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镜头http:/ 2005 年 01 月 15 日 06:14 中国青年报核心提示5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开始了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秘密历程。从“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核能和平利用,中国现已建成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伴随中国核工业成长的还有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茫茫戈壁、深山峡谷中,成千上万年轻人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甘心奉献。1964 年 10 月
2、 16 日晚,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从 1955 年至 2005 年的 50 年,中国核工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5 年至1978 年,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第二阶段从 1979 年至今,核电站建设成功起步,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和精干高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第一份原子弹资料是在违反“纪律”的情况下偷偷记录下的从 1955 年至 1958 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苏两国政府先后共签订了 6 个协定。1958 年 7 月的一天,苏联政府派出的 3 位核武器专家抵达北京,向中国方面讲授“压紧型”原子弹的有关知识。当
3、时主管核工业的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二机部的一间会议室安静极了,只听见记笔记的“沙沙”声。见此情景,苏联驻二机部总顾问与正在讲课的苏联专家耳语了几句,苏联专家立即停下说:“不许记笔记!否则,我就不讲了。”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宋任穷立即说:“我是部长,这事我负责,会后把笔记本一律收回,大家不要再记录了。”可是,九局副局长吴际霖却悄悄违反了纪律,他暗中记录了许多重点。下课后,二机部和九局的有关领导及少数科技人员聚在一起,根据回忆整理出一份原子弹方面的资料。“投篮”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的密码命令1960 年 7 月 16 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回全部专家。周总理说:“他不给,我们自己动手,
4、从头摸起,准备用 8 年的时间搞出原子弹。”随后,中央政府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由 7 位副总理和 7 位部长组成的“中央专委会”。全国先后有 26 个部委、20 个省(区、市),包括 900 多家工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解放军各军兵种参加了攻关会战。1960 年 3 月,从中央各工业部门和科学技术部门抽调 106 名高级科技专家到核工业重要岗位上工作。1962 年 9 月,又抽调 126 名高级科技专家充实核工业建设。苏联专家的撤离反而使中国科学家全面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毛泽东幽默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颁发一个 1 吨重的大勋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的密码命令是体育用语“投篮”。首次核试
5、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也因此迅速提升,世界各地的华人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在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前一天,郝建秀正带领一个代表团到欧洲参加一个活动,在意大利转机时,被告知没有机票,只能在宾馆等候。没想到第二天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航空公司主动找到她并送来机票。氢弹怎么做是大家猜出来的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先于法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另外三个国家是美国、苏联和英国。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中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一位
6、法国专家曾问钱三强:中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进行氢弹爆炸试验?钱三强的回答是“材料准备得早,理论准备得早”。实际上,还在原子弹理论的攻坚阶段,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一幢普通的灰色屋宇里,几名科学家就开始了另一项秘密研究。1960 年的一天,钱三强找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对他说,领导决定,在搞原子弹同时,在原子能所成立一个小组搞氢弹预研,并为此成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小组”。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回忆,当时实际是猜,因为氢弹的秘密那时候根本就没公布过,谁也不知道氢弹怎么做。1971 年 9 月,中国自己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安全下水,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核动力技术,而且建成了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
7、个国家才拥有的比较完整的军用核燃料循环体系。周总理说,“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1978 年 12 月以后,中国对核工业的发展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调整为军民结合,保军转民,重点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从而进入“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第二阶段。1970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缺电情况的汇报时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1981 年,国务院批准关于请示批准建设 30 万千瓦核电站的报告。1985 年 3 月 20日,秦山核电站浇灌第一罐混凝土。1991 年 12 月 15 日,秦山核电
8、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秦山核电站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广东大亚湾、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广东岭澳、江苏田湾、浙江三门目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 870 万千瓦,每年可提供几百亿千瓦时的电量,2003 年底累计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23。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 13 年,在 2003 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规定的 9 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 6 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 3 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核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面对能源危机,中国核电发展也从过去的“适度发展”转为“加快推进”。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测算,到 2020 年,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 9 亿10亿千瓦。按照这个要求,在今后的 15 年内,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新增 3000 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