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气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1 山楂俗称山里红、棠株。虽有开胃消食作用,但同时又有耗气破气之害。正气不足、气虚下馅之人,切忌多食。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多食耗气,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得配本草中也明确告诫:“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2 佛手柑性温,味辛苦酸。虽有健胃理气之功,但同时又有耗气伤气之弊。故气虚之人,不宜服食。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多食耗气,虚人忌之。”本经逢原亦云:“痢久气虚,非其所宜。”3 槟榔虽有消食之功,而气虚者则应忌食,因为槟榔有破气耗气之弊。所以,本草经疏明确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凡中气不足,悉在所忌。”究其原因,也就是本草蒙筌中所说:“槟榔,久服则损真气。
2、”4 大蒜味道辛辣,刺激性大,多吃可动火耗血。本草纲目说它“辛能散气”。本草经疏又说:“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本草衍义补遗中还指出:“其伤睥伤气之祸,积久自见。”由此可知,气虚之人忌吃大蒜。5 苤蓝性凉,味辛甘,久食多食有伤气耗气之弊,凡气虚之人应忌食之。正如本草求原中指出:“苤蓝耗气损血,病后忌之。”6 萝卜缨即萝卜叶,性平,味辛苦,有行气破气的副作用。因此,对气虚体弱、气短乏力之人,不宜多吃常吃。正如饮片新参中所言:“气虚血弱者禁用。”此外,萝卜籽的破气之力更强,本草从新还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由此可见,气虚之人更应忌食。7 芫荽又称香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气虚之人不宜多吃久
3、吃。如医林纂要中说它“多食昏目、耗气”。本草经疏也明确告诫:“气虚人不宜食。”8 芜菁俗称大头菜。有开胃、消食、下气的作用。虽有似萝卜之功效,如医林纂要中所说:“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但也有类似萝卜行气耗气之弊,故气虚之人不宜多吃久吃。千金食治所谓“不可多食,令人气胀,”实指过食耗伤正气,引起脘腹虚胀,也就是本草衍义中“过食动气”之义。9 胡椒性大热,味辛辣,多吃久吃有动火耗气之害。元代名医朱丹溪曾指出:“胡椒,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清黄宫绣亦云:“胡椒比之蜀椒,其热更甚。况走气动火,阴热气薄,最其所忌。”由此可见,无论是脾气虚还是肺气虚,皆不宜食。10 荜拨
4、性热,味辛,为南方常用调料食品,但久服多食有耗气之弊。如宋代医家在本草衍义中指出:“多服走泄真气。”明李时珍也认为:“辛热耗散,多食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所以,作为调味品,气虚者勿食。11 紫苏叶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调味佐料。并解色蟹之毒,但它有耗气之弊。如本草通会指出:“久服泄人真气。”清王孟英也认为“气弱多汗者忌食”。这都说明凡气虚之人,不宜多食常食紫苏叶。12 薄荷性凉,味甘辛,有疏散风热之用,亦有耗伤正气之害。如本草从新指出:薄荷“辛香伐气,虚者远之。”本草求真亦认为:“不敢多用,恐其有泄真元耳。”清代医家汪谢诚还说过:“薄荷多服,耗散真气,致生百病,余尝亲受其累,不可不知!”由此可见,凡气虚体弱之人,切勿食用。13 荷叶性平,味甘涩,多服久服,有耗气之弊。正如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指出:“荷叶,升散消耗,虚者禁之。”因此,凡气虚体弱之人,应忌食之。此外,气虚体质还应当忌吃或少吃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烟酒等。