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教学例题 11、操作活动:用 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或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形(或长方体),并且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同桌合作
2、学习,写算式互相交流: 11212 2612 34122、揭示课题:根据不同的摆法,我们分别写出了 3 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这样的算式中的学问(板书课题)3、(出示)你能读懂下面这段话吗?因为 43=12,所以 4 和 3 都是 12 的因数;12 是 4 的倍数,12 也是 3 的倍数。提问:你读懂了什么?自由读 同桌互相交流4、你能照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因为 62=12,所以因为 121=12,所以学生自读,同桌交流2、教学例题 21、你能找出 36 的所有因数吗?(1)先思考再尝试交流评价填好后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根据回答板书 36 的因数(从小到大),也可以用集合图
3、表示。(2)想一想,怎样做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试一试你能找出 15 和 16 的因数吗?观察它们,你发现了什么?2指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3、教学例题 3(1)3 的倍数有哪些?指名口答,根据回答板书(从小到大)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独立思考再写一写互相交流、订正讨论、交流(2)2 的倍数有哪些?5 呢?指名汇报(板书)独立思考并填写小组交流交流,(3)提问: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回答共同小结指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完成练一练 1、2、3 题4、巩固练习1、练习五 第
4、 1 题指名汇报提问:题中的排数都是 24 的因数吗?每排人数呢?为什么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总人数的因数? 2、练习五 第 2 题指名汇报答案提问: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是 4 的倍数吗?为什么?3、对比小结提问:通过以上两题的练习,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4、练习五 第 3、4 题注意:50 以内 7 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5、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3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 2、5 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
5、数还是偶数。2、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数学能力。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 2、5 的倍数的特征。难点:提高分析、归纳、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 2 或 5 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老师告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 和
6、 5 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索1、探索 5 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 5 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4)观察 5 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 5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5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 5 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 5 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 5 的倍数。(8)练一练:(出示课件)过渡:那 172 是几的倍数
7、呢?请同学验证。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 2 的特征。2、 探索 2 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 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 2 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4特征呢?( 2 )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 2 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 2 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 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课件出示)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汇报。3、 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 2 的倍
8、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 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1)在 5 的倍数中找出 2 的倍数2)在 2 的倍数中找到 5 的倍数5、完成练一练 第 1 题6、完成练一练 第 2 题三、巩固深化 1、练习五 第 5 题自主练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练习五 第 6 题按要求组数,说说组数的依据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3、练习五 第 7 题4 的倍数都是 2 的倍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知识拓展思考:一个三位
9、偶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12,若这个偶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这个三位偶数可能是多少?五、总结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 5 或 2 的倍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5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 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2、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
10、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教学难点:3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教学准备:计数器、磁铁数字卡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猜想,激发兴趣 1、提问:你能用 5,6,7 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 2 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 2 的倍数?可以摆成 5 的倍数 吗? 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 5 的倍数?指名学生回答。 2、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你能猜猜什么样的数是 3 的倍数? ( 学生可能
11、会说个位上是 3、6、9 的数 )3、提问:同意他的猜想吗?他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验证猜想 1、课件出示百数表要求:在百数表中找出 3 的倍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3 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字?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 (2)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 3 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 2、提问: 观察百数表中圈出的 3 的倍数,你们发现什么? (1)引导学生先横着看,竖着看,仍然找不到 3 的倍数特征。 (2)引导学生斜着看:第一斜行
12、 3,12,21。 学生分组讨论这 3 个数有什么特点? 汇报交流:第一斜行 3 的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后,得到的还是 3 的倍数。第一斜行 3 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相加,和是 3,没有变还是 3 的倍数。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6(4)将百数图中的数的顺序打乱,刚才大家发现的还正确吗?3、操作验证 (1)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 3 的倍数:12、42、45、75、87 看看各用了几颗算珠? 小结:算珠的个数与 3 的倍数之间的联系。 (2)观察这些 3 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跟 3 有着怎样 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3 的倍数,它各
13、位上的和一定是3 的倍数。4、学生举例验证此规律在 100 以外的数是否适用。 5、运用结论,完成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结论(课件出示)1、练一练 第 1 题下面的数,那些是 3 的倍数?29 45 51 67 284 196 3456 7600学生独立完成判断。组织交流:哪些数是 3 的倍数?你是怎样判 断的? 2、练一练 第 2 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是有余数的吗?你是怎么判断的?说说你的理由。3、练习五 第 8 题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 3 的倍数。7 口 20 口 口 12 3 口 5学生独立完成。提问: 为什么填这个数?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填哪些数?4、练习五
14、第 9 题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 3 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0 5 6 75、练习五 第 10 题6 的倍数还是几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得出了 3 的倍数的特征?7第四课时 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谁还记得把自然数,以是不是 2 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这节课还将对自然数进
