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随堂练习十五 五四运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04537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堂练习十五  五四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随堂练习十五  五四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随堂练习十五  五四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学科随堂练习(十五)五四运动姓名:_分数:_题号 一、选择 题 二、综合 题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A B C D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 B. C. D.3、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4、

3、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A. B. C. D. 5、1919 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6、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

4、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 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彻底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D继续宣传民主和科学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7、右图所示为 1920 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8、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

5、。”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 两段材料都是第一手史料,但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A. B. C. D. 9、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B、 C、 D、 10、

6、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

7、封建任务 12、毛泽东在 1920 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A. 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B. 改良还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C. 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D. 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的13、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

8、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办法14、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 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

9、意识淡薄15、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的官员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迫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主因,应负绝大责任。”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 )评卷人 得分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6、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异很大,其关键原因在于( )A民众觉醒程度和群众基础不同 B清政府腐朽暴露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和方式不同 D民族危机程度不同 17、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 1919 年 6 月的一篇

10、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 18、1919 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

11、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9、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公之于众 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 B C D 20、通过图示可以将历史概念形象化,利于历史学习。依据以下中国民主革命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同B据图所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C从整体史观角度看,欧美各国民主革命历

12、程与中国相似D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多元化二、综合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摘自 1919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

13、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 1920 年 1 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摘自 1939 年 5 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伪说”、“

14、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2)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2、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时间 事 件5 月 4 日 北京学生 3 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 人。5 月 7 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生。5 月 8 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 月 9 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

15、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5 月 23 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 月 25 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 月 3 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 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6 月 4 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 月 5 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 月 10 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6 月 28 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柜绝在巴黎和

16、约上签字上签字。上签字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材料二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十五四运动十中共成立”)(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材料三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 90 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

17、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参考答案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1、B 2、D 3、B 4、【解析】选 D。本题考查对时代特点的认识和判断。1912-1919 年期间的中国社会,政治上出现共和与专制的反复斗争,经济上出现了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思想上出现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此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推动着中国民

18、主革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故选 D。 5、A 6、B 7、A 8、B 9、D 10、C 11、【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首要”任务,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破坏中国的主权,因而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政治上救亡图存,所以 A 项是正确答案。B 项是结果;C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涵;D 项表述错误。【答案】 A 12、D 13、C 14、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而是挽救民族危亡,因此“偏离了方向”的原因是 B 项。15、 C 16

19、、A 17、B 18、D 19、解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主旋律是爱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答案:C 20、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反帝反封建;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欧美国家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答案:B二、综合题21、(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1 分)“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1 分)“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 分)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2 分)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2 分)(2)核心精神:爱国。(1 分)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

20、意义,并加以肯定。(2 分)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2 分)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 分) 22、(1)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2)思想解放。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任写 4 点 8 分)。(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