁方排列的方法相同,第二个拉丁方排列则是第一个拉丁方排列的逆向顺序。如,1,2,3 ,4 ,4 ,3,2 ,1。六. 分析题(本题共 1 个小题,10 分)12531
17、. 请结合下图说明多基线设计的原理和程序。答:1、 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6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2、以多个不同被试的多基线设计为例:根据图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产生了作用。三名被试在基线期的结果都保持平稳状态,而且在施加自变量后因变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自变量的确对因变量产生了作用。如果第一位被试接受自变量而第二位被试还未接受自变量时,第二位被试的因变量也发生了变化,便无法说明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以此类推,第三位被试又进一步验证了被试一和被试二的变化。七. 实验设计题(本题 1 小题,10 分)32. 请设计实验考察语词记忆能力和数字记忆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