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6 教师公招面试问题 1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 合作、 创新 。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独立性 -在学习的内容上、时 间上、进度 上,更多地 给与学生自 主支配的机 会,给学生 自主判断 、 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 什么时间学, 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 而是 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 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 交流
2、。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 不因循守旧、 不墨守成规, 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 所以 创 新、探究和 发展是健康 人格的重要 组成部分。 缺乏创新意 识和能力的 人的人格是 不完善的 , 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 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 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 是合作学习, 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 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 因为在学习 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 有明确的目标追求, 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 能清晰的认识 到
3、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 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2 、在的学 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 简单训练、 接受学习。 学生的探究、 实质性参与教 学 的过程、 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 交流与分享太少。 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 明确学习 的目标, 自我激励-有 感情的投入, 自我监控- 发展学生的 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 作为教学 的一个目标, 应通
4、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 让学生能够 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 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 命令学生、 简单重复已有的正 确结论的学 习方式,禁 锢了学生的 思想,剥夺 了学生质疑 的权利,压 抑了学生的 创造潜能 。 学习方式不管是合作学习, 还是个体独立学习, 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 都要体现 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 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它必须具 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3 、教学方式 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 讲授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 其
5、基 本做法是: 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 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 以背诵、 抄写来巩固 已 学知识, 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 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新 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 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 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 把学生看 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 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 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 但却是以学2 / 6 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 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没有突出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 )变“ 组织 教学“ 为“ 动 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 学生在师生 交往的情境
6、中,受到某 种刺激,对 将要学习的 内容产生需 求的欲望 , 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 核心“ 作用。 没有学习动机, 就不会有积 极主动的学 习活动。学 生的学习动 机并不会无 缘无故的产 生,而要* 教 师在师生 的交往中去 激发、去培 养。实践证 明,“ 目标激 励法“ 、“ 表扬促进法“ 、“ 友好交往法“ 等等, 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2 )变“ 讲授 知识“ 为“ 主 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根据自身的实际来 选择、 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在这一阶段, 要突出“
7、 自主求索“ 四个 字。 这就要求教师 不 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 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 而应和颜悦 色地走到学 生之中,帮 助、引导学 生学习。教 师既要提问 学生又要让 学生提问 , 让教学在彼此质疑、 共同思考之中展开, 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 相互促进之中深入。 教 在学后,学 在教前,生 为主帅,师 为参谋。这 个阶段很重 要,也很复 杂,操作的 难度较大 , 一般可以采用“ 问题讨论 法“ 、“ 主题 研究法“ 、“ 师生方谈法“ 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 )变“ 巩固 知识“ 为“ 自 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 重复练习之痛
8、苦, 以自我表现的形式, 一方面消化、 深化 知 识, 并内化成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凸现主体、 张扬个性、 加强合作, 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 和 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这一阶段, 要在“ 动“ 字上 下功夫, 要力求做到身动、 心动、 人人动。 为 了达到这一要求, 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 工对抗辩论, 或演讲朗诵, 或趣味游戏等形 式 鼓励学生动 。学生在动 中学,在学 中动在自动 中战胜自我 ,发展自我 ,在他动中 发现不足 , 弥补不足。 4 )变“ 运用 知识“ 为“ 实 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 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 不做知识的奴隶, 不做教师驱赶的 绵羊,着力培养自己
9、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 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 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 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 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 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 因为只有 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 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因此, 教 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 突围队长, 打 破常规,运 用一些具有 挑战性的问 题来强化学 生的创新意 识。比如, 学生解答一 个问题后 , 教师可提问: 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 是否有错误或漏洞?
10、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 鼓励学生突发奇想, 敢冒风险, 鼓励学生动手3 / 6 实践,身体力行。 5 )变“ 检查 知识“ 为“ 互 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 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 总结知识, 体验学习方 法, 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 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 但切忌流于形式。 成果汇报、 学习 拾 遗、 几点补充等, 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总之, 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 将所学的知识形 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 、什么是学 习环境?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交流、 利用必要 的
11、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 协作、 交 流和意义 建构四个部分。 1 )情境,学 习环境中的 情境必须有 利于学习者 对所学内容 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设 计中,创 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 )协作,应 该贯穿于整 个学习活动 过程中。教 师与学生之 间,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 协作,对 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假设的提出与验证、 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 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 协商主要有自我协 商和相互协 商。自我协 商是指自己 和自己反复 商量什么是 比较合理的;
12、相互协商是 指学习小 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 )交流,是 协作过程中 最基本的方 式或环节。 比如学习小 组成员之间 必须通过交 流来商讨 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 等。 其实, 协 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 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 )意义建构 ,是教学过 程的最终目 标。其建构 的意义是指 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 事物之间 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 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
13、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5 、课程的教 学原则有哪些? 1 )把所 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 )教学 目标应该与 学生的学习 环境中的目 标相符合, 教师确定的 问题应该使 学生感到 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 )设计 真实的任务 。真实的活 动是学习环 境的重要的 特征。就是 应该在课堂 教学中使 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 )设计 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 )给予 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 )设计 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