15、行分类,根据每个因数的多少分类,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二、看书学习、探究新知1、实践感知,形成表象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78 页,分别找出 112 这些数的因数,然后给它们分一下类,看一看应该怎样分。2、什么是质数、合数?举例说明3、1 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怎样用集合图表示。4、以前我们把自然数能否被 2 整除可分为几类?5、现在把 20 以内的自然数填入下表奇数 偶数质数 合数三、实践操作,发现规律1、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看他们因数的个数外,还要可以查素数表,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质数表。2、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质数还是合数?那么 2 的倍数是
16、质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下,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除了 2 以外,所有偶数都是合数)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同学们谁知道 3、5、7 是质数,还是合数,它们的倍数是合数还是质数?3、5、7 本身不划,把它们的倍数划掉,划掉的是什么数。4、剩下的都是什么数?(质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5、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8师生共同总结。6、出示 29、35 卡片,它们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7、观察我们制作的质数表,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三、巩固练习1、对比判断(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质数只
17、有两个因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质数一定是奇数。( )合数一定是偶数。( )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适时点拨。3、趣味题老师有一位朋友给老师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但是它是个谜语,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电话号码数字的特点是:(1)最小的奇数又是质数(2)10 以内最大的偶数又是合数(3)最小的合数(4)最小的奇数又是合数(5)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6)10 以内最大的质数(7)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非 0 的自然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五、作业 练习六第 1、2 题9
18、第五课时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教学目标:使同学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求每个同学说出 20 以内的质数。2指名说出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3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合数?5、6、23、28、31、60二、新课1理解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1)理解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先把例 7 中的质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1)(5)5再把例 7 中的合数 28 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有几种写几种。引导同学比较上面的等式,把质数和合数写成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后,
19、教师归纳整理:一个质数只能写成 1 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不能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而合数除了可以写成 1 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以外,还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因为一个合数,除了 1 和它自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2)理解每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教学例 8教师说明,把 30 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引导同学写出 30的分解式,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然后,可以引导同学想:15 是合数怎么办?10请同学们把每一个合数换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同学写完,指名说,教师板书: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20、。板书“分解质因数”着重说明书写的格式:把一个合数写成分解质因数的形式,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通常把几个质因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做练一练,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后,再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2教学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上面老师板书的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教师说明短除法是除法笔算的简化。先板书短除符号把被除数写在符号里边,把除数写在左边,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因为用口算,把除的过程简化了。用短除法分解 30 的质因数,就可以让同学自己试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进行订正。(2)让同学观察上面用短除
21、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归纳总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定要用什么样的数作除数?从什么样的数开始除起?除得的商假如是质数怎么办?假如是合数呢?三、巩固练习练习六第 3-8 题。阅读第 40 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11第六课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0 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2、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因数的方法。教学流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先让学生用边长 6 厘米、4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 18 厘米、宽 12厘米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1、2、3、6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4 为什么不是 12 和 18 的公因数?揭示:1、2、3、6 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8 的因数,它们是 12 和 18 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
23、主探索。提问:8 和 12 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先找出 8 的因数,再从 8 的因数中找出 12 的因数。先找出 12 的因数,再从 12 的因数中找出 8 的因数。2、明确 8 和 12 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4,指出:就是 8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 8 和 12 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12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 1 题。2、练习七第 3 题。3、练习七第 4 题
2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练习七第 2 题。13第七课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二、基础练习 1、 根据要求填空:18 的因数:24 的因数:18 和
25、24 的公因数:18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1)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 18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说说看。二、完成练习七第 5-8 题。1、第 5 题 求左边 4 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指名两人板演。观察:请大家观察每组里的两个数的关系,看看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互说交流:你从每组数里发现什么?(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 14求右边 4 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找。 比较和交流:这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几?你发现什么时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如
26、果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互质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第 6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交流:前两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都是 1?后两组呢?你是怎样想的?3、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你是怎样想的?4、第 8 题 学生读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 15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交流: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可以怎样计算个数?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27、么收获?还有哪些体会?15第八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 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 10 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流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28、分别铺边长 6 厘米、8 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 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它们是 2 和 3 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