14、)鼓励 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4 / 6 8 )支持 学生对所学 内容与学习 过程的反思 ,发展学生 的自我控制 的技能,成 为独立的 学习者。 6 、教学理念 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 训和自学, 已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 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 这种理念 一套套, 课堂上“ 涛声依旧“ 的现象比较 普遍, 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 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知识有真有伪, 思想 与行动相结合
15、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 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 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 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 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理念是个 体的认识、 经验、 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 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 认识。 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 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 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我们提 出一种“ 实践+ 反思“ 的教师行动研究 模式。一般 的研究多着 眼于理论层 面,而教 师行动研究则
16、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 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 研究的主 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 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 教师通过有系统地 搜集证据, 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 精益求精。 用先进理 念 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 找出 理念与行为 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改 善教学行为 。实践证明 :“ 实践+ 反思“ 是理念和 行为相连 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7 、怎样定位 师生角色?怎样看待师生的作用? 1 )教师 的角色是学 生建构知识 的忠实支持 者。教师的 作
17、用从传统 的传递知识 的权威转 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 实问题。 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 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 激励学 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 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 教师必须创设 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 独立探究、 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 他们的学习。 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 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 心理测量工具, 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 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 教 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
18、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 增加学生自我控制 学习的过程。 2 )教师 要成为学生 建构知识的 积极帮助者 和引导者, 应当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引发 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 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 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 义 建 构 的 方 向 发 展 。 5 / 6 3 )学生 的角色是教 学活动的积 极参与者和 知识的积极 建构者。学 生应面对认 知复杂的 真实世界的情境, 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因而, 学 生需要采取一
19、种新的学习风格、 新的认识加工策略, 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新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要 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 “ 最近发展区“ ,并为学生 提供一定的辅导。 8 、让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 目前, 我们有些教师很怕讲, 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 尽量让学生讲, 生怕惹 上 “ 越俎代庖“ 之嫌。越来 越多的教师 认为落实新 课标中“ 学生 是学习的主 人“ 这一理念,教师 必须让出讲坛, 这样才能显示课改的彻底性, 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 其 实淡化教师 的讲,
20、强化 学生的自主 意识,并不 排除教师的 讲,关键时 刻教师的讲 是必要的 , 关键是看教 师怎样讲。 教师讲应是 精要地讲, 教师要精心 选择和设计 好自己的“ 讲 解点“ 和“ 点讲“ 。有些 知识,教师 不讲,学生 就不明白。 对学生模糊 不清的东西 ,错误的东 西,教师 不引导, 不点拨, 不讲解就不行。 否则就像韩愈所讲的“ 其 为惑也, 终不解也。“ 语文教育 大 师袁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当教师的不要怕讲, 在学生迷茫时, 该指点迷津就指点 迷津,该旁敲侧击就旁敲侧击;当学生不懂时,该理直气壮地讲就理直气壮地讲。 9 、课堂上比 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在不少中小学的课堂里
21、都有这样的标语: 明亮的教室要干净, 神圣的教室要安静。 一个 班级几十个学生, 一个学校几百上千学生, 没有秩序, 没有纪律是不行的。 但秩序和纪律 都 是手段, 不是目的。 目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更愿意说是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环境,学习仅仅是成长的一部分) 。 就学习而言, 良好的安静环境是一个因素, 特别是在自习的时候, 因为安静下来就比较 容易抽入。 也就是说, 让学生能够投入学习才是目的。 不过, 安 静投入, 有时学生很投入, 却不一定安静; 或者学生很安静, 但并没有投入。 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安静不下来, 原因 不 仅仅是缺乏自控能力, 还与课程设计、 教学组织有关
22、, 比如教学内容乏味、 教学方法缺乏 变 化或者教学节奏不当, 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也会影响学生 的自我定位, 比如当教师总给“ 好学生“ 机会里, 那 些“ 差生“ 就 会不自觉地用“ 捣乱“ 的 方式吸 引别人的注意, 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存在。 好的老师很容易从学生的神态中觉察到学生是否投 入, 并相应地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区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即 便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教师善加引导也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要让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能安 静下来, 光提要求是不够的, 还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这个过程本身, 也有助于学生学 习 如何自我控
23、制和尊重他人。 当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时, 教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 兴奋的神 情中而得到激励而把课讲得更好。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堂而言, 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 一个好的课堂, 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 明博士的话说, 应该是“ 鼓舞人心的“ 。 在 教学的 革命 一书中他描述了“ 鼓舞人心“的课 堂6 / 6 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 清晰的尊严感-不管 有没有天赋, 学生们都昂首挺胸, 大胆地发表 意见, 显得自信、 无忧无虑, 他们相信自己, 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 值得尊重的人; 流淌 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 显得生机勃勃、 有活力、 健康, 所有学生都忙碌
24、着、 参与着; 自主性 -学生做出恰当地选择 ,主导并约 束自己,持 之以恒地自 愿学习,没 有被逼迫学 习的现象 ; 集体感-共 享合作、 相互依赖、 亲密无间, 学生们彼此支持, 也支持教师, 没有对抗和拒绝 ; 觉察-学生 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 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 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 情感。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我们需要做的也许比让学生安静下来要更多。 10、教学理 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 训和自学, 已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5、等新理念, 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 这种理念 一套套, 课堂上“ 涛声依旧“ 的现象比较 普遍, 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 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知识有真有伪, 思想 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 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 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 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 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理念是个 体的认识、 经验、 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 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 认识。 只有将先
26、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 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 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我 们提出一种“ 实践+ 反思“ 的教师行动 研究模式。 一般的研究 多着眼于理 论层面, 而教师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 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 研究 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 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 教师通过有系 统地搜集证据, 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 精益求精。 用先 进 理念对照已 有经验基础 上的教学, 找出理念上 的差距;在 新理念指导 下进行新的 教学实践 , 找出理念与 行为之间的 差距,进一 步改善教学 行为。实践 证明:“ 实践+ 反思“ 是理念和行为 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