29、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61、自主探索。提问:6 和 9 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依次分别写出 6 和 9 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 6 和 9 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 6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的? 先找出 6 的倍数,再从 6 的倍数中找出 9 的倍数。 先找出 9 的倍数,再从 9 的倍数中找出 6 的倍数。引导:和
30、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 6 和 9 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18,指出:18 就是 6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 是 6 和 9 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 呢?哪几个数是 6 和 9 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 和 5 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 9 题。2、练习七第 10 题。四、全课小结五、作业 练习七第 11 题17第九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
3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 和 6 3 和 7 5 和 910 和 6指名口答,教师板书。提问: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二、完成练习七第 12-14 题。1、第 12 题让学生观察左边 4 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中较大的那个数。)独立完成右边 4 题。这 4
32、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和原来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什么时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2、教学第 13 题 18学生独立做书上。交流:前两组的最小公倍数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后两组呢?为什么最小公倍数都是大数?3、教学第 14 题 学生读题,说明题意和要求。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交流:列举每一路车发车时刻时,实际是按什么数的方法确定的?还有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5、补充:填空84=2,8 和 4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3、和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三、阅读“你知道吗?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9第十课时 整理与练习(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回顾与反思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出
34、:2、5、3 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逐一交流这 3 个问题,由组长组织。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2)2、3、5 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么分类?各分成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交流整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二、练习与应用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0提问:3 和有没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什么没有?第 2 题 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集体评议纠正。提问:
35、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分别说出下面数的倍数。5 8 12 17指名板书,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第 3 题 填数后交流。交流:各是怎样填的?填数时怎样想?这些数哪些是偶数?奇数呢?怎么判断的?第 4 题 独立思考后交流。交流:同时是 5 和 3 的倍数有哪些?如果是三位数呢?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第 5-6 题 在书上完成判断1、质数都是奇数。( )2、合数都是偶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大于 0 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大于 0 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 7 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主
36、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21第十一课时 整理与练习(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与应用第 9、12 题1、第 10 题先弄清意思是求 3 和 4 的公倍数。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学生画符号。交流:你涂色的哪几格?这些涂阴影的数与 3、4 有什么关系?找这
37、些格子你用什么方法?追问:接着走下去,还会走到那些格子?2、讨论第 11、12 题学生独立读题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同桌说一说。交流:哪种方法比较简单?为什么?二、探索与实践1、第 13 题 独立思考后交流归纳,9 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9 的倍数。(1)学生先找 9 的倍数,确认有 72、81、99、297要求算出这些 9 的倍数各数位上数的和,再比一比,看看能发现什么?2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提问:你发现这些 9 的倍数都是什么特点?交流:你找出哪些数验证?说说你的发现?(2)下面哪些数是 9 的倍数?354 243 702 381 486(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成为 9 的
38、倍数28( ) 37() 1()6 5()42、出示第 14 题题目。(1)让学生填表:交流:这些最大公因数有怎样的规律?每个周期的数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2)让学生在方格里描点、连线交流:你连成的是怎样的折线?连成的折线有什么特点?折线的周期是怎样的?(3)追问:如果找这些数和 4 的最大公因数,会有什么特点?小组内交流。四、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交流收获。五、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 9 题。2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 P50-51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
39、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2、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测、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一、导入亮标1、导入出示:1+3+5+ +29 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判断这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是怎样想的?对于判断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板书:奇偶性 像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板书:
40、解决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2、亮标二、自学检测(一)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1、任意选两个不是 0 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4加数 加数 和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奇数+奇数=( )数奇数+偶数=( )数偶数+偶数=( )数3、打开数学书, 算一算左、右两边页码的和,像这样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二)探究几个数连加和的奇偶性。2+4+6+8+10+12 ( )数1+4+6+8+10+12 ( )数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两个例子。( )数( )数三、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检查。2、观察每个连加算式,加数里有几个偶数,几个奇数,和是什么数?3. 想一想:
41、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四、展示点评1、板书: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这些加数中的什么有关?师总结:当加数中有奇数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当加数中有偶数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五、检测清盘 探究几个数的乘积的奇偶性。251、任意选两个不是 0 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积,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 奇数奇数=( )数奇数偶数=( )数偶数偶数=( )数3、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几个例子,并判断积得奇偶性。( )数( )数( )数( )数4、几个数的乘积, 什么情况下是奇数? 什么情况下是偶数?师总结: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乘数是偶数,它们的积一定是偶数。5、 全课小结。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说说自己的体会。a 多写一些算式, 并进行比较, 才能发现规律。b 要注意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c 举例和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方法。6、回顾 1+3+5+29 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81367578118141915121 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教学反思: 乘数 乘数 积 积是奇数还是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